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小狐狸

這個幾方面都不太滿意的第九戰區指揮機構方案也是費了一番周折的。對**、軍閥雜牌只想利用、削弱的蔣先生已經決定放棄使用對政府深懷不滿的陳海松。可前方一直無人坐鎮主持無疑犯了兵家大忌,手下心腹重將都認爲非陳郎不足以獲得大勝,扭轉頹勢。

猶豫不決的蔣委員長聽說日本主動向蘇俄求和估計日蘇作戰真的像陳海松估計的那樣會在月底前結束,喘過氣來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日軍會重新發起武漢作戰,而且還要把在蘇聯人身上受的氣全撒到中**隊身上。

波田支隊重新向西發起攻擊,兵鋒直指富池口和江對面的田家鎮,這裡已經是長江中游最後的丘陵地區,過了這裡就是寬闊平坦的江漢平原,坦克一日一夜就可以抵達武漢。

萬般無奈之下,他來到南湖療養院看望了各位愛將,順路與安心療養、拜會各國使節、商談經濟合作事項的陳海松座談了一番,周恩來副主席、白崇禧副總長、李宗仁司令官、張治中等作陪,陳布雷記錄。

“據可靠消息,日本主動媾和,雖然蘇俄拒絕,不過正如你所說得他們之間的毫無意義的戰爭很快會結束。波田支隊又開始進攻了,武漢作戰進入到最關鍵的時刻。我考慮了兩天覺得你的作戰計劃是可行的。

爲了狠狠教訓日本侵略者需要你離開華北在武漢組織實施這場會戰。北方也不得沒人主持,國防委員會決定免去你的第八戰區司令官之職,任命徐向前中將接任,你調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考慮到戰區部隊龐大、將領甚多,特晉升中將加上將銜。”

仍然一身灰布軍裝的陳海松這兩天財路大開,八路軍的南滿勝利不僅鼓舞了全國百姓,獲得了百萬義捐,同時也受到美蘇兩國大使的熱情款待,蘇聯自不必說,答應儘快兌現承諾,機器人員年內全部到齊。美國大使和武官同意增加一座無線電廠、一個拖拉機廠、一個軍用飛機制造廠,並提供五百名機械工程專家前往包頭具體指導安裝生產。

陳海松心情很好,見蔣介石被逼急了來求自己,又是升官又是晉銜,還不改變第八戰區**的領導多少有些得意,不過還是理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多謝委座美意,卑職此來是獻計獻策的,只要中央願意改進戰略海松個人沒有任何訴求。第八戰區做出人員調整很有必要卑職沒有意見,只是這第九戰區責任重大、部隊龐雜非委員長親任不足以成事,卑職願隨驥左右參謀策劃。”

這小子還想拿自己一手,你以爲我願意讓你當,你躲在幕後把我推到前頭有個閃失我給你頂雷呀。“你是怕指揮不動他們嗎?我和辭修會打招呼的,全力支持你的作戰計劃。”

陳海松一本正經地說:“委座,兩軍對壘,容不得半點疏漏。我又行的是偏鋒之策,難免引起下屬遲疑。加之海松年輕、資歷名氣難孚衆望、既是外軍又曾是敵將,不足以統帥大軍,還請委座掛帥纔好用兵。海松絕不是要挾賭氣,純粹是爲全局着想,請委座成全。”

蔣先生看了看張治中、李宗仁、白崇禧,又看了看周恩來,都是頗爲讚許的表情,順勢說道:“你的顧慮我能理解,也罷,那就委屈你擔任副司令長官了,軍銜照加。不過用兵作戰你要全面負責。”

陳海松見第一步要求得到實現,有了這個大神坐鎮那些驕兵悍將就不敢太過放肆,就得按自己制定的作戰計劃行事,勝利的希望大增。他繼續爲指揮的順暢努力着:“這個自然,不過我有幾點要求,委座應允海松纔敢上任。”

蔣先生知道他這個滑頭不會輕易接手,肯定會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這不就來了。他無奈地盯着陳海松的眼睛說:“你說吧,我們大家參議一下。”

“首先戰區要簡化層級,卑職認爲按作戰地域下設武漢、九江、黃梅、安慶四個指揮部,分管各自的任務,武漢編練地方部隊、準備物資,九江阻止敵沿長江南岸向武漢、南昌的進攻,黃梅阻止敵第六師團的沿江北對武漢的進攻,安慶組織對安徽津浦路以西敵人後方地區的進攻。各指揮部下設若干個軍歸各指揮部調度指揮。”

李宗仁很奇怪黃梅在長江以北,屬於第五戰區防區,他怎麼跑到自己防區裡設了個指揮部還調去若干個軍?他身爲戰區司令自然要爲個究竟。

陳海松連忙解釋:“李長官,侵犯佔據黃梅的第六師團隸屬11軍,其任務是與江南日軍左右呼應、相互支援,攻擊目標均在我戰區範圍內,兩大戰區有時很難快速協調,因而卑職考慮接手江北防禦,全盤策劃對11軍的打擊。

貴戰區也應積極備戰在霍山、六安、金寨、潢川、信陽等地建立大縱深防禦陣地,準備迎接日軍大規模包抄行動。尤其是信陽是武漢北大門,一旦突破信陽,九江防禦即成虛設。”

李宗仁的26、27集團軍都是輸在這個第六師團的手上,自己和白崇禧一直謀劃着想滅了他,可是組織了3個軍對太湖、宿松、黃梅攻了十餘天毫無進展。現在第六師團就近從九江對面的小池口接受補充,已經放棄了太湖、宿松,的確是和九江方面連成一體,自己還是抓好大別山東麓、北麓的防禦吧,想到這點頭同意。

蔣介石前一段對第六師團自合肥到黃梅勢如破竹似的大進軍驚恐萬分,對第五戰區部隊一潰千里的表現極度失望,把這一路防守置於自己戰區會放心很多,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只要你的兵力能兼顧過來我看可以。”

“其二,武漢戰役關乎國家安危,存亡在此一戰,所轄各軍無論中央軍、地方軍都應戮力向前奮勇爭先,服從戰役安排,不得有任何私心怯意,違抗軍令,就地正法。”

“我贊成。”

“三者,各部任務由戰區細化到軍,各軍不得推諉抗命。”

這裡面一定有名堂,蔣委員長想了想聞到了一絲陰謀的氣味,得問清楚別被他裝進去:“不妨說說我們聽聽。”

陳海松早有準備,也沒必要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說:“這些天和幾位長官深入交談,瞭解了各部作戰特點和裝備人員情況,據此對本戰區26個軍進行了以下分工,諸位請看,”說着拿出一張大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戰區各軍番號。

蔣介石等忙湊過去細看:

九江指揮部5個軍,指揮官薛嶽:2軍李延年、4軍歐震、8軍李玉堂、92軍李仙洲、94軍郭懺

黃梅指揮部4個軍,指揮官商震:72軍王陵基78軍張再合併、18軍黃維、32軍商震、70軍李覺

敵後挺進指揮部3個軍,指揮官俞濟時:52軍關麟徵、13軍張軫、74軍俞濟時、新四軍葉挺、預備二師陳明仁

武漢指揮部5個軍,指揮官羅卓英:53軍萬福麟、60軍盧漢、12軍孫桐萱、66軍葉肇與29軍陳安寶合併、54軍霍揆章37軍黃國樑併入

戰區總預備隊3個軍,指揮官湯恩伯:75軍周碞、98軍湯恩伯、6軍甘麗初與董釗16軍合併。

李漢魂、吳奇偉率25軍王敬久、64軍李漢魂、返回廣州佈防。

8月20日開始各部隊陸續進入作戰區域。

衆人看過表情各異,白崇禧表態支持,認爲各指揮部力量均衡,防守進攻都有把握,比以前按軍隊地域組成的大兵團厚重了許多,第五戰區也應照此編制。只是不解大戰在即緣何不增兵反而遣兵還籍。

“我軍在九江、南昌一線的兵力足夠多了,敵人僅僅6、7萬,還在進攻,我軍有30萬足矣。日軍作戰重在迂迴、善用偏師。廣州是我國華南中心,主要的物資進出口,日軍在無法正面突破時必定會兵發嶺南,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提前防範,在潮汕、大亞灣、虎門構築大縱深抗登陸防禦工事。不能因華南失利影響武漢會戰。”

蔣委員長看得有些肉疼,自己的嫡系全都拉了出來,充斥在四個作戰區域裡,還是突擊主力、總預備隊,死傷能少了嗎?而三隻雜牌卻留在武漢編練,編練什麼?拿什麼編練?純粹躲清閒嗎?還把粵軍兩個精銳軍團給送回去,那可是老子好不容易調出來的?

可大戰在即,不拿出點家底實在說不過去,沉思片刻提出自己的觀點:“海松老弟你有所不知,我軍裝備低劣,全靠人多來拼,**部隊不比你的八路軍整齊,意志力不強。而第九戰區地域遼闊,漏洞極多,鬼子又很刁鑽,防不勝防,手裡沒點預備隊,被敵所乘就會全面潰散。

所以粵軍主力不能撤,餘漢謀那裡還有兩個集團軍足以應付,不會丟下自己老窩的。”

陳海松知道他肯定是這個表情和態度,就說:“卑職這樣編排把最有攻擊力的部隊放在最前和最後,目的是給中間的防守誘敵部隊減輕壓力,他們其實是傷亡最大、任務最重的部隊,承擔正面的阻擊,還要控制好誘敵的節奏,所以放的是善於防禦的部隊,按我的初衷寧願使用粵軍、川軍和西北軍,只是他們裝備太差無法保證戰役目標的實現。”

蔣委員長巴不得這樣做呢,雖然25、64兩個軍拼了三天丟了九江,可主力猶存還需慢慢消耗。再次提出調整意見:“我看就按你的設想用粵軍、川軍、西北軍在各要點固守,所缺武器由武漢行營核發。按乙種編制全部配齊,他們都是擅長防禦的,有槍有炮一定能完成你的作戰任務。”

陳海松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有了足夠的補充,那些跋山涉水千里走着來抗日的雜牌部隊都是好兒男,徐州戰場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人多也有人多的好處,那就留下吧!補充必須快,3天內要到位。不過戰場有了轉機後還是應該把粵軍送回廣東,那裡沒有有經驗的部隊坐鎮會一衝而散。”

這小子今天還算上道,談起話來容易了許多,委員長心情好了不少親切地說:“行,難得你如此顧全大局,把九江之敵消滅後我就派他們回去。你把十個軍合併成五支部隊,重新編組會影響作戰的。我知道這些軍達不到你要求的兵員、裝備要求,使用起來不方便。可你也得考慮一下將領們的感受,自己一手拉扯出來的部隊轉眼給別人吃了會有意見的,弄不好會發生兵變!”

陳海松剛想爭辯,見周恩來向他搖頭,想想也是自己已經裁撤了兵團、軍團、集團軍的層級,再合併三分之一的軍是有些急迫了。軍隊私有還是目前**的主要模式,算了吧!

“那就聽委座的,不作調整了。我原本是想通過合併補充,組成20個正規化的野戰軍,每軍3師1炮團1工兵團,員額3萬,與日軍師團規模相當,兩到三個軍可以抑制住他的進攻,三到五個軍可以給他以重創。”

“你的設想是好的,等九江戰役結束以後,咱們可以慢慢改進嘛!現在還是以穩定軍心爲主。啊,那個我認爲2軍、18軍攻擊力甚強放在那裡打防守可惜了,應該充實預備隊或是守護武漢,武漢的力量弱了些。”

“只是他們一撤回來,前邊的防守太過單薄了,都是些戰鬥力一般、裝備一般的二線部隊,萬一哪一處被突破對大局不利。”

張治中明白蔣先生這個建議就是想保存中央軍實力,他看到李宗仁、白崇禧眼裡的不滿,也覺得先生做的有些過了,表示同意陳海松的部署,這樣有骨幹部隊在周圍隨時可以提供強力支援,也有利於快速突擊穿插。

蔣先生似乎意識到自己做的有些過分,乾咳了兩聲,自嘲的說:“我是看武漢周圍沒有得力部隊拱衛,不放心呀!既然你們都覺得沒有問題,乾脆把孫桐萱、萬福麟加強到瑞昌去、粵軍25、64兩軍加強鄱陽湖防守,盧漢60軍去加強廬山西麓的防禦。”

陳海松也不好讓蔣先生太心疼,折中了一下說:“這樣的話,我看行,可以把黃維、李延年放在在南昌、武寧之間的幕阜山區待命,需要反攻時他們就能發揮出攻擊力強的特點堅決殺出去。”

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54章 決戰4第139章 111旅團覆滅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29章 知恥後勇第37章 一場虛驚第25章 佈置戰術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258章 陝北留守兵團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411章 拼血本第49章 深山練兵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401章 格局大變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204章 以殺制殺第259章 慘烈的白刃戰第64章 會戰尾聲第493章 做客藍宮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379章 夜不能寐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29章 新兵周強第10章 奪取法庫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5章 抉擇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643章 支援蘇聯第362章 合成材料第13章 計劃出臺第85章 演習3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673章 斯大林的煩惱第17章 抗聯往事第87章 國際友人第38章 準備2第50章 謎底揭開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604章 阿爾山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83章 暫別華北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6章 阜新煤礦第581章 趕到揭陽第25章 古剎高僧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361章 政委免職第17章 抗聯往事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2 百六十八章 路線的爭論第208章 116師團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26章 戰術推演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154章 74軍來了第77章 受挫主峰一百零三章 廬山5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329章 轉世靈童第39章 會合第592章 奇異的聯合第60章 解放思想第190章 華南衆將第595章 血債累累第583章 周邊狀況第354章 半夜襲營第410章 理想主義者第316章 平心靜氣第121章 混進九江碼頭第677章 不同的管理第217章 南澳島第591章 八路軍的影子第525章 華南起烽煙
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54章 決戰4第139章 111旅團覆滅第447章 燃燒的冀中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94章 17歲的少將第429章 知恥後勇第37章 一場虛驚第25章 佈置戰術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320章 綏遠的變化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146章 安慶會師第258章 陝北留守兵團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411章 拼血本第49章 深山練兵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401章 格局大變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204章 以殺制殺第259章 慘烈的白刃戰第64章 會戰尾聲第493章 做客藍宮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379章 夜不能寐第624章 洗雪恥辱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29章 新兵周強第10章 奪取法庫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5章 抉擇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643章 支援蘇聯第362章 合成材料第13章 計劃出臺第85章 演習3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673章 斯大林的煩惱第17章 抗聯往事第87章 國際友人第38章 準備2第50章 謎底揭開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494章 法國的天真第604章 阿爾山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185章 謎團揭開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83章 暫別華北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6章 阜新煤礦第581章 趕到揭陽第25章 古剎高僧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361章 政委免職第17章 抗聯往事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2 百六十八章 路線的爭論第208章 116師團第75章 斯大林的決斷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26章 戰術推演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154章 74軍來了第77章 受挫主峰一百零三章 廬山5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329章 轉世靈童第39章 會合第592章 奇異的聯合第60章 解放思想第190章 華南衆將第595章 血債累累第583章 周邊狀況第354章 半夜襲營第410章 理想主義者第316章 平心靜氣第121章 混進九江碼頭第677章 不同的管理第217章 南澳島第591章 八路軍的影子第525章 華南起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