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

章惇瞳孔一縮,韓岡真是夠心狠手辣的。

他也不是沒想過請皇后直接派御史去交州查案,那邊都是他的人,想要什麼結果都容易。可交州的氣候有別於中原,萬一派去查案的御史病死在當地,免不了會被人懷疑想要殺人滅口,這樣一來,整件事的性質可就嚴重了。

見章惇遲疑,韓岡心中大爲失望,連膽大包天的章子厚,在東京城中享了數年的清福,都變得畏首畏尾了。這辰光了,可是能退縮的時候?

正打算出班說話,只見右側身影一晃,章惇還是先踏了一步出來。

立於殿中,衝向皇后道:“殿下明鑑。御史受命於天子,可風聞奏事,真僞本無限制。但並非說受劾者不許自辯清白。今日御史所言,無非構陷,臣章惇還請殿下遣人逐條查明真相,還臣以清白!”

見章惇壓抑着怒氣,聲音都在顫抖地爲自己辯解,向皇后不由自主地就點了點頭。

“既然章卿如此說,那就查個清楚好了。”

她本來不想就在朝堂上理會這件事,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收場。前面讓章惇回去,章惇就站回去了。讓趙挺之住嘴,但那幾位御史卻變本加厲,感覺上就很不舒服。章惇現在要求一條條查證、對質,向皇后沒有考慮太多就答應下來。

向皇后一應,章惇立刻接口道:“御史說章惇‘在政府頤指氣使,視院中官吏爲犬馬,薛向不敢爭,蘇頌不敢辯’。現在蘇、薛兩位就在殿上,殿下何不先問一問他們。”

“蘇卿,薛卿。你們怎麼說?”向皇后問。

蘇頌捧着笏板,衝向皇后欠了欠身,“臣近日僥倖得入西府,不敢有負聖託。”

薛向也跟着道:“章惇知密院,其書判,可行則從之,不可行則爭之,臣只知依職分行事。至於御史說臣‘惟知諾諾’。那遼人侵高麗,章惇說要救,難不成臣就不能說救,偏得說一句讓於他耶律乙辛便是?”

薛向夾槍帶棒,表明了態度。但沒有點真憑實據,趙挺之如何會拿出來:“樞密院吏員周誠,前日偶犯小過,章惇下令鞭笞至數百下,臀股皆爛,創可見骨,如今性命在須臾之間,此輩乃是公吏,若有罪當付諸有司,樞密使豈得以牛馬視之?”

章惇瞪眼揚眉:“章惇備位密院,爲西府之長,難道連處分吏員都做不得?周誠泄兵機於外,此事樞密院中人盡皆知,可謂是小過?此輩奸猾之徒,慣會欺瞞上官,有過不重懲,密院公事不知會給他們敗壞成何樣?!”

強淵明當即向上道:“殿下,章惇在殿上仍不知悔改,其在西府恣意威福可見一斑!”

看章惇意欲辯駁,趙挺之搶先一步,“御史彈人,豈會無憑無據?章惇縱然在此事上巧舌如簧,但章愷關說法司及章家交州私釀事,罪證鑿鑿,縱有蘇張之舌,也難洗脫!”

十幾二十條彈劾章惇的罪狀之中,有些是章惇與人勾結的,這是沒法兒查清的,有些是說網羅黨羽,這也是扯不清的,公事和私事在這些方面根本無法區分。是與非,全都得看向皇后是否採信。還有一些小事,算是湊字數。真正可以查證並動搖到章惇位置的,一個是章愷關說有司,另一個,就是章家在交州私釀。

趙挺之這是單刀直入,也是唯一的選擇。否則繼續就那些小事吵吵嚷嚷,給章惇攪亂了局面,那可就輸定了。

“臣弟關說大理寺及交州私釀事,查證同樣容易。大理寺有審刑院查證。交州屬廣西,自有監司可驗。”

章惇在朝中勢力廣泛,他想要的,趙挺之當然不能答應。

呂公著當年爲了陳世儒弒母案,將大理寺上下官吏都給收買了,最後還不是沒事。關鍵還是在皇帝——現在是皇后——的身上。但以章家在交州酒場的生產規模,實在是太過駭人聽聞,一旦查證,誰都保不住他。

不過章家的酒場,位置是在廣西洞蠻的封地中,而名義上的東主,又跟章家拉不上關係,一個外人想要去查,不會那麼容易。而且交州的甘蔗園,有很大一部分利潤是糖蜜釀酒提供的,章家只是佔了其中很大一塊份額。朝廷派人去查,等於是捅開一隻馬蜂窩,結果可想而知。

趙挺之雖不會了解那麼清楚,但那麼大的私釀數目,章惇一家吃不下來也是肯定的。稍有見識就能想得明白,光是原料就不知要牽扯多少人,廣西的漕司、判司不可能不知情,也不可能沒有收受好處。

“崔臺符曾任官審刑院多年,院中官吏多爲其屬。而章惇領軍伐交趾,其所請朝廷無所不允,舉薦近百人。功成之後,無不受賞得官,數年間黨羽遍佈廣南兩路。若任由審刑院、廣西監司查驗兩罪,乃是正中其下懷!”

交州私釀本是地方上的事,正常要求當地的監司出面檢查上報。轉運使、提刑使都可以出面。但趙挺之既然說章惇領軍伐交趾,使得黨羽遍佈廣南兩路。這就是不信任當地的官員,既然如此,照慣例就是派遣朝臣去當地察訪事情,若不相信外臣,派內侍也是可以的。至於大理寺,同樣可以派個內侍監審。

向皇后考慮了一下,準備派個內侍去查驗,這樣趙挺之總不能說章惇還能欺瞞朝廷了。

但章惇正等着趙挺之的話,他現在已經豁出去了,“既然御史如此說,那就都由御史去好了。大理寺事可由御史臺主審,交州同樣也可以,臣不會有異議。御史言臣在交州私釀,又說廣南監司皆是臣之黨羽,若是遣他官去廣南,如果不能讓御史如願以償,恐怕還是會爭執不休。如此來往反覆,不知要拖多久才能還臣以清白。臣請殿下遣一御史南下交州查證!”

僅僅是幾句對話,章惇便設下陷阱,將趙挺之一步步地坑下去。

同情之色在朝臣們臉上泛起,縱然交州的富庶聞者日多,但在大多數人眼中,那裡終究是瘴癘之地,除了要錢不要命的商人,還有運氣不好的官員,誰願意去那裡,一不小心就把性命送了。更有人看向韓岡,實在是太像了。

不過韓岡的注意力並不在兩人身上,而是蔡京。就在章惇說要御史去查案的時候,蔡京就直接看了過來,與韓岡的視線一下對上了。

趙挺之臉色開始泛白,現在哪裡還不清楚這是落入了章惇的陷阱中。這是要拼個魚死網破,萬一派去查證的御史死在當地,那就會被認定殺人滅口。如果只是遭彈劾去官,也許沒幾年就能再起復。可殺人滅口的罪名落下來,這輩子就完了,章惇敢這麼賭?

“交州瘴癘地,御史如何能去?”回過氣來的蔡確在擠對御史們。

章惇惡狠狠地瞪着幾位御史,“交州的確有瘴癘。但惇去得,韓宣徽去得,歷任官吏去得,數萬將士去得,難道御史就去不得?!”

章惇的質問,趙挺之、強淵明不敢接口,或許瘴癘不一定及身,可萬一章惇鋌而走險呢。

當初聽說了冬至夜的詳情,他們都曾笑二大王膽怯,若是二大王敢應承下來出去爲天子祈福,整個形勢就變了。可事到臨頭,他們卻都畏懼了。這可是關係到他們自家的性命。就算章惇那時候因爲殺人滅口的嫌疑而被治罪,可那對已經一命嗚呼的自己來說,又有什麼意義?何況以韓岡和章惇的關係,怎麼會袖手旁觀。

“殿下,臣願往!”

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靜。朝臣們循聲望去,卻是蔡京。

蔡京離開趙挺之、強淵明那一撥人,步履平穩地往前走了兩步,向殿上一揖,“殿下,臣蔡京願往!”

不是李清臣。一直都在觀察着幾位嫌疑對象的韓岡,現在終於可以確定了。否則站出來的就該是李清臣,縱然不能像蔡京一樣敢南下交州,但至少可以幫下屬緩頰,維繫御史臺聲望不墮,如若不然,李清臣在烏臺就再無地位可言。

可現在站出來的偏偏是蔡京。由此可見,整件事居中起主導作用的當是蔡京無疑。看來蔡確的計劃已經給蔡京等御史察覺,纔會有今天的這一幕。因爲知道蔡確想要拋棄他,所以打算賭上一把。

蔡京在朝臣的注目中,義正辭嚴地朗聲道:“朝廷設風憲,所以重耳目之寄,嚴紀綱之任。查奸辨僞,乃御史本分。至於瘴癘,正如章樞密所說,既然百官三軍去的,蔡京也一樣能去得,爲國事何敢惜身。”

雖然結果不是那麼完美,但章惇也爭取到了一個緩衝的餘地。

一位官員只要離京出外,命運就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御史彈劾重臣,如果不能窮追猛打,就等着對手的反撲吧。等蔡京回來,朝堂的形勢大變,根本就沒有他能施展的地方了。只要蔡京不至於客死南方,章惇完全可以安心下來。

但韓岡並不覺得蔡京這是被迫出來。

以蔡京在後世的名氣,以及他過往的表現,應該會考慮一下章惇會逼御史南下交州,這本是韓岡之故技。方纔蔡京還瞥了一眼過來,只是沒想到韓岡一直盯着他,視線對上後,立刻就縮回去了。

“不過南下嶺外,生死未可知。臣在離京前,有一章疏當呈於陛下,殿下。”

“什麼章疏?”

“爲皇宋計,不可重用資政殿學士、宣徽北院使,韓岡!”

蔡京風姿秀挺,聲音朗朗,立於殿庭之上,實是賞心悅目,不過他說出來的話,卻讓幾乎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韓岡轉過去同情地看着趙挺之和強淵明,“你們都給利用了。”

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
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下)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下)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五)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二)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