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蔣琬

第234章 蔣琬

程祁,鄧良,楊戲還有張嶷?!

前三個先不去說他,光這個張嶷張嶷這個時候就已經成年了麼?!

張溪記得,這位可是季漢中後期的頂樑柱,平定越巂,安撫南中,聞聽鍾會入蜀,不顧年邁,依然堅持帶病出戰,最後戰死沙場,爲國捐軀的牛人。

真別說蜀中無良將,其實中後期的蜀中,牛人還是不少的,只是可惜,諸葛亮當政的時候,這些人要麼不長命,要麼還沒有成長起來,而等他們成長起來了,諸葛亮又沒了,整個朝政只求穩定,已經沒有對外拓展的雄心了。

張嶷,張翼,馬忠,姜維,傅僉,羅憲.其實都是這樣倒黴的人。

所以當張溪第一時間看到張嶷名字的時候,幾乎立馬後悔,爲啥這麼早的就把郡丞的位置給了李球。

張嶷連越巂那個地方都能治理好,更別說區區一個巴東郡了。

要是有張嶷幫忙,自己這個郡守,能省下多少心吶可惜,換不得。

而程祁,鄧良,楊戲三人,其實能力也不差。

程祁是程畿的兒子,而這個程畿,原本是犍爲郡太守,在當地聲望顯著。

後來趙雲領兵攻破了犍爲郡,程畿出降,趙雲就把程畿推薦給了劉備,現在正在成都當職,很受劉備信任。

而鄧良,是鄧芝的兒子,這個鄧芝也是蜀漢中後期的大將,而且很長壽,七十多歲還領兵出征,年近九旬才辭世。

當然,鄧良跟張溪還有點額外的關係張溪的弟子小鄧艾,跟鄧良都是新野人,而且祖上都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

如果真的要算族譜的話,鄧良得管鄧艾叫族叔雖然鄧良比鄧艾還要大好幾歲。

至於楊戲,是楊家犍爲郡一脈,跟楊汰是堂兄弟關係,也算是巴郡的地頭蛇。

而且這個人文才很好,文筆一流.文筆不好也寫不出《季漢輔臣贊》這樣的文學著作出來。

可以說,雖然這些人跟巴東郡的本地世家們多少都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實打實的,各個都是人才。

張溪摸清了這些人的底細以後,任命鄧良爲郡功曹,掌控一郡人事任命,程祁和楊戲爲書佐,輔佐主簿楊汰負責文書的起草和處理工作,任命張嶷爲督郵,負責一郡軍事稽查。

一來,張溪自己找不到那麼多的人才,小鄧艾還沒成年,沒有冠禮,因此沒法直接任命小鄧艾當官。

二來,鄧良是鄧芝之子,跟自己的弟子還是親屬關係,張嶷更是寒門出身,兩人跟巴東郡世家的關係都不算太密切,只是跟李球的私交很好而已。

所以,任命鄧良掌控人事,任命張嶷掌控軍中稽查,張溪也不用太擔心這兩人被本地世家拉攏收買。

剩下的楊戲和程祁,都是文才出名,又跟楊汰的關係不錯,有着不小的姻親聯繫,讓他們輔佐楊汰,也算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安排好這些人之後,張溪的郡守府框架,總算是搭好了。

哦,對了,還缺個漢豐縣縣令。

自從去年秋後,漢豐縣令和那個小世家家主被咔嚓了之後,漢豐縣到現在爲止都是縣尉代管的,一直沒有安排縣令過去。

沒辦法,這段時間一直很忙,不是忙着去支援荊南,就是忙着去收復鹽泉。

現在終於空閒下來了,也該重新任命一個縣令了。

本來張溪那意思,反正楊汰和李球的人脈廣嘛,要不讓這兩人幫忙,再推薦點人才過來,這要是萬一再來個類似張嶷的驚喜,那不是賺大了?!

然後吧.諸葛亮就給張溪送驚喜來了。

新任漢豐縣令,不用張溪任命,諸葛亮給張溪送了一個過來。

這個被諸葛亮親自任命爲漢豐縣令的人,叫蔣琬,字公琰。

當時把張溪給唬的,差點拿不穩信件。

我的諸葛大神啊,你可真行,居然把未來的季漢四相之一,你的指定接班人,放到我這邊來當一個小小的縣令?!

而讀完了諸葛亮給自己的信件後,張溪這才明白,爲啥這個蔣琬會被諸葛亮送來當縣令。

按理來說,蔣琬的才能肯定是不用質疑的。

能管好諸葛亮去世後的季漢,實現權利的平穩過度,蔣琬的水平毋庸置疑。

但蔣琬這個人吧,還是跟以前一樣的老毛病,有點端着架子,放不下去。

當初在荊州的時候,蔣琬和潘濬是一起入仕的,但蔣琬因爲這方面的問題,始終被劉備壓制着,而潘濬,現在卻已經是一郡太守了。

現在蔣琬隨着劉備一起入蜀,劉備任命他爲廣都縣長,目的就是考察他的治理能力結果蔣琬倒好,他覺得官太小,實在不能展現他的才能,因此一個多月不理政務,就這麼荒廢着。

然後劉備視察廣都的時候,發現了堆積如山的公文,以及無所事事的蔣琬,頓時暴怒。

劉備可沒給蔣琬半天的時間來讓他展現才能,而是直接要殺他。

蔣琬大概是想通過這種怠政的行爲引起劉備的注意,然後在劉備面前裝個逼,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能然而劉備不吃這套,在他看來,蔣琬這純粹就是不拿政務當事,不拿百姓當人。

順帶一提哈,雖然《三國演義》裡有描述龐統怠慢公務,然後被張飛發現,龐統裝逼,半天解決一年公務,最後引起劉備重視的事兒。

但實際上,那個時間線的龐統在劉備手下當縣令的時候,也是因爲怠政,然後直接被劉備給免官了。

劉備在這方面,是真的眼裡不容沙子的。

最後還是諸葛亮力薦,然後魯肅又特意寫信給劉備,說龐統的才能讓他當縣長是屈才,劉備這才請回龐統,跟他認真交談的。

所以,劉備對於怠政這個事兒,是非常深惡痛絕的,當場要殺蔣琬,完全說得過去。

蔣琬沒有魯肅幫忙寫信,但好在諸葛亮還是欣賞他的能力的,再三勸說了劉備,讓劉備消氣後,諸葛亮這才把蔣琬給打發到張溪這邊來,當漢豐縣令。

一來嘛,別留在劉備眼皮子底下惹人生氣。

二來嘛,諸葛亮也覺得蔣琬有點過分了,劉備手下的人,哪個不是從基層做起的,你蔣公琰再有能力,怠政算怎麼回事?!

諸葛亮雖然也欣賞蔣琬的能力,不過性子還是要磨一磨的,打發到張溪這邊,有張溪照看,諸葛亮也比較放心。

畢竟諸葛亮算是發現了,凡事張溪推薦的人才,雖然可能有這樣那樣的性格缺陷,但到了關鍵時刻,還真的挺好使。

寇封如此,霍峻如此,潘濬如此諸葛亮希望,蔣琬也能如此。

張溪看完信後,明白了諸葛亮的苦心,也有點哭笑不得。

誰能想到,未來堂堂的季漢四相之一的蔣琬,居然還有這樣的叛逆期。

先是召見了蔣琬,跟他攀談了一下,確定一下這小子的心理狀態。

被劉備這一嚇,蔣琬給人的感覺,多少有些頹廢。

張溪趕緊的幫着這位做做心理輔導,告訴蔣琬,真別覺得做基層工作丟人,當年諸葛軍師在新野那會兒,乾的就是一個縣令的活。

哪怕是張溪自己,也是從軍中小官開始做起,後來到了劉琦那邊也就是個督郵,論品級也就是跟縣令平級而已。

大家都是一步一步的從基層做起來的,就是蔣琬的表弟潘濬,他也是在劉備的幕僚裡鍛鍊了三四年,這才當上了長沙太守,然後在這次荊南對峙的時候,拿命相拼,也不過是調任零陵太守而已。

而蔣琬,本身就是諸葛亮夾帶裡看好的人物,只要安下心,低下頭,老老實實的做出成績,自然會得到提拔重用的。

張溪這一陣撫慰,總算讓蔣琬的心情好了不少。

其實諸葛亮送他出成都的時候,也說過一些類似的話,只是當時的蔣琬心情不好,根本聽不進去。

這一路從成都到魚復,蔣琬也冷靜了一路,多少已經能體會到諸葛亮的苦心了,再加上張溪這麼一勸,自然也就想通了不少。

然後蔣琬就辭別張溪,前往漢豐縣上任去了。

再不去不行,快要趕不上春耕了。

這年頭春耕是大事,一縣縣令不在,很多事情沒法推進下去,要是耽誤了春耕,百姓就遭殃了。

而張溪呢,送走了蔣琬後,也把精力放到了春耕上。

當然,現在張溪有輔官了,不用事事親爲,所以春耕的事兒,張溪交給了楊汰全權負責,自己幕後監督就好。

楊汰有事情做了,那麼李球也不能閒着。

寶源山的鹽泉不是大部分都控制住了麼,那就得抓緊時間重設鹽官,安排鹽戶恢復生產,這事兒就交給李球去負責了。

畢竟寶源山現在依然不算徹底太平,總有些山賊盜匪想要不勞而獲的,這種時候安排負責人,肯定也要考慮他的統兵作戰能力。

而李球嘛,跟他那個族叔一樣,屬於是能文能武的類型。

安排他來負責鹽務,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本章完)

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735章 決議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73章 急行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章 求職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51章 趙累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945章 撤軍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25章 徐庶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58章 試探第94章 援兵到來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章 求職第1207章 退路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833章 誘餌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657章 疑兵計第1035章 攪混水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270章 江東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1章 應對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3章 輸了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691章 戍邊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1100章 撤軍第767章 安撫第331章 燒營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43章 輸了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100章 撤軍第640章 再見第546章 糾纏第706章 拖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925章 誤會第88章 被圍第606章 回軍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087章 應對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82章 蒙衝第715章 救災第1065章 姜維東進
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735章 決議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73章 急行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章 求職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51章 趙累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945章 撤軍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25章 徐庶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958章 試探第94章 援兵到來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章 求職第1207章 退路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833章 誘餌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657章 疑兵計第1035章 攪混水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270章 江東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41章 應對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3章 輸了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691章 戍邊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1100章 撤軍第767章 安撫第331章 燒營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43章 輸了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100章 撤軍第640章 再見第546章 糾纏第706章 拖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925章 誤會第88章 被圍第606章 回軍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087章 應對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82章 蒙衝第715章 救災第1065章 姜維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