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曹丕親征

第395章 曹丕親征

張溪確實沒有那麼記仇,但現在確實挺窩火的。

都是魏老匹夫鬧的。

你說你一個堂堂軍中大將,漢中太守,去跟一個糧草官較勁,還有沒有一點大將風度了?!

雖然張溪也不喜歡楊儀,但現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張溪並不想去針對楊儀,畢竟這個楊儀還有用,你回頭要是弄死了他,遭罪的可就是諸葛亮了。

現在的局勢可比諸葛亮在歷史上面臨的局勢要好太多了,他不用一個人揹負這麼多的責任前行,也不用把自己搞的那麼累但就咱們丞相的那個責任心,你要是弄死了楊儀,把楊儀本來負責的那一攤子事兒丟到他的頭上,不還得把他給累到麼。

張溪是真的心疼這個。

所以嘛,這事兒張溪也沒想鬧大,就是責怪了魏延幾句,準備自己去問諸葛亮要糧草,不能耽誤了軍中操練。

但魏延很不服氣啊。

“汝亦知我乃軍中大將,豈有讓軍中大將去領糧草之理?!”魏延相當不滿的對着張溪說道。

是的,魏延對此很不滿。

雖然說跟張溪關係不好,但大家公事公辦,魏延也沒想跟張溪在工作上起什麼衝突.但沒聽說過哪個軍中大將要親自去領取糧草的。

張溪頓時就理解了,怎麼就不可以了?!

斜眼看看魏延,張溪好笑的說道,“只是讓汝領取糧草便不願,那他日令汝軍前罵陣,汝豈非要跳腳?!”

魏延頓時瞪大了眼睛,看着張溪,鼻孔直喘粗氣。

確實,張溪的說法,嚴重刺痛了魏延大將軍的自尊心。

我已經是鎮守漢中的一方大將了,不再是以前那個部曲部將,你還敢讓我去做領糧草,罵陣的活?!

魏延覺得自己被張溪諷刺了,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心靈傷害。

魏延似乎並沒有鄧艾的那種豁達,對於自己出身底層,魏延在內心終究是比較在意的。

但張溪是真的沒有諷刺魏延的意思,他只是覺得,這種事兒一個將軍去做,壓根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

糧草軍械,關係到軍中的戰鬥力,作爲軍中將軍,不應該多加留意,親自去領又有什麼問題麼?!

軍前罵陣,是激敵軍出城野戰的有效手段,只要能克敵制勝,些許面子又算的了什麼呢?!

當初在新野,張溪當糧草官的時候,張飛,關羽,趙雲,哪個不是親自來領取糧草,甚至張飛爲了一罈酒,還威脅自己呢。

那時候的張飛,關羽,趙雲,雖然官職不如現在的魏延,但哪個不是名動天下的名將,他們能做,爲什麼魏延不能做?!

而且說起罵陣啊,人家曹仁在襄樊之戰的時候,可是堂堂的前將軍,安平亭侯,人家一個大漢侯爺都能跑到樊城下面親自罵陣呢,你魏延又算老幾?!

還有咱們的三爺,這輩子打仗,要是不軍前罵陣都覺得不痛快呢。

所以張溪是真的不能理解,魏延這又是吹鬍子瞪眼,又是喘粗氣的,爲的是什麼。

不過張溪也不想跟魏延解釋,他現在是魏延的上級,是前軍主將,也沒有必要跟魏延解釋什麼。

而諸葛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了張溪的營帳。

諸葛亮一看這倆又在互相瞪眼,頓時也是一陣頭疼.就不能稍微消停一會兒麼?!

魏延看到諸葛亮來了,總算也沒有跟張溪繼續瞪眼,一方面他要臉,另一方面魏延也是挺給諸葛亮面子的。

隨便拱手一下,算是對張溪行禮了,然後魏延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軍帳。

張溪根本沒在意魏延,倒是笑着起身迎接了諸葛亮。

諸葛亮先是跟張溪交接了一下糧草事宜,張溪一一查點無誤後,纔在糧草簿上面畫押確認。

然後嘛,諸葛亮就拉着張溪,勸他別總跟魏延鬧矛盾了。

“如今北伐在即,軍中當上下一心。”諸葛亮勸着張溪說道,“元長與文長亦是相識多年,當知文長秉性耿直,可用之卻不可激之.何必鬧得如此難堪?!”

張溪卻只是笑笑,然後說道,“魏老.咳,魏將軍之能,溪知之,亦無刁難之意。軍中之事,言必行,行必果,嚴守軍令,遵令而行便可,何須強求彼此和睦?!”

張溪那意思是說,我就是跟那個魏老匹夫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但只要各爲公事,不違軍令,那也沒有必要強求和睦。

諸葛亮卻是搖搖頭,繼續拉着張溪勸說。

主要是這年代啊,領兵作戰還是以將領的意志爲先,軍中主將分配任務,到底還是要底下將軍去執行的,如果彼此不合,執行軍令時配合不默契,難免還是會壞事。

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會拋開私怨,精誠合作的。

張溪也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但張溪覺得吧,如果是別人,張溪說不定也就注意一下了,但跟魏老匹夫之間,真不需要注意那麼多。

魏延這個人,就像諸葛亮說的,性情耿直,你交給他的任務,要麼他不領,只要領了,他不會不認真去做好的。

所以張溪相信,至少在軍伍的事情上,魏延不可能對自己陽奉陰違的。

不過張溪還是謝過了諸葛亮的提醒.然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諸葛亮顯然也是看出來張溪的不以爲意,但仔細想想,張溪也好,魏延也好,都不是那種因私廢公的人,諸葛亮也只能是無奈嘆氣,暫時不管這一茬。

反正這次領兵出戰的主將是漢中王劉備,不管是張溪還是魏延,都不會對劉備的命令有什麼違抗的。

這時候的諸葛亮,還不需要去擔心怎麼調解帳下將士的關係,畢竟還不到他什麼事情都一肩挑的時候。

而就在諸葛亮等人在漢中各做準備的時候,劉備已經在成都集結好了後軍,出發前往漢中。

建安二十五年九月,漢中王劉備領三萬後軍進入漢中,在漢中南鄭正式祭告天地,誓師北伐。

而原本這個時候,應該是曹丕威逼漢獻帝禪讓,代漢自立的時候。

很顯然,這時候的曹丕,暫時沒有這個心情。

十月中旬,曹丕收到了劉備誓師北伐的消息,而隨同這個消息一起來的,還有南陽方面和長安方面的情況通報。

南陽方面,駐守宛城的張遼送來軍報,說襄樊的關羽在十月初的時候,領軍五萬出樊城,北上攻破了新野,正在向宛城進發。

而長安方面的曹洪則奏報,上庸的寇封領兵兩萬攻打魏興,魏興告急,曹洪已經派出了一萬援兵。

襄樊方面的關羽,行軍目標已經明確了,是去南陽而不是許都,這讓曹丕狠狠的鬆了一口氣。

而宛城方面,張遼有三萬精兵在手,張遼本身又是能征慣戰的名將宿將,又有宛城和南陽諸縣的支持,暫時阻擋住關羽的攻勢,應該問題不大。

但上庸的寇封的動向卻非常的微妙。

魏興這個地方的位置真的很重要,寇封佔據了魏興後,既可以北上進攻右扶風,威脅長安,也可以東出進攻南鄉,跟關羽合兵一路,共同攻打宛城。

這麼重要的位置,曹洪不敢不救。

同時曹洪也接到了劉備在漢中誓師的消息,長安重地也不能不防。

因此曹洪趕緊上表,通知曹丕,讓曹丕趕緊做出決斷。

而曹丕也迅速的召集了重臣,一起商議該怎麼辦。

這次因爲是接到了明確的敵軍軍報,因此曹丕召集了在鄴城的衆多文武官員,一起商量應對之策。

不僅是曹仁等曹氏宗族將領參加了,其中還有徐晃,張郃等宿將,以及蔣濟,劉曄,陳羣,賈詡等文官。

可人多了吧,有些事情說起來就沒完了,尤其是對劉備主攻方向的判斷,很多人的意見都相左。

劉曄,張郃等人認爲,既然劉備本人在漢中誓師,而襄樊的關羽已經進攻南陽了,目標明確,這就說明,劉備方向纔是主攻,關羽大概率只是偏師,起牽制作用的。

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雍涼地區的防禦,同時向長安派出援軍。

而曹仁依然還是堅持要防衛南陽和許都,畢竟那是關羽親自領兵,都快打到家門口了。

至於劉備的動向.劉備帳下的一羣謀士個個詭計多端,你怎麼能判斷,劉備不會領大軍作爲疑兵,實際上是爲關羽進攻南陽做掩護呢?!

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越要提防啊.當初誰能想到會天降暴雨,造就關羽水淹七軍的?!

再一個,軍中宿將們都知道,從漢中往雍涼方向的路線有多難走,而且之前曹丕也讓郭淮和曹洪做出了應對,已經足夠給曹洪拖延時間了,現在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救援張遼,擊退關羽。

兩方面的說辭,曹丕聽着都覺得有道理,但聽着又都覺得好像哪裡不對。

曹丕到底不是曹操,在軍事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決斷。

但曹丕也不是那種好謀無斷,優柔寡斷的人,知道這種事情,不能一拖再拖.當年坐鎮河北的袁紹是怎麼沒的,曹丕還是很清楚的。

因此,曹丕總算是體現出了一個合格繼承人的決斷能力,也證明曹操選他作爲接班人,並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曹丕當即下令,命曹仁領軍三萬,協同徐晃一起,增援南陽張遼,阻擋關羽。

而長安方向,曹丕決定效仿先王曹操,帶領十萬中軍親征,趕赴長安,坐鎮指揮雍涼大軍。

就讓自己親自領教一下,被父親譽爲當世英雄的劉備,到底有什麼能耐吧!

(本章完)

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51章 趙累第1204章 猶豫第234章 蔣琬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44章 議罪錢第841章 甩鍋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09章 談崩第179章 準備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645章 議事(二)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53章 餿主意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84章 聯姻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665章 突圍第32章 江夏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315章 退敵第743章 人事第576章 截擊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507章 開戰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841章 甩鍋第1185章 魏縣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6章 周瑜退兵第925章 誤會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58章 試探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93章 投石機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56章 反攻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2章 軍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357章 東三郡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884章 戰後第1018章 陸凱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645章 議事(二)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231章 魏亡第302章 于禁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42章 分地盤第1044章 議罪錢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781章 右扶風第1197章 退守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035章 攪混水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372章 密謀第331章 燒營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683章 影響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
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51章 趙累第1204章 猶豫第234章 蔣琬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44章 議罪錢第841章 甩鍋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09章 談崩第179章 準備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645章 議事(二)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53章 餿主意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84章 聯姻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665章 突圍第32章 江夏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315章 退敵第743章 人事第576章 截擊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507章 開戰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841章 甩鍋第1185章 魏縣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6章 周瑜退兵第925章 誤會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58章 試探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93章 投石機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56章 反攻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2章 軍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357章 東三郡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884章 戰後第1018章 陸凱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645章 議事(二)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231章 魏亡第302章 于禁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42章 分地盤第1044章 議罪錢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781章 右扶風第1197章 退守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035章 攪混水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372章 密謀第331章 燒營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683章 影響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