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13軍的任務

多田駿看了一眼滿臉愁容的13軍司令官一眼,指着巨大的華中地圖說:“澤田君,13軍在此次武漢攻略中表現不好,跟你們指揮官的無能有很大關係,要不是沼田君幾次當機立斷的決定糾正了你們的錯誤判斷和決策,此戰你們一無所獲,連空無一人的南昌都進不了。”

如此嚴厲的指責在日軍內部是很少見的,大出衆人意料,讓澤田茂羞愧難當,喜慶的氣氛立馬變得沉重起來,多田駿對視力近乎失明的澤田茂繼續說:“大本營之所以還給你晉升大將予以表彰,是希望你能夠吸取教訓、樹立信心、率領部下完成抗衡第三戰區的任務。

共產黨八路軍雖然比較頑固兇悍,可北有長江、西有鄱陽湖、南邊就是鐵路線,他完全處在華中方面軍的包圍之中,大山可以爲他們提供藏身之地也限制着他們物資的獲取、兵力的機動、重裝備的使用,外無援兵內無儲備,皇軍用四個師團打不通浙贛線那纔是笑話。

前一階段的失誤在於你們對中國軍隊發生的變化認識不足,抱有嚴重的輕視之心,毫無防範之下被29軍、1軍、18軍這樣的硬朗精銳敵人所衝擊。轉而又開始懷疑皇軍的實力,缺乏皇軍的堅韌頑強的決心,現在巨大的勝利仍然無法改變你們心裡的恐懼和畏縮。

看看中國戰場的形勢,皇軍從戰前的14個師團暴漲至46個,兵員總額超過180萬,150萬人滯留在中國,戰爭費用遠遠超出戰前預計。原材料的採購、戰場的損耗、巨大的傷亡壓得帝國喘不過氣,常備師團至今沒有得到回國休整的機會,原因就是我們的軍隊除了遇到日益頑強的正面戰場,更是受到身後冷槍暗箭的襲擾。始終無法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帝國此次動用空前的兵力裝備發動旨在結束中國戰事的武漢戰役就是要改變被動的形勢,可以斷言缺乏統一管理、經濟基礎、戰鬥慾望和戰場組織的國民黨軍隊將不再是帝國征服中國的主要對手,皇軍今後真正的敵人是戰術多變潛伏在皇軍身邊、劫掠物資裝備的共產黨八路軍,如果不能適應他們的戰術、找到剋制他們運動戰的辦法我們將難以立足。

大本營要求各方面軍加強佔領區的治安強化,短時間內不再向新地區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將會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隊撤回國內休整,相當一部分會撤銷編制、士兵復員或整合到其他部隊,目的就是減少軍隊數量、節約軍費開支、增加國內勞動力,儘快恢復國內經濟。

關東軍因爲滿蒙邊境地區接連發生蒙古騎兵入境事件開始進入警戒狀態。以關東軍不甘人後的性格,看到華中取得重大勝利肯定希望藉此機會試探蘇俄在蒙古地位上的底線,推行他們一貫倡導的北上戰略。大本營雖然要求他們保持克制,把戰鬥規模限制在邊境衝突的可控範圍內,可海拉爾的23師團、獨立裝甲旅團、皇協軍興安騎兵師、第八邊境守備隊、海拉爾12飛行團已經進入戰時狀態,二線的第七師團、第二師團,第九飛行團進入一級戰備。

大本營雖然不希望在皇軍相對困難的時間裡陷入與第三國的衝突,但不排除蘇俄看到中國丟失武漢擔心中國政府放棄抵抗投降帝國,做出參戰姿態鼓勵蔣介石集團和共產黨集團繼續頑抗下去的可能。因此大本營對此不能置之不理,即使內部比較困難,也要咬牙反擊。”

剛剛還說帝國面臨危機怎麼又要和強大的蘇俄軍隊碰撞?曾經吃過蘇俄軍隊大虧的澤田茂對此很不理解,鬱悶地提出反對意見:“多田君。卑職認爲帝國當前的主要任務是以強大兵力促成中國政府投降。穩固新佔領的中國土地。消滅在皇軍交通線周圍的八路軍部隊。

卑職在滿洲率領第四師團與蘇俄軍隊交過手,我們雖然獲得了勝利。可是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對方的飛機、坦克、大炮、機關槍比皇軍多幾倍,與這樣的敵人交戰不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倉促開戰是危險的,蘇俄畢竟擁有超過帝國的製造能力和龐大的地面部隊。”

多田駿對遠東戰場上表現不佳的第四師團很瞭解,商販爲主的兵員缺乏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沒想到澤田茂也感染了這種卑劣的習氣,怪不得面對困境屢屢選擇逃避。他很不屑地說:“澤田君只看到了自己的犧牲,卻沒有看到俄軍數倍於我軍的傷亡,他是擁有大量飛機、大炮、坦克、機槍,可操作裝備的士兵十分拙劣,飛機多次誤炸,火炮射擊毫無精度,兵種、友鄰之間缺乏配合,喜歡集團衝鋒,充其量也就是裝備較好的中國國民黨軍隊的水平。”

沼田多稼藏正爲自己破格提拔成陸軍中將暗自感慨,聽說皇軍要與蘇聯開戰,正是一個可以再次展示才華並藉機離開華中的好機會,因爲陳海松和他交流時提到過日軍與蘇軍的主要長短處,一旦交戰可能的作戰方式和各自的破解之策,甚至做過日軍取勝的圖上推演。

見多田駿有些輕視蘇軍不無擔心地說:“總長閣下,卑職過去在軍備局任職時研究過蘇軍的系統資料,不能不說澤田司令官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張鼓峰戰役只能算是打了個平手,皇軍勝在訓練有素、作戰勇猛上,蘇軍勝在裝備先進、火力強大上。戰役之後皇軍的裝備水平沒有大的發展,而蘇軍已經停止了自我摧殘的肅反,部隊訓練開始走上正規化,尤其是他的指揮官朱可夫相當富有智謀,效仿德國組建多兵種機械化合成部隊在平原地區很有威力。

華北戰場上八路軍機械化軍的立體攻擊就打退了後宮司令官的蒙疆軍,而他們的裝備主要是繳獲帝國的相比於蘇軍遠遠落後的裝備,因此卑職認爲既然要打,就要組建地空配合、機械化爲主高機動性重火力的作戰集羣,以強大的實力加上皇軍一貫的頑強方能取得勝利。”

多田駿欣慰地點着頭,對衆人說:“大本營、關東軍也是這樣的看法,裝甲突擊騎兵策應火炮開路、大規模機羣轟炸是戰勝蘇軍的主要戰術,關東軍要充分檢驗這一新戰法的效果。

爲此大本營決定加強關東軍指揮實力,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磯谷廉介中將調任關東軍參謀長、我將提議在武漢攻略中表現突出、對蘇軍戰術有研究的的沼田多稼藏中將調任副參謀長。責成關東軍司令部調動關東軍強大的陸上力量,堅決打退蒙古軍隊、蘇俄軍隊的試探性進攻。

目前第一獨立守備隊、第二重炮旅團和第1坦克師團已經開始向前線機動,如果斯大林非要在這個時候替中國政府出頭,我們就要讓全世界看到大日本帝國機械化合成部隊的強大攻擊能力,一舉震懾住蘇俄以及其他同情中國、暗中支援中國的西方國家。”

沼田暗自欣喜卻起身謙恭地表示自己23期的資歷難以勝任如此重要的崗位,請求留在華中與第三戰區八路軍作戰,幫助13軍重新打通連接華東華中的浙贛交通線。

多田駿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說:“八路軍一時還不能威脅到皇軍根本,華北一戰八路軍損傷慘重,一兩個月來沒有任何動靜,第七戰區主力北上淮河流域,長江以南都劃歸第三戰區,三個軍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也不敢繼續用兵,想必是躲回了徽州等待陳海松回來。

這種情況下,華北方面軍已經開始收縮兵力,華中因爲是新佔地區,敵情嚴重,依然保持了11個師團的總兵力,這已經是帝國可以承受的最大極限,所以希望獲得新的兵力、裝備是不現實的,特種武器、特種彈藥的使用被中國政府大肆宣揚,在國際上引起惡劣反響,事實上作用並不大卻嚴重損害了帝國的形象和皇軍的名譽,大本營決定今後要慎重使用。

八路軍雖然威脅較大兵力並不多,危害在於其靈活的戰術和各部的協同,所以對付八路軍不能依靠兵力裝備的數量,而是要提高士兵面對突然打擊的積極應對能力、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超的軍事技能,實戰中皇軍素質下降、戰力低下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必須加緊改善。

而13軍官佐必須從被偷襲、被轟炸的陰影裡走出來,重新建立起戰勝八路軍的信心,皇軍可以打敗國民黨軍、打敗蘇俄紅軍,將來還要打敗英法美等西方國家軍隊,如果連沒有經受過正規軍事教育、訓練的共產黨軍隊都難以應對,何以勝任大東亞聖戰的光榮使命。

軍事鬥爭就是雙方攻防戰術、兵力編制、裝備使用方式的直接較量,獲勝的關鍵是知己知彼、發揚自身優勢,游擊戰術不是不可戰勝的,當年阿部規秀將軍在察南就曾以小部隊引誘大部隊包圍的方法大量殺傷敵軍,以高精度打擊、高機動性迂迴打得八路軍無處躲藏。

現在13軍面臨同樣的問題就要設法限制它、打擊它、消滅它。八路軍是喜歡佔地爲王的,你不給他足夠的壓力他就會無孔不入瘋狂滲透,一點一點蠶食皇軍佔領區。破解他們的戰法,做出有針對性的防範部署,安置皇軍密探、提早發現他們的企圖,不給他們聲東擊西、圍點打援、偷襲要點的機會,趁機伏殺他們的出擊部隊將是13軍今後的主要任務。”

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73章 敵人你也敢要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212章 準備奪島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63章 撤離南京第551章 堅守玉山第20章 中固鎮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314章 螳螂捕蟬第13章 計劃出臺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490章 英法的智慧第578章 回到瓊崖第75章 戰爭開始了第33章 張網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8章 李家營子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154章 74軍來了第203章 鬼子的報復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1章 事故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82章 比拼技術第40章 衝突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25章 交流戰術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605章 邊境基地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384章 奇恥大辱第57章 獨立一團第28章 牽牛進山第14章 進入張掖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453章 戰術檢討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14章 過河抗日第71章 有限作戰計劃第381章 奧保夫的謹慎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1章 廣靈接敵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429章 知恥後勇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23章 大意了第639章 如出一轍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376章 掉進陷阱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113章 一羣財迷第489章 蘇美支持第11章 獨立團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425章 進展不順第98章 星星峽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289章 最後移交第112章 搬不動的兵工廠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273章 黨政分工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43章 驚動延安1第248章 第十戰區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25章 交流戰術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25章 古剎高僧第560章 攔截火車
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521章 不做犧牲品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73章 敵人你也敢要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212章 準備奪島第623章 平民官員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189章 飛虎臨穗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63章 撤離南京第551章 堅守玉山第20章 中固鎮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314章 螳螂捕蟬第13章 計劃出臺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490章 英法的智慧第578章 回到瓊崖第75章 戰爭開始了第33章 張網第70章 各方反應3第8章 李家營子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154章 74軍來了第203章 鬼子的報復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389章 空中遇險第1章 事故第295章 又見閻錫山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90章 發展中的包頭第82章 比拼技術第40章 衝突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25章 交流戰術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605章 邊境基地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22章 爲了西路軍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391章 窯灣獨立營第384章 奇恥大辱第57章 獨立一團第28章 牽牛進山第14章 進入張掖第131章 再戰山地恆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453章 戰術檢討第230章 跟國民黨競爭第14章 過河抗日第71章 有限作戰計劃第381章 奧保夫的謹慎第64章 蒙古自治大會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31章 陳兵羊投崖第213章 新來的指揮官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1章 廣靈接敵第180章 死保武漢第429章 知恥後勇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23章 大意了第639章 如出一轍第442章 粵西擴軍第376章 掉進陷阱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36章 初到哈爾濱第113章 一羣財迷第489章 蘇美支持第11章 獨立團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425章 進展不順第98章 星星峽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289章 最後移交第112章 搬不動的兵工廠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273章 黨政分工第19章 當個座山雕第43章 驚動延安1第248章 第十戰區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399章 該拼命了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625章 設備到了第25章 交流戰術第111章 東北換帥第25章 古剎高僧第560章 攔截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