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王明回國

門炳嶽可不敢撇下主官自己逃跑,那可就是李服膺的下場。忙勸道:“子和公,你的氣節和操守令我等佩服,然而公一旦落入敵手,必被敵用來宣傳,打擊我方士氣,不僅自身蒙難也會連累國家受辱。再則此處尚有機關家屬、歸綏、包頭市民、學生十數萬人,沒人組織難免混亂,落入敵手必成俎上魚肉,你如何忍心?還請公拋卻個人榮辱,帶領民衆脫離險境。”

“是啊,門將軍所言極是,還請馮主席三思。劉某願率所部堅守陝壩,掩護省府撤離。敵軍進軍極快,不能再耽擱了。”

“哎,你們既是如此說,我也只好揹負罵名,率衆撤離了。此地離臨河尚遠,有勞馨山用心阻攔、獨立周旋了。我這就組織機關儘快撤離。馨山也不必戀戰,且戰且退,儘快趕來臨河一起撤往後方。”

“多謝子和公垂念。馨山得張少帥賞識參與西安事變,包圍驪山捉拿蔣先生,初衷不就是要抗日圖存嗎?事後蔣先生對團以下官佐既往不咎,還升我做了師長,每每感念國恩深重,發誓必要在對日作戰中奮勇爭先,如今日軍得隴望蜀,欺人太甚,國仇家恨就讓馨山在此了斷罷。”

“壯哉,馨山可謂有情有義、無私無畏者也。老夫不許你輕生赴死,留下有用之身,讓日寇一次次品嚐失敗的滋味。你距我一日行程即可,且請保重。”

“子和公、湘文兄不必以我爲念,速速撤離吧。你們急於趕路,不便攜帶過多重裝備和物資,就留給在下吧。馨山掩護政府撤離後,決議留在後套聚攏潰兵、像八路軍那樣敵後遊擊,爲政府留下一點顏面,爲百姓留下一點希望。”

三日後,陳海松的機械化兵團開進了空蕩蕩的陝壩鎮,在綏遠省政府臨時辦公地點看到了馮曦留下的書信,痛斥日軍侵略行爲,要求日軍部隊愛惜民衆、節省民力、保護民生。看得直搖頭,自己只是打着鬼子的旗號,兩路總共五千人竟嚇得有三四萬作戰部隊的國軍一槍未放轉移到了後方。

據趕到臨河縣黃河渡口的獨一旅旅長王大勇報告,綏遠省政府一日前渡過黃河南下了,門炳嶽、井得泉、安榮昌、石玉山、王子修殘部兩萬多人已與伊克昭盟的馬占山挺進軍會合,黃河以北除劉桂五的騎兵師遁入山區外已無國民黨勢力存在。在黃河渡口收繳大批國軍遺棄的物資裝備,收攏來不及撤離的民衆學生兩萬餘人。

看來還得來一次八路軍收復綏西的演習,否則難以收場呀。隨即命令教導師一旅跟進部隊向後套日僞軍立即發起進攻,把日僞軍趕到黃河以南去,獨一旅派出部隊攻擊磴口,把那裡的寧夏馬家軍趕回去。然後帶領機械化兵團向臨河縣去了。

11月8日,向教一旅政治部主任方強移交了烏拉特前旗日軍俘虜營和蒙疆軍第一師的獨一旅政委張法緒帶領獨立師偵察連、警衛營、工兵營攜帶全部油料、彈藥、糧食趕到了臨河,與到磴口去示威嚇退寧夏馬鴻逵後回來的部隊會合。

獨一旅在歸綏挑選了500多名蒙疆軍士兵,又在尹寶山的騎一師裡挑選出500多名身體素質好、出身貧苦、軍事技能出衆的補充進獨立旅,兩個滿編步兵團加上炮兵營、警衛營、工兵營、偵察連、通訊連,全旅已達6500人。由於機械化部隊機動迅速,後套國軍毫無準備,逃得匆忙,竟被獨一旅收繳了10000多匹戰馬,全部配齊了雙馬,還編了輜重馱隊。

鬼子還得裝,作戰地域轉向伊克昭盟,重武器無法過河,獨一旅對各種物資進行了分發,過河以後以營爲單位配備技術兵種各自行動,自西向東、自北向南趕鴨子驅逐國軍部隊,嚇走即可。

保養好坦克、大炮,歸攏了剩餘物資,與教一旅聯繫確定了演習計劃後,兩軍在臨河縣黃河渡口一帶展開激戰。教導師俘日僞軍7000餘人,解救被扣押民衆2萬餘人,剩餘的6000餘日僞軍全部被趕過黃河。

八路軍教導師光復綏遠全境,安定民心、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安置移民、建立綏遠抗日民主政權。以李卓然爲政府主席、鄭義齋、雲王、德王、伊克昭盟盟長沙克都爾扎布擔任副主席,教導師供給部長廖靜民爲經濟規劃處長、吳鶴齡任民政處長、王宗洛爲基礎教育處長、教一旅供給部長彭嘉慶任交通運輸發展處長、19軍兵工廠副廠長劉康任工業發展處長、19軍輜重團政委張忠孝任水利發展處長、歸綏大盛魁經理段履莊任商業管理處長、卓爾扎布任農牧林業管理處長、19軍醫院副院長鐘有爲任醫療衛生處長、綏西工委書記烏蘭夫任民族事務處長、李守信任對外聯絡處長、東浩濟特郡王鬆津旺楚克任扶貧救濟處長、郭象伋任綏遠文史館館長。

陶克陶、於蘭澤、金永昌、補英達賚、寶貴廷、烏古廷、包悅卿、劉繼廣、王振華等分別就任政府官職。廣泛吸收社會各界各族力量、愛國抗日的民主政權迅速得到焦頭爛額的南京國民政府的批准。沿用張掖各種政策法令,創辦學校、發展交通、開展農田水利建設,鼓勵工商發展,王公貴族們被鄭義齋的優惠政策和遠景規劃所吸引紛紛拿出鉅額家產參股創辦工商企業。

教導師逐步放棄張家口、大同,沿路動員民衆、收攏潰軍、解救戰俘,拆卸裝備物資、鐵路設施於11月15日撤回綏遠。張家口至大同、朔州至大同、大同至豐鎮間的路軌、電線、信號燈等被拆一空。沿線羣衆幫部隊破壞鐵路後撤向河套。

教一旅、教二旅12000多人駐守集寧、卓資、歸綏、和林格爾,與獨立師的晉北根據地聯通。補充團吸收四千多晉綏軍後成立教三旅,李太國任旅長、鄭維山任政委,駐防包頭、加緊訓練。組建19軍野炮兵二團,祁清榮任團長。

孫玉清任綏遠工程兵司令,駐防後套,從事根據地工程建設。方強任工程兵一師(日軍俘虜6000餘人)師長、尹寶山任工程兵二師(蒙疆軍俘虜10000餘人)師長、熊厚發任工程兵三師(晉綏軍殘兵10000餘人)師長。

傅作義36年把在百靈廟起義的德王蒙古保安總隊部隊1000多人組建成立蒙旗獨立旅,駐地固陽,旅長白海風(蒙古族、共產黨員)、政治部副主任烏蘭夫。日軍進犯歸綏,該部主動馳援與敵激戰。以該部爲基礎組建兩個蒙古騎兵師,白海風任蒙古騎兵一師師長、烏蘭夫任政委,雲青爲第二師長、趙誠爲政委。教導師教導營加入一師、騎兵營加入二師,成爲骨幹,組織蒙古族士兵進行正規化訓練。

在山中伺機行動的騎兵第六師師長劉桂五發現進犯綏西的日軍抓的抓、逃的逃,竟被八路肅清。親自拜見教導師長王樹生、觀看了戰俘營和繳獲物資,原本就傾向**、主張抗日的他面見陳海松後率所部九千餘人接受八路軍領導,編爲19軍騎兵師,劉桂五任師長、李先念調任政委,駐地固陽,一面按八路軍要求訓練一面向北警戒。

過了河的獨立師各部在遼闊的鄂爾多斯高原上一路向東耀武揚威,嚇得挺進軍、騎六軍不斷南下。日僞軍一度逼近陝西榆林,迫使綏遠撤下來的機關部隊全部東渡黃河進入山西,榆林、綏德的國民黨駐軍、當地政府也都南逃西安,丟下大批國土被取得聯繫的延安留守部隊佔據,至此綏遠根據地與陝甘寧根據地連成一體。

11月19日,完成了綏遠根據地創建任務的陳海松正準備帶領獨一旅前出燕山,開闢新的根據地,以大的軍事行動牽制日軍分兵向東時,接到中央電報,命他將指揮權移交副軍長徐向前,立即前來延安。

陳海松命令王大勇率部向晉察冀轉移,逐步潛伏到薊縣附近,與張峰率領的冀東人民救國軍取得聯繫,準備建立冀熱遼敵後根據地,先了解周圍敵情民情、自然地理,制定切斷交通幹線、突襲北平、天津、承德、唐山、秦皇島、山海關等地的作戰預案。

向徐向前移交了軍權、與陳昌浩、李卓然細化了根據地發展規劃,馬不停蹄地趕到設在包頭機場的第二航空學校,乘坐蘇聯教官駕駛的繳獲來的日本運輸機,帶了許多繳獲的日軍物資飛向延安。

11月20日,陳海松第二次降落在延安機場,中共中央辦公室主任楊尚昆、留守兵團司令肖勁光前來迎接他,剛見面當胸就是一人一拳一個熊抱,“好小子,幾個月不見都成了國家英雄、民族楷模了。你就不能悠着點,慢慢來,華北的鬼子叫你殺的七零八落,老總們既高興又擔心你怎麼收場呢。”

“沒什麼大不了的?碰着了就不放過,我已經布好了局,就等着鬼子來送死呢。”

“聽聽,這口氣,這不是要氣死我們嗎?我帶着老弱病殘訓練留守連黃河都過不去,抗戰都四個月了老肖連鬼子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跟主席說說讓我去你那當個團長都行。”

“你可不能動,有你在這坐陣,我們在前邊才放心。打鬼子何必急於一時,關鍵是把部隊訓練好,那就不愁不打勝仗。知道留守同志辛苦,一人送你們一把鬼子佐官軍刀。”說着從口袋裡挑出兩把遞給他們。

肖勁光是武將出身,見刀欣喜,握着刀鞘掂了掂一把拽出來。“噝,真是好刀,看這刀背、看着刀鋒。”興致勃勃地挽起刀花,寒光一片。“好刀,我收下了,謝謝你不過我還是要親手去奪一口菊花刀。”

“菊花刀不算什麼,將來咱們殺上東京、抓了天皇,奪了御用寶刀那才高興哩”

“你呀,真讓人羨慕,敢想敢幹。走吧,老總們有事要找你商量。”楊尚昆見他兩倆興高采烈地說着打鬼子的事,連忙提醒倆人。

在王家坪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裡,陳海松見到了越發消瘦的***、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王稼祥、張聞天、秦邦憲、張國燾、劉少奇、林伯渠、凱豐。一一敬禮握手後,***指着另外兩位陌生人說:“海松,我給你介紹兩位領導,這位是我黨駐共產國際代表、曾任黨的總書記的王明同志,這位是我黨政治局委員康生同志。他們受斯大林同志委託18日來到延安,加強我黨的領導力量。”

陳海松吃了一驚,前世裡這兩個人可是極令他討厭的禍國殃民一類的人物,竟然在這時候回到了延安,不知又要掀起怎樣的風浪呢?他勉強向他們行了個軍禮,說了聲:“首長好。”連手也沒去握,就提着兩個口袋,往桌子上倒戰利品,什麼香菸、洋酒、奶粉、罐頭、金錶、鋼筆、勳章、肩章、領章、指揮刀、鬼子軍旗、地圖……

“各位首長,我受19軍前線將士和根據地人民的委託,攜帶繳獲的部分物資向中央報捷,感謝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感謝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感謝八路軍總部的靈活指揮。”陳海松先下手爲強直接表明自己堅決擁護現行政策的態度。

***欣慰地笑着說:“這些政策和部署都離不開你的參與,連閻錫山、蔣介石都得按你說的做,你可不僅僅是19軍的軍長,更是中國軍隊的指揮員哩。”

“這我可不敢當,就是給他們提提建議,幫他們彌補戰略上的不足。誰知蔣介石又派了個聯絡組從小五臺山找到大同,又從大同找到歸綏,一直找到包頭、後套,把我的秘密全看了去。蔣介石爲了給岌岌可危的江南、華北、山西打氣,大張旗鼓地表彰19軍,又給了我兩枚勳章,賞了50萬元法幣,鬧得天下皆知。這下好了,鬼子把視線轉移到我們19軍身上,忻口、雁門關、德州、淞滬都輕鬆下來,可晉綏卻黑雲壓城了。”

會員,:

發佈,

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410章 理想主義者第100章 廬山2第311章 錢到處都有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440章 四戰區整編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23章 抗聯楊靖宇第48章 伊卜利斯第88章 點驗小組第53章 更大的靠山第552章 遇到了麻煩第303章 受領任務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641章 客觀評價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1章 廣靈接敵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331章 第獵熊小組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64章 會戰尾聲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674章 蔣先生的強硬第70章 雨中張鼓峰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398章 激戰官場村第277章 東條英機的分析第14章 進入張掖第27章 撤離廣靈第312章 楊家嶺第33章 張網第15章 連夜行動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102章 廬山4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108章 據理力爭第649章 興安騎兵師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516章 戰爭叫囂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26章 戰術推演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80章 蝴蝶翅膀第496章 指望不上的法國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40章 21旅團覆滅第397章 逐漸展開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1章 延安會友3第78章 民樂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607章 人員到齊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38章 最後的瘋狂第9章 甕中捉鱉第69章 贖買政策第24章 迎接考驗第411章 拼血本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646章 焦頭爛額第35章 飛機就是用來炸的第7章 奪寨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39章 42聯隊完了第375章 堅持作戰原則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29章 平地也能打埋伏第143章 靠自身的強大第75章 戰爭開始了第176章 還得靠他第51章 決戰1第87章 國際友人第490章 英法的智慧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561章 奪佔金華第235 海南軍區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209章 飛翔在寶島上空第56章 建設五常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61章 延安會議2第129章 瑞昌殲敵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73章 日軍的準備第72章 政委的權威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第59章 勸降第635章 海軍搖籃
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410章 理想主義者第100章 廬山2第311章 錢到處都有第629章 怒而撤職第440章 四戰區整編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23章 抗聯楊靖宇第48章 伊卜利斯第88章 點驗小組第53章 更大的靠山第552章 遇到了麻煩第303章 受領任務第55章 收編晉綏軍第641章 客觀評價第518章 強硬的收穫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1章 廣靈接敵第412章 委員長的誓言第331章 第獵熊小組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64章 會戰尾聲第359章 兩敗俱傷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674章 蔣先生的強硬第70章 雨中張鼓峰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398章 激戰官場村第277章 東條英機的分析第14章 進入張掖第27章 撤離廣靈第312章 楊家嶺第33章 張網第15章 連夜行動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613章 淪陷的溫州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102章 廬山4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108章 據理力爭第649章 興安騎兵師第6 百六十一章 蘇軍落敗第516章 戰爭叫囂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26章 戰術推演第153章 炮火連天戰九江第80章 蝴蝶翅膀第496章 指望不上的法國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40章 21旅團覆滅第397章 逐漸展開第252章 截斷歸路第1章 延安會友3第78章 民樂第434章 獨家出戰第407章 清理冗員第607章 人員到齊第572章 最後攻擊第400章 航空機槍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38章 最後的瘋狂第9章 甕中捉鱉第69章 贖買政策第24章 迎接考驗第411章 拼血本第19章 統帥部的決心第646章 焦頭爛額第35章 飛機就是用來炸的第7章 奪寨第26章 激戰王家店第39章 42聯隊完了第375章 堅持作戰原則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29章 平地也能打埋伏第143章 靠自身的強大第75章 戰爭開始了第176章 還得靠他第51章 決戰1第87章 國際友人第490章 英法的智慧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561章 奪佔金華第235 海南軍區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209章 飛翔在寶島上空第56章 建設五常第366章 重大建議第61章 延安會議2第129章 瑞昌殲敵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73章 日軍的準備第72章 政委的權威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第59章 勸降第635章 海軍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