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

建興五年的盛夏,整個中原大地,到處都在暗流涌動。

但在表面上,局勢卻顯得異常明朗簡單。

關中之地爆發戰事,曹魏軍團進攻如火如荼,蜀漢只能狼狽退守。

郭淮領兵正在快速的攻略着右扶風,只要攻破右扶風郡治槐裡,就可以順勢北上,佔據眉縣,切斷關中和漢中之間的聯繫。

曹真領兵困住了張溪所率領的雍州軍團主力,只要繼續圍困下去,斷絕了後路和後勤補給的雍州軍團,在重泉縣內的糧草耗盡後,必然是一潰千里。

而宛城的司馬懿,僅僅依靠宛城外圍的營寨防禦,就擋住了蜀漢荊州軍團的北上進攻,宛城穩如泰山。

整體局勢而言,關中戰事對曹魏實在是太有利了,就是身在洛陽的曹叡都心情大好,甚至已經開始暢想收回關中後,對自己的聲譽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提升。

要知道,關中可是在他老爹曹丕手裡丟的,如果曹叡能一戰收復關中,那麼至少他那個沒良心的老爹,已經無法跟曹叡相提並論了。

到了那個時候,曹叡就真的有資格被人評價爲“武皇帝遺風”了。

曹叡正滿心期待的等着曹真給自己發來奏報,報告收復關中的好消息但此時的關中,第一個察覺到有問題的人,已經出現了。

那就是郭淮。

論能力,郭淮其實比曹真要強的多,只不過受限於曹魏的用人策略,他一直只能位居曹真之下,聽從曹真的指揮。

但論謀略和智力,郭淮其實都比曹真要強。

因此,郭淮是第一個察覺到,如今的關中局勢不穩的人。

當然,這也跟郭淮進攻的是右扶風,有一定的關係。

戰前做戰略安排的時候,蜀賊在關中的所有兵力調動和兵員安排,曹真等人都是做過詳細的調查的。

關中的蜀賊,除了雍州本地郡兵外,身處秦州的大漢北軍,位於涼州的趙雲軍團,曹真等決策層,是不可能不考慮進去的。

涼州軍團倒還好點,畢竟離的很遠,要從涼州調兵來救關中,從軍報告急,到涼州軍團整頓軍隊,最後再千里奔襲入關,沒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根本做不到。

武威距離關中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但在秦州天水郡駐紮的大漢北軍,終究是個麻煩。

而曹真之所以急着“擅自出兵”,有一小部分的原因,就是曹真接到了密報,秦州的大漢北軍有東進的可能,曹真必須搶在這支部隊東進之前,搶時間對關中發動進攻。

所以,在進攻之初,曹真就特意跟郭淮交代過,除了進攻速度一定要快以外,也同樣要隨時注意這支在秦州駐紮的大漢北軍的動向。

可郭淮領兵突破右扶風防線,一路攻城略地,到受阻於槐裡城下,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天的時間了。

按照郭淮對這個時代通訊效率的瞭解,從右扶風告急,到秦州的蜀賊北軍接到消息東進來援,這中間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算算時間,蜀賊的北軍,這會兒有沒有從散關入關中不好說,但肯定是已經出兵來援了。

那麼也就是說,擺在郭淮面前,攻佔槐裡,從而進攻眉縣的時間,不會超過二十天時間。

但郭淮派往槐裡縣西北側眉縣方向的偵騎,至今爲止沒有收到任何大規模軍隊東進的情報。

倒是長安方向,派出了一萬左右的援兵,正在不緊不慢的接近着槐裡縣。

這支部隊的動向,也讓郭淮感到不解。

按理來說,槐裡如今被自己圍攻甚急,城內守軍的士氣也高不到哪兒去,隨時可能面臨被攻破城池的局面.長安要是派出援兵的話,應該是急於救援槐裡纔對。

但這支部隊的行動速度,可以說的上是不緊不慢,一天行軍不過二十里與其說是來救援槐裡的,還不如說是出來郊遊的。

坐鎮長安的蔣琬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真的是書生領兵,根本不懂軍事?!

哪有這樣來救援的援兵的。

可是呢,郭淮也不能放任這支援兵不管。

一天二十里雖然速度慢,但依舊是在往槐裡方向前進的,再走個兩三天,這支援軍就該抵達槐裡了這可不是郭淮願意看到的。

因此,郭淮在權衡之下,派出了秦朗所率領的五千騎兵,讓他領兵去圍堵這支援軍。

反正呢,如今是攻城戰,秦朗的騎兵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城內的蜀賊出城作戰,燒燬攻城器械但如今看來,就城內已經減員到不到四千人的守軍,也沒有那個能力可以在自己一萬多士卒的圍攻下,冒險出城了。

那麼秦朗的騎兵其實留在槐裡最多也就是起到一個警戒的作用,攻城方面根本幫不上忙。

倒不如用這支騎兵去阻擋長安派來的援軍。

騎兵在平原作戰,面對步兵的優勢極大,五千騎兵去對付一萬步兵,簡直是綽綽有餘。

雖然秦朗的騎兵指揮能力如何郭淮還不知道,但是就算是夏侯楙那樣的蠢蛋,率領五千騎兵,縱然無法擊潰那一萬步卒,阻止他們往槐裡前進還是能做到的吧?!

在這樣的盤算下,郭淮派出了秦朗,率領五千騎兵,前往阻截長安的一萬蜀賊援兵。

之後之後的事情,郭淮就更加看不懂了。

秦朗確實不是夏侯楙,他可比夏侯楙那個自大又自負的蠢蛋要強的多。

但有一點,秦朗還是有些缺陷的。

秦朗根本沒有指揮騎兵的作戰經驗,或者換句話說,這就是秦朗第一次上戰場指揮作戰,他連步兵的指揮經驗也沒有。

但秦朗終究是讀過一些兵書的,這一路上小錯誤雖然不少犯,但基本沒有大錯,也按照郭淮的期望那樣,有驚無險的堵住了長安的蜀賊援兵。

可問題是,蜀賊援兵的應對,也有點讓人看不懂了。

不僅僅是秦朗這個戰場菜鳥看不懂,連郭淮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也有點看不明白。

蜀賊援兵居然就地紮營駐守,擺出一副防守的架勢,再沒有往槐裡前進的意思。

所以.這幫蜀賊到底是幹什麼來的?!

面對敵軍攔截,不思突破圍堵,逃入槐裡城或者撤回長安去,反而就地紮營,妄圖依靠營寨的優勢,在野外跟騎兵交鋒?!

真的,不說後勤補給的問題,就光說營寨木質營寨能擋住騎兵的進攻麼?!

別的不說,騎兵只要發動齊射,你營內有多少士卒夠五千騎兵消耗的?!

最重要的是,這支部隊要是在距離槐裡縣不到五十里的地方被魏軍圍困消滅,對槐裡守軍造成的士氣影響,那也是非常惡劣的。

所以,這支蜀賊援軍的將領,到底是怎麼想的?!

郭淮是真的搞不懂,而陳祗呢陳祗是沒辦法。

陳祗的作戰目的,從來不是去救援槐裡。

根據諸葛亮私下給他的命令,是讓他帶着這一萬人儘量的遠離長安城,消除隱患。

至於槐裡方向,只要給守軍看到援軍到來的希望,促使槐裡繼續堅守就可以了,如果能迫使郭淮分兵,那就是意外收穫了。

陳祗非常清楚自己的作戰目的,所以纔會選擇一天行軍二十里的做法。

一方面,陳祗是奉命行事,意圖用自己的援軍部隊吸引郭淮軍團的注意力,那他就不能行軍太快,要給郭淮反應的時間。

另一方面這裡面也有陳祗的鍋。

陳祗也是第一次領軍作戰,他同樣沒有戰陣經驗,一直以來,他都是處理政務的文官,這次是因爲長安實在沒人可派了,諸葛亮不得不啓用陳祗和蔣琬這兩個文官領兵。

所以,陳祗其實並沒有帶領一萬人作戰的經驗,很多事情他都需要自己去摸索。

真不要以爲領兵作戰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人數上萬後,每個士卒的想法到底如何,怎麼在行軍過程中保證大家的士氣,又怎麼在這一路上防備敵軍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舉個例子來說,現代人大多都有參加旅遊團的經驗吧,想想出去旅遊的時候大家是什麼心態,代入到一般士卒的心態裡,就可以了。

那纔不過是二三十個人而已,就能產生三四十種心思.如今陳祗帶着的,可是一萬人。

真別指望這年月的士卒能比出遊的遊客更有紀律性,更別說陳祗帶領的,就是一幫烏合之衆。

所以啊,一天行進二十里,既是陳祗按照命令行事,同時,也是陳祗能帶着這羣烏合之衆行軍的極限速度了。

但也託福於此,當秦朗帶領五千騎兵靠近陳祗的萬人隊時,陳祗的步卒們才慢悠悠的吃過早飯,還沒來得及拆了營帳上路呢。

這下好了,也別上路了,直接就地加固營寨,擺出防守的架勢吧。

來的要是步兵,那說不定這幫烏合之衆就一鬨而散了,逃離戰場或者逃回長安,這都不是陳祗能攔得住的。

但誰讓來的是騎兵呢?!

兩條腿的人,怎麼可能跑的過四條腿的騎兵?!

這時候要是選擇逃跑的話,那不用多久就會被騎兵追上,而五千騎兵的數量,也足以保證大部分的人都逃不脫這樣的追殺。

因此,倒不如就地紮營防守,等待長安方面派出援兵來接應大家,撤回長安。

陳祗的口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秦朗的快速逼近,也給了陳祗施展自己口才的機會.在這麼惡劣的情勢下,守衛營寨,還真的是唯一的出路。

至於長安的援軍接應.陳祗知道,長安是不會有任何援軍過來接應他們的,這就是陳祗的託詞,是在哄騙這幫烏合之衆。

這麼一來,陳祗還是能繼續完成諸葛亮的命令,既拖住郭淮的一部分兵力,也不會讓這些烏合之衆敗退回長安去。

至於之後要怎麼收場說實話,陳祗自己也不知道。

哄騙自家士卒的事情,可以撐一時,但撐不了太久,更別說這幫所謂的士卒,不過是一些走私糧隊拼湊出來的烏合之衆。

陳祗只能希望,吳懿率領的北軍,能在他撐到極限之前趕到槐裡,發動對郭淮軍團的圍攻。

否則的話,那陳祗可能只有戰死在自家亂軍之中這一個下場了。

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456章 反攻第422章 大雪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98章 出兵第1025章 變數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35章 互換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274章 王基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735章 決議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696章 合議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32章 江夏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757章 離間計第430章 任免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273章 開山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458章 設伏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902章 折中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9章 棄新野第74章 密謀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486章 衆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277章 礦營第79章 巡視防務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888章 巡江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33章 善後
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456章 反攻第422章 大雪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98章 出兵第1025章 變數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35章 互換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274章 王基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735章 決議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696章 合議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32章 江夏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757章 離間計第430章 任免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273章 開山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458章 設伏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902章 折中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9章 棄新野第74章 密謀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486章 衆議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277章 礦營第79章 巡視防務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888章 巡江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533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