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河西大學

因爲連續飛行,幾天沒有很好休息,簡單吃了些東西后,陳海松就在徐總的臥室裡狠狠睡了一覺,直到第二天早上八點才被徐向前搖醒。

徐總埋怨着:“年輕人有幹勁是好的,可也要注意身體呀。知道嗎?你已經一口氣睡了16個時,也不知道幾天沒睡覺了,這樣下去可不行。”

陳海松不好意思地說:“在廬山上知道要去延安,就寫了一晚上的彙報材料。昨天晚上,啊,應該是前天晚上,從主席那出來就去抗大找當臨時教員的薛雲龍,誰知道又把林-彪校長、羅瑞卿教育長給招來了,他們又把高級班的10幾個軍級幹部叫來,一起探討了部隊在華北敵後的戰略戰術、針對日軍戰術特點的訓練標準和方法,分析了華北地區作戰的各種利弊,一直談到天亮才和薛雲龍一起趕到機場。

本想飛機上眯一會,可沒想到鄧大姐不放心賀大姐,拽上蔡大姐、康大姐一同趕來,非要陪着一起來張掖,只把蔡大姐勸回去了。飛機上聊了一路,就沒睡成。”

徐總說:“這下休息好了沒?今天上午劉先生要在總部醫院給子珍同志做全面檢查,你和劉先生熟,去陪同一下吧,如果沒把握就抓緊送去蘇聯治療。”

張掖陸軍醫院現在移交給教導師,原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進駐該院。當陳海松、張琴秋陪同賀子珍幾人到達醫院時,教導師醫院院長蘇井觀、政委徐立清、獨立旅醫院院長劉青雲已在門口等候。

陳海松與劉青雲親熱握手後,向他介紹了病員受傷經過和現在的情況,請他盡最大努力爲這位英勇的女紅軍戰士檢查治療。

劉青雲不知患者身份,見陳海松如此鄭重其事地叮囑滿口答應,說這個病員很幸運,從蘇聯運來的透視X光機才安裝調試完畢,檢驗效果挺好,只要彈片能準確定位,他就有把握安全取出。不過從檢查結果看,病員身體十分虛弱,需要靜養幾個月才能恢復健康。

趁檢查間隙,陳海松命令陪同檢查的薛雲龍立即趕往星星峽,通知李毅帶偵察連、特戰隊四天後趕到臨澤軍工廠執行任務。

忙碌了一個上午,劉青雲、蘇井觀初步會診後,認爲傷勢挺嚴重,有一塊單片要等待照片沖洗出來才能準確定位,最快也要三天後才能實施手術,建議病員入院靜養消炎。

延安一行人商量後決定聽醫生的,堅持住在一起,只好搬到了一間寬敞的病房,成了她們新的家。這裡有張琴秋、吳仲廉相陪,自己還要處理許多軍務,叮囑了幾句就告辭而去。

他騎馬來到張掖民主政府,找到正在辦公的熊國炳,詢問東北流亡人員安置的情況,告訴他最近一個月內張掖將迎來不少內遷的普通大中專學校,很多民族工業企業也要搬來張掖,這是對張掖的信任和肯定,我們要做好接待安置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讓他們儘快恢復學業和生產。

熊國炳興奮地說:“天津兩個企業的五名考察人員已經到了兩天,又趕到臨澤、高臺瞭解資源情況去了。”

“他們怎麼先到了?走的那條線?”

“走平綏線在包頭下車,包租了一輛汽車,走銀川、武威過來的。起初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們拿出你寫的介紹信,嚇我們一跳,你還真把人招來了當初你說會來許多人,我們還將信將疑,沒想到這就來了。以後還能來多少?”

“來的都是寶貝,可別怠慢人家,不需要吃吃喝喝,但要拿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態度,細心周到地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儘量滿足他們提出的技術要求。具體人數不好說,不過首批學校工廠人數不會少於一萬,東北流亡人員不下五萬,以後還會陸續增怎麼張掖這邊一個月了還沒做準備?”

“按你的要求準備了,城北建設了河西大學,黑河西邊荒地上建立了工業區,山丹的電廠正在修建,黑河、梨園河的水力蘇聯專家正在選址規劃,沿黑河兩岸修建了堤壩,平整出的河灘地正在修建院落式住宅,足夠安置十萬人的。再多就往酒泉工業區安排。”

“真有你的,這麼短的時間裡幹了這麼多的事,辛苦了怎麼東北流亡羣衆還沒到嗎?6月20幾號出發,這都半個月了,我都轉了半個中國了,他們怎麼還沒到?”

“你是在天上飛,人家在地上走,西安到這裡2、3000裡地,再加上拖兒帶女,沒有一個月肯定到不了。這些人也不容易,我們要好好準備一下,可別寒了人家的心。”

“熊主席,我建議你們要成立個機構,專門接待內遷人員,到蘭州、武威、永昌設立轉運點,把咱們兩個營的汽車調過去,再派些醫生、組織些大車,運去糧食、運回人員設備,可以加快速度、減少疲乏。”

“行,我回頭和陳主席、徐總商量一下,爭取儘快落實。”

“走,帶我到工去,我還真有些不放心。”

城北八里鋪在黑河溼地邊上,這裡人煙較少、林木繁茂,交通便利,茂密的蘆葦叢一直是各種候鳥的棲息場所,然而現在被幾千揮汗勞作的穆斯林打破了寧靜。

陳海松、熊國炳、李元逢、林子軒等人騎馬來到這裡,遠遠地就看到大片荒原溼地上熱火朝天繁忙的建設場面,讓陳海松感覺又回到了21世紀。看見馬家軍工程兵司令馬忠義正和幾個技術人員對着圖紙說着什麼,高興地走了過去。

“沒想到呀,馬家軍的猛將當起工程師也是像模像樣的啊”

回過頭來的馬忠義,認出是陳海松,惱怒的面色立即換成尊重,兩腿一併立正敬禮道:“陳長官好”

陳海松回禮,握住他的手感受到了有力和粗糙說:“馬司令爲張掖的發展受累了,張掖人民忘不了你們。”

李元逢說:“是啊,馬家軍工程兵這半年真爲張掖幹了許多好事,修路、修渠、修河堤,蓋房、架橋、建工廠,做事認真、質量可靠,很是吃苦受累。政府希望他們明年也別回西寧了,留在張掖成立個工程公司,承包張掖的建設工程,肯定比回去強”

陳海松說:“這倒是個好主意,對你們雙方都有好處,就是不知馬司令怎麼想?”

馬忠義連忙說:“卑職等都是前來贖罪的戰俘,替回去的穆斯林用血汗贖回罪孽是天經地義的,不敢受各位官長的誇獎。”

陳海松說:“馬司令是在怪我留下你們強迫勞動吧?這怪不得我呀,你也看到了張掖被你們折騰成什麼樣,留下你們對你們是有些不公,但對張掖受害的人民也算是一個補償。不過當初我有言在先,免費勞動一年,然後就可以回青海去。”

馬忠義就怕陳海松反悔,忙點頭說:“陳長官最講信義,馬長官、馬指揮都讓我們聽你的。”

陳海松笑着說:“我這裡沒問題,到時間就恢復你們的自由。其實我覺得李主席的提議真的不錯,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到時候,你們就不再是俘虜身份,都是普通張掖民衆,有權成立自己的公司從事合法的經營。李主席這麼看得起你們,到時候有什麼工程都委託給你們施工,真的會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李元逢也笑着說:“老朽是真喜歡他們的施工速度和質量,政府正在規劃明年的建設項目,大的工程十幾個,資金預算幾百萬元,肯定讓你們人人發財。留下來吧,總比回青海解散回家種地強吧”

陳海松看着猶猶豫豫的馬忠義說:“在這幹活有沒有受到歧視?”“沒有、沒有。”

“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有沒有受到破壞?”“沒有、沒有,完全自由。”

“活太累、工作危險嗎?”“沒有、沒有,六天休息一天,經常有牛羊肉吃。”

“思念家裡親人?”“有一些,倒不是太多。”

馬忠義暗自思索,自己已經48、9歲,土匪、行伍出身,沒有什麼文化,又帶兵投降了西路軍,這次把自己留下勞動,其實就是一種懲罰,回到青海也沒有什麼前途了。自己一直想回去是怕不講信用,找他後賬,現在看來,陳長官並沒有爲難之意。猶豫着說:“其實很多兄弟都想留下,就怕馬長官不同意,爲難家人。”

熊國炳說:“那就把家裡人接來唄?你看這裡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經濟發達,稅收很低,孩子免費上學唸書,在這生活比青海強很多的。”

陳海松笑着說:“是啊,這個你們不用擔心,馬長官那我來說,關鍵是你們自己要願意留下來,想幹這個工作,回去你們商量商量,需要我去說只管吭聲。”

馬忠義滿臉歡喜地說:“如果貴軍真的不計較我們過去的罪孽,不找我們和家人的麻煩,我們願意留在張掖繼續搞工程建設。”

陳海松握着他的手:“歡迎你們前來張掖定居,咱們認識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可是一向說話算話的。”

熊國炳也說:“只要你們遵守張掖的法規,誠實勞動,保質保量完成工程任務,張掖政府不但不會爲難你們,還要表彰你們,給你們送牌匾。”

“是啊,放下黨派、民族之爭大家都是中國人,別把我們想的那麼可怕。”一把拉起馬忠義的手說“走,帶我到處看看。”

。。

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282章 臨別寄語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551章 堅守玉山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65章 教訓蒙奸第66章 表彰2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408章 大後勤第456章 冤家路窄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260章 坦克是個好東西第515章 日蘇比較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21章 陰損王子鳴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651章 脫離接觸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44章 舌戰板垣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87章 天皇毀容第68章 各方反應第633章 海軍職責第78章 先打延慶第34章 兵臨平型關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37章 準備1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31章 關東軍的對策第208章 116師團第34章 江洋大盜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27章 別不服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96章 天津38師2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66章 拿下包頭第12章 紅軍的主張第115章 該是被消滅的時候了第263章 國軍羨慕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43章 惡魔發狂第643章 支援蘇聯第28章 牽牛進山第634章 國軍參與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297章 汪兆銘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528章 粵軍不是孬種第514章 激烈交鋒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346章 華北起烽煙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89章 肅反的糾正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90章 換裝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437章 這就勝了?第429章 知恥後勇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522章 肢解北極熊第48章 戰後大勢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50章 謎底揭開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620章 社會組織第377章 堡壘村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570章 無奈回撤
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56章 嘴邊的肥肉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282章 臨別寄語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551章 堅守玉山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349章 冀中和山東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65章 教訓蒙奸第66章 表彰2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408章 大後勤第456章 冤家路窄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260章 坦克是個好東西第515章 日蘇比較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21章 陰損王子鳴第175章 山地作戰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651章 脫離接觸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44章 舌戰板垣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87章 天皇毀容第68章 各方反應第633章 海軍職責第78章 先打延慶第34章 兵臨平型關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365章 政治保障第161章 抽兵歸建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37章 準備1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198章 火車自己跑了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31章 關東軍的對策第208章 116師團第34章 江洋大盜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27章 別不服第266章 明搶暗偷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96章 天津38師2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66章 拿下包頭第12章 紅軍的主張第115章 該是被消滅的時候了第263章 國軍羨慕第162章 增援華南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43章 惡魔發狂第643章 支援蘇聯第28章 牽牛進山第634章 國軍參與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536章 組織反攻第297章 汪兆銘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528章 粵軍不是孬種第514章 激烈交鋒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346章 華北起烽煙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89章 肅反的糾正第44章 驚動延安2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90章 換裝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437章 這就勝了?第429章 知恥後勇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522章 肢解北極熊第48章 戰後大勢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50章 謎底揭開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620章 社會組織第377章 堡壘村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570章 無奈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