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藉口

有些沙啞的開口招呼,方然停下腳步,他擡起頭,看向一臉詢問神色的萊斯利*蘭伯特。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了人;

萊斯利*蘭伯特,面對今天的強AI,您是否認同我的判斷。”

“這……”

“不要匆忙下結論,蘭伯特先生。

我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計算機的能力,恐怕,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超越了人類,哪怕其上運行的,並非AI程序,而只是枯燥乏味的數據庫指令集,其本質上的能力,照樣要比創造出這系統的人類,更加強大。

人腦的等效算力,是多少,您有一個大致認可的數字嗎。”

“呃,大概是……

我想一想,可能在十到二十TFlops,但您肯定知道,這種數據上的量化幾乎毫無意義。”

“的確如此,但,爲什麼?

人腦的處理能力,與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兩者根本無法放在一起比較?

原先我一直認爲‘正是如此’,但現在麼,卻不這麼認爲,或者說,我覺得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客觀,公平,能準確衡量‘人腦’與‘計算機加人工智能’這兩者之能力的表尺,進而很直觀的回答剛纔的問題。”

聽到這裡,萊斯利*蘭伯特的思維,何其敏銳,他幾乎要猜到了答案。

“標尺,不是枯燥的數學計算,也不是矯揉的文藝創作。

回顧過去,人類用於衡量計算機、人工智能,甚至也往往用來衡量人類自身能力的標尺,就是這樣的莫名其妙:

讓人腦進行數學計算,或者,讓人工智能撰寫散文,用各自不擅長的事務,去粗糙衡量算力,進而進行不公平、因而註定毫無意義的比較,這種做法,又怎麼可能準確度量人工智能的能力,進而指引研發的方向。

新的標尺,是的,我們其實一直在準備,不是嗎?

只不過是到了‘強人工智能’的時代,這種標尺,才第一次有了應用的條件。

科學研究,探尋客觀規律,這是迄今爲止最客觀,最公正的標尺:

不論人,還是人工智能,能夠在這一領域取得怎樣的成就,取得這些成就,又需要怎樣的資源、算力與時間,兩相對照,纔是最有利的判據。

而依照這一判據,既往不咎,今天,你我都很清楚:

計算機、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時代,已不再是一種想象,而真正到來了。”

……

阿達民的表態,特別是,最後關於“判據”的一段話,凌萊斯利*蘭伯特印象深刻。

這種印象,在走進會議室,面對那些對“強人工智能”之力表示質疑,進而懷疑這一項目價值的數學家時,變得愈發強烈。

如果說,在今天的對話前,他對數學家的詰問還有所保留;

那麼,在聆聽阿達民的斷言後,對人工智能,乃至自己一手參與締造的“強人工智能”,究竟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乃至具有當今時代一切人類個體、哪怕其總和,都無法具有的強大力量,他的信心更加堅定。

帶着這樣的想法,在一旁列席,萊斯利*蘭伯特的心思根本不在討論上。

說真的,對數學家們糾結的“證明之規範性”,他一點也不關注,身爲IT領域的資深專家,蘭伯特有理由認爲,自己會比數學家更理解何爲“強人工智能”。

不僅如此,對“強人工智能”的力量,身爲一線研究者,感受當然也更深刻得多。

數學定理的證明,這種東西,對認識、分析、改造客觀世界,究竟有多大用處,貴爲“科學之父”的數學或許有話要講。

但,並非所有數學,都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一點他也很清楚。

在現場心不在焉,待了一會,萊斯利*蘭伯特就起身告辭,不過在離開前,查看手機消息後,他斟酌着給阿達民發送了一條訊息。

正在與數學家們討論問題,信息,方然匆匆瀏覽,是關於斯蒂芬*霍肯的。

看起來,在得知NEP大區正研發“強人工智能”後,這位物理學界的傑出人物,的確如一開始所想的那般氣憤,會是這樣嗎。

暫時沒空處理這件事,方然收回目光,投向桌對面的幾位數學家。

“Not_even_wrong”,對強人工智能給出的證明,數學家們的一致觀點就是如此,管理員很清楚自己無法說服他們。

不論怎樣考量,在智力上,自己確乎比不上這些天才,方然有自知之明。

但,如果是洞察“智力”,或者“客觀規律”的本質呢。

討論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在場數學家、還有兩三位物理學家的立場,方然瞭然於胸,他們認爲,“強人工智能”在測試中表現出的能力,並不足信,此外,更根據人類無法觀察“強AI”的內部運行邏輯,而對此深表憂慮。

這些科學家們的表態,在方然看來,很有一些掩飾真實意圖的成分。

對“強人工智能”,站在科學技術研究前沿的專家,學者,不一定真的理解其架構、機理,甚至還會有很多誤解。

但不論怎樣,在NEP_791等研發機構,多少得知“混沌”系統的能力後,恐慌也是必然。

生而爲人,賴以生存的特質,無非體力、技能與智力,正因前兩者在這樣一個時代,已幾乎完全被機器所取代,科學家們才得以在研發機構裡,過着優裕的生活。

不僅如此,但凡對NEP大區的情形有一些認識,再稍加思考,也不難明白阿達民爲何圈養大批民衆,而沒有出於節約資源、規避風險的角度,將這些百無一用而毫無反抗能力的同類趕盡殺絕。

一切都只是因爲,阿達民,掌控全局的上帝,他、或者她還需要人類的智力。

但當某一天,“強人工智能”橫空出世時,

等待着自己,乃至人類倖存者的,又將會是什麼。

前景,想一想都極其可怖,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在場的科學家們一方面質疑“混沌”系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以安全性爲藉口,力勸管理員終止這方面的研究。

他們的這些藉口,可想而知,方然也一點都不喜歡。

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四章 學習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五十五章 人際
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八四一章 婚姻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一九四章 心理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二一一章 交往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六八四章 安詳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三十六章 工具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五二四章 俘虜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四章 學習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五六二章 永續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五十五章 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