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太原城牆。”
宋九想了好一會答道:“陛下,提到太原城牆,微臣忽然想到唐朝一次戰役,史思明將太原城圍困,李光弼派人廣挖地道,通向城外,又在下面用木撐撐起,故意以糧盡約降,約降那天等到史思明大軍前來迎接,將木撐抽掉,數千叛軍陷入地底,李光弼乘叛軍慌亂之時,三軍出擊,擊斃數萬叛兵。這個時間很長,因此微臣琢磨其地下會十分乾燥,便於開挖地道。但微臣爲牛之事下去時,從河東數郡經過,看到各條河流湍急,太原城邊上就是汾水,若是北漢人有備,將護城河挖寬挖深,水位懸差再大,非是京城護龍河,水流平靜,就不易丟土填河。不能填河,地道挖不起來,火藥就無法送到城牆之下發揮作用。”
“這個該死的劉繼業。”
“楊重勳哥哥楊業?”
“就是他,他派手下如你所言,重新浚挖了太原城的護城河。”
“陛下如何想到了太原城?”
真相趙匡胤沒有說。
劉鈞病危,劉繼恩日夜伺候,什麼招都不管用,就這一招最管用,例如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操出行,曹植作詩寫賦,天花亂綴,卻拼不過曹丕幾滴眼淚。再如唐高宗李治。於是劉鈞意已定,臨終前執郭無爲手,託負後事,望郭無爲成爲北漢的諸葛亮,說了許多哀切的話。郭無爲那時也很感傷,他從武當山下來,先是投奔郭威。郭威一腳將他踢走,是劉崇接收他的。到了劉鈞手中更加重用。這是知遇之恩。
本來這場託孤大戲做得很好,然而一轉眼郭無爲看到劉繼恩眼中有一些閃爍。劉家的恩情又化爲一空。在趙匡胤兩個高級奸細的勸說下,他終於決定投降宋朝。
三人聯名寫了一封信,派手下秘密將信送到開封城,說劉繼恩雖是劉鈞養子,實非劉家血脈,這說法也不對的,不過劉繼恩雖有劉家血脈,那是來自他母親不能作數,因此北漢羣臣未必服氣。只要宋朝一出兵。他們就能勸說劉繼恩投降宋朝。
趙匡胤看到這封信,腦海裡做了分析,有兩個條件,一是如郭無爲所說,血脈不純,這與柴榮不同,郭威沒有兄弟,甚至連柴榮的親戚都讓後漢隱帝殺掉了,即便這樣。還遭到馮道的刁難。想一想劉鈞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吧。再者,郭無爲爲相多年,在北漢也佈下了龐大的勢力。因此可能會以很小的代價取得北漢,那樣何樂而不爲。得信後先詔盧懷忠二十二人領兵潞州。以備隨時徵北漢。
然而天殺的太原城牆……怕出意外,於是來到宋九家問這個問題。
宋九狐疑地看着趙匡胤,難道他真改了先南後北的策略。要對北漢動手?
北漢問題不大,還有契丹。
不能說騎兵對步兵就是全殺。中國史上步兵破騎兵的戰例太多了,劉裕卻月陣。蒙恬破匈奴,謝玄北府兵在野戰中對北魏騎兵戰績也不俗,最慘烈的一次是李陵,率五千步兵從居延海向北行軍三十天抵達浚稽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與匈奴單于三萬人相遇,擊殺上千人。單于羞怒之下召集援兵,共八萬騎兵。十六比一!李陵只好且戰且退,因爲是步兵,速度慢,無法擺脫單于大軍。一路幾十場激戰,前後殺死上萬匈奴騎兵,撤到囗汗山(蒙古譜顏博格多山),彈盡糧絕,兵敗被俘。俘前李陵說了一句,只要再給我們一人十枝箭,就能支援到邊界。
還有,李牧大破胡兵,以步兵爲主,騎兵爲輔,與現在的宋軍很相像。
但總的來說,騎兵對步兵,騎兵是佔着絕對優勢的。
趙匡胤說道:“宋九,你又在想着你那個先幽州,後北漢吧。不行,契丹不可輕視,一旦兩國耗在幽州,後果不堪設想,你書院設武學是好事,可看來放在你手中教只能誤人子弟,朕以後會派幾個老將前去指導。”
物格學趙匡胤不插手,這個武學行不通,還不知道會讓宋九教出多少危害國家的趙括。
“陛下,這是最好不過……”宋九道,也沒有多高興,這些老傢伙過來,說不定將書院搞得烏煙瘴氣,想了想說道:“陛下,微臣一直在想一件事,書院以後成立,必須要設一山長。不如請陛下來做這個山長。”
“不妥,朕可沒有空來教學子,”趙匡胤道,那也不成體統。
“非也,只要開學或者畢業後陛下前來,說說話,這些學子將會成爲天子門生,非是微臣學子,非是張燕博士學子,而是陛下的學子。那麼以後他們就能更加精忠報國。”
趙匡胤十分心動。
說老實話,非是這個學舍出的學子,一旦是書院,招收的學子名額又多,一起攏在宋九名下,雖宋九不思進取,也不大好。宋九看到了,隱隱也驗證他的判斷,趙匡胤心地不是太惡毒,這不得不承認,可是猜疑心還是比較重的,因此又說道:“陛下,微臣再斗膽請第一第二副山長。綿州通判樑周翰爲第一副山長,宜城令朱昂爲第二副山長。”
兩人在文學上名氣不小,據說樑周翰十歲就能寫詞,與高錫柳開範杲稱爲高梁柳範,本來趙匡胤準備用其爲知制誥的,語於石守信,石守信提前通知了樑周翰,小子激動之下上表謝,趙匡胤大怒,連連貶職,現在貶到眉州做小通判。朱昂來頭也不小,大儒朱遵度好讀書,人稱爲朱萬卷,但朱遵度卻目昂爲小萬卷。二人文名重,可在官場上作爲不大,也許以後有作爲,也許沒有,但是擔任這個副山長卻是極佳的人選。並且他們來了,因爲盛名。宋九隻能乖乖地做第三副山長。
趙匡胤看着宋九。
宋九道:“只有這樣,才能取消微臣在書院的烙印。學舍是微臣的學舍,包括房屋都是微臣的。可書院非是太乙書院,他們獨立於世外,這個書院培養的是吏才,也是國家的臣吏,若帶上個人的烙印,必須是陛下的,而非是那一個大臣或大儒的。國家需要夫子的學問,但不需要第二個夫子。恰如昊天,只能有一輪太陽。”
趙匡胤不語。
宋九太自覺了。弄得他反而不好意思答應,宋九又說道:“非是微臣,乃是爲後世開法度。”
“朕准此奏,爲了編這些書籍,用了不少錢帛吧?”最好宋軍一到,郭無爲將事情擺平,輕鬆收回北漢。若不能,只能派人看,能不能將太原城護城河填上。若不能填上。宋九同樣不能將火藥威力發揮出來,太原城還會讓人頭痛。問出答案了,等於不是答案。轉移話題,看着書稿問道。
“是用了不少錢帛。不過微臣另一邊也有了收益,我五月時曾與兩個舅哥聯手,派人帶了一些鏡子。去吳越福建以及廣州,將鏡子賣給番子。福建與廣州的那邊沒有消息,杭州的有了消息。兩個管事賣了八萬多把鏡子。得了三萬多緡的利。應當能維持微臣的開支。但也不是太理想。”
也剛回來沒有多久,去的時候是輕舟,速度快,一個月就到了杭州,開始尋番商,其實也沒有宋九想像的多,因此雖是稀罕物,獲利同樣沒有宋九想像的多。
八百多把鏡子,毛的只賣了五萬多緡錢,不算貴,一把一緡錢還不足。然後還要租船南下泉州廣州,租費不是太高,還是小船,只有幾十料,主要就是快,輕便,甚至能逆風操槳行駛。但鏡子也要成本,還有稅務也要交。四艘海船又花掉了近八千貫錢。這一算,只獲利三萬多緡。並且還是兩家一家一半分的。
但還會有,管事與學子迅速將錢帛用快舟帶回京城,番商手中主要是金銀,輕便易帶,也非是宋九所想像,番人經商,出口佔的比例大,也就是貿易在另一邊,吳越是進口國。因此他們手中有大量銅錢與布帛,精美的布帛要帶回大食,劣質的就不大高興要了,或者購買其他貨物回去,另外銅錢也不感興趣。於是將這些布帛與銅錢也當成貨幣交給了管事。於是去的時候兩艘船空蕩蕩的,來的時候兩艘船滿載,並且還僱了一艘船。不然速度會更快。
香料河洲也經營,但非是宋九經營,交給其他管事處理,兩個管事又帶着幾千把鏡子下去,高檔琉璃沒有帶,大食那邊也有,眼下還是以暴利爲主。
宋九沒有隱瞞,相信能瞞過諸衙內,一定瞞不過趙匡胤。但確實不是太理想,潘家兄弟夠了,宋九遠遠不夠。這件事宋九也不提,又說道:“陛下,微臣帶你看一樣好東西。”
宋九一提好東西,那就是好東西。趙匡胤隨宋九帶到城外,看那些棉花田。
以試驗爲主,暫時還顧不了它,種籽也不多,只能種六七畝田,宋九看過的,但不大懂,於是劃成了十幾個小塊,做不同的試驗,比如營養鉢育苗,他也聽說過,但不知道何爲營養鉢,有的用竹筒打肥泥做營養鉢,有的用紙筒子做營養鉢,再試驗其用肥量,肥料種類,三肥土堅決不用,百姓用不起,只能用農家肥與草木灰做試驗,再試驗畝株數,低的畝株數只有一千幾百株,高的能達到五千株,然後試驗打茬技術,這樣收成上來,會得出一個比較。再從最高產的那兩三塊來年進一步的試驗。反正也不急,可以慢慢來。幾年後種植方法試驗出來,種籽也適應進化了,就可以向百姓推廣。
也不是太理想,但這是宋九意料之中。
宋九摘下一個棉桃說道:“陛下,就是它,若是紡織機器能研究出來,再進化成功,它將會給整個北方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這個棉絮,用它來做被褥,百姓冬天就不會寒冷,若用它來做棉衣,兵士就可以不畏北方寒苦。還有它的產量,也勝過桑蠶數倍,一畝地桑蠶只能取絲一斤點,而它能取棉絮六到七十斤,是蠶絲的五十倍。今年是試驗,不會太多,將健壯的棉籽留下來做種外,大能得皮棉一百來斤,到時候微臣做幾牀棉被,送幾牀給陛下。”
趙匡胤看了大半天,宋九掙的那些錢是小事,主要還是一衣二食。最後帶了幾個棉桃子回去。
第二天趙匡胤下詔書,以李繼勳爲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也就是主帥,党進爲副帥,曹彬爲都監,何繼筠爲先鋒,康延澤的大哥康延沼爲都監,再以趙贊爲汾州路部署,也就是第二路大軍主帥,司超副帥,李謙溥爲都監。幾個大將個個都是宋朝的勇將,讓他們率領兩路大軍向太原出發。
接着又下了一道詔書,以西人愛因斯坦爲恩獻候。趙匡胤曾問宋九他先生詳細情況,宋九說不清楚,連那一個國家也不知道,只好在前面冠一個西人。昨天看到棉花,使趙匡胤十分想念愛因斯坦……
宋九沒有太在意,那怕封一個國公也無所謂,一個虛擬的人物。但他心中還在狐疑,真發兵河東啊。似乎史上趙匡胤並沒有拿下河東。不知道這次會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