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貿易戰(二)

孫權沒法不着急,東吳現在民間流通的五銖錢,是越來越少了。

不管是漢五銖,還是吳五銖,都是越來越少,而直百錢在民間流通的概率,是越來越大了。

畢竟,至少從目前來看,直百錢還是很堅挺的,民間對直百錢的信任度越來越高,再這麼下去,隨着直百錢在民間交易中佔據的比例越來越高,對東吳的民生影響就越來越大。

要是哪天蜀漢那邊直接廢除了直百錢,導致在東吳境內的直百錢無處兌換,所有的後果都需要東吳自己來承擔。

孫權是越想越覺得這事兒後果嚴重,必須儘快的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但是吧,孫權也難啊.他才稍微的在朝議上提了一嘴,就遭到了滿朝文武的羣起諫言。

東吳的世家大族,不管是江東世家還是淮泗集團,都有參與民間走私貿易,這都是大量的錢財,誰會輕易的讓人破壞?!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本來孫權還打算利用自己的權利強行禁止直百錢的流通,但是吧.隨着蜀漢有意放開官方貿易,這一招也變得有些無力了。

畢竟,孫權也需要來自南中的優質煤炭和鐵礦來充實軍需,如果官方貿易重啓的話,孫權恐怕也不得不忍下這個所謂的直百錢。

但.隱患還是很大的。

這種民間貨幣被別國滲透的感覺,孫權隱隱覺得會出大問題,但他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吧,孫權覺得,還是得想辦法應對一下直百錢的威脅。

孫權能想到的辦法,就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你蜀漢能發行直百錢,那我東吳憑什麼不能發行直千錢?!

你以百倍收割我東吳民間財富,那麼我就以千倍去收割你蜀漢的民間財富。

孫權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應對直百錢最好的辦法,興高采烈的召集了顧雍,步騭兩人一起商議,如何推行這個直千錢。

得虧孫權還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一個合格的皇帝,知道這種事情不能自己一拍腦袋決定,還知道找顧雍和步騭兩人商議.給顧雍和步騭嚇的,後背心直冒汗啊。

是,直百錢確實有危害,但只要控制住流通的數量和佔比,也不是沒有辦法控制住他的危害。

但是,自家一旦發行同樣的代值貨幣,而且還是直千錢這樣的大額貨幣,對自家經濟體系的影響,纔是最致命的。

雖然步騭和顧雍不太懂什麼叫通貨膨脹,但他們執政數十年,該有的概念還是有的。

兩人這一通勸啊,終於是把孫權給勸的.生出了逆反心理。

怎麼着?!蜀漢的直百錢,伱們顧家和步家也沒啥拿吧?!

怎麼他蜀漢的直百錢你們倆家可以接受,我東吳要發行直千錢,你們就一堆的反對意見?!

現在孫權嚴重懷疑,這兩人不想讓自己發行直千錢,是不是擔心自己手裡的直百錢貶值,進而影響自己的利益?!

說實話,孫權覺得,不排除這種可能。

但是呢,孫權也不是真的老糊塗了,他還是知道輕重的,尤其是面對顧雍和步騭這兩個老臣,他知道,就算他們有私心,但公心上也不會差。

所以嘛,來回權衡之後,孫權決定——直千錢還是發行的,但是吧,爲了縮小直千錢發行後的影響,控制危害,這個直千錢,也只能用於對外貿易之中。

換句話說,百姓可以不用這個直千錢,但是你們這幫世家大族必須給我用,而且必須是足額使用。

給顧雍和步騭氣的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能勸的已經是勸了,大帝執意要發行直千錢,他們能怎麼辦?!

而且,只用於對外貿易,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自身民間經濟的損害,只是這中間可能出現的折價和利益損失,交給世家大族去扛.這事兒顧雍和步騭確實攔不住的。

朝政歸朝政,世家歸世家,就算兩人是世家大族的領頭羊,但是他們首先還是大吳的臣子,這點節操,兩個人還是有的。

扛就扛吧大不了從今天開始,閉門謝客就是了。

就這樣,隔天在大朝議上,孫權下令,鑄造新幣,應對對外貿易。

大泉當千,就這樣問世了。當這個消息傳回荊州後,張溪也是很納悶本來張溪還以爲,謝宏已經到了大漢這邊,要怎麼去引導孫權鑄造大泉當千,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呢。

結果倒好,孫權自己就把這事兒給幹了。

那麼換句話說是不是歷史上大泉當千的產生,也是孫權自己的主意,謝宏只是一個背鍋俠?!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那謝宏是不是隻是一個虛有其名的人物,其實他根本不懂經濟?!

這事兒.有點麻煩,張溪趕緊的找來馬謖,向他詢問這段時間經濟戰的進展。

而馬謖也一五一十的跟張溪彙報了情況,以及接下來準備實行的方案.並且着重強調,這一切的計劃,基本都是謝宏制定,自己負責完善執行的。

甚至於馬謖這個心高氣傲的人,都對謝宏非常的欣賞,認爲謝宏有宰相之才。

嘛,這年月,宰相啥都管,所以只要有一個才能確實出衆的話,說是宰相之才也不爲過。

不過嘛,在張溪看來,如果這一切的計劃都是謝宏制定的,那麼他這個人,真的就是一個經濟鬼才.稍加歷練,一個戶部左侍郎,甚至是戶部尚書的位置,還是能做的。

不得不說,李嚴這次,是真的撿到寶了。

既然一切都在計劃之內,張溪也就沒再去管這方面的事情,交給馬謖和謝宏兩人去操心.經濟戰,可比軍事戰耗費的時間更長,一兩年時間都看不出什麼成效的。

張溪作爲實權州牧,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這個事情上面,他還有其他的政務和軍務要處理。

比如說,襄陽郡太守文聘,在延熙十四年的初夏,因爲感染了風寒去世了。

張溪據此上奏朝廷,朝廷經過討論後決定,調任在桂陽郡表現出色的蒯祺回到襄陽郡,擔任新一任的襄陽郡太守。

至於桂陽郡太守,則由朝廷直接委派,黃權之子黃崇,出任桂陽郡太守。

很顯然,這是一次來自朝廷的試探。

先是把襄陽蒯氏的蒯祺調任回襄陽郡,以作示好,同時調任一個蜀地人黃崇擔任荊州桂陽郡太守,異地爲官,試探荊州世家的反應。

目的,顯然是要進一步的收攏荊州的人事任免權。

張溪對此是無所謂的,畢竟他這個州牧,從上任開始就很清楚的表明過了,他只有執政權,但沒有人事任免權。

但是吧,對於這幫世家大族的德行,張溪還是很清楚的,這樣的試探,是很危險的。

尤其是現在,荊州還擔負着對東吳進行經濟戰的重任,荊州世家也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來支持大漢搞這個經濟戰.貿然讓黃崇擔任桂陽郡太守,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而且,隨着文聘的過世,荊州水軍再次少了一員名將,尤其是在漢水流域屯兵的朱然,未必不會抓住這次機會,北上進攻襄陽.在軍事上,張溪還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軍政兩邊,都有張溪需要去協調和操心的事情,這段時間,張溪也愁。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張溪只能是讓王基以荊州刺史的身份去襄陽坐鎮,同時帶過去鍾離牧統領襄陽水軍。

接着,張溪以驃騎將軍的身份下令,讓屯居在巴郡的王濬,率領新組建的三萬益州水軍南下,和羊衜一起聯合進軍夏口,威逼江夏。

這麼一來,既可以震懾住在江夏的東吳水軍,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對內也能施加壓力,保證荊州世家大族有忌憚之心。

至少,不至於讓黃崇莫名其妙的死在從長安到荊州赴任的路上。

只要等到黃崇安全到了江陵,找到自己履職後,張溪再想辦法拖延黃崇上任的時間,再跟朝廷來回扯皮,尋找一個更加合適的解決辦法就是了。

只要黃崇不親自上任,張溪相信,自己還是有辦法能壓制住荊州世家大族們的。

至於桂陽郡的經濟民生,則交給石苞代管也就是了。

第1012章 誘敵第608章 攻心第650章 大雪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74章 密謀第988章 巧合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1056章 水戰(四)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51章 趙累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580章 接應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7章 糜竺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939章 相持第1184章 急襲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31章 攻城(二)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08章 請帖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116章 伏擊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572章 破寨第910章 水戰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941章 誤判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208章 雒城第456章 反攻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48章 出巡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580章 接應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238章 改良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56章 曲轅犁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18章 苦肉計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087章 應對第137章 中箭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96章 合議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93章 投石機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422章 大雪第579章 調整第357章 東三郡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89章 救援魏延第812章 擊潰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264章 再見面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808章 添油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38章 求戰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
第1012章 誘敵第608章 攻心第650章 大雪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74章 密謀第988章 巧合第375章 戰事漸平第1056章 水戰(四)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51章 趙累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580章 接應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7章 糜竺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939章 相持第1184章 急襲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31章 攻城(二)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08章 請帖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116章 伏擊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572章 破寨第910章 水戰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941章 誤判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208章 雒城第456章 反攻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48章 出巡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580章 接應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238章 改良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56章 曲轅犁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18章 苦肉計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087章 應對第137章 中箭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96章 合議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93章 投石機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422章 大雪第579章 調整第357章 東三郡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89章 救援魏延第812章 擊潰第160章 孫尚香的奇妙冒險第264章 再見面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808章 添油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938章 求戰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