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三伐議定

當諸葛亮率領冀縣主力抵達豲道縣時,張溪已經按照迷當的策略,伏擊了剩餘的羌胡三部,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剩下的羌胡三部,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遭遇了張溪和龐德的聯手伏擊,不僅丟失了大量搶來的錢糧,自身部族主力也受到了重創,加起來一共損失了近萬人,不得不暫時後撤,撤回原來屯駐的縣城內。

如今的羌胡三部,被張溪徹底堵在了豲道以東,士氣大跌。

當諸葛亮率領主力抵達,瞭解了情況後,立刻配合張溪展開反擊,分兵圍攻羌胡三部屯兵的縣城,採用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手段,圍堵羌胡三部羌兵。

羌胡三部羌人本就不擅守城,再加上錢糧損失過半,士氣低落,根本守不了太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各縣就紛紛告破。

羌人三部損失慘重,二部首領被擒,一部首領僅帶數百隨從突圍,去向不知。

在南安郡取得決定性的順利後,諸葛亮也不給羌人喘息之機,立刻派出姜敘領兵,前往收復隴西郡,馬岱領軍,前往收復金城郡,驅趕盤踞在這兩郡的羌人散兵遊勇。

至此,秦州羌亂,在軍事層面,已經平定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在政治層面安撫羌人,收攏邊境人心的事情了。

爲此,諸葛亮需要在天水郡暫留一段時間,順帶的,也把已經沒有了戰事的北軍,也暫留在了秦州。

這個決定,多少有點不合禮數。

試想一下,平叛大軍在平叛完成後,居然滯留邊地不歸.不論從什麼角度看,這都是個人君忌諱的事情。

如今的諸葛亮,並不是歷史上那個“宮中府中,俱爲一體”的季漢丞相,理論上講,他在政務上有一言決之的能力,但軍權方面,當初他是承諾不插手的。

爲了避免出現麻煩,張溪主動的找到了諸葛亮,詢問爲什麼不回師成都的原因。

而諸葛亮,也正因爲這事兒,找張溪商量。

“此番平定羌亂,過於順利,我意乘勢北伐中原,不知元長意下如何?!”

這就是諸葛亮不選擇回師的真正原因。

北伐這個事情,有張飛盯着,說好了建興五年擇機北伐的,諸葛亮肯定不會對張飛食言。

本來諸葛亮以爲,這次秦州羌亂,爆發的這麼嚴重,一月之內,三郡皆失,肯定會影響到休養生息的國策的。

要平定這次羌亂,至少也得要大半年左右的時間,徹底穩定地方,怎麼說也得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可諸葛亮也沒想到,這次平羌進行的居然這麼順利,除了冬季下雪的那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羌人一敗再敗.十月中旬從成都出兵的,來年二月就已經平定羌亂,收復故土了。

而且在這次平定羌亂的過程中,可以說是重創了羌人五部爲首的羌人主力,瓦解了羌人五部之間的聯盟,同時被羌人搶走的大半糧食財物,也基本在西縣和豲道縣兩戰給奪了回來短時間內,羌人沒那麼容易緩過氣來。

平叛花費的時間,比諸葛亮預計的要少了近一半,平叛花費的錢糧,也比諸葛亮預計的要少三分之一這種情況下,其實稍微擠一下,也不是不可以順勢就展開北伐。

這個問題,諸葛亮和龐統商量過了,兩人算了一下朝廷的那點家底,發現這個時候發動北伐,其實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首先,是出其不意。

去年九月下旬,羌人發動叛亂.就算曹魏的情報系統再廢物,這個時候應該也已經得知了消息,並且知道大漢北軍已經北上平叛了。

西北地區出現這樣的大規模戰事,正常人的判斷,就算季漢能及時平定叛亂,但花費的錢糧必然不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次掀起一場大戰。

畢竟,從章武五年,大漢佔據關中以後,就一直處在被動防守的位置,已經連着五六年沒有對外用兵了,最近三年,更是明顯的表現出一種休養生息的態度。

曹魏方面當然明白大漢休養生息的目的是什麼,因此一直對雍州進行不斷的侵擾,至少不能讓關中這個地方發展起來。

但如今這場羌亂,很明顯會打斷大漢休養生息的節奏,調動大漢的軍力部署,消耗大漢的錢糧曹魏反而會因此鬆一口氣。

也正因此,曹魏不太可能會預料到,大漢會在平定羌亂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突然進行北伐。

其次,是兵力調動方便。

如今北軍已經是抵達了秦州,目的也是爲了平定羌亂,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因此曹魏方面安插在蜀地的細作,不會對北軍的調動有所疑心。

如果在平叛結束後,立刻把北軍調回成都,下次北伐的時候,再從成都出兵這一來一回,又是浪費軍糧。

倒不如直接在秦州休整,待時機合適,直接進入雍州,進攻中原。

第三,大漢平定羌亂,主力集中在西北地區,曹魏即使沒有放鬆警惕,防備方向也會集中在雍州南北三關上,對荊州方面的防備,必然會有所削弱。

這就給了荊州軍團暗中整備,北上進攻宛城創造了條件。

這次,諸葛亮的北伐重心,並沒有放在西北方向上。

從雍州進入關中,需要連克三道關卡——武關,潼關,函谷關。

這三道關卡,都是設立在易守難攻的地方,而黃河沿岸,這兩年曹魏的盤查也非常嚴厲,想要偷渡過河,集結兵力偷襲河東,也不太現實。

相反,宛城方面,鄧縣,新野等地還控制在荊州軍團的手裡,要北上進攻,可以直接進攻到宛城附近。

而只要攻克宛城,宛城西側的武關就面臨腹背受敵之勢,必然不能久守。

而武關一破,駐紮在雍州的北伐軍團就有了進入中原腹地的通道,同時可以繞過潼關和函谷關,直逼洛陽。

因此,這次北伐,諸葛亮想過很多次了,覺得還是要讓荊州軍團擔任主攻,大漢北軍和雍州軍團打輔助牽制。

而且這麼做,還有個意外的好處——從漢中之戰到前兩次北伐,荊州軍團一直是打的輔助位置,這次突然成爲主攻方向,曹魏方面也未必反應的過來。

唯一的麻煩,就在於宛城守將是司馬懿.此人,不好惹。

這個不好惹,還真的不是諸葛亮說的。

演義裡,諸葛亮要北伐前,一聽司馬懿鎮守在長安,頓時大驚失色,還說了什麼“唯慮此人”的話。

然後馬謖給他出了一個離間計,散播謠言導致司馬懿被曹叡猜忌,罷免了他的兵權但實際上,這純屬羅貫中在瞎扯淡。

先不說當時就是夏侯楙坐鎮長安,根本沒司馬懿什麼事情.單說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之前根本沒有任何交集,以這個時代的情報蒐集能力,諸葛亮怎麼可能一上來就把司馬懿當成畢生大敵?!

這純粹是羅貫中開了上帝視角,應給湊出來的橋段。

但是呢,這個時空,諸葛亮還是知道一點司馬懿的能力的。

但不是諸葛亮有什麼先知先覺的能力,只是從上次北伐時期,司馬懿臨危受命,守住宛城的角度去出發,分析得知司馬懿的能力不俗。

不是什麼人都能在那種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面對關羽親自率領的荊州軍團,還能力挽狂瀾的。

這裡面固然有天時幫忙的因素,但司馬懿能在短時間內收攏軍心,重振士氣,已經展現出了一個優秀將領該有的素質。

但有一說一,諸葛亮對司馬懿的認知依然不全面,諸葛亮分析認爲,司馬懿的能力,大概跟曹魏的郭淮或者張郃差不多。

真正確認下司馬懿“不好惹”的人,是張溪。

沒辦法,張溪跟羅貫中一樣,都是開了上帝視角的人。

別看司馬懿後來被人譏笑爲“畏蜀如虎”,但真要說起來,整個三國中後期,他也就在滷城之戰吃了諸葛亮的虧,被打了一個“甲首三千”的結果但從戰略上來看,司馬懿堅守避戰的策略是對的,他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守住了關中,沒有給諸葛亮任何進入關中的機會。

這人的人品確實不怎麼樣,老狐狸一個,擅長隱忍還不講信用.但軍事水平,這個人可不比當世任何名將差。

哪怕荊州軍團的關羽率領,如果不能在局部有足夠大的優勢,也不見得能擊破司馬懿的防守,佔據宛城。

更別說如今的關羽,身體狀況已經差到一定程度,能不能親自領兵出征,都不確定。

而荊州軍團剩下的人,徐庶雖然智謀過人,但領兵能力不足,王基雖然文武雙全,但威望不夠.剩下的關平,鄧艾,寇封等人,在面對司馬懿這種老狐狸的時候,根本沒有多少勝算。

所以吧,張溪建議諸葛亮,如果可以,最好是想辦法把司馬懿給坑走,又或者,派出合適的將軍,前往代領荊州軍團。

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604章 收尾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706章 拖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626章 敗退第486章 衆議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84章 失敗第257章 成本第767章 安撫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058章 過江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212章 投石車第214章 勸降?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725章 開春第372章 密謀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83章 秋收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781章 右扶風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004章 邀約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638章 身後事第563章 圍堵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070章 和談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71章 博弈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1018章 陸凱第868章 選擇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62章 賣馬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152章 調兵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35章 互換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180章 迎親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56章 學藝第810章 勸降第1231章 魏亡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1204章 猶豫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06章 安撫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939章 相持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68章 解釋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873章 南門決斷
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604章 收尾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706章 拖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626章 敗退第486章 衆議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584章 失敗第257章 成本第767章 安撫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058章 過江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212章 投石車第214章 勸降?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725章 開春第372章 密謀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83章 秋收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781章 右扶風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004章 邀約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638章 身後事第563章 圍堵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070章 和談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71章 博弈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1018章 陸凱第868章 選擇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162章 賣馬第986章 洛陽隱患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152章 調兵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35章 互換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180章 迎親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56章 學藝第810章 勸降第1231章 魏亡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1204章 猶豫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06章 安撫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939章 相持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68章 解釋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873章 南門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