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養成系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巧得姜先都顧不上埋怨這消息來得不是時候了。從他們離開到現在,足有七個年頭了,早不打晚不打,偏偏這個時候打了起來,除了一個巧字,也沒有別的好講了。

不,還是有的。

衛希夷道:“天助我也!要是再回來得晚一些,他們打完了,就不好啦。”與荊伯相比,還是南君的贏面大些,來得晚了,南君打贏了,她們就成來投奔南君的了,再想立足可就比現在難了。若是恰在決戰前昔趕來,參與了決戰,並且拿下了很大的功勞,縱使南君再有後妻新子,也不能忽視了女瑩。

退一萬步,女瑩也可以憑此功績,在蠻地有立足之地。

女瑩吩咐兩個中年人:“你們將戰事仔細說來。”她還沒聽完,便迫不及待地想讓朋友來一起商議了。

兩個中年人你看我,我看你,衛希夷問道:“怎麼?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左手中年人高且胖,拿塊粗布手帕擦擦臉上的汗,講的十分地道的當地土語,姜先鴨子聽雷,只能勉強從腦海中翻出幾個零散的詞來,比如“王”、“後”,猜都沒發法。只好看衛希夷與女瑩的臉色,她們臉色好了,就表示情況還不賴,臉色不好,就是遇到難題了。

高胖中年人道:“公主,咱們原先一國,如今大夥兒分作六部啦。原本太后的部族分作兩部,一部歸順了王……”

自宮變之後,積蓄已久的當地土著的不滿便爆發了出來。爆發完了,正在興頭上的時候還不覺得,過不數月,猝然發現似乎這生活也沒有變好?再過數月,竟有些大不如前了?兼之大雨也沒有因此而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勢頭,有部分不那麼堅定的人,又懷念起南君在時的好處來了。當時政令暢通,每年都可以從對外的征伐中獲得大量的好處。多好!

蠻人之中,本有心向南君之人,宮變之後也不曾拋棄他。

二十年一代人,原本的外來者業已安家落戶。此時二十年,足夠一代人從幼童長大到成家生子,孩子都能滿地跑了。北逃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已經與當地通婚混同,自然是留了下來。這讓情況變得更復雜了。

於是,不滿之人一分爲二,是爲兩部,南君舊部是一部,留下來的原外來者又是一部。

除此而外,亦有蠻人中之通變者,投靠了趁火打劫的荊伯,是第五部。

第六部卻是心懷大志,南君得勢時不得不服,眼見南君掌不住了,又有荊伯入侵,想趁亂而起的蠻族英傑了。

六部之中,南君自己所部、外來北人及其後裔滯留者、投誠了的原叛部,三部悉歸南君所有。荊伯有自己的兵馬,又有蠻人投誠者,近來因爲南君又有恢復舊觀的模樣,逼得叛亂不肯悔改之人也轉投了荊伯。

另有自立之念的一部,正在觀望之中,或許是想等雙方兩敗俱傷,揀個便宜。又或者是想等雙方一決勝負,再依從勝者。

交戰雙方,便是如此了。

女瑩道:“還有什麼,一併說了。”只是這些消息,有什麼值得吞吞吐吐的?

高胖中年旁邊是一個矮瘦的中年人,也拿一塊手帕擦着汗,苦笑道:“王是我們的王,我們交付忠心是應該的。可有些人的忠心,他是有條件的呀。公主莫急,且聽我說。”

“……急得出汗的是你們,有什麼便說什麼,我自會找該找的人算賬,不會爲難你們。你們告訴我事情,我該謝你們纔是。”

矮瘦中年人等的就是這句話,得了豁免,便飛快地道:“公主想,原是叛亂之人,怎麼會這麼快便轉了性子了?又要如何才能與一向忠於王的人相處?總不好自家再打起來罷?那便只好變作一家人啦。說起來,原就是一家人嘛。”

女瑩心中咯噔一聲,大聲道:“說清楚!”

高胖中年人道:“是太后率部與荊伯合作,而太后的兩個侄子,轉投了王。他們又多有顧慮,獻女於王。咱們,有了新的王后啦。”

女瑩皺一皺眉,喃喃地道:“這也是應有之義……便是他將各部女子都娶了,也是王的權利。你們擺着苦瓜臉給我做什麼?”

矮瘦中年人囁嚅半晌,才說:“王將有新的太子啦。”

“將有?”衛希夷搶先發問,“是已經生下來了,還沒有確立,是嗎?”

“額,是。”可是,大家都以爲他將是了呀。

衛希夷逼問道:“王新有几子?原先長成的兒子們呢?要立的是新生的孩子,還是以前的?你給我說明白!”

她在女瑩身邊,從女瑩的動作上看,十分器重她,她的衣飾也很講究。見她發問而女瑩不阻止,矮瘦中年人也認真回答了她的問題:“是後生之子,先前的王子們,被王誅了三人,其餘隨太后出逃了。王有意,此番大捷之後,趁勝再建新城,立新太子,以安萬衆之心。”

衛希夷稍稍放下心來,未立而改定繼承人,與已立而改立,問題的嚴重性是不一樣的。既然沒立,此番女瑩若立有大功,則嗣位者是誰還未可知。她就不信,忠於南君之人會對叛徒沒有什麼意見?女瑩回來得正合適。

女瑩問道:“新後何人?何家之女?”

高胖中年人道:“是……”

是阿滿呀,曾經,太后想將她嫁與王子喜的那個阿滿。

衛希夷&女瑩:臥槽?!

她二人並不知道這一段舊事,只是感慨,這世界真是太奇妙了,阿滿,可是太后的親侄孫呀。

女瑩沒有忘記衛希夷,問這二人:“王的身邊,還有什麼昔年重臣?這幾年又有什麼樣的勇士出現?王最信任者是誰?昔年王的心腹侍衛屠維,現在如何了?”

二人一臉爲難之色:“昔年重臣,死傷了一半兒,另一半目今還在。新的勇士麼,有兩個出色的年輕人。此外……就不知道了。”

“廢物!”女瑩恨恨地罵道!

二人面如土色,一齊跪倒乞命。姜先趁機問衛希夷:“怎麼回事?”

衛希夷澀聲道:“沒有我爹的消息。”又擇要將眼下的形勢說了。姜先問道:“這兩個人,是什麼來因?”

女瑩冷冷地插口:“投了荊伯的廢物,過來代荊伯宣命的。”

姜先柔聲道:“所以他們約摸知道些大事,於南君身邊的細務知之不詳,也便說得過去了。再覈實消息,籌劃如何參戰罷。一戰而定,你們想做什麼,都會從容。”

衛希夷勉強笑笑,她與女瑩兩個,也不知道是“沒有父親的消息”更慘,還是“有了父親另結新歡還有了孩子要將家業傳給少子”更慘了。

姜先當仁不讓地出來,爲二人理清條目,諸如此城當如何,如何應付荊伯,如何打探消息……

決戰之時當如何涉入,便要看女瑩與衛希夷的主意了。

————————————————————————————————

兩個姑娘回神也快,她二人天生一對兒,一起淘氣的主兒,另一種皮糙肉厚扛摔耐打。難過的消息傳來,只好激起二人的鬥志罷了。女瑩道:“此城不能丟棄!若是日後遭遇流放,這兒總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衛希夷道:“那便先梳理此地,將那些祭祀全廢止了罷!”

姜先發現,他根本不用擔心這二位會灰心,提醒道:“祭祀還是需要的,可以將它改作你需要的樣子。”

衛希夷垂下眼瞼,想了一下:“好。”

女瑩問道:“你意如何改?”

衛希夷道:“我看中土的樣子,就還合用。在中山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祭祀,不過祭司們已經不能干涉國君了。將卜筮、觀星,作爲一樣官職罷,不比別的官職更高貴。將祭司所專的幾樣學問分開來,記錄的事情,另設一職,交給別人。”

女瑩道:“好。原本父王就在着手做了,荊伯到來,又將此地禮制毀壞,正是新建的時候。”

其時禮制也樸素,伯任立法碑,不過十數條而已。衛希夷建議,仿中山的做法,鐫立石碑,將祭祀的項目、祭司的權力固定在了石碑上,不許逾越。新佔之城,又是投過敵的地方,無須另找清洗的藉口。

沒有立時反目,女瑩下令,城上依舊懸着荊伯的旗幟,過往的車隊也沒有發現城中的異常。荊伯往來的政令,女瑩都接了,在城中蠻人的襄助之下,僞裝成一切還是荊伯治下的樣子,以套取情報。

再次探聽的消息很快反饋了回來,決戰的地點離此尚有一百五十里。荊伯與南君的安排並沒有任何奇異之處,羣山環繞之中,有一片平原,還沒有被水淹沒,正在二人勢力的交匯之處,又偏向南君方向一些。南君贏了,正好從這裡出發,驅逐荊伯。荊伯贏了,此戰便可長驅直入。

兩人各有三部衆,皆分左、中、右三軍,一字排開。祭完天地,求完鬼神,向祖先獻過犧牲,卜一卜兇吉,而後捉對廝殺便是。荊伯中軍是荊地帶來可信之兵,南君亦然。雙方都有意識地避免了原太后分裂而成的兩部捉對,以免向自己族人揮刀時留情,而將他們錯開了。叛軍對着南君方滯留的北人,重新投誠南君者與歸隊荊伯的蠻人捉對。

衛希夷新取之城的兵馬,算是荊伯舊部,因人少,又要守城,被委以押陣之責——押的是新附蠻人的陣,督戰以防其逃脫。

行軍之事,也迫在眉睫了。

三人聚在一處,對着地圖指指點點,行軍已經熟練了,到了之後如何做,卻是一件麻煩事。

姜先扳着指頭數道:“本城兵卒不過數百,我等麾下數千,無法悉數前往,必要分流,此其一。分流之後,奔赴荊伯麾下,人數既少,一旦生變,不易脫身,此其二。亂軍之中,勝還罷了,荊人一旦潰敗,對面打將過來,可是玉石俱焚,不會認得咱們是友非敵的。此其三。荊伯縱敗,北撤必經此地,屆時如何應對方可保全?此其四。”

端的是條理分明。

女瑩憶起衛希夷的辦法,道:“假作是本城守軍,混到他們的行伍裡呢?”

“正是混進去難。”姜先心道,能混進城,是因爲運送物資之人本就不固定,而本城守將,總是有人認得的,如何能冒充?

衛希夷面無表情地道:“那就不去了唄。”

姜先驚訝地道:“這……如何使得?”

“生病了,爲將者不能去,派副將領兵,不熟悉道路,山高路遠,又下着大雨,失期。”

這年月打仗,爲何大家願意遵守聖王定下來的看起來很蠢的辦法,而不非早開發出衛希夷這等“聰明”的辦法?非不願,實不能。衛希夷固天賜的聰惠,這樣的聰惠,老天沒有吝嗇到只賜一次、只予一人,賜而不能用,纔是原因。

申王伐戎,曾想過合擊之法,便是因爲聯絡不便,路上變數太多,而人力又無法將這些變數悉數克服,一旦一個變數不能克服,便是“失期”。衛希夷因此而失去了長兄,太叔玉因此而跛了很久。

詐入城中,辦法看起來簡單,若外面無人接應,而詐入城之人應變不足、不識己方之語言、無有可信之證據,很難取信於人。各地相對閉塞,彼此許多消息都不通。能夠成功,實是對於“老實人”而言,衛希夷過於狡猾了。

所以,纔要給想爭奪的雙方準備好的機會,將所有人聚在一起,列好陣,開打。

姜先不敢講,女瑩耿直給衛希夷的辦法做了一個總結:“耍賴?”

“對呀,耍賴的時候多了,又不在乎這一次。”衛希夷理直氣壯的!

女瑩道:“好!”耍賴就耍賴,自幼多少次了,衛希夷耍賴的背後依稀彷彿都有另一個女孩兒的影子來着。

女瑩甚至還有一個更大膽的主意:“既然不必分流,咱們就來一把大的?”

衛希夷神采奕奕:“你說,想怎麼玩?”

姜先老老實實退後一步,心道,管你們怎麼玩,我都跟着希夷。反正我言語不通嘛!反正我的兵馬一看就是北方來的,跟希夷的混在一起纔不會露餡嘛!他還有一個小心思,二人在此地的兵馬加起來近兩千,很龐大的隊伍了,這樣纔不會在氣勢上比女瑩差。

女瑩自入本城,除開先前收束的千餘人,又將城中人員整編,再得千餘人。昔日扭扭捏捏,不主動投軍荊伯的蠻人,此時都變得積極了起來。因爲女瑩重新確立了蠻人的統,不再是凡事荊人說了算,讓荊人管蠻人了。女瑩還重新確立了蠻人的祭祀,將祭祀刻在了石碑上(……)!

女瑩道:“出奇不意,襲其後路,如何?”

如何襲其後路,她也沒有想好,不過沒關係,現在有衛希夷,兩人完全可以商議。姜先也不全是昔日的廢柴樣子,也有可取之處。

衛希夷研究了一會兒地圖,與姜先嘀咕了一陣兒,再對女瑩道:“大雨,路滑難行,想要精確是很難的。我想,咱們便定一個方便易行的目標,做得顯眼些,如何?”

“怎麼做,你說。”

衛希夷的辦法,還是用她的拿手好戲,雖然野外對陣她也不弱,在攻城掠地上她的優勢卻更明顯。

“不是襲其後路,而是截其後路。荊伯在前面與王對陣,留守的人必少,看他調兵的陣勢,是以背靠荊國,不會有人在他背後作亂的。咱們便這樣……這樣……這樣……”

十分簡單,不是先拿小城,而是先拿新冶。

已知開戰的時間,便在荊伯已率大隊出發,不及回還的時候,“失期”的士卒後續趕至新冶會合。調兵的印信是荊伯自己發過來的,絕對的貨真價實,不是衛希夷做的假貨。只是“失期”而已。此時的軍法也尚未條文嚴苛,並沒有“失期”被捉到之後立即關押嚴懲之說。

以女瑩之五百人,與衛希夷之五百人合力,鎮守此城,餘者會同姜先的人馬,共兩千餘人,拿下沒有重兵把守的新冶,並非難事。

拿下新冶城之後,開其府庫。新冶乃是荊伯作爲冶煉銅礦、臨時鑄造兵器之所在,一應苦力皆是蠻人承當,以當地兵器武裝蠻人,帶領他們反擊荊伯守軍,易如反掌。荊伯這座城,算是爲了女瑩造的了。女瑩也正可藉機從礦工奴隸中挑選身體強壯者,充入部伍,擴大勢力。

有了兵馬,有了武庫,各城亦是屯糧之所,便可因擴充的兵力,吞併周圍城池。

衛希夷爲女瑩規劃了兩條路:一、憑此拿下堅城的實力,取得南君重視,進而取得繼承人之位,這樣最好,免得一家人同室操戈。二、即便南君一意孤行,那也沒有關係,女瑩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地盤還不小,南君死後,可以據此重得故國。

女瑩如今對兵力也算有了一個不錯的瞭解,估算了一下,也認爲可行,一面點頭,一面嘆息:“多麼好的地方,居然能夠讓荊伯深入這許多,難怪他不肯走了。”

“不肯走,就永遠也不要走了,”衛希夷笑道,“算我們收了荊太子的東西,給他幫忙,讓他可以不用擔心父親會扶立幼子。”

兩個姑娘奸笑了起來。

姜先搓搓胳膊,深深地感受到了……失落。剛剛還一起泛舟的!現在就不理我了!清清喉嚨,姜先問道:“誰留守呢?”

女瑩與衛希夷對望一眼,在衛希夷鼓勵的目光下,女瑩道:“留守哪裡?此間不必守,要守,我也守新冶。”

姜先道:“公主是想以先前忠臣爲守衛?別忘了,他們是忠於令尊,不是你。”

女瑩問道:“唐公有何高見?”

姜先道:“不如公主先駐守此處,我與希夷往新冶,拿下新冶,公主勢力大漲,部族們的忠心便要移到公主身上了。屆時公主再往新冶,保管萬無一失。我若留守,既是外來之客,又是言語不通,唯恐有失。希夷若是留守,只怕行伍行軍之事,公主還未熟識。”

女瑩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衛希夷:“希夷,你看呢?”

衛希夷道:“可。阿瑩你先前未曾治過一城,也要熟悉一下的。”

“好!那便這樣辦!”

————————————————————————————————

佐臣少,在決定留守之人的時候便顯出端倪來,然而又有一樣好處,三人決定了的事情,再無人掣肘,端的是雷厲風行。

姜先臨行前,含蓄地提醒女瑩:“公主佐臣太少,即便希夷不北歸,佐臣還是少。還請留意。隨公主南下之人,忠心有了,能力還請細察。”又給女瑩找了件要勞心費神的事兒做,也解衛希夷後顧之憂。

他一點也不想爲女瑩費神,不過爲了衛希夷讚許與感謝的目光,他還是拼了!

緊接着,他的好日子便來了,女瑩守城,一路上便只有他與衛希夷在一起了。姜先於行伍之事也不很擅長,時時請教,爲不顯太笨、事事不懂,又說想學些簡易的蠻人土語,再拖着衛希夷學說話。

且又有一個說法:“我想嬰兒初生之時,什麼也不會,教他什麼,便學會什麼。從今我也不如將自己視作嬰孩,從嬰孩初生之時學起。漸至成長,如何?”

長途勞頓,有人陪伴,個調劑是很好的事情,這個道理衛希夷初次北上的時候便體會到了。況且從一個小雞崽養成一個大雞崽,也很有趣,女孩子的心裡,也有一個養成的夢,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一步一步,姜先學得很快,從吃飯穿衣開始學起,漸至風俗。到新冶城下的時候,“小雞崽”已經長大到了有喜歡的姑娘,可以表達愛意了!

作者有話要說:  雞崽叉腰笑!

哈哈哈哈!

第69章 大師兄第54章 變故生第31章 第一更第75章 長大了第14章 王子喜第113章 到海邊第91章 我的國第89章 有進步第29章 變故生第17章 認出來第66章 名師們第36章 出來了第109章 要離開第71章 新現第9章 跑掉了第72章 流星雨第114章 回來了第108章 老族長第84章 忠心第81章 新夫人第23章 小黑屋第48章 撿到了第26章 不開心第80章 再見面第70章 流星雨第67章 離開了第20章 又來了第23章 小黑屋第29章 變故生第39章 遇名師第80章 再見面第95章 見面了第114章 回來了第103章 表白了第114章 回來了第27章 姐妹倆第17章 認出來第121章 結婚啦第42章 又生事第85章 行進中第91章 我的國第30章 沒想到第47章 沒想到第113章 到海邊第50章 臥談會第26章 不開心第75章 長大了第115章 有情況第50章 臥談會第3章 二人組第116章 老實人第39章 遇名師第90章 養成系第85章 行進中第59章 好不好第4章 又生事第30章 沒想到第105章 她來了第86章 病倒了第50章 臥談會第53章 不開心第50章 臥談會第88章 講道理第79章 想不到第32章 第二更第42章 又生事第83章 大雞崽第35章 很堅定第97章 不在乎第113章 到海邊第3章 二人組第50章 臥談會第61章 又來了第110章 分開了第20章 又來了第53章 不開心第27章 姐妹倆第44章 齊動作第66章 名師們第31章 第一更第80章 再見面第122章 內與外第125章 沒寫完第61章 又來了第23章 小黑屋第3章 二人組第46章 男友力第81章 新夫人第42章 又生事第82章 就要她第122章 內與外第102章 妥協了第105章 她來了第18章 有盤算第49章 太耿直第120章 潑冷水第123章 女主外第57章 再見面第111章 神助攻第79章 想不到
第69章 大師兄第54章 變故生第31章 第一更第75章 長大了第14章 王子喜第113章 到海邊第91章 我的國第89章 有進步第29章 變故生第17章 認出來第66章 名師們第36章 出來了第109章 要離開第71章 新現第9章 跑掉了第72章 流星雨第114章 回來了第108章 老族長第84章 忠心第81章 新夫人第23章 小黑屋第48章 撿到了第26章 不開心第80章 再見面第70章 流星雨第67章 離開了第20章 又來了第23章 小黑屋第29章 變故生第39章 遇名師第80章 再見面第95章 見面了第114章 回來了第103章 表白了第114章 回來了第27章 姐妹倆第17章 認出來第121章 結婚啦第42章 又生事第85章 行進中第91章 我的國第30章 沒想到第47章 沒想到第113章 到海邊第50章 臥談會第26章 不開心第75章 長大了第115章 有情況第50章 臥談會第3章 二人組第116章 老實人第39章 遇名師第90章 養成系第85章 行進中第59章 好不好第4章 又生事第30章 沒想到第105章 她來了第86章 病倒了第50章 臥談會第53章 不開心第50章 臥談會第88章 講道理第79章 想不到第32章 第二更第42章 又生事第83章 大雞崽第35章 很堅定第97章 不在乎第113章 到海邊第3章 二人組第50章 臥談會第61章 又來了第110章 分開了第20章 又來了第53章 不開心第27章 姐妹倆第44章 齊動作第66章 名師們第31章 第一更第80章 再見面第122章 內與外第125章 沒寫完第61章 又來了第23章 小黑屋第3章 二人組第46章 男友力第81章 新夫人第42章 又生事第82章 就要她第122章 內與外第102章 妥協了第105章 她來了第18章 有盤算第49章 太耿直第120章 潑冷水第123章 女主外第57章 再見面第111章 神助攻第79章 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