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鎖盤

但要對抗客觀規律,只有想法,是遠遠不夠的。

鎖定房價,拒絕任何市場波動,本質上是恐懼房價會一路暴跌,卻也會令投資者恐慌,意識到房產價格的增長預期已不復存在:這,並非政策意義上、而是實踐意義上的不復存在,鎖盤本身就傳達了一個信號,目前的房價,泡沫之嚴重,已經到了“不鎖即崩”的程度,那麼如果不想被暴跌所毀滅,鎖盤就是必然。

當然,這樣的必然性,一定會讓房產投資者絕望,繼而,不擇手段的套現離場。

然而什麼是鎖盤呢:

如果能離場,那就不叫鎖盤了。

一邊是升值預期的破滅,一邊是套現離場被嚴禁,投資者的心情,方然並不關心,他只知道,在這樣的完全管制市場,房產將在實踐意義上嚴重貶值,名義價格會與實際價格相差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實際價值一旦與名義價格背離,事實上,就意味着鎖盤的徹底失敗。

鎖盤,不管操作如何荒謬,本意是想保住房產的價格。

然而這操作,卻讓房產幾乎無法變現,將其投資價值、名義價值乃至事實價值一併摧毀。

再怎樣昂貴的資產,如果根本沒有交易的手段,沒有一個可靠的渠道能兌換成現鈔,那麼,這所謂資產的價格,就沒意義,對賣家沒意義,對潛在的買家同樣沒意義,誰會用現金買入價格鎖死、遑論增殖的資產呢,難道還指望那年化1.5%,甚至連聯邦儲蓄利率都趕不上的可憐收益嗎。

一旦想明白這點,聯邦政府的所謂“鎖盤”,面目就格外可憎。

對房價,要麼放任其一路飆升,直到泡沫膨脹到極限後崩盤,要麼乖乖遵循經濟規律,出動出手刺破泡沫;在虛高的資產價格面前,聯邦能選的,無非是這兩條路。

即便出於恐懼,想避免房價崩盤的恐怖衝擊,也不應該心存幻想。

經濟危機爆發之後,一段時間內,聯邦對房地產市場的鎖盤,效果很明顯:但凡跳出經濟的範疇,以暴力爲後盾而動用一些非經濟的手段,單純服從經濟規律的房地產市場也只有乖乖就範,至少在表面上,房價在暴漲後趨於穩定,但這只是表面意義上的穩定,是缺乏交易量,事實上摒棄了市場規律的穩定。

等沒有變現手段時,房價穩、還是不穩,又哪還有一絲一毫的意義呢。

就在不久之前,房價還沒有像方然所見到的那樣,一路狂瀉,因爲在政府控制下,大量企圖高位套現的持有者,要麼沒有資格,要麼錯判形勢,並沒能夠成批的套現離場,僅此而已。

然而隨着鎖盤策略的持續,再怎樣頭腦遲鈍的傢伙,一旦發現自己手中的房產,並非金山銀山,而只不過是年化收益率1.5%,七十年才能收回成本的金融垃圾,接下來,可想而知,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賣出房產,落袋爲安。

這種“想盡一切辦法”,是對聯邦控盤能力的極大考驗,如果無法杜絕,鎖盤就是空談。

而如果真能鎖盤,讓任何一個持有者都無法套現走人,房價則徹底失去意義:無法變現的資產,不管價格有多高,都將變成鏡花水月,可望而永遠不可得。

當然,分析到這裡,方然也受到了羅伯特*布朗的質疑。

教授在詢問他,面對高企的資產泡沫,難道,聯邦就不能像過去三十年那樣,依靠經濟發展、房租提升,來逐漸提高房產的年化回報率,最終變相的將房價“反襯”到合理的水平:

“畢竟,就我本人而言,十六年前在邁阿密購買住宅的貸款,每月需歸還600馬克;

當時看來,這的確是沉重的負擔,但現在,以聯邦民衆的平均收入水平,600馬克則並不起眼,那麼,現在貸款買房的民衆,即便要每月償還6000馬克,說不定十年、二十年後,在暴漲的收入面前,也根本算不得多麼嚴重的負擔?”

“龐氏騙局裡,第一批入場的人,也是這樣勸說後來者的。”

回顧過去的房價,方然很清楚布朗教授話裡的思路,他淡然的搖了搖頭:

“當然,房產市場,並不是單純的龐氏騙局,畢竟房屋是有居住價值的,這也是房價的基礎。

過去三十年,聯邦的房產價格一直在扶搖直上,不僅房價飆升,事實上,連房租也增長了若干倍,這說明,房屋的居住者收入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纔有能力承受不斷提高的房價和房租;

當然,由於房價包含了房租的未來預期,漲幅大大超過房租也並不意外。

但是,脫離房地產市場的細枝末節,從全局角度考慮,聯邦的房產,房租未來會怎樣變化,則是一個相當不樂觀的趨勢。

不,可以這樣講,聯邦的某些城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曾經工業發達的底特律,在產業衰敗後,人口大量遷出,房租隨之暴跌,失去房租支撐的房價也難逃一劫,這說明,房價的趨勢,根本上還是着眼於經濟的趨勢,而現在的經濟形勢,教授,我不說您也知道,危機當前,拋開短期的震盪不談,房價是根本沒可能繼續增長的。

以泡沫如此嚴重的房價,尚且只將經濟拉動到現在的程度,聯邦經濟循環裡的大多數民衆,只負擔得起目前水平的、相對於房價嚴重“偏低”的房租,經濟更寬裕者的資金又往往因購房而清零,甚至還揹負上沉重的債務。

聯邦民衆的資金池,已經見底,如何支撐房租的進一步增長?

民衆的平均收入,目前不過3000到4000馬克,其中一半用於居住,支撐了房產的1.5%年化收益率;

如果鎖定房價,讓房租增長到能支撐5%的年化收益率,租金會高達5000馬克,即便民衆不吃不喝,也要有5000馬克的收入纔有可能支付這樣的房租,但是,看現在的經濟形勢,別說收入增長到5000,就連現在的3000至4000能否維持,都還是未知數。

退一步講,即便一切都很順利,聯邦的經濟繼續平穩增長十年,將民衆收入拉動到6000~8000馬克的高位,有能力支付5000馬克來租房,保證房價鎖定狀態下的5%年化收益率:

但是這十年裡,房產的收益情況又怎麼樣?”

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十三章 沾染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一三九章 留言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四九二章 認知
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十三章 沾染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一三九章 留言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六二四章 歷史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一四九章 虛構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六七八章 絕境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一三三章 意義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四九二章 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