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

城上的守軍頓時騷動起來,還沒有等到命令,零零星星的箭矢便飛下城去。

“住手!”宗澤連忙喝止,僅僅五六騎的規模,不會是過來攻城的,“看看賊人有什麼話說。”

一名信使被守軍用筐子吊上城來。

連城門也不敢開,城中的心虛氣短表露無遺。當信使走到景誠和宗澤面前時,整個人舉手投足都能讓人聯想到趾高氣昂四個字。

“聖公有令……”

“斬了!”

信使剛開口,景誠便一聲怒喝,他身後的親兵立刻撲出去,將信使撲倒在地。

景通判翻臉如翻書,突變如兔起鶻落,周圍官兵都看得眼暈,不知景誠唱的哪一齣。

那信使拼命掙扎,叫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斬了此賊!”景誠大喝,“說書聽多了,賊子也敢稱使節。”

讓賊人報上名號就夠了,剩下的多聽一句都嫌污耳朵。

如果在仁宗時代,搬出牛酒犒勞賊人,祈求其高擡貴手的官員,還能留下性命。

現在的地方官要再這麼做,朝廷就算要留他體面,也只會是免了梟首一刀,白綾、鴆酒伺候。

二十年來的累累武功,民間也好,朝中也好,風氣早就變了。對外敵、對內賊,只要態度稍軟一點,那就是無能,少不了受斥責甚至罷官奪職。景誠直截了當地表態,便是不想落人口實。

“聖公……”景誠回顧宗澤,“看來賊子是蓄謀已久啊。”

“是啊。”宗澤點頭,“狼子野心,於今昭彰。”

建制定號,坐實了反賊的身份。這一下子,責任徹底由衛康擔過去了,所有對韓岡新政的非議,便可以徹底洗清。

就在城頭上,信使被景誠的親兵一刀站下了頭顱。狂叫戛然而止,只剩噗噗的噴血聲。

圍觀的官兵,基本上都是除了雞鴨之外,沒見過血淋淋的殺生場面。北方時常會圍觀刑場,南方卻不多見。就在身邊看見活生生的人被砍下首級,好些個士兵都嚇軟了腳。

宗澤雖爲南人,但類似的場面還是見過不少,他倒是驚訝起景誠的這幾位並不起眼的親兵來。

一刀斷首,刀法如此利落,非是積年的劊子手或是久經戰陣的老卒不可爲。宗澤用心打量起這幾位親兵,一個個相貌滄桑,皆是有別於南人的精悍。

“拿弓來。”

在一旁,景誠命人拿來了弓箭。藉着一點亮光,對準還在城下的幾名賊人,他張弓搭箭。

一聲弦鳴,宗澤驚訝轉頭,只看見景誠持弓而立,城下一聲慘叫悠悠傳來。

“再來!”

景誠大喝,接箭張弓再射,又是一聲慘叫竄起。

一柄長弓連張連射,慘叫聲此起彼伏。景誠一箭一人,五箭之後,城下又重新陷入了黑暗之中。

宗澤鼓掌讚道,“好箭術,家學淵源,果然了得。”

“微末之技,不足掛齒。”景誠面無得色。

他的祖父景泰,是少見的文進士轉武職的例子。

大宋文武殊途,朝廷中有文不換武的說法。文臣願意領兵,但沒人願意轉爲武職。

當年党項叛亂,范仲淹、龐籍、韓琦等重臣前往前線鎮守,仁宗皇帝便打算將他們轉爲武職,可以更名正言順地領軍。

但范仲淹和龐籍都找了藉口拒絕了,而韓琦雖是接了聖旨,可還是委委屈屈地上奏表說,“雖衆人之論謂匪美遷,在拙者之誠獨無過望,蓋以寇仇未殄,兵調方興,宵旰貽憂,廟堂精慮,使白衣而奮命尚所甘心”——雖然不願意接受這個任命,但因爲敵未滅,戰方酣,天子和朝廷也夙夜謀劃,他也只能起一起表率作用,以激勵人心。韓琦在奏章中便是這麼一副相忍爲國的姿態。

要麼直接拒絕,要麼便是滿腔幽怨,故而不久之後,對臣子一向寬容的仁宗皇帝,便收回了這道詔命。

相較而言,景泰老老實實地從進士轉武職,在重文賤武的朝堂上,真可以說是一個異數了。

但景家也由此轉成了將門,從此離開了士大夫的行列,所得所失,只看景誠費盡心力去考進士這一事,便可知端的。

就宗澤所知,其實種家也有讓自己子弟轉換身份的想法,可惜種家實在沒有有望皇榜的讀書種子,即使其中有一個還算聰明的,拜在了當世大儒門下,與當朝宰相同窗共學,也只掙到了一個諸科出身,如今還回到了繼承家業的舊路上。

經過了一番努力,終於從將門掙扎出來,重新回到了文官的隊列中,景誠很少願意提及自家的累累軍功。中進士後,槍棒功夫也放下了。不過文官習練射術,卻是如今風氣,他便一直在練習。也幸虧如此,否則也沒有方纔的連珠箭。只是方纔一展射術,神情依然淡淡,不見喜色。

景誠的反應雖是寡淡,可週圍的官兵早已看得目瞪口呆。

火器還沒有在南方軍中普及,弓弩依然是軍中校演的重點。

景誠的箭術放在北方軍中或許只是不錯,但在南方,卻已經是神乎其技了。

一名年輕的士兵興奮得漲紅了臉,振臂高呼:“通判威武!”

一名老卒眼神中充滿了敬慕:“通判威武!”

一名跟着長官上城的小吏揮舞起細弱的臂膀,尖聲高叫:“通判威武!”

幾名親兵相互交換了眼色,長槍開始一下一下地杵着地面,極富韻律地應和起來,“通判威武!皇宋萬勝!”

南門城頭上的士兵,一個一個加入進來,開始杵動他們的長槍,開始揮動起他們的臂膀,“通判威武!皇宋完勝!”

上百條長槍齊齊起落,他們心潮澎湃,他們意志如鋼,“通判威武!皇宋完勝!”

咚咚的跺地聲中,城頭上,越來越多的士兵加入到呼喊的行列。從南門城頭,沿着城牆,向東西兩側延伸過去:

“通判威武!!皇宋完勝!!”

“通判威武!!!皇宋完勝!!!”

片刻之後,已是全城齊呼。景誠方纔炫耀的箭術遍傳城中,雖然賊人尚在,城中的士氣已經截然不同。

宗澤暗暗一嘆。

若是有三百精兵,藉着方纔的一股銳氣,就能殺出城去。城外的烏合之衆,乍聞城中高呼,必然心懷猶疑,決然抵擋不了此時的襲擊。

只可惜,城中守軍亦是烏合之衆,多少人連神臂弓都拉不動,上弦的機器不僅數量稀少,還都是壞的。

“五郎。”親兵中最老成的一位悄然走上來,附在景誠耳邊說了一通話。

宗澤見狀,避嫌地讓出了幾步。

就見景誠的眉頭越皺越緊,最後對那親兵問道,“可有把握?”

親兵低聲道:“六七成總是有的。實在不行,也能退回來,不怕賊人追。”

猶豫了半刻,景誠眉頭舒展開,點了頭,“也罷,就這麼辦吧。”

讓親兵下去準備,景誠走回到宗澤身邊。

宗澤輕聲問,“何事?”

“我打算命人出城去衝一衝。明教妖賊剛剛起事,人心尚未歸附,城外賊衆心中定然不穩,若猝然受襲,必然大亂。”

“可有把握?”

“我那幾位家丁,幾乎都是跟着先祖、先父和先叔父上過陣的,無不是弓馬嫺熟,武藝出衆,把握不可能十足,但七八成還是有的。”

宗澤略一思忖,便拱手一禮,“既如此,小弟便祝兄長旗開得勝。”

得了宗澤首肯,景誠隨即召集城中衆官,將計劃和盤托出。

方纔景誠引弓殺人,着實將底下的一衆官吏給鎮住了。現在他說要派兵出去衝殺一番,竟然沒有一人出來反對,絕大多數都表示贊成。

在這個節骨眼上,本就沒人還能顧着爭權奪利,景誠這位將門世家出身的通判,此時又表現出了過人的武藝,哪個不把希望放在他身上?生殺予奪的指揮大權順利地給景誠拿到了手中。

宗澤本來還打算用自己的欽差身份來幫景誠一把,現在既然不用他多事,宗澤便退避一旁,看着景誠指派。

就在城樓上,景誠將任務一一分派下去。

半個時辰之後,百名應募而來的敢死之士,業已穿戴整齊,由景誠的八位家丁領着,排列在城門後的小廣場上。

這些勇士一個個身上都披掛了鐵甲,外面還套了一件甲衣,用來防止胸甲上的反光,頭盔上的盔纓則換成了一簇筆挺的白鵝毛,用來識別身份。

景誠一身鐵甲,手扶腰間長劍,筆直地挺立於他們面前。

在景誠身側,是整整一箱新出的銀錢,又用牛拉了整整一車絹帛。加起來近萬貫,全是從城中大戶手中募捐出來的犒賞。

宗澤立於城頭,向下俯望。

只看見景誠不知說了什麼,百名勇士一起高呼了起來。又見景誠捧着酒罈上前,親自給每一人都斟上了一碗烈酒。

不愧是名將世家。宗澤不禁嘆息。

相隔百步,當上百人同時飲下烈酒,摔碎酒碗的時候,宗澤猶能感覺到在那裡,士氣沸騰,戰意如火如荼。

東門城牆處猛然燈火盡滅,片刻後方才又亮起,而那隊勇士,則悄悄地從南面城上陲了下去。

景誠回到城頭上,走到宗澤身邊,一言不發,靜靜地望着城外。

宗澤也沒了說話的興致,一同望向星火滿點的夜色中。

寂靜中,平靜的夜幕忽地起了一片漣漪,星星點點的火光忽然間在邊角處黑了一片,然後喊殺聲便傳上了城頭。

一支支火炬落地,一叢叢篝火熄滅,區區百人的隊伍,在城外的賊軍中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

景誠回頭城內,千餘士兵已經在城門後列隊等候。雖說此輩多不堪用,但藉着勝勢,趕敵軍,已經綽綽有餘。

景誠舉起掌中長劍,奮聲高喝,“出兵!”

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四)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四)
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四)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十)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議(八)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