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誤會

羊衜來嶽麓書院,一是來看看這個近年名聲鵲起的天下第一書院,二來.羊衜從上當太守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也確實有些無事可做,來嶽麓書院這地方,看望一下老朋友阮武。

嗯,就是建安七子中阮瑀的族兄,陳留郡大儒,也是竹林七賢中阮籍的伯父,阮武。

其實阮武到嶽麓書院來,也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

阮武是陳留郡人士,也是陳留郡的世家大儒,而陳留郡嘛,大家都知道,那是曹操起兵的地方。

按理來說,阮武是不太可能離開陳留,跑到大漢控制下的荊州來的。

但是,嶽麓書院這個地方,實在是一個太過於特殊的地方了。

嶽麓書院,自建成以來,從來沒有對外收徒教學的傳統,一直就是一個提供學子們看書讀書,互相交流學問的地方。

當然,早年間司馬徽還在的時候,經常會寫信給一些大儒好友,邀請他們一起來嶽麓書院小住一段時間,互相討論學問。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嶽麓書院慢慢開始名聲鵲起.畢竟那麼多的名士大儒扎堆在這裡,這種機會可不多見,很多學子爲了請教學問,或者是見見當世大儒,全都涌向了嶽麓書院。

到了這種情況下,爲了讓這些學子不至於在上門外打地鋪,嶽麓書院開始了第一次擴建,修建了很多的臨時房屋,以供給學子們休息。

而學子們都有休息的地方了,那這些名士大儒們,肯定不能招待差了啊。

因此,在當年司馬徽的授意下,嶽麓書院進行了第二次擴建,在後山修築了不少情趣雅緻的庭院,以供名士大儒來嶽麓書院看書交流學問的時候暫住.但不知道怎麼的,就慢慢的變成了一些名士大儒在這個地方常駐,順帶對看的順眼的學子們進行講課和傳授學問的地方。

這幫大儒們沒事兒在這裡吃着,住着,順帶教教學子,看的順眼的還收爲正式弟子天下學子,能不往這邊跑嘛。

而隨着大儒住的越來越多,其他地方的大儒也會慕名而來,互相印證學問,有些覺得嶽麓書院地方不錯,氛圍很好的,再加上朋友的挽留,也就順勢在這裡小住一段時間。

嶽麓書院,就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慢慢開始變成天下文壇聖地.畢竟這年頭依然不算安穩,隨時可能爆發大戰,能有這麼一個安心看書,跟天下大儒交流學問的地方,簡直是奢望。

而經過了十幾年的慢慢發展,嶽麓書院的名頭越來越響,吸引到的各地儒者也越來越多甚至有種傳言,沒有去過嶽麓書院的地方儒者,都不能稱之爲大儒。

所以嘛,阮武就來了。

反正他現在已經從清河太守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回到陳留老家養老了,有的是足夠的時間,就應朋友的邀請,來了一趟嶽麓書院。

順帶還買一送一的,帶着自己的小侄子阮籍一起過來見見世面,漲漲學問。

而阮武到了嶽麓書院後,一下子就被嶽麓後山的景色給吸引了,決定臨時小住個半年左右的,順便也邀請自己的老朋友羊衜一起來轉轉。

一者好久沒見了,互相見個面,敘敘舊,二者也是互相討論一下學問,以及治國之道。

反正在嶽麓書院這個地方,就算是你罵劉備,罵曹操都不會有人來管你.當然,如果你能罵兩句孫十萬的話,說不定還有人給伱喝彩。

嗯,孫十萬就是這麼不招人待見。

嘛,不瞎扯別的,總之就是這樣,阮武和羊衜這對老友就在嶽麓書院一起見了面,互相敘舊,同時約定好了,等到嶽麓書院的踏青會結束後,再一起北上,離開荊州,回到魏地去。

然後捏,張溪這個荊州牧和王基這個荊州刺史,就一起來參加嶽麓書院的踏青會,同時見到了阮武和羊衜兩人。

雖然曾經隸屬於不同的勢力,但如今阮武和羊衜都已經退下來了,張溪和王基這點氣度還是有的.只要不談論兩國之間的爭端問題,比如說誰纔是正統這樣的話題,大家都是笑臉相迎的。

阮武和羊衜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本身氣度就擺在那裡,而張溪和王基雖然是寒門出身,但一個是天下名臣名將,一個老師是鄭玄,不管哪個身份擺出來,阮武和羊衜都不會認爲,兩人沒有跟自己交談的資格。

更何況,王基本身儒學功底紮實,而張溪雖然這方面不太擅長,但他才思也很敏捷,知道的各種典故也多,有很多甚至是阮武和羊衜都不知道的。

所以呢,彼此之間的交談氣氛還是很愉快的。

但.張溪憋着壞主意呢。

自打羊衜介紹自己的小兒子羊祜開始,張溪就憋着,怎麼拐帶小朋友,讓羊祜替大漢效力呢。

所以,張溪總是有事兒沒事兒的,往羊祜那邊瞟兩眼,琢磨着怎麼提高這個小傢伙的好感度,騙過來丟給徐庶去教,爲大漢將來再教出一位能文能武的統帥出來。 至於阮籍張溪倒是看了他一眼,然後就不在意了。

是,竹林七賢的名頭很高,但阮籍嘛如果史料記載沒有出現偏差的話,這個人就是這個年代的非主流,叛逆人士。

雖然他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是司馬家的垃圾統治造成的,同時他本人的文學素養極高,是劃時代的人物可在張溪眼裡,這種人,根本沒有羊祜的一根頭髮絲重要。

一邊是能安邦定國的大才,一邊是無病呻吟的文學家,是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選吧。

沒人安邦定國,哪裡有這些文學家發牢騷的餘地!!!

所以,張溪是真的不在意阮籍,他就盯着小羊祜呢,甚至張溪都開始琢磨,當年自己到底是怎麼把小鄧艾騙到手的?!

呃,小鄧艾好像是自己送上門來的.他母親帶着他親自來拜師的。

所以說啊,要搞定這個小羊祜,果然還是得先想辦法搞定羊衜才行。

一想到這裡,張溪立刻開始厚着臉皮,跟羊衜湊關係,套近乎.羊衜臉都快黑了!!!

豎子無禮!!!

真的,要不是現在立場上有些微妙,羊衜都想直接起身走人了。

你真不能怪羊衜生那麼大的氣,這裡面有個小誤會在裡面。

四人見面的地方,是阮武暫住的後山小庭院,這地方真不大,也就是一室,一廳而已。

室是阮武和阮籍的內房,休息的場所,廳,是用來招待朋友的地方。

一開始的時候,是羊衜專程上門來拜訪阮武,兩家是世交,當然沒有必要避諱,所以羊衜是帶着夫人,幼子,小女一起來的。

順帶一提哈,羊衜的妻子,是蔡邕的女兒,蔡昭姬的妹妹,蔡貞姬。

而他的小女,就是羊徽瑜。

登堂拜母,妻子不避.羊衜和阮武之間,是有這個交情的。

可後來呢,張溪和王基聯袂來訪,拜訪阮武,而羊衜這時候迴避的話,也有點來不及了,再說也沒有可以迴避的地方。

總不能讓羊衜一家躲到阮武的臥室去吧,這樣可是更加失禮的行爲。

所以呢,兩家人就一起接待了張溪和王基。

順帶的呢,羊衜也介紹自己的妻子兒女給張溪和王基認識。

理論上講,這是不太符合禮法的行爲,但事急從權嘛,在座的沒有一個是腐儒,覺得禮儀大於天,是不能變動的。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兒,羊衜就有點真的發火了.他發現,張溪沒事兒就偷瞧他的小女兒。

是,我家女兒卻是長的美若天仙,因爲常年讀書的關係,氣質也很優雅.可特麼是你能看的麼?!

我家女兒今年才十四歲啊,你個混蛋,今年都四十了吧?!

真的,如果不是因爲張溪是荊州牧,這是在人家的地盤上,羊衜都想直接翻臉了。

而張溪.張溪要知道羊衜的想法,肯定會大聲喊冤的。

天地良心啊,誰看你家幼女了.老子家裡老婆不知道多漂亮咧!!!

咱看的是你兒子.呃,這麼說好像也不太對,但總之,張溪確實是在想着怎麼拐帶跑羊祜,只不過是因爲羊祜年紀小,對姐姐很依賴,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半個身子一直躲在姐姐身後的緣故,讓人給誤會了。

但這個時候吧,誰都沒有想過這就是個誤會而已,甚至是王基和阮武,都想歪了。

畢竟,誰會認爲一個小正太,能有吸引大漢荊州刺史的地方呢。

相反,羊徽瑜確實出落的楚楚動人,氣質溫婉大方這纔是男人該看的嘛。

甚至連羊徽瑜本身,也想歪了,這會兒正微紅着臉,不知所措的站着。

好嘛,更顯嬌羞了

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697章 私宴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2章 秘方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473章 退兵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810章 勸降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1130章 變策第989章 戰備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001章 亂局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013章 交鋒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81章 衝陣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06章 八陣圖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386章 水泥第665章 突圍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73章 開山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238章 改良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594章 輪班制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462章 突破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273章 開山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658章 投誠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958章 試探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217章 取名第1192章 中計了第301章 收降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10章 前鋒至第458章 設伏第588章 山路第784章 調整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91章 戍邊第698章 坦白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08章 過江第591章 大昌集第19章 練兵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152章 調兵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31章 商討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74章 王朗用計
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697章 私宴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2章 秘方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473章 退兵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810章 勸降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1130章 變策第989章 戰備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001章 亂局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013章 交鋒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81章 衝陣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06章 八陣圖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386章 水泥第665章 突圍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73章 開山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238章 改良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594章 輪班制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462章 突破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273章 開山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658章 投誠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958章 試探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217章 取名第1192章 中計了第301章 收降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610章 前鋒至第458章 設伏第588章 山路第784章 調整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91章 戍邊第698章 坦白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08章 過江第591章 大昌集第19章 練兵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152章 調兵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31章 商討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74章 王朗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