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橋本羣的對策

橋本羣沒想到就職時慷慨激昂、豪情四射的兩人僅僅兩個多月會這樣沮喪,哪裡還有日本軍人的戰鬥精神和頑強品格,當然八路軍部隊無賴詭詐的戰術的確讓所有部隊不適應,兩個正規軍人生出無力感也有情可原,但這樣的情緒不能影響到大本營作戰計劃的實施。

他耐心開導說:“兩位的心情我很理解,可是帝國抽調出10個師團六個旅團一個飛行團兩個騎兵旅團一個重炮旅團和第二艦隊目的就是要消滅至少是要打垮八路軍的,我們不能因爲不適應對方的戰術就懷疑帝國的實力、皇軍的戰鬥力,就放棄大本營交代的任務。

八路軍不同於國民黨軍隊因爲他們無處可去,蔣介石自己無力與我們抗爭就把八路軍指派到華北替他擋子彈,既不給彈藥物資也不給軍餉糧草,逼着他們只能在我們的佔領區裡搶地盤、搶物資,武漢戰役、華南戰役、山西戰役都是葬送在八路軍部隊的外圍破壞上的。

我們不能讓蔣介石的陰謀得逞,也不能任由他們發展壯大,這對帝國、對方面軍影響至關重要,大本營決策是兩位都有參與,應該知道帝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和外交形勢,對華作戰必須儘快完結,而在對國民政府最後一擊之前必須消除華北共產黨軍事集團的牽制。?”“

作爲帝國軍人一切應以帝國利益爲重,即便是對方躲在地道里藏在山溝裡,皇軍也要有決心把他們挖出來消滅掉,即便是對方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終究是迅速擴張的地方民衆力量怎麼說也沒有皇軍強。只要發揮出優勢、使用好兵力。一定會給對方以沉重打擊。

當然衆多的地雷、隱秘的地道的確給我們的行軍作戰帶來了很多困難。我考慮各部可以從各城市、縣城中招募願意爲皇軍效勞的中國人爲皇軍探路、打聽消息,中國人裡八路軍那樣死硬的抗日分子是少數,怕死的、貪財的多得很,我們要把他們利用起來、組織起來。

同時我已經向國內提出申請,調派工兵部隊和掃雷器材前來幫助我們消除地雷的威脅。從德國進口的毒氣手榴彈、化學武器已經仿製成功即將大量生產陸續運來完全可以把敵人從地道里逼出來或者消滅在地道里,另外關東軍醫學部門研製的細菌武器已經可以用於實戰,在我們撤離的地區可以大量散佈,讓他的根據地炭疽瀰漫、鼠疫橫行成爲死亡之地。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在所謂的根據地裡暢通無阻、任意馳騁。他們要麼躲到山裡去凍死餓死要麼就永遠藏在地下當老鼠,再也無法對帝國的交通運輸線、工礦企業造成威脅!”

飯田貞固中將聞言連連點頭,不愧是在華北跟中國人打了幾年交道的參謀長,對華北局勢分析的很透徹、對八路軍很瞭解,拿出來的措施很有針對性。“如果有了這些技術力量的加入12軍有決心完成任務,不過我部都是新編師團對山東地形、八路軍戰術很不熟悉,前期傷亡很大士氣低落,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希望方面軍司令部能夠批准。”

橋本羣從他倆的情緒上就知道前線部隊的新兵們面對突如其來的冷槍、毫無徵兆的地雷爆炸時的迷惑沮喪,不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有針對性地訓練恐懼感不會消除、精神士氣很難得到振作。再說技術裝備也有一段時間才能運到,運到也需要時間熟悉掌握。

大本營對華作戰計劃規定4月下旬發動武漢、廣州作戰。之前華北方面軍要通過連續的進攻充當中國戰場的焦點,把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華北來,讓國民政府感覺皇軍開始全力恢復交通線、整頓後方而放棄了武漢攻略,進而失去警惕達成華中戰役的突然性。

他見對方已經重新燃起了戰意,需要給予更多地鼓勵和指導,表示理解的點了點頭:“我對小林君調整戰術的建議是贊同的,暫停進攻原地休整的建議也是應該的,畢竟12軍部隊都是新編部隊缺乏實戰經驗,要認真總結前期作戰的經驗教訓,歸納出八路軍的基本戰術教給每一位戰場指揮員和士兵,在遭遇八路軍的地雷、伏擊、偷襲時能夠熟練應對減少損失。

同時我考慮各部在進攻中應該更多地分兵迂迴,適當時候應該離開大路,經常改變行軍線路讓八路軍擅長的地雷陣、伏擊戰失去作用。步兵分隊將很快配備專業狙擊步槍,對側翼襲擾的小股敵人予以精確打擊,只有讓敵人嚐到苦頭他纔會遠離我們的行軍線路。

地雷作爲一種隱蔽的大威力防禦武器,不應該只被八路軍所使用,皇軍很有必要進行裝備,我們過去瞧不起這種低廉的原始裝備吃了苦頭,如果在守備據點、物資囤積地、炮兵陣地、指揮部周圍佈設既能提前預警,也能給喜歡偷襲以上目標的八路軍造成重大傷亡。

天津、青島的幾個小型製造株式會社已經得到方面軍的訂單,開始研製100克至1000克裝藥的四種型號地雷,使用拉發、壓發、電發引爆裝置,製造工藝、運輸安全穩定性、爆炸威力大大優於八路軍鐵匠作坊生產的粗糙產品,預計一個月後就會運到各守備部隊。”

令飯田、小林最頭疼的地雷、地道、偷襲、地理不熟的問題都有了解決的辦法,心情也放鬆下來,開始抱怨自己的新編部隊實在不堪大用,徵召在鄉軍人年齡偏大體能不佳、牽掛妻兒老小意志不堅,面臨困境時缺乏武士道精神接連出現崩潰現象,甚至有戰場投降的被八路軍廣泛宣傳,影響軍心士氣,要求國內預備業練要加強年輕人的選拔培養和精神灌輸。

橋本羣也很無奈,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17個常設師團。總兵力僅有50萬。無論是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九一八、一二八處於劣勢的皇軍都在短時間內以勝利結束。

三十年後的帝國更加先進發達、部隊更加強悍善戰。所以纔有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樂觀估計,連最謹慎的專家也認爲最多一年可以擊潰羸弱落後的中國軍隊,迫降四分五裂、內爭不斷的中國政府,順利實現日滿華攜手共建東亞新秩序,着力準備北上南下大戰略。

誰知開戰以來帝國似乎陷入一個巨大的泥淖之中,抽身不能愈陷愈深,常設師團大部參戰連續作戰一年半,兵員損失之大、物資消耗之巨完全出乎大本營和世界戰略機構的預想。而昏聵腐朽的國民政府表現出少見的強硬堅韌,一盤散沙的愚昧民衆在壓力面前迸發出誰也沒有想到的頑強,尤其是逃過一劫的共產黨力量借勢而起,古老帝國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開戰以來百餘名皇軍將領、30多萬帝國精銳士卒喪生在遠東、東北、蒙疆、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戰場,傷殘退役的超過十萬,十幾個師團、獨立混成旅團被取消番號,剩餘的作戰部隊也是編制殘破不得不一次次啓動徵召機制頻繁補充後備兵員。

隨着戰事的擴大,新增百萬平方公里以上的佔領區,十幾個師團根本無力控制局面,不得不兩次擴充編制。先後組建的17個新編師團。本以爲翻了一番的兵力足夠拿下中國,可遠東戰役、武漢戰役、關中戰役在半年內接連發生。關東軍、華中、華北方面軍全遭重創。

這一下可是讓驕橫傲慢的大本營傻了眼,僅僅陸軍已經動員150多萬人,創造了西化以來軍備動員的最高記錄,要麼停戰退兵要麼以犧牲國內經濟爲代價繼續動員勞動力參戰。

需要巨大殖民地、糧食、人力、礦產資源,更需要帝國體面的大本營已經無法理智權衡利弊,只得咬牙堅持,決定繼續擴編軍隊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而國內經過正規預備業練的適齡兵員已經被前34個師團用完,只好動員45歲以下退伍老兵組建了15個守備師團。

12軍所屬的21、33、34師團就是第三批緊急組建的守備師團,基本是沒有經過適應性訓練發了步槍就登船出發的早已告別軍營習慣了平民生活的商人、農夫、漁夫,這樣的軍隊在國民政府軍隊面前也許會藉助飛機大炮的威力發揮出作用,可對於從心理上就不畏懼、從技術上不落下風、從物質上已經做好了準備的共產黨部隊來說的確沒有震懾作用。

國內並不知道38年以來皇軍陸海軍的數次失利,在虛假新聞的誤導下依然沉溺於中國弱小、帝國強大、皇軍威武、聖戰必勝的的虛幻夢境中,紛紛把自己的兒子、丈夫送到遙遠的中國謀取功名,可只有作爲前方指揮官的他知道新編部隊是怎樣一種炮灰處境。

許多部隊使用的是一戰後封存的舊裝備,有的乾脆是徒手來到中國使用繳獲來的中國軍隊德式裝備,口徑大槍身沉重不說後坐力還大,攜彈量減少很多。所有聯隊機槍、火炮低於編制數,裝具、給養嚴重不足有的連鋼盔都沒有,進攻中全靠勇氣支撐,面對分散遊擊快打快撤的八路軍沒有火力優勢可言,碰到精銳八路軍部隊甚至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偏偏他們一到中國就碰到了共產黨名將林彪的115師部隊,據他粗略統計山東正規八路軍有五個師近八萬人,地方部隊五萬多,武裝民衆20多萬,遠遠超過12軍的兵力。

而其野戰部隊完全換裝日式裝備,班有機槍、排有擲彈筒班、連有火力排、營有炮連、團有炮營,總部有兩個炮團,使用帝國的擲彈筒、重機槍、迫擊炮、山炮、野炮,國軍遺棄的輕機槍、迫擊炮、戰防炮等,絲毫不弱於新編師團的火力密度。(未完待續。)

PS:衷心感謝書友可惡的楊曉厚愛打賞,讓你破費心實難安!祝你及家人週末快樂、生活幸福!再次表示感謝!

第44章 舌戰板垣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369章 嚴重分歧第22章 朝鮮戰士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28章 牽牛進山第421章 戰前風雲第33章 戰亂離人第78章 民樂第74章 按我們的設計來打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217章 南澳島第49章 深山練兵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43章 惡魔發狂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第470章 果斷出擊第660章 擦肩而過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668章 整頓藏區第591章 八路軍的影子第105章 你去武漢吧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327章 進入外蒙古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298章 道貌岸然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87章 天皇毀容第377章 堡壘村第2章 激戰第145章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101章 廬山3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452章 聶總的態度第66章 表彰2第413章 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第80章 紅軍改編第9章 甕中捉鱉第159章 18軍登陸第621章 抓住機遇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106章 露餡了第607章 人員到齊第14章 過河抗日第98章 部署剿匪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5章 謀劃勝利2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1章 延安訪友第5章 謀劃勝利2第327章 進入外蒙古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170章 鼓動國軍軍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27章 撤離廣靈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141章 圍殲36旅團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612章 巡視麗水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421章 戰前風雲第603章 文體事業第347章 辻參謀的計劃第35章 飛機就是用來炸的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89章 肅反的糾正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章 延安會友3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三百五十七報章 何畏的報復第199章 嫁禍於人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61章 延安會議2第6章 阜新煤礦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519章 應運而生第1章 延安會友3
第44章 舌戰板垣第506章 意外地收穫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369章 嚴重分歧第22章 朝鮮戰士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28章 牽牛進山第421章 戰前風雲第33章 戰亂離人第78章 民樂第74章 按我們的設計來打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217章 南澳島第49章 深山練兵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43章 惡魔發狂第614章 國軍回來了第17章 繁忙的一天(1)第470章 果斷出擊第660章 擦肩而過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668章 整頓藏區第591章 八路軍的影子第105章 你去武漢吧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327章 進入外蒙古第650章 不斷迂迴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298章 道貌岸然第223章 準備突襲第87章 天皇毀容第377章 堡壘村第2章 激戰第145章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第101章 廬山3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452章 聶總的態度第66章 表彰2第413章 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第80章 紅軍改編第9章 甕中捉鱉第159章 18軍登陸第621章 抓住機遇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106章 露餡了第607章 人員到齊第14章 過河抗日第98章 部署剿匪第616章 誠心認輸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5章 謀劃勝利2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1章 延安訪友第5章 謀劃勝利2第327章 進入外蒙古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170章 鼓動國軍軍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27章 撤離廣靈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386章 可怕的判斷第232章 戰爭準備第141章 圍殲36旅團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225章 燃燒的澎湖第612章 巡視麗水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421章 戰前風雲第603章 文體事業第347章 辻參謀的計劃第35章 飛機就是用來炸的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240章 信陽危急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89章 肅反的糾正第238章 陳海松的無奈第1章 延安會友3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三百五十七報章 何畏的報復第199章 嫁禍於人第166章 委座耍賴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441章 震動很大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61章 延安會議2第6章 阜新煤礦第444章 陳章 駕到第519章 應運而生第1章 延安會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