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天寶六年,陽春三月,鶯飛草長燕歌舞,亂花漸欲迷人眼。
姑蘇城半月之內,出了兩件大事!
一是雲家大老爺,文淵閣大學士雲文良,被皇上欽點入閣,成爲新一任閣老,朝廷新貴。
二是姑蘇城郊的黃石溝,被神秘出現的馬賊襲擊,全村幾十戶上百口人,雞犬不留,方圓幾百裡震驚不已。
雲家本來是京中望族,源遠流長,族中人才輩出,不乏丞相閣老之輩。可近幾十年,雲家式微人丁單薄,漸漸退出京城上等權貴圈。
四十年前,雲家只剩雲老太爺一房,因來姑蘇任職,也就舉家搬至姑蘇。
雲老夫人原以爲,再回京城遙遙無期,可大兒子當上閣老,重修故宅。來信讓母親和兩個弟弟,一同回京安置,雲老夫人終於可以重歸故里。
但云家在姑蘇四十年,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家,現在要遷回京城。自然要宴請一些親朋好友,以示人雖走茶未涼,交情猶在。
雲老夫人的二兒媳林氏和三兒媳葉氏,笑容滿面的在女眷裡應酬。連帶還待字閨中的四姑娘、五姑娘也水漲船高,身價不同。
至於下面的六姑娘、八姑娘、九姑娘,年歲太小,可有意之人也不少。
等到月上柳梢頭,華燈高檐照之時,白日高朋滿座的雲家,才終於清淨下來。
雲老夫人將兩個兒子和兒媳,都叫到萱瑞堂,有些事情要交代和安排。
“下月就要進京,進京之後,天子腳下不比姑蘇,大家要謹言慎行。老二和老三的職務,老大已安排妥當,以後任職做事時,要多注意分寸,拿不準的要和老大商量。”
雲文斌,雲文善齊齊應諾:“是,母親。”
老三媳婦葉氏,一張長臉上滿是笑容,眼角眉梢都帶着喜色,多喝了幾口酒的臉頰,暈染出一片豔紅。
討好的問道:“母親,我們馬上要進京了,對京城的事務都不怎麼熟悉,還望母親多指點。”
雲老夫人睨她一眼,這三媳婦目光短淺,又好搬弄口舌,本不欲理她。可又怕她口無遮攔,到京城後得罪貴人,只能提點一二。
“京城勳貴衆多,公侯之家不知凡凡,現有三公六侯是簪纓世族。不過還有兩家,你們切不可以得罪。”
雲老夫人沉吟了一下,將本打算進京後,再教導兒媳婦的現在說來。
二媳婦林氏,則要沉穩精明得多,低頭道:“請母親示下。”
“一是出了皇后娘娘的越國公府,二是平王府。”
“母親,聽說皇上登基六年,至今後宮連個公主都沒有。就特別喜歡皇后娘娘的侄子宗政晟,不僅親自教養,聽說以後還要傳位給……”
葉氏興高采烈的話,在雲老夫人越來越黑的臉色裡,漸漸悄無聲息,屏氣低頭不語。
雲老夫人用力拍拍黃花梨太師椅扶手,厲聲道:“老三媳婦,以後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切不可再說,否則家法處置!”
“是,母親。兒媳只是在家說說,斷不敢出去說。”
葉氏討好的笑着,看得雲老夫人一陣氣悶無奈。
要不是當年秦氏死得匆忙,姑蘇門當戶對,又肯當繼室的不多,怎麼會匆忙定下,身爲姑蘇道臺葉大人的庶女?
老二雲文斌向來剛正不阿,這次也調進了御史臺,他開口問道:“母親,現在朝廷上,哪人留下的人,都投靠平王了嗎?”
雲老夫人諱莫如深,只嘆口氣道:“平王仁厚,自然追隨者衆,如果皇上一直沒有子嗣,那纔是禍非福。你們只用盡忠職守,其他的事,慢慢再說。”
老三雲文善則要變通識時務一點,他笑道:“二哥,皇族之事,都是他們自個兒的事,我們只用做好爲臣本份就好。”
雲文斌冷哼一聲:“就像當年弟妹死一樣?”
“二哥!秦氏又不是我害死的,是她自己難產而亡,關我什麼事?”雲文善看向母親,一臉委屈。
雲老夫人重重一咳,然後沉吟一下才說道:“過去的事情,老二,你就不要再提。老三,你還是把小七接回來,一起帶上京。”
“小七?什麼小七?”雲文善莫名其妙。
雲老夫人瞪他一眼:“秦氏生的,你女兒!”
雲老夫人的這番話,倒讓雲文善恍然,要不是母親提起,他都忘了自己還有個女兒,從出生就送走的女兒。
“母親,當年經辦此事的二管家已死,兒子都不知道,去哪裡找我那女兒?”
雲文善已經有兩女兒承歡膝下,對那個剛一出生,就送走的女兒並不熱衷。
“二管家死了,他家裡人沒死吧?他婆娘不是秦氏的陪嫁丫環?總不可能不知道。”雲老夫人沉沉的說道。
雲文善小心的問道:“母親,我們上京帶着她合適嗎?秦家可是?那人的人。”
“皇上登基後,並沒有再大開殺戒,平王不是還在嗎?再說都是一根藤上的瓜,要認真清查,整個京城怕是剩不了幾家。你接回來便是,以後的事,誰又說得清楚?”
雲老夫人接到大兒子的書信後,已經是深思熟慮才做出的決定。
這時,早就憋了半天的葉氏說話了:“母親!不是說那丫頭的娘是罪臣之後,就把她抱養給別人了嗎?怎麼還要接回來?”
“笑話!小七可是我雲家,上了族譜的三房嫡長女,什麼時候抱養給別人了?那是高僧說她體弱多病,命格貴重,需外姓人照顧幾年而已!你們聽清楚了嗎?”
雲老夫人厲聲喝道。
衆人連忙稱:“是”。
葉氏還覺得委屈,要是那個丫頭回來了,又嫡又長,那自己的兩個女兒,豈不是要矮她一頭?
她看向自家老爺,猶自嘴硬低聲道:“當年可沒說還有個女兒。”
“葉氏,你回孃家去好好問問!當年提親之時,有沒有說秦氏還有個女兒?要是覺得我雲家騙了婚,你大可以回去!”
雲老夫人這話一出,葉氏趕緊跪下來低頭道:“母親,兒媳錯了。小七接回來,兒媳一定好好教導,視如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