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價值

產品,事實上有價值,原則上也應該有一定的價格,創造這“全產機”體系的勞動者們理應獲得這一切。

但站在現實、而非理想的立場上,方然卻必須得承認,他根本沒辦法避免這命中註定的壓榨與掠奪,沒辦法拒絕將“全產機”提供的一切產品據爲己有,同時極其荒謬的,被迫成爲一隻不勞而獲的寄生蟲。

否則又能怎樣,難道勒令“全產機”停工,又或者是撇開這一體系、歸隱山林嗎。

道德潔癖者可能會這樣做,方然卻不會如此,相反,他的選擇是堅持絕對的唯物主義立場,直面現實,接受“全產機的產品,就是完全免費”的奇談怪論。

一個先行者離世,一羣先行者離世,會給後來者留下有價值之物,這原本是司空見慣。

但“自產機”乃至“全產機”的情形,卻又不同,當一個人死去,落到時間列車外的未知世界,其遺留的“物”,卻能自我維持、自我修復、自我增殖,持續提供有使用價值的產品,這在過去是根本無法想象。

甚至到了卡奧*海因裡希的時代,仍然無法想象。

正因如此,海因裡希主義的若干理論、專著中,並未深究這一現象,對勞動者身死之後,仍然留存、仍然“活着”的生產力,也沒有十分嚴謹而全面的論述。

更談不上推測這一事物出現後,世界,將會向何處去。

當活人死去,生產力猶存,細細思索,這是一種很詭異的社會現象。

進而,倘若拘泥於理論,“全產機”的掌控者便無法可想,沒辦法根據“凝結的人類勞動”之多寡,去確定其產品的價值與價格。

理論上有價值,實際卻是免費,這樣一來,難道產品都可隨意丟棄、任意分配麼。

倘真如此,便恍若一夜間進入了共同主義,奈何現實根本不是如此,而是遠比地獄更殘酷、更詭異的文明後時代。

當產品失去了價值的錨,對管理員而言,如何確定其在雙邊貿易中的價格,更直白的,如何確定其兌換多少對方的物資,纔不吃虧,就變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不管產品中事實上凝結了多少人類勞動,或者,按已經崩潰的馬克計價體系,應該值多少錢,在大區之間的易貨貿易中,幾乎毫無意義,決定兌換比例的唯一依據就是物資的稀缺與緊迫程度,以及偶爾會有的競爭性報價。

這方面的工作,顯而易見,既事無鉅細又相當瑣碎,方然並無干預的興趣。

在聯邦馬克體系崩潰之後,西曆1490年的北大陸、乃至世界,各種電子貨幣都在迅速消亡,被依託現代化技術的易貨貿易取而代之。

根據人工智能收集到的情報,不僅NEP,在毗鄰的MIS與LNA大區,管理員的選擇都和自己相去不遠,在雙邊貿易與內部結算體系中,都使用基本的物理單位——焦耳,作爲嶄新的貨幣基本單位。

或者更不如說,在擯棄了傳統的貨幣與經濟、金融體系後,出身IT的管理員們達成一種默契,轉而用更基礎、更本質的特性來描述生產活動。

焦耳,Joule,但凡中學生都知道,是一種度量熱量的國際單位。

進一步的,在人類世界的科學技術範疇,焦耳也用於度量“功”,進而用於度量能量。

不管熱量、功還是能量,都是一切物理過程的程度、規模與性質之衡量,本質上講,就連人本身的新陳代謝,也完全可以歸入能量變化的範疇。

用Joule、JOE作爲貨幣單位,只是一種說法,實質上是擯棄貨幣、改用物理量。

焦耳究竟怎樣用作“貨幣”單位,一切要從源頭追溯,在FSCIM體系的支持下,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呈現爲能量的獲得、轉化與耗散,在分析表觀過程時,可以暫時不考慮其實質(熵變化),而專注於能量的流動。

譬如發電,將煤炭的化學能轉化爲電能,是否代表每一千瓦時的電力,就價值3,600,000焦耳呢。

當然不是,而是需要AI計算電力的“總能耗”:

從煤礦勘探開始,遍歷煤炭生產的一整套流程,與此同時,從機械—機電裝備製造開始,遍歷發電機組生產的一整套流程,並綜合考慮發電單位的規劃、設計、建造、運營與環境影響等諸多因素,得出人類爲獲取這一千瓦時的電力,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可想而知,這樣得出的統計結果,一千瓦時電力的“價格”必定遠小於3,600,000焦耳。

否則,倘若獲取一千瓦時電力,人類社會要付出大於3,600,000焦耳的代價,這就是一樁賠本買賣,宏觀上並不可持續。

一旦理解了這一實例,就不難明白,“焦耳”作爲貨幣單位,與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意義稍有區別。

身處這樣的時代,一個人,能夠用約500,000JOE買到相當於3,600,000焦耳的一千瓦時電力,並不說明這計量體系有矛盾,最終會導致對不上賬,畢竟作爲一個人,要生活,消耗的絕非僅僅是電力,其花費JOE採購的其他物資,則會將總賬平衡。

譬如飲食,一個人每天需攝入的食物,總熱量大致在8~10兆焦,換算成千瓦時,只相當於2.2~3度電。

但可想而知,普通品質的一日三餐,採購價格必然比2.2~3度的電力高得多。

此外還有大量物資的消耗,並不直接耗散能量,譬如一件襯衫,在新經濟體系中標價2,700,000JOE,購買者即使將其穿到襤褸,能量耗散也還是零。

推而廣之,採用“焦耳”、JOE作爲所謂的貨幣單位,實際上是依託發達的IT科技,建立起一套更本質、更精確也更高效的資源分配體制,在採用這種體制的大區,譬如NEP,全大區從自然界所獲得的全部能量,必然等於其全體成員所得收入的總值。

在不考慮儲能系統、易貨貿易等變數時,這兩項總和應完全相同、一絲不差。

具體到大區內的每一個人,從上帝(管理員)到奴隸(科技工作者),其分配到的JOE之大小,則對應自己有權動用NEP大區從自然界所獲總能量的多大一部分。

從大區整體看,獲得多少JOE、必然消耗多少JOE,新時代的經濟體系就是如此簡潔,而又極端高效。

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五章 希望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十五章 核酸第九十章 對策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四十章 機會第八章 無限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十三章 沾染第一三八章 原因
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八六九章 極限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五章 希望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九十九章 先後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十五章 核酸第九十章 對策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四〇六章 互毆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七四九章 基礎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二一五章 夏洛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八七四章 擴張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三一〇章 爭奪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四十章 機會第八章 無限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八十一章 房產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三四七章 造訪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五〇九章 異樣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十三章 沾染第一三八章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