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怎樣精益求精,一旦從理論進入工程實踐層面,百分之百的可靠性都是不存在的。
發射後一小時內,“盤古”報告,112號火箭第一級出現故障、繼而凌空爆炸,123號火箭第二、三級分離失敗,“文昌”發射場立即補發了第212、223號火箭,將同樣的備份載荷送入太空。
人類,在結束內戰、否極泰來後,終於邁出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在探索太陽系內層空間的基礎上,第一步,建立月球基地,並以此爲發射中心,才能向金星、水星乃至更接近太陽的軌道進發。
在建設近日軌道太空城的過程中,一切從蓋亞出發,代價太高,預計需要幾十萬枚N-5級別的運載火箭才能完成一期工程,這顯然超出了人類文明的承載能力,甚至超出蓋亞現階段的能源與資源上限。
火箭升空,進入第一中繼軌道,再進入週期48小時的第二中繼軌道。
幾天後進入月球引力圈內,逐步在控制中樞的指揮下,墜落到月面,開始建設人類的第一座月球防衛基地。
建立月球基地,一切考慮,必須以安全爲最優先。
到1518年6月,其間,陸續又進行過兩次火箭齊射,蓋亞淨土航天機構先後三次向月面投送物資,總重量超過一萬噸,並在當年7、8月間完成第一期施工,在月球“背”面部署第一批次三十枚“東風五庚”型攔截火箭。
在月球建設一座防禦墜落物的基地,考慮威脅等級,與實際的能源供應條件,部署攔截火箭遠比激光攔截炮更經濟。
不僅如此,在進一步提升規模後,該基地還可以部分替代蓋亞表面防衛設施的作用,使用不同運載能力的火箭,對抗直徑100~1000米級別的太空墜落物。
在建設防衛基地的同時,人類的第一座蓋亞外工程探索基地,也在月球“正”面開工。
月球,幾十年前造訪過一次,在那之後,人類直到舊時代完結也未能重返,今天的蓋亞淨土,原則上,完全有能力輕鬆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甚至建立永久性的月球科研基地,但是這樣做並無意義,只是在燒錢。
規劃中的工程探索基地,一句話,自始至終都沒有爲人類留出位置。
人的血肉之軀,不論在外太空、還是在月球表面的極端環境中,都根本無法生存,爲此而必須配置一整套龐大、複雜而容易出岔的支持系統。
如果建設有人常駐的月球基地,可想而知,單隻維持宇航員生存這一項,就會佔用大量寶貴空間,並消耗從氧氣到電力在內的大量資源,而所得的,又簡直寥寥,還要應付可能出現的個體心理問題。
一旦一切都無人化,需要關注的,就只有“保障通訊暢通”這類容易處理的技術細節。
西曆1518年冬,初具規模的月球工程基地,開始派出勘探車,配合衛星,在基地周邊開展資源偵測工作。
按蓋亞淨土的一攬子規劃,月球基地的建設,大概會花費十到二十年時間。
建設的目標,是能夠在沒有外來能源、資源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向太陽系內層空間投送載荷,進而支持近日軌道太空城的建造。
至於具體的投送策略,發射火箭,只是一種備選項,首選的則是電磁加速器。
電磁加速器,在航天領域並非什麼新概念,早在人類使用火箭探索太空之初,受制於火箭的載荷/燃料比,就有人提出過這樣一種設想。
化學火箭,利用自身所攜帶的燃料,向後噴射火焰,推動箭體向前運動,這樣一種推進方式,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加速燃料”上,道理十分淺顯,對火箭而言卻是必須承受的代價,效率自然不可能高。
而電磁加速器,則是用近似電磁炮的設施,“靜態”的加速載荷,讓載荷在具有一定初始速度後離開設施,直接飛向太空。
由於被加速的,只有載荷、沒有燃料,這一推進方式的理論效率更高。
雖然很早就有類似設想,在諸多科幻作品裡,也多見描寫,人類直到今天也沒有實現,甚至沒有展開實打實的探索。
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將電磁加速器想象成一門電磁炮,則載荷在脫離設施後,就必然會直面大氣阻礙與摩擦升溫的無法逾越之難題,輕則絕熱成本暴增,重則因“炮口激波”而直接讓載荷解體。
建設在蓋亞表面的加速器,“炮口”不可能在大氣層外(幾十公里高的加速器,簡直無法想象),相比於火箭發射的逐漸提速,一下子以峰值速度離開炮口的載荷,
其承受的瞬時壓力、與摩擦產熱的程度,將會是科研工作者的一場噩夢。
出於這些原因,加速器,在現階段的蓋亞表面,還沒有建設並投入運行的可能。
但是在月球表面,一方面引力效應比地球弱得多,一方面,其表面並沒有大氣層,這就爲電磁加速器提供了理想的運行環境。
在月球表面建造巨型電磁加速器,相當於一門巨型電磁炮,可以將載荷直接“打”進太空,而無需擔心炮口激波、摩擦燒蝕等問題,唯一的門檻在於,月球表面現階段並無任何能源可以利用。
所以,在動工建設第一座電磁加速器前,人類仍需依賴化學火箭。
沒有能源,就用不了電磁加速器,沒有電磁加速器,就沒辦法建設近日軌道能源設施,而沒有近日軌道換能器,就沒辦法獲得廉價而充裕的能源,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
當然,在阿達民眼中,這倒根本不是什麼死結,蓋亞淨土研發機構的白大褂們也早有對策,在可控核聚變遙遙無期的現實下,人類,總歸需要從太陽獲得源源不竭的能量,爲此而建立近日軌道設施,也是必然的環節。
那麼結論就很簡單:
從蓋亞表面,向月球輸送能量這一條路。
月球,距離蓋亞三十八萬公里的衛星,自身能源基礎很淺薄,不僅沒有化石燃料,也沒有地熱、潮汐、水力與風這些能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