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

夏日的宮廷,若無人經過,便是寂靜無聲。

一隻夏蟬剛剛飛到一株梧桐樹上,才叫了兩聲,便有兩名禁衛拿着杆子撲打上去,頓時就沒了聲息。

這是從宋守約做殿帥開始留下的習慣,近二十年下來,已成爲宮中依循傳承的故事。新太尉換了好些個,沒有哪個改掉了這個慣例。

而這兩年苗授擔任殿前副都指揮使之後,又增派人去給宮中的大小樹木下面鋪上鵝卵石或是水泥。

因爲在《自然》中,曾經刊載過有關蟬蟲一生的論文:蟬蟲在樹枝上產卵,幼蟲孵化後掉落地面,鑽進地裡吮吸樹根汁液,長成之後便從地裡爬上來,蛻殼羽化成蟲,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常識。苗授這麼做,正是防止地裡的蟬蟲爬出來吵鬧宮廷。

王中正從宮外自家的府邸來到宮中,頓時就覺得耳畔清靜了許多。

這就是故事。

宮中的故事每每可笑,以樞密使之尊,每當宮宴只能下去做陪客,這本是因爲樞密使剛出現時,本爲天子近侍所任,非是朝臣,更不可能與宰相東西並立,晚唐、五代,樞密院地位漸漸上升,立國之後,又逐漸爲士大夫所控制,但這個陳規陋矩,直到熙宗登基之後才改過來。

王中正有時也在想,要是換做唐時,樞密使這個位子自家也能坐一坐。若是朝廷能按功勞授官,自家照樣能進西府。可惜如今士大夫勢大,即使在夢中,王中正都不敢想象自己能站在西班最前面的位置。如今的皇宋,閹人想要再做回樞密使,除非出一個商紂王、隋煬帝那樣的昏君纔有可能。

不過更多的感慨,因帶御器械的身份而在太后身旁值守的王中正就沒有了,一天下來,他心中更多的還是小心謹慎。

在家中,他是一家之主,妻妾兒孫們都要在他面前恭恭敬敬。但在宮裡,在太后面前,他就是必須要守着規矩的家奴,即使節度使已近在眼前,也沒有狂妄自大的本錢。

但王中正儘管年紀大了,身子骨也不怎麼利索了,卻也從來沒有請假過一次。在太后面前賣力,得到的是情分,在太后看不見的地方賣力,不過是功勞、苦勞而已。

“王中正。”

一聽到太后的聲音,王中正立刻彎下了腰:“臣在。”

心中卻忍不住在想,這是不是《自然》中所說的條件反射,雖然這個詞怪異了點,但道理是一點不錯。這兩年,天下成千上萬條胃穿孔的狗,都驗證了這一點,“可憐的狗。”

“韓相公今天的話都聽到了。”

王中正聞言一驚,滿腦子的胡思亂想頓時一掃而空,“……是,臣都聽到了。”

“你是怎麼想的?”

太后的問話,讓王中正頭疼起來。

韓岡早已經走了,現在太后正在回宮的路上。

接近一個時辰的覲見中,太后和韓岡聊了不少話——之所以用聊,是王中正根本不覺得這是君臣問對。

一開始的確說了一些有關沈括的任命,但隨後話題便轉到了沈括家中悍妻的身上。再之後,話題就更偏得離題萬里了。

在整個覲見的過程中,王中正見證了韓岡是如何想方設法將跑偏的話題給帶回去,話題又是怎麼屢次被太后給帶歪的。

現在太后問對着方纔的一番“問對”,到底有什麼看法,王中正一時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少不得一推乾淨,“太后和相公的一番問對,干係天下,豈是微臣區區內侍能夠妄作評判?”

“就是吾與命婦說話,也會說幾句朝事,你更是拿朝廷俸祿,這些話有什麼不能說的?……算了,你也爲難。這個不好說,那你對韓相公怎麼看?”

王中正頓時放心下來,不要回答那個問題就好了。議論太后與宰相的問對內容,這是明擺着的干政,是最要命的。

只是評價官員賢與不肖就簡單了,這是天子近臣的本分。

“韓相公治學爲賢人,治國爲能臣,世所罕匹。”

不過議論在位的宰相短長,終究是不妥,王中正還是用了一個世間流傳的比較保守的稱讚。太后聽政多年,問出這種話來,豈能沒有用意?保守點總不會有壞處。

“那跟之前的韓相公比起來如何?”

“是安陽的韓相公,還是靈壽的韓相公?”

王中正一邊用問題來拖延時間,一邊想着要如何避免開罪韓岡,又能讓太后滿意。

“兩個都有。”

朝堂上,韓姓的相公一直不缺。總是去一韓相公,又來一韓相公。王中正在宮中服侍多年,幾位韓相公都打過交道。

韓絳總是對宦官不假辭色,王中正每次見到他,總能感覺到平添幾分寒意。當初韓絳領軍要收復橫山,他王中正奉手詔去延州體量軍事,剛到延州便被打發去了前線,要不是韓岡恰好在羅兀城中,保不準這條小命就要交代在党項人刀下。

但其他宰執,無論是同姓的韓琦,還是富弼、文彥博,對他們這些內侍就算見面帶着笑,也是爲了探聽宮中消息,討好天子罷了。

而韓岡,王中正沒見過他刻意勾結宮中得寵的內侍,同時韓岡也並沒有將閹人視同異類——有太多重臣可以用來作對比,態度上的差異十分明顯。只是相交快有二十年,王中正卻還是看不明白韓岡這個人。

韓岡本身就是當世有數的學者、大儒,任官多年更是將天南地北都走遍,見過的人和事無數,見識遠非困居宮中的婦人能比,但韓岡對太后的選擇一直保持尊重,基本上沒有獨斷獨行的情況。人事安排,如果自己的想法,都會盡量說服太后,如果不成功,便乾脆放棄。如果有必要,過一陣子,他會再來勸諫。比如當初想讓李南公擔任三司使,太后最後沒有同意,韓岡便沒有再堅持。

太后對韓岡持之以恆的信任,是一直以來韓岡的態度所造成的。若韓岡靠着當初的功勞便驕橫跋扈,一點情分早就消磨殆盡了。但韓岡能一直這麼做下來,完全不像是對太后的敬畏,反倒像是自個兒定出一個規矩後,便按照規矩行事。

有韓岡在這邊,三位韓相公的高下其實也不必多說了,可王中正總不能就這麼簡單地得罪人。

“安陽與靈壽的兩位相公,皆是治世能臣,朝中若有變,皆能以天下相托付。小韓相公亦是堪爲國家柱石,不讓兩位相公專美於前,更是出將入相,文武皆能,彷彿古之賢臣,今人不能及。”

韓琦是兩朝顧命、定策元勳,而韓絳也是主持先帝內禪時的首相,同樣是有定策之功。以天下相托付的評語,兩人都當得起。不過王中正只提治世,避而不談武勳,當然是有所褒貶。

王中正的評語,沒有得到太后的反應。跟在太后身後,看不見她的表情,王中正也只能安靜地等着。

走了幾步,他才聽見前面傳來的聲音:“多虧了有三位韓相公先後秉政,英宗、先帝還有官家才能安居宮中。”

“國有賢良,是祖宗的福佑。”王中正立刻恭聲附和。

“最近也是事情多,要是朝中多有幾個能如三位韓相公的臣子,吾也能輕鬆一些了。”

王中正低低地應了一聲。

太后當然累,近年來,天下太平無事,朝中又有賢相主持,向太后也漸漸變得怠政。隔三岔五就要輟朝,每天只到內東門小殿坐上一坐。猛然間宮中最近一下子不太平起來,多少事壓身,習慣了每天處置幾樁事的太后,肯定習慣不了。

太皇太后繼半年前一次重病,尚未康復,近日又再次垂危,十幾名太醫會診,都說太皇太后沒多少時間了。而齊魯大長公主,因爲憂傷過度,侍親勞累,突發惡疾,短短几日內就重病不起。皇帝的祖母和姑母病重垂危,或許再過幾日,這一家子除了皇帝之外,就剩下一個老三和他的幾個兒女了。

大長公主就算了,向太后對太皇太后只恨其不能早死,只是事到臨頭,該有的禮數一點也不能缺。太后每日照樣得去探問,然後板着臉回來。等到太皇太后薨逝,更是要平添多少事。

“天下安危,全在太后身上。近日太后勞累過甚,當好生調養。”

“還要怎麼調養?太醫局中,能跟華佗一般開膛破肚來治病救人的醫官都有好幾個,有他們的藥方子,還要怎麼調養?”

王中正道:“臣最近在服用蜂王漿,半年下來,只覺得精神旺健,身上的一些老病也沒了。《神農本草經》中說蜂蜜安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則輕身延年。但蜜蜂幼蟲用蜂蜜餵養只能變成工蜂,而吃了蜂王漿,才能變成蜂王。即可知蜂王漿的滋養之力遠甚於蜂蜜。”

“這個吾日常也在吃。”向太后點點頭,問:“卿家也看《九域遊記》?”

隨着《自然》和《九域遊記》的流傳,曾經在兩本書中出現的如蜂王漿、羊初乳、冬蟲夏草之類的補品就成了世人眼中的滋補佳品,如今甚至成了貢品,向太后也常年服用,只是蜂王漿的數量少,又不耐存儲,無法賞賜臣子,只能在宮中分享。

“九域雖然是小說家言,但裡面都是格物致知的道理,無論天文、地理,還是兵法,都是正論。醫藥也同樣如此,所以臣時常翻看。”

“韓相公說話一向是有道理的。”

王中正輕笑道,“只是韓相公不肯認。”

“一國宰輔,分心去寫小說家言的確不合適。也怪那些拗性子的,不然何至於如此。”

王中正唯唯,總不能附和太后去罵王安石。

“王中正!”太后的聲音忽然嚴肅起來。

王中正早有心理準備,躬身道:“臣在。”

“韓相公一心想要修軌道,覺得沈括這件差事辦得好,便想讓他繼續辦下去。只是沈括一向沒什麼好名聲,家裡又是有名的不靖,總有人要說話。你就去看看沈括修的軌道如何,如果當真差事辦得不錯,只要他能過廷推,吾就準了。”

“臣——遵旨。”

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
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