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主力進軍

其實吧,有一點,秦朗是算錯了的。

其實張溪是知道現在鄴城的實際兵力部署的。

某個不知名的“劉”姓高級細作,這段時間一直跟諸葛亮那邊保持聯絡,而張溪和諸葛亮之間的密信,也一直沒有斷過。

因此,不僅張溪知道現在鄴城空虛,諸葛亮同樣也知道這個情況。

這兩人,其實都有想過,是不是用偏師牽制住溫縣守軍,讓張溪率領羌胡騎兵開道,兩萬步兵爲後援,長驅直入,偷襲鄴城的可能性。

可想來想去,兩個人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做法。

原因也很簡單,這樣用兵,太過於冒險了。

歷史上鄧艾能偷渡陰平成功,一戰滅國,除了鄧艾本身的能力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在於他的對手,是劉禪。

可曹叡不是劉禪,甚至來說,兩個人都不是一個等級的君主。

曹叡可是一個有膽略,也有作爲的明君起碼跟劉禪比起來,他確實英明的多。

是,歷史上的曹叡,在諸葛亮死後,認爲蜀賊已經沒有威脅了,確實因此多少有點放縱自己,但他最多也就是接着奏樂接着舞的程度,這點放縱,以大魏的底子,根本算不上什麼。

可劉禪不一樣啊他不僅是接着奏樂接着舞,他甚至連自己的臣屬的心思都控制不住了啊。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季漢,只有一州之地,立國基礎還是承嗣兩漢。

不作爲,不北伐,就是原罪。

能極限微操,拼命拉動國力的諸葛丞相已經不在了,能勉力維持局面的蔣琬,費禕,董允,陳祗等人都相繼過世了.這時候你還不支棱起來,還在接着奏樂接着舞,那不是找死呢嘛。

劉禪確實不是昏君,但他是一個庸君,而在亂世,庸君就是罪。

當然,說這麼多,不是爲了貶斥劉禪,張溪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算自己領兵北上,偷襲鄴城,張溪也不認爲曹叡這樣的主君,會病急亂投醫的把最後的希望交給一個從來沒上過戰場的貨色,在被敵人兵臨城下後,會選擇放棄堅守,開城投降。

別的不說,滿寵現在還在鄴城呢,這個老傢伙真要玩命的話,也不好惹的。

這是張溪的顧慮,而諸葛亮,他當然不會知道什麼“偷渡陰平”,但並不妨礙他通過理性分析,認爲這種作戰不可行。

曹叡到底也是明君,也算是知人善任,這樣的人坐鎮在鄴城,本身就是一個主心骨一樣的存在。

而鄴城這地方,曹魏已經經營了三十年了,不說根深蒂固,至少也是枝繁葉茂的.看似空虛,但如果曹叡親自出面,那幫鄴城世家也不是湊不出一兩萬私兵出來,爲曹魏守城。

以鄴城的城防,有一兩萬人守城的話,已經足以堅守到司馬懿撤軍回救了。

相反,去偷襲的這支軍隊,前進無法攻下鄴城,後退的話會被河內郡的魏軍堵住退路.純純的是去找死的。

這纔是諸葛亮不願意執行這種看似收益很大,但實際風險賊高的戰略的真正原因。

相比這種冒險行爲,諸葛亮更加傾向於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先拿下兗州,再攻下河東,然後一舉北上,舉國之力進攻河北,覆滅曹魏。

而曹魏一旦覆滅,剩下的東吳就好辦多了偏居一隅的政權,從來不會長壽的。

哪怕不用兵,僅僅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彼此的國力差距也會越來越大,最終犁庭掃穴,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這個,纔是諸葛亮計劃中,重興大漢的王道路線。

當然,這個討論,還只侷限在諸葛亮和張溪之間,彼此之間的溝通也是大漢的絕密情報至少在前線的孟達,張翼,柳隱等人,其實並不知道現在鄴城已經空虛了。

也許孟達猜到了一點,畢竟孟達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他多少也能算出來,現在鄴城周邊的兵力已經被調動的差不多了,但孟達再怎麼大膽,也不會猜到鄴城現在已經空了因此嘛,以孟達的眼光來看,他是能看到偷襲鄴城的可能,但這個風險,孟達心裡也很清楚。

孟達想要建功立業,惠及子孫,但他可不是那種拿命去換功勞的人.在太行官道上能奮發一回,已經是這些年孟達心態轉變的結果了。而偷襲鄴城這種事情,風險可比在太行官道堵人要高不知道多少倍,完全就是九死一生的做法。

因此嘛,河東郡的戰事,隨着張溪主動後撤到孟津渡,秦朗的投鼠忌器,再次陷入到了一陣僵局當中。

而於此同時,兗州的戰況,終於是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變化的地方,在於陳留南境。

在陸續穩定了兗州東南部的局勢後,徐庶終於是領兵北上,逼近了司馬懿所在的雍丘縣。

而此時的司馬懿,已經通過了這段時間的空檔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防線。

現在的司馬懿,手頭一共還有六萬士卒,面對對面十二萬步騎聯軍,很乾脆的擺出了死守的架勢。

雍丘縣在陳留境內,也算是大縣城,可說到底,這個地方終究也只是一個縣城而已,根本不可能在城內容納下六萬人死守。

而且從防守的角度去考慮的話,把所有的士卒收縮到城內死守,是下下策但凡有的選,防守的時候肯定是要內外兼守,彼此呼應,這纔是真正有效的防守。

所以,司馬懿對麾下士卒進行了分配。

自己率領兩萬士卒堅守雍丘城,然後分兵三萬給陳泰,讓他在雍丘城西側二十里的位置建立營寨羣,策應雍丘城的守衛。

而剩下的一萬人,司馬懿交給了曹爽,讓他在雍丘城西北側的後方位置建立營寨,作爲接應兵力。

平時作戰,不需要曹爽出兵,但萬一哪裡遭遇到了蜀賊強攻,有被攻破的危險,曹爽就立刻領兵救援,穩住防線。

一個簡單的三角縱深防禦體系,就這麼建立了起來。

接下來,就看徐庶怎麼應對了。

而徐庶呢,在帶領十二萬大軍推進到雍丘城外三十里後,立刻安營紮寨,同時派出了鄧艾爲前部,領兵一萬,前往試探性進攻雍丘,搞清楚雍丘的防禦體系。

徐庶沒有大意,他知道以司馬懿的能力,必然是會趁着自己安定東南邊境的功夫重建防線的,所以纔有了讓鄧艾試探性進攻的做法。

之所以選擇鄧艾,是因爲鄧艾足夠沉穩,謀略也出衆,他去試探性進攻,應該能搞清楚很多普通武將看不出來的戰略佈置。

而鄧艾也不負所望,給徐庶帶回來了他所需要的情報。

不僅有陳泰所部的營寨兵力,方向佈置,甚至連靠後的曹爽的營寨,鄧艾通過計算兵力差額,加上斥候的偵查,也推測的七七八八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諸葛亮的說法是真的沒錯,哪怕徐庶沒有統帥大軍的經驗,但依然不耽誤他率領主力北伐。

徐庶只要能用好鄧艾,寇封,關平,胡遵等人就可以了。

而根據鄧艾傳遞回來的情報,徐庶立刻做出應對。

首先是分兵三萬,讓寇封率領,去跟鄧艾所部匯合,兩個人也同樣偏離主營二十里,另立營寨。

他們倆的目的,就是要圍攻陳泰的營寨,如果能攻破這個營寨當然更好,如果不能的話,牽制住這個營寨的兵力,不要讓他能有機會回援雍丘就可以了。

其次,命令龐德,率領騎兵繞後,往雍丘西北方向行進,尋找到魏賊設置在後方的接應營寨,同樣是不求破敵,只求牽制。

第三,派出軍使,通知在樑國的胡遵,讓他不用去擔心側翼的陸遜,領兵往樑國和濟陰郡的交界處行動,牽制住在定陶的賈逵。

徐庶要用這樣的方式,切斷所有司馬懿分出來的協防爪牙,然後自己親自領兵六萬,以關平爲前部先鋒,進攻雍丘城。

徐庶要在這個雍丘城,用“王見王”的方式,跟司馬懿決戰!!!

第1013章 交鋒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576章 截擊第834章 追擊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772章 拖延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498章 原因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37章 爭(二)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518章 二將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74章 王基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76章 誤解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38章 油江口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584章 失敗第574章 懲罰第17章 糜竺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55章 拜師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290章 戰報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945章 撤軍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5章 上任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604章 收尾第1070章 和談第502章 重想第894章 撤離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1章 應對第458章 設伏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58章 送犁第735章 決議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020章 兜圈子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28章 兵法第47章 曹仁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391章 調人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874章 杜約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425章 尋仇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263章 忙碌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315章 退敵第72章 軍械第841章 甩鍋
第1013章 交鋒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576章 截擊第834章 追擊第417章 出城作戰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772章 拖延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498章 原因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37章 爭(二)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518章 二將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74章 王基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76章 誤解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38章 油江口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584章 失敗第574章 懲罰第17章 糜竺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55章 拜師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290章 戰報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945章 撤軍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5章 上任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604章 收尾第1070章 和談第502章 重想第894章 撤離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1章 應對第458章 設伏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58章 送犁第735章 決議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020章 兜圈子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28章 兵法第47章 曹仁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391章 調人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874章 杜約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425章 尋仇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263章 忙碌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315章 退敵第72章 軍械第841章 甩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