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養老

401K,是聯邦爲民衆提供的一種強制性的養老體系。

而企業年金,則是部分大公司爲正式員工提供的,類似於定投、信託的個人養老方案。

性質雖不盡相同,但是在方然眼中,都是一樣的不靠譜。

儘管都不靠譜,原因,還是多少有別。

在IBM夏洛特研發中心,西曆1479年夏,方然在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頁面上填寫資料,續簽了一份合同,收入從14000馬克提升到17000,對應的聯邦政府401K繳納額,也同步提升到近五千馬克。

按照聯邦頒佈的401法案修正條款(401K),勞動者每月繳納工資的一定比例,存入聯邦統籌賬戶,就可以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按月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的數額,則與當前繳納的數額多少、繳納年限與領取養老金時的貨幣購買力掛鉤,多交多得,長交多得,領取時物價水平越高,馬克的購買力越低,領取者拿到的馬克也會越多,理論上可以將通貨膨脹完全抵消。

看起來還不錯的401K,事實上,是現今大多數聯邦公民的主要養老方式。

問題只有一個:

401K這體系,註定無法長久的續下去。

不管聯邦當局如何宣傳,民間又是怎樣理解,本質上,401K也好,其他國家的民衆養老方案也罷,都是一種勞動者之間彼此互助,是藉助工資繳納與養老金領取的過程,在代際之間傳遞生活資料的手段。

單這一點,聯邦的很多普通民衆,就有些理解不能。

在他們看來,401K更像是一種“儲蓄”,是現在存入馬克、退休後領取馬克的簡單過程,而相比利率約定的銀行存款,能夠隨貨幣購買力而浮動的401K退休金,還具有抵抗通貨膨脹的好處,是很合算的買賣。

而現在的情形,任憑經濟起起落落,過了退休年齡的聯邦勞動者,都可以拿到一份旱澇保收、數額上還相當湊合的退休金,每月2000到3000馬克的收入,說多不多,卻比一部分勞動崗位的報酬還要高,足以支持一般化的、還算過去的生活,相比銀行存款的嚴重縮水,更平添了民衆對401K的信心。

但這些抱有信心的人,卻好像忘記了,眼前這些老人的退休金是從何而來。

401K的資金池,原則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體系,退休者領取的養老金,唯一來源是正在工作、正在參加401K之勞動者繳納的馬克,最早加入這一體系的人,也就是現在領取退休金的老人們,他們在勞動生涯中幾乎沒有繳納過401K,他們今天拿到的錢,幾乎完全是還在工作的年輕人所提供。

當然,至少從理論上講,工作的年輕人繳納401K,是爲了有朝一日老去時,可以拿到對應數目的退休金。

一代供養一代,從原理上講,401K並無創新,只是將人類世界早已有之的“養兒防老”過程,以資金流動的方式呈現;在這其中,聯邦當局所起的作用,只是居間的協調、提供流動的渠道,卻讓一些人心生錯覺,認爲這養老金是由當局來提供。

其實想一想也不難明白,倘若退休者領取的養老金,居然會來自於當局,這種制度只怕一天都維持不下去。

401K也好,其他養老體系也罷,原則上都是勞動者的代際互助。

那麼結合當前的另一個社會指標,生育率,這種體系的內在隱憂就暴露無遺:

代際互助,工作時繳納馬克,退休後領取馬克,這種代際傳遞究竟是否合算,對每一個人而言,也許會糾結於繳納和領取的馬克數目,但是從總體角度觀察,則與代際之間的人口總數對比,呈現異常強烈、緊密耦合的相關性。

與代際轉移的假象不同,養老,本質上是一個必須“現收現付”的過程。

當一個聯邦勞動者,由於衰老而喪失了勞動力,或者,僅僅是由於年齡達到了退休的要求之後,他的生活之處,就可以由自己年輕時繳納的401K來(部分、或者全部)覆蓋,這樣看來,似乎這位勞動者的養老,是不求人的,只要按月領取到馬克,就能拿來作爲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度。

然而實際上呢,退休者的生活,或者,任何一個人的生活,根本就無法直接以馬克來滿足,而需要實實在在的食物,飲水,醫療、居住和種類繁多的社會服務。

這些服務,形式上可用馬克採購,實質上卻必須由活生生的人——正在工作的勞動者來提供,一定時間內的總規模,也幾乎不受到流通中馬克總量的影響,更不會因爲退休者的多寡、401K退休金髮放的多寡,而憑空增加或者減少。

揭開退休金的面紗,本質上,在勞動者代際之間流轉的,根本不是馬克,而是實打實的人類勞動。

一旦認識抵達這樣的深度,就會明白,退休者羣體,作爲一個總體能夠獲得的待遇,與退休金的多寡並無直接關聯,每一個體的退休金多寡,隻影響到其在退休待遇的總大餅中,能夠分得的比例是多少,僅此而已。

這總大餅的規模,則要看在這一時刻,聯邦社會勞動者與退休者的總人數之比。

在401K繳費比例不變時,勞動者越多,提供的社會總產品越多,按一定比例切割出來用於退休者生活的社會總產品,必然也就越多,每一個退休者分配到的產品,且不論彼此間的差異,總體而言其平均值也必然越高。

但是當勞動者的數量,因生育率下降而逐漸減少時,情況就不容樂觀。

生育率越低,聯邦未來的勞動者就越少,當他們的上一代人——現在的勞動者們退休時,勞動者與退休者的比例,就會再創新低,如果401K繳費比例紋絲不動,則意味着社會總產品用於養老的比例紋絲不動,這時候,退休者總體上能夠獲得的產品,平均值必然要比他們的前一代人更低。

這種情形,並非方然的臆想,而是正在浮出水面的現實。

當今時代的聯邦,部分退休者拿到的401K退休金,數目頗豐,甚至高於相當一部分年輕勞動者的薪資,這,並非因爲他們做出了多麼卓越的貢獻,而僅僅是因爲現在的聯邦,勞動者(即401K的繳納者)數量衆多,領取401K的退休者則相對較少。

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十三章 沾染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七十章 遷徙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二九五章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二四〇章 苟活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九章 保障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三十五章 競爭
第五五〇章 窺見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三六七章 計算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三八〇章 度日第十三章 沾染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九十七章 循環第六八二章 東南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七十章 遷徙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八三七章 快樂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一四七章 教義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三六章 吼聲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三三二章 東北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二九五章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二四〇章 苟活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一六〇章 身份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六十六章 終點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九章 保障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三五四章 資料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六五八章 消耗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三十五章 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