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共同的約定

天力靈示:做個生命的勇士, 做個新時代的引領者, 做個技藝高超的生命衝浪者, 這本是你我共同的約定, 你記起來了嗎?

一顆一顆生命的種子,歡呼着,彼此約定,披上了各樣的外衣,相擁着來到了人間。

一個個幼嫩的生命誕生了,一個個家庭因此而進入了喜悅或是悲傷,一段段人生的旅程就此展開。

內在孩童,通常指代成年人心中沒有長大的孩子部分,以孩子的心加入成人的世界,必遭受挫折,這是我們一再在人間看到的。

爲何如此?那麼這些孩子的心又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些什麼呢?

除了心理學的視角之外,還可以從更本質的,靈魂的層面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內在孩童。

如果我們觀察一個孩子,我們會看到他的真誠的笑臉和眼神的純淨,是發着光的。我們很容易被孩子的事情所感動,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懷念着自己最初的那份純淨,懷念着我們來到這裡之前的那個自由世界。

是的,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那個一元的純粹的自由世界的頻率還在孩子的心中很清晰,還沒有被世界的二元教導所遮蔽

。耶穌說,你要想找到我,你得重新成爲一個孩子,就是此意。

只是我們之所以來到這裡,是來學習我們的相反面的。透過相反面的學習和體驗,我們會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光明所是的含義。於是,我們自願遺忘天鄉,投入了這裡的濃密物質實相。

我們躊躇滿志而來,帶來了我們的渴望,渴望自己可以在這樣濃密的物質實相里散發自己輕盈的光,傳播自己自由的愛。

於是我們天生會爲別人着想,而忽略自己。我們天生信任周圍的人和世界。我們天生覺得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很多事。只因爲,在我們的記憶裡,我們來自的那個地方就是這樣的。在那裡,沒有危險,沒有欺騙,沒有不能。

我們渴望自己可以在這裡被懂得,渴望看到自己這樣探索的成功和價值,渴望看到和我們內在一樣真誠的笑臉,渴望看到自己可以在這樣的不可能裡創造出如天鄉一般喜悅美麗的花園。

這就是我們的內在孩童,一直是我們和來處,和“我是”親密連接着的生命部分。

只是,這樣的孩童的頻率在這個二元世界的規律和法則裡是稀少的。是不被理解的。甚至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二元愛的方式也無法和我們內在的純淨真實相應。處於我們記憶中的無條件的愛,我們無條件的接納我們的父母和周邊的親人,開始模仿他們,學習他們。於是愛變成是有條件有代價的事。光開始變得越來越弱。我們變得迷惑,不知道在自己生來的記憶頻率和這世界的方式之間出了什麼事,我們不敢表達自己,因爲那會被視作是錯的,得不到愛。

於是,肉體外衣越來越強壯的同時,我們內在的純真品質卻離我們越來越遠,被隱藏的越來越深,以至於我們完全忘記了他們。和他們失去了聯結。

再然後,我們攜帶的強大創造力按照二元的模式,創造出來了種種自我保護和防禦機制,創造出來了種種隱秘的掌控世界的方式,創造出來了種種應對世界。得以自保的本能方式。

可是,我們同時失去了和內在喜悅之源的聯結,我們不再感受到快樂。

我們在人間摔的傷痕累累,遍體鱗傷,我們又在求助的過程中被認定自己是錯的,是不負責。

重要的是,這樣的歷程正是勇敢的靈魂們所要的。

重要的是,在痛苦的推動下,有一天,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迷茫,停下來開始思索人生,開始自問我到底是誰?我到底從何而來?我到底爲何在這裡?

於是我們內在受傷的孩童開始向我們呼喚。我們看到那個求救的孩子,開始感到自己曾經對自己的背叛,開始感到自責,感到羞愧。同時穿越傷痛的目光,我們也看到了那個孩童他本來的創造力,他本來就有的喜悅和愛的能力,他本來就有的生命之光的力量和智慧。

我們的生命終於有了方向,我們要療愈這個孩子的傷痕,我們要聯結這個孩子本來的頻率,甚至透過這個孩子,聯結我們的來處,聯結我們的本是

於此,小靈魂上路了,朝着自己生命的終點飛奔。

不再懼怕黑暗,因爲我們本持有光明。不再懼怕匱乏,因爲我們本是豐盛。不再懼怕無法愛,因爲我們本是愛。不再懼怕被拋棄,因爲這個孩子其實他一直在我心中,即使不看也根本無法將她拋棄。

生命在這樣的旅程裡開始綻放光芒,靈性在這樣的二元的磨難下開始越來越成熟。

我們同時具備了成年人的擔當,尊重,涵容,廣博和視野,我們也保留了內在最深處那個純淨,信賴,和愛。

孩子和成人,二元就這樣被融合成了一。

帶着這樣印記的小靈魂們在這樣的一條路上,會展現出這個世界的拯救者模式,自大模式,天真模式,輕信模式,沒自我模式,愚善模式,等等。

而爲了適應二元的世界,則會創造出來,指責者模式,受害者模式,討好模式,等等各種掌控模式。

出路在哪兒? 我們無法分離的看待自己和世界,我們要做的是,再次,把自己內在光明和無條件之愛的本質活出來,把我們本是一的頻率給出來,把我們內在的真相說出來,攜手在這個二元的世界創造出一元的光愛花園。這樣,我們就必須學習二元的遊戲規則,學習有限和無限的共存,學習謙卑和偉大的共存,學習敞開和保留的共存,學習有界和無界的共存,學習你我他的共存。

我們降臨這個世界時的狀態:純真,信任,生機盎然。自然地愛,沒有保護層,我們赤裸裸,全然脆弱的來到這個世界,沒有認同,沒有姓名,地址,我就是我。

但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創傷和制約,所以就有了保護層。當保護層出現的時候。我們失去了原有的純真和美好。失去這樣的狀態並不是不幸。因爲它呈現出的挑戰和潛能,是要將純真和美好由無意識狀態變成有意識狀態。

唯有我們沒有再度拾回那份純真美好,纔是令人感到難過的。

中間層是我們受傷的脆弱情感層,也就是脆弱受傷的小孩

我們小的時候大致都經歷過一些創傷,沒有一個完美的成長中的孩子。這些創傷來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絕,活力能量受壓抑,麻木不仁,缺乏溫暖,緊張,受虐,被比較,有壓力,被苛責。被批判……而這些創傷中最大的羞辱是不被支持做原來的自己,而被制約成爲別人(父母,老師,整個社會)所期望和要求的人。帶着這些制約,我們的純真。美好,愛心,信任……開始一一瓦解,不復存在。純真變成多慮、信任變成不信任、自然流露變成精神崩潰和自我懷疑、熱忱變成擔憂、生氣盎然然變成沮喪缺乏活力、抒懷變成催促、自然地權利主張變成好戰或無法保護自己……這些清單列不完,而我們就在這些過程中受傷了……

這樣的傷害在我們一生中不斷地發生,最早可能發生在母親的子宮裡,後來也發生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每個人受傷的程度不一樣,自然每個人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而我們或多或少受過傷害是很重要的

。因爲很少有人在小的時候具備內在的資源去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受到負面影響而強壯的活着。

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狀態是:柔軟,接納開放,幸福感。

然而在受傷之後,失去了內外的信任,脆弱的這些狀態混雜了害怕,孤寂和羞愧。這一層成了一個令人害怕,孤立,內疚的空間……

經歷了社會的多年的洗禮,內在的小孩變得服從,不得不壓抑,因爲如果不這樣,大人不認同,只有服從纔會得到大人的愛和贊同。

每個小孩都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遭遇到這種直接的傷害,也因此內在的小孩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方式,應對外在的傷害,這自然就有了保護層。這就是保護層的防禦機制。

這一層是我們用來將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傷的屏障,它也是用來掌控生活的方法。

保護層設法讓自己不受到更多的傷害和害怕,把痛苦的能量阻隔在外,用盡各種辦法保護自己。

例如:在生活中努力奮鬥、取悅別人、退縮不前、理智化、誘惑別人、保持忙碌、壓縮生命力量、讓自己安全、用上癮的藥物或行爲讓自己分心、叛逆、憤怒感、讓自己的認同和行爲符合別人的要求,順從地將事情做好、帶着深深的疏離感、或者崩潰放棄等等,不可勝收。

保護層不是一個負面的空間,是我們的無意識造成了他的負面性。當我們還是個小孩時,必須找一個保護自己的方式,自然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防禦風格,而我們卻認爲這就是我們自己真實的自己,其實這不是……

而保護層最大的功能就是和別人的保護層互相吸引,所以我們和別人發生一切的關係都是在自己的保護層裡發生的行爲;而我們保護層很多讓我們不喜歡的行爲思維都是來自於那個脆弱的情感層,當我們願意接納,擁抱自己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生命纔會有真實的喜樂與親密的愛。

當我們願意以憐惜之愛去全然的接納我們曾經受傷的內在小孩,當我們自己願意撫慰憐惜脆弱的自己,我們和自己的關係更爲親密,我們自然和外在所有的一切都更爲密切,內心自然就會寧靜喜悅,這就是找回真我!去擁抱那個內在脆弱小孩,去愛那個內在脆弱受傷的小孩,勇敢的面對自己那個脆弱受傷的小孩,和那個受傷脆弱的自己做真正的朋友。當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很和諧,自然外界的人和事都會順心順意!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找回真我!一起追求生命永恆的身心合一!

怎麼去找回自己的真我?通過冥想的方式幫助尋回在各發展階段中脆弱受傷的內在小孩;通過與內在小孩特殊的對話方式,給予脆弱的內在小孩疼惜關愛之心,找到自身內在愛的源泉、提升自己愛的能力;重新給那個脆弱受傷的小孩深深的接納和尊重;深深的擁抱脆弱受傷的小孩;那個脆弱受傷的小孩深深的擁抱我們,我們就到了自己的真我。

“內在小孩”受傷的成人,當發現自己需要別人的時侯,不管其需要是多麼正當,都會覺得很丟臉;特別是在有性需求時,更會體會到羞恥。因爲真實的自我會讓他覺得可恥。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12章 靈心療法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95章 不生不滅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28章 如法求財第49章 理想國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29章 狗屠夫第28章 背影漸行漸遠的修行第6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2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15章 渡8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8章 新任務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6章 福報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87章 平行宇宙2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34章 愛的法則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59章 吸引高靈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27章 神秘電話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88章 切換自卑第14章 渡7第77章 心理陷阱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68章 選擇1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4章 活在當下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24章 撞客第14章 渡7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4章 選擇第3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第27章 神秘電話第4章 佛陀4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123章 成熟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4章 選擇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95章 不生不滅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69章 選擇2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22章 我是誰第87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第57章 明心見性第112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4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2章 渡5
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4章 這些孩子怎麼了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12章 靈心療法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三卷二十二章 輪迴6第95章 不生不滅第10章 迴歸自性之旅3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28章 如法求財第49章 理想國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14章 靈魂伴侶2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29章 狗屠夫第28章 背影漸行漸遠的修行第6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2第25章 換個角度看問題第15章 渡8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8章 新任務第37章 點亮接納的明燈第7章 和生命簽下一個契約第6章 福報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87章 平行宇宙2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7章 月淡煙深聽牧笛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34章 愛的法則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59章 吸引高靈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8章 改變是毫不費力的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5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3)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10章 在關係中修煉靈力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27章 神秘電話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5章 短暫的美容顧問生涯第88章 切換自卑第14章 渡7第77章 心理陷阱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24章 學會愛自己 贊同自己第68章 選擇1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05章 分清三件事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4章 活在當下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24章 撞客第14章 渡7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4章 選擇第3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第27章 神秘電話第4章 佛陀4第2章 孩子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123章 成熟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4章 選擇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19章 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財富之路第119章 改命,從孝養父母開始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14章 幸福之旅5第95章 不生不滅第24章 哲學天才尼采第69章 選擇2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22章 我是誰第87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1第57章 明心見性第112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4第43章 學心理的人怎麼養育孩子第19章 愛與自由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第12章 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