第30章 參禪開悟3

天力靈示: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禪,意爲靜慮,歷來視爲增定,減壓,開智慧的不二法門。

人世間的相逢相遇,離不開一個緣字。一粒粒塵埃,匯成了宇宙,今生今世,我們沒有理由不深深地眷戀。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與你匆匆的擦肩而過。”“佛緣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對故人。”大家能在今生今世做師生,做朋友,做同學,前世是經過了五千次的回眸,五萬次的回眸。

所以,我們要珍惜緣份,珍惜生命的每一個時刻。我們天天都在喝茶,但是不一定知道茶中的禪味。大家看看茶的字型,上面是草字頭,底下是木字。中間是人字。因此,茶這個字,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草木就是大自然。人在大自然中,最單純,最可愛,可以摘掉假面具,用本來的面目來生活。這就是禪學所倡導的生活。

中國有句古話說,“人非有品不能閒”。一個人如果沒有品味,他就不可能閒下來。再從品字的字型上看,品是幾個口字組成的?——三個口。《紅樓夢》中妙玉有一句話說:茶三口爲品,兩口是喝,咕咚一口灌下就叫飲驢,是驢子在喝水。大家喝茶的時候,要悠着點,要學會品茶。

那麼,品茶的時候品什麼呢?品山,品水,品人生!茶採自山上,水來自江河。一杯茶裡,有山有水有自然。儒家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道家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所以,一杯茶裡,有山有水有自然,人生的真諦,都蘊含在其中了。

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當政60年,享年88歲,在古代的皇帝是最長壽的。但乾隆並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讓位的。在他讓位的時候。一位老臣非常留戀地挽留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乾隆隨手端起一杯茶。說:“君不可一日無茶!”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這兩句話意味悠長。“國不可一日無君”是說,心靈的國度,不可一日沒有君主。沒有主宰;“君不可一日無茶”是說,這個主宰我們心靈的君主,一天也不能沒有茶。因爲有了茶,因爲有了禪,就能夠讓我們保持清醒,打開智慧,打開慧眼,打開天目!

一杯茶裡,除了茶品。還有茶壽。

中國人關於壽命,有四種說法:喜壽、米壽、白壽、茶壽。

喜字的草書,形狀象七十七,所以喜壽就表示七十七。

米壽,從字型上看看,是八十八。

白壽是把百字上面的一橫拿掉。就是九十九。

現在我們知道了,喜壽77,米壽88,白壽99,那麼茶壽是多少?

大家還是從字型上來看。茶字的上面是兩個十字,下面人字分解開來,是八字,木字分解開來,是18。20加88,是108歲。

從前有一個孝子,他的父親去世了,他請高僧唸經祈福。佛教也需要供養,請高僧唸經也需要花錢。孝子當然懂得這個規矩,就問高僧需要多少銀子?高僧說,需要10兩銀子。孝子說能不能給我打個8折?高僧說,沒問題,8折就8折。

於是高僧就念經說:“佛菩薩保佑,保佑他老人家往生東方極樂世界。”

孝子聽了,心想這不對呀,就對高僧講:“師父您是不是念錯了?應該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纔對呀。”

高僧說:“我沒有唸錯。因爲你捨不得2兩銀子,打了個8折,我只能念往生東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需要10兩銀子。”

孝子一聽急了,說好,我這就補給你2兩銀子,你還給我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吧。

高僧說,ok,沒問題。就念經說:“佛菩薩保佑,保佑老人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高僧正在念經的時候,原先在棺材裡躺着的孝子的老爸,一挺身就坐了起來,指着孝子大罵說:“嗨,你這個不孝的東西!因爲捨不得2兩銀子,害得你老子,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

故事中的孝子,爲了節省二兩銀子,害得他老父親東奔西走,成了不孝子。

這件事充分地印證了禪的智慧:捨得捨得,有舍方能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爲了得到國學的智慧,我們要捨得2兩銀子。這二兩銀子,既是指形而下的銀子,就是金錢,就是人民幣,更是指形而上的銀子,就是指時間。時間很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但是要把它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大家要把80%的時間花在那些少數但非常重要的事情上。這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智慧的感悟,就是心靈的修煉。一個人如果捨不得2兩銀子,賺了再多的錢,沒用!

新浪網報導了一則消息說,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西方有兩位身價超過95億美元的富翁,在元月5號這一天先後自殺身亡。一位是美國的億萬富翁,在樹林裡開槍自殺;一位是德國的億萬富翁,把自己撞在了火車上。如果他們接觸到了東方的智慧,接觸到了國學智慧,接觸到了禪的智慧,他們就不會這麼匆匆的走掉,他們就會淡定從容地直面危機,擁抱機遇!他們就會好好活下去,繼續給社會做貢獻。這件事說明,僅有外在的財富是遠遠不夠的,要“內外皆富,身心兼富”,纔是真心的富有。

參禪悟道有三重境界,叫做: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只是山。

三重境界,就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三個階段。

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是執着的境界。

這是沒有參禪時的凡夫俗子的見解。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破除世俗的見解,我們侷限於感官的認識,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如見到美女、美酒、美元,就魂不守舍,意醉神迷,生起種種貪求、執著之心。我們將山水看做是實實在在的山水,不知道它們原來是因緣所合成的事物,不知道它們的本性是空的。這樣,外界的事物擾亂了我們的心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目盲、耳聾、口爽,這就是凡夫俗子的執着境界。

第二重境界,“見山不是山”。是虛無的境界。

通過一段時間的參禪。隨着認識提高。我們對宇宙萬象的真實相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了四大皆空,萬法皆空;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並且,這不可得亦不可得。

我們感悟到: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我們感悟到榮華猶如花間露,富貴好比草上霜;感悟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這個時候。當然就有“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感受了。這時候眼中的美女、美酒、美元,與前一階段就大不一樣了。美女是什麼?一堆碳水化合物罷了;美酒是什麼?h2o1嘛;美元是什麼?一堆廢紙,做衛生紙還嫌髒!

這第二重境界是對第一重境界的否定。在第一重境界中,我們什麼都要要要。在第二重境界中,我們對什麼都扔扔扔,這就陷入了虛無。因此,我們還必須繼續修行,進入第三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淡定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中,我們用不着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綠水依然,而修煉有成的人,已經修成了金剛不動的禪心,用淡定從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這時,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們對它們清清楚楚地覺察,卻不計較,不執着,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維摩詰經》所說的“善於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壇經》所說的:“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這就是人生的三個境界:執着的境界;虛無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我們之所以對同樣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爲通過修煉,我們的心靈發生了不同的變化。運用這個理論,我們就可以對我們的生活進行一個新的審視。

當我們參禪之前,我們的生活,是世俗的生活,見到功名利祿、酒色財氣,容易被它們迷惑,這叫“見山是山”。

當我們開始參禪時,我們將世俗的生活全部拋棄,將一切俗世的功名看破、放下、拋掉,這叫“見山不是山”。

當我們參禪大徹大悟時,我們在形式上重新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重新過世俗的生活,但我們的心靈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珍惜一切,善待一切,欣賞一切,但不執著,不計較,不貪求。我們繼續求名,繼續謀利,但和在第一階段的求名求利有了本質的不同,有了霄壤之別,這就叫:“求名要求萬世名,謀利要謀天下利。”我們的視野更廣闊,我們的胸懷更博大,我們的人格更精純,我們的愛心更加浩瀚無涯!感受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境界,這樣的生命纔是智慧的生命,纔是清醒的生命,纔是超越了執着、超越了虛無的從容淡定的生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詩寫得很美,是宋代的一位禪宗大師寫的禪詩。

春來百花香,秋來月色美。夏天涼風爽,冬天雪花飛。一年四季,看不完的良辰美景,賞不完的風花雪月。

但是,這首詩的關鍵在於“若無閒事掛心頭”,如果有了閒事,就會被它矇蔽,再好的良辰美景,也是形同虛設。

什麼是“閒事”,閒事,就是煩惱和慾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禪學認爲,煩惱和慾望,來自於我們的自身。

有一個秀才,到廟裡去拜訪一個禪師。秀才在路上看到了一頭牛,牛的鼻子被繩子拴在一棵樹的上面。這頭牛想吃草,可是因爲牛鼻子被拴住了,它吃不上草,就圍着這棵樹不停地轉圈子。秀才想,等會我到廟裡要考一考禪師,看他能不能猜出來我在路上到底遇到了什麼事情。

秀才到了寺裡,和禪師寒暄一番之後,喝着茶,聊着天。在兩人都很放鬆的狀態下,秀才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話:

“什麼團團轉?”

秀才問了這句話,就看着禪師的反應。他本來想,禪師一定會運用神通什麼的,來看看自己路上到底遇見了什麼。哪知他的話音剛落,禪師根本沒有想,隨口就回答說:

“皆因繩沒斷!”

秀才聽了,大驚失色,問:“啊!您老人家真是太神了,怎麼知道我看到的那件事情,它的原因是繩子沒有斷呢?”

禪師哈哈大笑,告訴他:“你問的是事,是一個具體的事項。我回答你的是理,是在真理的層次,是在智慧的層次。

“你想想看,一個人一輩子爲什麼總是在打轉轉?這不是因爲他被一根繩子拴住了鼻子,被一根繩子拴住了心靈嗎。由於世上的人沒有掙脫這根繩子的束縛,所以才一直在那裡打轉轉啊!”

秀才聽了,當時就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這禪宗智慧真是厲害,我不要做董事長了,乾脆做和尚好了!

確實如此,你是財奴,一輩子鑽到錢眼裡,掙了兩百萬想着兩千萬,掙到了兩千萬又想兩個億。掙了兩個億的時候,跟比爾?蓋茨一比,又是小弟弟,一輩子把自己弄得很辛苦,這時,金錢就是拴住你的繩子;

你是房奴,喜歡大房子,北京買一套別墅,上海買一套,大理買一套,這麼多房子你住得了嗎?你沒有時間住,請一農民工同志看着,自己像牛、像馬、像驢子一樣,去掙更多的錢,買更多的沒用房子。這時候,房產就是拴住你的繩子!

我們就這樣被這樣那樣的繩索牢牢地拴住,把自己五花大綁。通過禪的修煉,就是解開這些繩子,剪斷這些繩子。

當我們剪斷了繩索,解開了心結,去除了雜事後,就是《心經》所說的:“無心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妄想,究竟涅槃!”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欣賞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風光,就可以充分體驗人生的每個階段的樂趣。

何時無春天,何處無美景,何夜無月色?

春花秋月會因你而美麗,一生的時光會因你而精彩。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所房子,就是心靈的秘密家園。

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6章 佛陀6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112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4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31章 天力回國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49章 理想國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2章 佛陀2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12章 渡5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58章 氣場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23章 接納疼痛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8章 渡1第8章 渡1第4章 佛陀4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8章 後臺朋友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62章 童年創傷療愈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4章 選擇第25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2第56章 罪孽清理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17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2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31章 天真的心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6章 布財陣3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47章 孝親第14章 兒子的夢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123章 成熟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123章 成熟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2章 職業倦怠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30章 財由心收4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5章 佛陀5第8章 新任務
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6章 佛陀6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112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4第52章 生命的解藥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31章 天力回國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38章 定期清理心靈垃圾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49章 理想國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2章 佛陀2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67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2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12章 渡5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58章 氣場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遊戲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23章 接納疼痛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8章 渡1第8章 渡1第4章 佛陀4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8章 後臺朋友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62章 童年創傷療愈第31章 新年大聚會第4章 選擇第25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2第56章 罪孽清理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17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2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31章 天真的心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6章 布財陣3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92章 簡快心理療法第14章 佛經與外星人2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47章 孝親第14章 兒子的夢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123章 成熟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1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123章 成熟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41章 培養陽光寶貝第33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幾個案例第2章 職業倦怠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00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27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第122章 孩子,我懂你的心情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1章 我得了和姥姥一樣的瘋病第30章 財由心收4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5章 佛陀5第8章 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