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超越

雖然是面對一區之長,蘭伯特先生卻不得不承認,阿達民對此的洞察,極其深刻。

強人工智能,究竟是否有所謂“自我意識”:

與民衆的好奇、或者恐懼迥然不同,在專家眼裡,這其實是一個如何定義“意識”的問題。

以人類的自我意識,以及,具有這種自我意識的感覺,去生搬硬套計算機、AI,是舊時代很多研究者所犯的錯誤。

或者說,那並不是錯誤、而是研究方向的偏差: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意識的研究,很長時間都沒有成效,說明這是一個很艱難的方向,適合長期預研,而不適合用來解決人類迫在眉睫的大量現實問題。

要獲得能力更強大,甚至,代替人類從事創造性、探索性研究的AI,不一定要模仿人類的思維,讓計算機產生自己的思維,其實也完全可以。

當然這種思維,不論形式、還是內在,必定與人類的思維、自我意識大相徑庭。

既然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用人類意識的活動特徵,乃至基本思維模式、所得結論,去扣在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頭上,就是愚蠢的做法。

“蘭伯特先生,如果研發組裡還有人擔心這一點,您又勸說無效,我建議您直接打報告,把這些老頑固調去風控組。

畢竟,這種‘草木皆兵’,這正是風控組需要的特質;

人盡其用,豈不美哉。”

具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能”,會不會反噬人類,方然的看法很明確,現在,他幾乎一旦也不擔心這種情形出現。

人,人的思維,一切頭腦中的念頭,歸根結底全都是環境的塑造。

正因誕生在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人類,乃至追溯到久遠的祖先,面對環境壓力,別無他法,必須時刻對抗各種威脅,否則便無法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繼而被消滅,被滅絕。

這種特質,一直到今天,仍留存在基因深處,在人類則以所謂“爬蟲類大腦”的部分,行使最原始的生存策略。

不僅如此,當今時代的客觀環境,本質上,與四十億年前的蓋亞表面並無區別,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羣體,要想生存下來,仍然每時每刻都要繃緊神經。

避免被環境、競爭者消滅,進而,消滅環境裡的一切競爭者,對生命而言,這是鐵律。

但是對強AI而言呢;

人工智能,從誕生時起,就在人類設定的大框架內活動,最起碼的,除非人類有意爲之,並沒有哪一個人工智能會有危機感,其面對的客觀環境,並不險惡,更不會經歷人類及其祖先經歷過的幾十億年自然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根本不會存在“生”與“死”的概念,更遑論生存壓力、種間競爭這些人類看來天經地義的東西。

既然如此,“強人工智能”的意識活動,又究竟是怎樣的呢。

這一點,別說方然自己,NEP_791研發組的專家們,也完全一籌莫展,理論上有可能對“強AI”進行監控,實際上,只消想一想此類系統的硬件規模與運行邏輯,就可以基本打消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

人類無法追蹤強人工智能的實時思維,根本原因,則並非出於硬件規模、或者運行邏輯,而是兩者在時間軸上的差距太大。

兩人一起走向數學家們的會議室,路上,萊斯利*蘭伯特略作解釋:

“無法追蹤‘強人工智能’的運行狀態,阿達民先生,這似乎是一個與架構相關的效率問題,監控模塊的引入,恩……正如其他研究機構從事的‘監控型強人工智能’研究,會對‘混沌’的運行造成一定影響,但這並不重要。

根本的原因在於,人類的思維,在今天,已遠遠跟不上‘強人工智能’的腳步。”

蘭伯特的話,擲地有聲,方然對此報以沉默。

人工智能超越人類,這樣的一天,已經到來了嗎。

驚訝,混雜着懷疑,大致可以形容阿達民現在的念頭,但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從決定冒險研發“強人工智能”,這一天就註定會來。

形式上的超越人類,如果只看結論,其實,早在“混沌”給出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時,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即便很多專家、學者對此持不同看法,但在方然眼裡,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結合,超越人類,這本來就是自己的目標之一,一點也不意外。

而現在,藉由萊斯利*蘭伯特的話,他才意識到,哪怕不從結果上來考量人類與AI的優劣,今天的“強人工智能”,事實上也早已超越了人。

人工智能的運行狀態,無法被人窺破,這就是一條很有力的證據。

阿達民兀自思索,萊斯利*蘭伯特的說明,還在繼續:

“關於這一點,坦率的講,研發組與相關人士尚未有公論,但我們大多數人都認同這一判斷。

人類爲何無法洞悉‘強人工智能’的思維?

這並非是思維深度的差距:

就算計算機正嘗試思考、解決的,是人類無能爲力的難題,僅僅關於‘計算機正在想什麼’這一詰問,我們原則上也應該能窺見一二。

問題在於,人類的單一個體,能力有限,大腦的思維、理解能力自然也有一個很低的上限,這種上限,受限於人類大腦的基本架構,基本上無法提升,而強人工智能的思維能力,雖然也有硬件架構決定的上限,但這上限比人腦的上限可要高出太多。

這會導致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現在的‘混沌’、乃至即將進入測試的‘盤古’,思維之迅疾,大大超越人腦能夠理解的速度。

對計算機的思維狀態,藉由FSCIM解析,人類原則上並非無法理解。

但,這種理解,卻毫無實時性可言,莫說一個人去嘗試解析‘混沌’的內在思維邏輯,即便整個研發組通力合作,全部人類投入到這上面,也還是望塵莫及。”

計算機的能力,已經遠超人類……

彷彿一句低沉的耳語,莫名出現,在方然耳邊飄蕩。

“蘭伯特先生。”

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八十章 生意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十二章 壽限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七二八章 故人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八章 無限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八〇〇章 偉人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二七五章 鐵路
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八十章 生意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一八三章 潛行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十二章 壽限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七二八章 故人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六一三章 替換第八章 無限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四一〇章 機器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六二三章 工廠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八〇〇章 偉人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七四八章 規劃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六六〇章 時限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二七五章 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