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宴火(二)

十萬。

好吧,就是定州路中,戶口最多的保州、定州,也蒐羅不出十萬丁壯,加在一起還差不多。

整個定州路的兵馬數量,也不過四萬而已。

定州路不比西面的真定府路,有太行山爲屏,也不比東面的高陽關路,有白溝、黃河爲障,山僅爲太行餘脈,水更只是黃河支流的支流。

四百里邊界上,只有偏西的定州纔有山丘起伏,東側的保州、廣信、安肅盡爲坦途,些許水障,以遼國的騎兵數目,投鞭斷流並非妄語。

但相較北面的頑敵,將校們更在意王厚這位主帥的態度。

王厚剛說遼軍有十萬之多,彭保就打了個哈哈:“太尉唬我,定州當面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老搭檔蘇佐跟着道:“易州、涿州也養不起十萬北虜。”

彭保放開來說,“莫說十萬,就是二十萬韃子,也是去真定府六七萬,去高陽關六七萬,剩下的六七萬,纔是我們定州路的。”

南京道與河北路交界地長達千里,隨御駕而來的十萬遼師,再糊塗的將帥,也不會將他們放在身邊的百十里方圓之內——這不是賢愚與否的問題,而是連人帶馬二十多萬張嘴聚集在一處,三五日就能把當地吃得精窮。

易州、涿州田土雖非貧瘠,但邊境上戶口遠不如腹地,產出僅夠自足,普通百姓家中存糧一般都並不算多。這邊的真定府、定州、高陽關也是一般,甚至因瀦水爲塞,以水阻敵,使得邊境上水患頻頻。儘管這些年來大舉淤田,也沒能讓軍需糧秣可以就地調集。從內地調來的軍資,絕大多數都存儲在堅城之中,想要攻下來,可比打破幾個村寨困難得多。

只定州路四百里邊界,若是涌進十萬兵馬,而且還是遼國那種以騎兵爲主的編制,等着餓死好了。遼人又不蠢,自不會自尋死路。

正如蘇佐所言,最後定州路要面對的敵人,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都是在王厚手底下做了幾年工的人,王厚對遼國是什麼態度,哪個心中不知?

眼下遼人就在近前,王太尉想聽到什麼樣的回話,又有誰不是心知肚明?

儘管王厚又在說,“京保鐵路過了天門寨往北百里就是涿州,北虜御帳就在那處。御帳周圍,就是沒十萬兵馬,只有一半,那也是最精銳的一半。”

彭保依然洋洋自得,這位遂城守將,第七將正將放言道,“大帥放心,定州路可是有鐵遂城在。遼狗咬上來,定能崩壞了他們滿嘴狗牙。”

“遼狗就跟狼一樣,對上了,一定不能怕,當真橫下心,一腳就能踢走。”

“說得對,如果我們看起來弱一點,那遼狗肯定會得寸進尺。要是當真一棒子打過去,肯定就夾着尾巴逃了。”

彭保、蘇佐開口,西軍一系的將佐也紛紛跟進,表現出自己的冷靜、從容和無所畏懼。

河北系的幾位將校,倒是彷彿成人在看專逗小孩子的皮影戲,相互間遞了幾個眼色後,就冷眼看着,一句不發。

滿身都是陝西茬子味的王厚,表面上是秉公行事,可立功的機會當真能給他們?想也知道,只要他在定州一日,河北系就一日出不了頭。迎合他,還不如奉承南面大名府的新任制置李相公。

王厚瞥了河北系的幾人一眼,直接就將他們忽略了過去。

河北軍出身,投效了還是本地大族,一旦遼人入寇,由不得他們不用心。

對彭保等人的表態,王厚還算滿意。臨戰之時,他手底下的將校,哪一個敢畏畏縮縮,他決不輕饒。

“你們能這麼想,那本帥就放心了。”

王厚拿起酒杯,沒有相邀共飲,就這麼拿着,“韓相公昔年也說過,要爲天下開太平。可太平哪裡來?刀槍中來!”

“馴服了吐蕃,隴西太平了。滅了西夏,關西太平了。平了交趾,廣南太平了。前幾年,河東那邊的熊制置,帶着數萬弟兄將大理、西南夷堵在家門口,一股腦兒都做翻掉了……”

王厚幾句話,殺氣漸次濃烈,最後卻拿捏着市井小說裡的用詞,煞氣頓去,引來一片笑聲。

王厚也咧開了嘴,趁勢舉杯相邀,兩巡酒後,彭保帶頭,領着諸將佐上前來爲王厚敬酒,酒宴上的氣氛也漸熱鬧起來。

淺淺喝了一口,目送最後一名河北系的將領回到了座位上,一波敬酒的高峰過去,王厚頭腦微醺,輕拍着桌子,“現如今,西南也太平了,土人也好,發配和移民到西南的幾十萬漢家子也好,都老老實實地做良民。原本夔州還有些土官,膽大包天,敢捕我漢家子爲奴。前兩年大軍一過,殺了個乾乾淨淨,田地子女都分了下去。還有誰敢不老實?也就是北方不太平!”

“要說這遼國,立國早於皇宋,國勢也遠勝諸夷,舊年與我中國並立,並迫得真宗皇帝只能與之約爲兄弟。天幸我中國這些年有賢人當軸,國勢日昌,但這遼國偏偏有了個英主,雖是篡逆之輩,卻比之前的幾個皇帝都要強。”

王厚輕輕晃了晃頭,咬字也有點含糊,顯得有了幾分酒意。

但下面將佐的酒全都醒了,彭保喝得比王厚還多,連打了幾個寒顫,半點醉意不剩。王厚這幾句話,可不簡單,彭保連呼吸都輕了。

“可惜這耶律乙辛,終究是老了,老糊塗了。就憑遼國的那點底子,還想攻我中國?”

“兩強相遇,冒進者必敗。太宗皇帝想一口吃成個胖子,吃撐了。說句犯忌的話,那叫自不量力。太祖皇帝若在,必不至於如此。”

犯忌?現在有機會不議論兩句趙家皇帝——太祖除外——那才叫犯忌。

那等忠心趙氏的將領,只要表露在外,十多年來,紛紛被調居閒職,官照升,就是不能帶兵了。宰相們什麼心思,大家都心照不宣。

“遼國幾次入寇,都沒敢貪佔。這可是天賜之機,如果遼人守在邊境上,我無可奈何,若他敢越界一步……”

王厚的親衛隊正掀簾而入,打斷了王厚的話。他手中拿着一封貼着翎羽的信函,幾步上前呈交給王厚。

王厚拆信只一看,就霍然起身,拿着信,示與衆將,大笑道:“天賜良機。北虜,過河了!”

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
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八)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五)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變故(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