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將暗,從一線天上方射進山洞的光線已經微弱得只能模糊地看見對面的人影。
就在約翰想把身上的打火機掏出來時,蒙洛變身的立方體每個面都散發出了一種極其微弱的藍色光影,隨後這些光影在山洞中間漫漫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立體球形影像。
當這個球形影像剛剛形成之時,青雲道長就感覺到了自己丹田內突然有了一種感應,隨之而來體內氣息的那種神奇的擾動感又出現了,只是這次的感覺極其微弱,較之UFO來臨時的那種強烈擾動感幾乎可以忽略。
少頃,那個球形影像的正中間首先出現了一個極其微弱的光點,這個光點由下而上逐漸飄浮到了半空中,像是有人在漆黑的夜裡點燃了一根小小的火柴。
正當約翰和青雲道長兩人不明所以之時,這個微弱的光點驟然間迸發出極強的白色光芒,一下子將狹小的山洞照得雪亮。
約翰和青雲道長兩人的眼睛一下子都不能適應這種從極暗到極亮的變化,幾乎是下意識地都閉上了眼睛。又過了片刻,當山洞內的光線再次暗下來之後,他們這才重新睜開了眼睛,這時,一幅宇宙星空的立體影像清晰地出現在了山洞內。
約翰這時索性坐到了地上,覺得就像是在汽車影院裡看露天電影一般。雖然沒有背景音樂與配音,但他一下子就看懂了這些影像正在演繹的故事,這似乎是講述了宇宙的誕生與星系的形成進化。
影像的開始,從一個光點幻化而成的無數星塵最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形光球,無數大大小小的光點均勻分佈在這個球形的表面,而且這個光球還在不斷地膨脹擴大,很快就充斥了山洞中的所有空間,並且把洞內的幾個人都包絡在內。
“那應該是演繹宇宙最初從大爆炸中開始,然後不斷開始膨脹吧。”
約翰在大學物理課上了解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大爆炸理論,因此對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印象深刻。但看了一會兒之後,他覺得這個影像中的宇宙模型又似乎與現代人類對宇宙的理解有些不同的地方。
在約翰眼前演繹的這幅全景式的宇宙影像中,當代表着原初奇點的光點暗淡之後,無數的星系狀光斑均勻分佈在了這個巨大的“宇宙之球”表面,並且隨着“宇宙之球”持續不斷的膨脹而逐漸相互遠離。但在這個巨大“宇宙之球”中,那代表了無數星系的光斑之間,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空無一物,而是充滿了由雖然極爲黯淡卻閃着暗藍色輝光的極細絲狀物所交織成的“網”,並且這些絲狀物隨着“星系”的運動,也在不斷地翻涌扭動。
很快,這個膨脹着的“宇宙之球”的影像已經接近了約翰的身體。似乎是被某種力量感染,約翰向空中的這個“宇宙之球”伸出了手。對於一伸手就能觸摸到無數的“星系”,這種感覺讓他既興奮又好奇,彷彿自己就是宇宙的主宰。而當他的手指觸摸到充斥在“星系”間的那種網狀東西時,他突然間感覺到了體內那一股已經平息很久的氣息與之發生了感應並涌動起來,而且很快這種氣息涌動就越來越強烈,似乎又有失控的趨勢。
約翰偷偷看了阿瑞麗亞斯一眼,發現她此時也正在看向自己。就像是碰了不該碰的東西,他本能地縮回了手。奇怪的是,當他的手指剛剛脫離這種瀰漫在“星際空間”中的網紋狀東西后,體內的那種氣息感應也隨之消失。而更爲神奇的是,在他的手指剛剛觸碰的那塊“星系”處,“宇宙之球”的表面突然發生了輕微的局部塌陷,好在當他的手指挪開後不久,塌陷處很快又恢復了原狀。這一刻,他覺得自己真就像是凌駕於整個宇宙之上的神靈一樣。
“如果一不小心戳破了這個‘宇宙之球’可不是好玩的。”不知怎麼,望着眼前這個“宇宙氣球”的不斷膨脹,這個奇怪的念頭在他腦子裡一閃而過。
和約翰不同,青雲道長剛開始看到這個立體影像時並不清楚它到底是怎麼會事。但當眼前的一個耀眼光點逐漸暗淡,空中突然幻化出無限的“星空”時,他在一瞬間也明白了眼前這個影像所代表的即是宇宙。當然由於從年青時就出家在深山修道,他並不知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更沒有接觸過有關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論,他只是從“道”的角度讀懂了眼前這個影像所蘊含的意義。
對於宇宙萬物,千百年來道家的解釋看似平淡簡單卻極寓深意。用道家經典偈語來說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化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萬物都是始於“無極”,世界從無中開始,並由無逐漸衍生出世間萬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所著《道德經》中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認爲世間萬物的本源就是“道”。“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就在這種狀態中產生。道生一,就是無生出有,也就是世界創生的開始;一生二,就是“有”又生出陰陽兩氣,世間所有事物都爲陰陽造化的產物;二生三,陰氣渾濁,下降爲地,陽氣清輕,上升爲天。故,三指天、地、人三才,萬物皆在其中。
當然,青雲道長也知道,以現在世間所謂的科學觀點來看,“陰氣渾濁,下降爲地,陽氣清輕,上升爲天,”這種解釋天地形成的說法只是一種樸素的宇宙觀,而且往往被認爲是一種迷信與愚昧的思想。當然,主流的觀點把它解釋爲是古代人類受當時科技水準低下認知不足的限制而提出的符合當時人們理解能力的一種宇宙觀。但如果深入的分析,誰也不能否認這種宇宙觀儘管樸素但並不幼稚,因爲現代科學早已基本瞭解了大到星系小到星球的形成原理。就像地球這樣的岩石行星,其地殼地幔及地核等的確是由重元素組成,而其上的大氣層則是由各種輕元素的氣體組成。就算是太陽這種恆星或類木行星等氣態巨行星,也是由重的物質在下形成固態或液態的核心,而輕的物質在上形成外殼或大氣,因此這種基本的上輕下重結構是由宇宙中普遍的物理規律所決定的。
當看到眼前的影像中“宇宙星系”不斷地膨脹擴大,而那些明亮的星系中間卻又被無處不在的發出極暗淡微光的網紋狀東西所制衡時,青雲道長從太極的義理對其進行了理解和思考。
“就如太極所揭示的道理,這世界萬物,均分陰陽。陰陽之間既各自發展又相互制約平衡。如果將無數的星星理解爲陽,那麼充斥在星系之間的東西就是陰了。陰陽平衡,宇宙間萬物才能和諧發展共存共生。”
“剛纔約翰把手指觸碰到了那些“星系”中間的部位,瞬間這個代表宇宙的影像竟開始發生了局部的塌陷。那不正是陰陽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後果嗎?”青雲道長一時之間也沉浸在了自己對於宇宙的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