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走馬上任

南京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很被動,爲了平息國際國內的不滿,武藤章和他的頂頭上司鬆井石根大將、冢田攻參謀長一起被免職,輾轉來到關東軍當副參謀長。

想想自己參與的大小戰役,以淞滬作戰規模最大,以百靈廟跟傅作義作戰最爲驚險,雖說德王、王英、李守信等人不爭氣,可也沒有今天這般悽惶狼狽吧。難道真的是南京的冤魂前來索命了嗎?自己只不過享受了部下送來的兩個幼女,你們找我幹嘛?

不行,不能在這等着,必須會合上主力盡快退到安全的地方。現在看來我們掉進了一個精心策劃的陷阱,把南滿剩餘的全部兵力和第四飛行團都算計進去了,錦州恐怕都不保險了。帝國賴以取勝的法寶強大的空中力量竟然成了敵人的進攻利器,這可不是個小問題,要趕緊彙報給大本營,徹底扼殺這支開始露出兇相敵人的雛鷹。

武藤章一咬牙,走!伸手抓了個空才意識到指揮刀不知何時扔掉了。兩個日本兵見長官要起身,忙輕輕攙着他站起身來,他向坑頂上指了指,三個人手腳並用沿着鬆軟的碎土爬到彈坑邊緣,伸頭一望十幾米外是滔滔奔涌的小淩河。

回身嚇了一大跳,一大羣穿着皇軍制服的傢伙端着皇軍的三八大蓋衝了過來,邊跑邊射擊,邊把受傷仍在抵抗的日本軍人戳翻在地。十幾個人一組相互掩護一個彈坑一個彈坑地搜索着,機槍無情地掃倒突然竄出來準備逃走的士兵,擲彈筒、手榴彈在依託地形進行頑抗的士兵身邊爆炸。那麼的兇殘、那麼的暴虐。

他伸手去掏槍,纔想起來放在指揮部行軍桌上了,身邊兩個士兵也是赤手空拳,只剩兩個手榴彈。難道要在滿洲的土地上當俘虜嗎?

作爲帝人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板垣回來受盡了白眼和奚落,自己即使被俘也不一定會被放回去,弄不好還會被砍了頭,這堅決不行。

敵人快逼近了,好在天色也暗了下來。

現在根本顧不上其他還在戰鬥的士兵,過了河才能安全,116師團即將到來,到時候我再回來找你們這羣土八路算賬!

想到這,武藤章一骨碌翻下坑邊的土堆,帶着僅有的兩個士兵四腳着地連滾帶爬地跑到河岸邊,找到一條小路出溜到河岸下,不顧水的洶涌和冰冷一頭紮了進去。

在熊本海邊長大的武藤章對付寬不過幾十米的小淩河還是沒有問題的,沒過多久他就在下游一百米的對岸再次踩上陸地。裹着水淋淋的衣服躺在河岸的草地上等了一會,只有一個士兵找了過來。

對岸出現了敵人的身影,似乎看到了他們,朝這邊跑過來,幾顆子彈打在兩人身邊。兩人哪還敢多做停留,惶惶如喪家之犬順着緩坡爬上大堤,還好,沒有敵人!

岸邊不遠處的莊稼地平整開闊,長滿了玉米高粱,鑽進去就是神仙也找不着。終於逃出昇天了,哈哈哈!他回頭看了看追到岸邊的敵人冷笑一聲跑下大堤。

猛然前面火光一閃,身邊唯一的士兵雙手一揚,踉蹌了幾步栽倒在小樹旁。有埋伏,武藤章腎上腺激增一個魚躍撲倒在地,左前方一顆子彈擦着臉頰飛過,好險,他在兇險的形勢面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向右側逃去,一人高的包穀地就在眼前了。

陡然一個巨大的身影迅速逼近,他定睛一看是馬,是一匹神駿的東洋大馬,可惜騎士不是日本軍人,那高大的身姿、滿臉的大鬍子、圓睜着的大眼睛還有那高高揚起的軍刀,是一種不同於日本刀的柳葉形三尺鋼刀。

董皓辰後來跟人吹噓時說:“你只能說老子命好,總共就遊過河200多人,將軍就一個偏偏叫老子給碰上了。老子當時正在下游河堤下巡視,聽上游那邊槍聲密集,想來那面是海軍陸戰隊,會水的人多,老子打馬過去準備開開葷。

誰想前面連着兩聲槍響嚇老子一跳,就看見一個矮胖的傢伙不要命地往玉米地裡衝,老子一帶繮繩正好趕上,等老子刀都舉起來了這老小子才發現,興許是耳朵給炸聾了聽不見馬蹄聲,滿臉的詫異和懊惱。

不過這老小子真是頑固,知道難以倖免,神態自若的盯着我,嘴裡高聲喊了句口號,我聽明白了,是‘天皇萬歲’,你他媽這麼熱愛你們天皇就去陰間陪他吧。

老子看見他領章上的金牌牌了,雖然天黑看不見幾顆花花,最少也是個少將吧。老子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大的個功勞,掄圓了刀用力劈下,‘喀嚓’一聲那老小子的大頭就飛了起來。老子也掉下來了,爲什麼?咱騎得馬高,那小子個矮,老子又用力太他媽猛,就掉下來了。

不過老子這一跤也沒白摔,從他軍牌和證件上知道老子把關東軍的副參謀長武藤章少將給砍了,後來陳司令還表揚我說我替南京父老報了仇,這是老子一輩子的榮耀。”

而此時陳海松正在潮溼悶熱的瑞昌坐鎮指揮九江西北方向的阻擊戰。

在縣城北邊忙牛山新成立的九江指揮部裡九江地區總指揮、第一兵團司令薛嶽上將率領九江以北以西方面防守司令第32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中將、田家鎮北要塞指揮官第11軍團軍團長李延年中將、碼頭鎮地區守備司令第3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中將參見了新任戰區副司令長官陳海松上將。

並介紹了瑞昌附近第92軍軍長李仙洲中將、瑞昌守備司令第21師師長侯鏡如少將、第95師師長羅奇少將、預備二師師長陳明仁中將、第81師師長展堂中將、第20師師長時同然少將。

兵團參謀長吳逸志少將彙報了兩天來九江西北防區的戰場情況。

8月18日在九江附近休整的華中派遣軍11軍突然發動攻勢,101師團主力從鄱陽湖東西兩岸同時向南攻擊。

106師團111旅團第113、147聯隊五個步兵大隊及兩個山炮大隊向西撲向瑞昌,步兵第136旅團第123、145聯隊及野炮兵第106聯隊沿廬山西麓向沙河鎮攻擊。

臺灣旅團與海軍協同,沿長江南岸、瑞昌東北的官湖、永安、赤湖、大何屋、火龍山、烏龜山攻向碼頭鎮。

我軍積極部署應戰,在瑞昌北部負責碼頭鎮防守任務的孫桐萱第3集團軍展堂81師節節抵抗。臺灣旅團攻擊線路過於靠近長江,艦炮打擊下我軍難以固守,敵19日佔領了大樹下、大何屋、火龍山之後,開始遠離江岸進入贛北丘陵地帶,在烏龜山雙方形成對峙。

敵113聯隊長田中聖道的五千步兵在炮兵支持下,經與侯鏡如的第21師在莧菜圍、張家上灣、底家灣數場激戰後抵達城外八里的金家灣,目前還在激戰。

兵團判斷敵此次進攻的目標是長江南岸的碼頭鎮,隔江就是湖北省的廣濟縣城,拿下碼頭鎮敵水面艦艇即可西進控制更大區域,江北的第六師團則可以向西攻佔廣濟,進而攻擊上游的富池口、田家鎮。因此我軍決定堅決阻擊,保障上游安全。目前瑞昌地區有92軍、12軍5個師,身後還有52軍兩個師作預備隊,共計六萬人,依託丘陵山地和城鎮可以實現阻敵任務。

陳海松邊聽介紹邊盯着地圖,對目前的態勢感到滿意,起碼瑞昌還在咱們自己手裡,這是敵人必取之地,有了這個誘餌就能把驕傲的日軍栓死在這裡、包圍在這裡,六萬人對付不到一萬敵人足夠了。

陳海松掃視了一眼歸屬自己領導的衆將,輕鬆的說:“諸位面對強敵打得很頑強,蔣總司令和我都很欣慰,鬼子很囂張,有沒有想過消滅這一路敵人?”

消滅敵人?我們守都守得費勁,哪有餘力消滅強大的鬼子部隊呀!

看着面有難色的衆人,陳海松問道:“我軍武漢會戰以來一直處於被動,守一處丟一處,一個多月退後了幾百公里,打殘了十幾個師,當然敵人也遭受了很大損失,但整體上講我們依然處在被動狀態。大家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羅奇說:“咱們飛機太少,天上都是鬼子飛機,沒頭沒腦的炸呀!”

時同然說:“俺們火力不行,小鬼子連艦炮帶山野炮再加上擲彈筒,根本不需要衝鋒就把咱們的重火力報銷了,咱們一個團才六門迫擊炮,炮彈還送不上來,兄弟們只能拿命去換呀!”

展堂心有餘悸地附和道:“是啊!長官,你纔來不知道這11軍有多兇,飛機幾百架,軍艦上百艘,手下師團作戰異常勇猛,就那個波田支隊打了我們十幾個師,硬硬從馬當突了進來,三天就把3個軍把守的九江給奪了。孃的,太猛了!”

陳海松沒有感到意外,“諸位,敵人再兇他也是人吧,他能兇我們爲什麼就不能兇?它所依仗的無非是艦炮、飛機,這些也有制約的辦法。波田不是沒吃過敗仗,在徐州就被新四軍消滅了一個大隊500人,怎麼打的?不是守在陣地裡給他攻、給他炸,那樣我們只能一直往後退,而是主動打出去,一面阻擊一面包抄、分割他、一塊一塊地吃掉它。

現在敵人兩部總共不到一萬人,還分散在烏龜山、金家灣兩處戰場,每一處不足五千人,屬於孤立冒進之敵,膽大包天、欺人太甚,簡直視中華男兒如豬狗。我決定就在瑞昌三天之內消滅這兩路敵軍。”

“啊,……”

陳海松擡手製止住衆人的議論:“被人壓着打太窩囊,這不是我的作風。敵人驕狂就是利用了我們裝備的落後、心裡的恐懼和戰術的呆板,面對我們任何部隊都有心裡優勢,咱們也形成了慣常模式、防守退卻、再防守再退卻,從來就沒想過攻出去,消滅它!”

孫桐萱在濟南守黃河防線時,奉韓復榘的命令信誓旦旦地帶着最精銳的12軍想給鬼子一個教訓的,結果大敗而回,人馬折損過半,嚇得韓復榘連夜撤退這才招來殺身之禍。這年輕人還想走這條老路嗎?“長官,咱們也想打來着,打不過呀!攻出去回不來損失更大。”

笑話,你們那種奔着敵人主力殺過去的愚蠢打法不損失纔怪呢。“那是因爲沒有選擇對時機、地點和打法。如果我們採取主動防禦的戰略戰術,六萬人就不會呆在陣地的後面、分散在上百平方公里的各個支撐點上。而是聚集在敵人的附近攻擊他,把他的兵力拉散稀釋、集中包圍一路吃掉它。”

黃埔出身的李延年對這個年輕的共黨將領來坐鎮指揮心中不爽,又見其不考慮自身條件一味主張對攻,話裡話外指責怯懦,氣不打一處來翹着二郎腿慢條斯理地說:“陳將軍是名將,可這裡是九江,敵情不同,規模浩大,說起來容易,你試試看!”

本不願發威的陳海松知道在座很多人都參加過對紅軍的圍剿,互有勝負、頗多恩怨,如今團結抗日不該懷有成見,和衷共濟完成任務即可。但他也考慮到李延年爲首的黃埔系不會甘心服從,對這些視自己爲正統、追隨蔣某人堅決的天之驕子不可能通過語言感化,軍中還是按軍中的規矩辦。

陳海松威嚴地站起身釋放出強大氣場正色說道:“李將軍不必激我,在廬山機場下飛機和薛長官、吳長官、俞長官、商長官碰了頭,研究了戰場形勢,就決定要在瑞昌打響中隊反擊的第一仗!從現在開始我要代表委座進行戰役部署,請各位認真執行。如果自認爲無法勝任可以辭職,本長官絕不勉強,我就不信六萬五尺高的漢子會輸給幾千臺灣人、日本人。”

衆人氣焰爲之所奪、面面相覷,不敢應聲,昨天國民政府公開發表了第九戰區人事變動的通告,並電報通知了所屬各軍、師部隊主管,告知戰略戰術將有重大調整,重申了戰場紀律,嚴令各部令行禁止、完全服從、積極配合,有推諉搪塞者一律軍法從事。

蔣中正一級上將親自擔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調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陳海松擔任副司令長官具體指揮,引發後方渴望勝利民衆的歡呼,卻在嫡系部隊中引起一些騷動和不滿。

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600章 核心問題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501章 危機臨近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433章 整肅風暴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9章 甕中捉鱉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184章 華南攻略第671章 蘇聯的防範第17章 表裡山河第29章 調動敵軍2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49章 深山練兵第530章 天上掉餡餅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669章 藉機敲詐第493章 做客藍宮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639章 如出一轍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335章 陷阱與棋子第671章 蘇聯的防範第178章 戰場重逢第663章 老大不情願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390章 活捉橋本羣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217章 南澳島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81章 受領任務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95章 主角配角第92章 全面佈局第21章 陰損王子鳴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27章 別不服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557章 毒氣逞兇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98章 星星峽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58章 營地槍聲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80章 厲兵秣馬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38章 準備2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655章 軍工建設第68章 土地的爭論第583章 周邊狀況第227章 飛虎師要走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89章 迎接點驗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36章 欺軟怕硬第2 百六十八章 路線的爭論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62章 部隊編制1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575章 文人的反思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339章 華中震怖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563章 浙贛路大亂第138章 陳明仁與關麟徵第303章 受領任務第41章 懲治惡魔第13章 戰場形勢第354章 半夜襲營第314章 螳螂捕蟬第91章 佈局蒙古
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301章 國府大員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600章 核心問題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501章 危機臨近第665章 據理力爭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52章 劍指晉綏1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433章 整肅風暴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9章 甕中捉鱉第110章 石原後悔第557章 重新啓用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184章 華南攻略第671章 蘇聯的防範第17章 表裡山河第29章 調動敵軍2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49章 深山練兵第530章 天上掉餡餅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669章 藉機敲詐第493章 做客藍宮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639章 如出一轍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335章 陷阱與棋子第671章 蘇聯的防範第178章 戰場重逢第663章 老大不情願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390章 活捉橋本羣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217章 南澳島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81章 受領任務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95章 主角配角第92章 全面佈局第21章 陰損王子鳴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27章 別不服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534章 焦頭爛額第557章 毒氣逞兇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98章 星星峽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58章 營地槍聲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80章 厲兵秣馬第405章 勾心鬥角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38章 準備2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655章 軍工建設第68章 土地的爭論第583章 周邊狀況第227章 飛虎師要走第483章 白總長走了第89章 迎接點驗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36章 欺軟怕硬第2 百六十八章 路線的爭論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62章 部隊編制1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575章 文人的反思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339章 華中震怖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563章 浙贛路大亂第138章 陳明仁與關麟徵第303章 受領任務第41章 懲治惡魔第13章 戰場形勢第354章 半夜襲營第314章 螳螂捕蟬第91章 佈局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