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變遷

上午十點,從位於夏洛特鬧市區的酒店離開,方然乘坐的電動車逐漸遠離了喧鬧的老城區,在兩旁盡是綠樹和田野的路上疾馳。

與同行們的做法一樣,“國際商用機器”在夏洛特的研發中心,也建設在郊外。

早年間,具體說來大概是西曆1460年代,沉浸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聯邦,發展形勢還一片大好,像夏洛特這樣的中型城市,地價也眼見水漲船高,很多公司、高等院校乃至某些政府機構都無法承擔高昂的地價,而選擇遷到郊外。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不得不說,這只是一種無奈的權宜之計。

市郊,在聯邦民衆的傳統認識中,是羣體混雜、無法無天的危險地帶,和富裕階層鍾愛的市中心相比,經歷過重化工時代的聯邦,很多城市都在“工業化——去工業化”的過程中延展、變遷,城市中心在不斷遷移,遷移的軌跡上,則留下一片又一片暮氣沉沉、無力自救的破爛城區。

這種歷史遺留的地帶,與點綴在城區的貧民窟,一起成爲了聯邦城市特有的景象。

但是在西曆1470年代的今天,信息技術的變革,已改變了這一切。

科技發展,社會的運行規則隨之而變,原本應該、也可以造福民衆,對社會運行有所助益的所有先進技術,現如今,卻越來越讓事情朝另一個方向發展,過去十年間,聯邦大小城市裡的貧民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昔日的鬧市區、住宅區日趨破落,居住其中的人也隨之而一併落魄。

這種情形,歷史上前所未有,卻一早在方然的意料之中。

沿公路向南行駛,一路上,電動車匯入的車流,經過大片死氣沉沉的舊城區,陽光映照下,遠處犬牙交錯的建築影影綽綽,彷彿蒙上了一層塵土,即便只是遠眺,也能感覺到那經久不散的暮氣。

但眼前的景象,並非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時間回到十年、二十年前,和聯邦其他大中城市一樣,夏洛特也曾經有過繁榮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裡,紡織、化工、裝備製造等產業在這裡遍地開花,繼而衍生出信息產業、服務業與金融業等新產業,市民收入節節攀升,房價、地價也一路走高。

看來一切都很美好,只要繼續像這樣發展下去,每一個人,就都能實現夢想。

然而大家都知道,夢,終歸是夢,遲早都是要醒的。

“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羣衆的貧困和他們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相對消費能力纔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

窗外的破落景象,隨車輛前進而一點點淡出視線,卡奧*海因裡希的箴言,卻彷彿還在年輕人的耳邊迴盪。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對危機之源,這是比較委婉的闡釋。

更直接的說法,則是“借的錢早晚要還”:

眼前借錢,貸款,抵押所得的馬克,總有一天要被討還,不管到那時有沒有償還的能力,總之必須得還。

對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方然已想的很透徹,今天,在前往公司的一路上,所見所聞,則讓他真切的看到了經濟危機的巨大破壞力,和麪對這種暴力時,聯邦民衆是怎樣的手無寸鐵,毫無抵擋之力。

曾幾何時,當聯邦經濟形勢(表面上)一片大好時,這些人的生活,可不是這樣的。

而是借時代浪潮的推動,釋放貪婪,憑藉辛苦勞動、或狡詐欺騙所得的馬克,揹負巨大的債務,恨不能將身上每一個芬尼都換成資產,坐擁標價高高在上的股票,債券,不動產乃至期權,一邊拼命賺錢償還債務,一邊夢想着資產價格能翻番再翻番,纔好走向人生巔峰,實現財務自由。

任憑夢想怎樣美好,危機降臨,卻讓這一切都化爲泡影。

但經濟危機,即便再怎樣如颶風般狂暴,又是怎樣摧毀城市、讓昔日的鬧市區成爲一片片貧民窟的呢。

城市,彷彿人的軀體,並非建設起來就能一勞永逸,而需要持續的營養來供應。

在經濟發展向好時,居住在大城市核心區域的羣體,是相對安逸的,即便其中一部分人的自身能力有限,並不足以在經濟中分得一杯羹,也可以憑藉城市的基礎設施、公衆服務,甚至僅憑不動產的租金而過上體面的生活。

總體而言,經濟上升期的城市人之優裕生活,大部分原因,並非來自於這一羣體的自身努力、自身勞動,而不過是借大勢而揩油。

當然,正所謂“當局者迷”,身在其中的絕大部分市民,並看不透這點。

然而一旦經濟危機降臨,資產價格暴跌、勞動收入銳減,聯邦城市的畫皮就會很快被戳穿,進而現出原形。

當以不動產爲代表的資產價格暴跌時,表面上,對其持有者而言,並非致命的打擊。

即便這些資產、尤其是房產的持有者,往往身負鉅額債務,甚至出現首付三十萬、借貸一百萬馬克購房,房產現價卻還不到一百萬的倒掛現象。

但這種打擊,無非也只是鉅額浮虧的心理折磨,只要心態豁達一點(談何容易),倒也並非迫在眉睫的威脅。

然而什麼是經濟危機呢;

倘若任憑風吹雨打,工作,職位,乃至薪酬,依然不動如山,那還叫什麼經濟危機。

西曆1470年,上一次經濟危機爆發所產生的連鎖反應,纔是與IT技術滲透一道的、最終改變聯邦社會面貌的根本動因。

當資產價格暴跌時,一般而言,民衆的收入也會銳減。

然而頭寸吃緊,卻並不意味着,他們的債主會心生憐憫,格外開恩。

一邊是收入跌跌不休,一邊是債務紋絲不動,硬撐下去,現金流只會越來越緊張,甚至掉進借新還舊的無底深淵,深陷困境的聯邦民衆,在這時,別無其他任何選擇,而只有勒緊褲帶,將自身與家庭成員的消費壓縮到最低限度。

而消費的嚴重萎靡,則進一步摧毀了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民衆的就業、收入,愈發陷入困境。

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二章 消失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二四〇章 苟活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五九七章 秉性
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四三三章 材料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六〇六章 去向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七一六章 辯論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二七四章 領域第六六八章 指責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六八六章 失控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二章 消失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七二三章 規劃第六〇一章 名稱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二四〇章 苟活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五九七章 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