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

“荒謬!”

“滑天下之大稽!”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皇帝昨日剛成婚,今天太后就要把三位宗室子養在宮中,還是太祖之後,這個消息剛剛傳來,文彥博當場就爆發了。

文及甫心驚膽戰地看着老父在廳中發飆,自己卻束手無策。

之前,因爲文彥博鬧得太厲害,政事堂找了個事由,將文彥博的三個兒子給關進了臺獄之中。

隨着文彥博服軟,文及甫便先給放了出來,這算是定金。但他的兩個兄弟還在臺獄中,可算是押金。

儘管在臺獄中只待了沒兩日,但文及甫已經打定主意,這輩子寧可做啞巴,也絕不再進烏臺一趟了。

他現在膽戰心驚,不是因爲老夫發怒,而是因爲老父發怒的後果。

“大人,該怎麼辦?”文及甫小心翼翼地問道。

“能怎麼辦?!”文彥博反衝了一句。

文彥博很清楚,即使他那對渾濁的老眼,把兒子瞪得臉青脣白,也拿兩府中的那幾位毫無辦法。

“兒子聽人說,韓岡曾經說過,只要熙宗皇帝還有血脈在,就不會讓其他人坐在皇位上,還是當着幾位太尉的面說的。”

“那時是那時,現在是現在。”文彥博也聽說過同樣的消息,只是細節上稍有差別罷了,“燕達現在還敢炸刺不成?”

太后和宰相併不是要把皇帝給替換掉,但皇帝生不出兒子,總不能讓皇位上無人可選。如果熙宗皇帝的血脈斷絕,韓岡再另外挑選宗室承接熙宗宗祧,繼承大寶。這麼做,絕不算違背誓言。有了一個下臺的臺階,燕達難道還會跟宰相犟着不成?即使他想犟着,也得先變出一個熙宗血脈來。

從頭到尾將這事一看,韓岡當初就已經有了這個扶宗室入繼大統的打算。

而且做的還有憑有據,讓人說不出話來。

把宗室養在宮中的事,真宗有過,仁宗有過,就是民間,也有類似的做法,更有婚前找多子家的小兒壓牀的風俗。有先例,有風俗,除了太急了一點以外,根本無從置喙。

選的雖是太祖一系,但太宗一脈剛剛收到打擊,尤其是最近支的濮王府,可是毀滅性的打擊,一門二十多房,竟有一半下獄,日日拷問,怕是打算將濮王府的陰私事全都給挖出來才罷休。

外人哪裡能想到,當初先動濮王府,就是爲了今日,都想不到奸賊們會這般喪心病狂。

“竟還是太祖之後!”文彥博怒極反笑,“王安石啊王安石,你辛辛苦苦把孫女嫁給皇帝,可曾想,你女婿直接幫你孫女婿斷了根了。”

文及甫小聲附和,“皇后生下兒子,肯定會是死胎。”

“這不是廢話?!”文彥博反衝了兒子一句,“問過沒有,什麼時候大赦?”

文及甫是剛剛回來,之前出門去,就是去問了朝廷何時大赦——只有大赦了,他的兩位被定罪的兄弟,才能回來。

只是他回來的時候,正好撞上文彥博收到宮中傳來的消息。

“說是半個月後,大議會的第一次籌備會舉行,那時候就會宣佈大赦天下。”

“半個月?!”

“是。”

文彥博怒氣稍收,點點頭,只是臉色還是陰沉着。

韓岡之前說要判兩個去雲南,文彥博沒再討價還價,也是知道天子大婚肯定會大赦天下。儘管罪名是判了,但只要不受罪就行了,難道還指望兩府會自己打自己嘴巴,來個無罪釋放不成?

一個老六能夠依罪證不明,事實不清的名義先放出來,還是想讓自己安心,證明兩府的誠意才做的,剩下的兩個,可就是體現兩府的權威,讓世人看看學他文彥博是什麼下場。

想了想,文彥博又問:“賞賜也是那時候發?”

文及甫,“聽說是這樣的。”

文彥博哼了一聲,拿天家的財貨來做人情,越來越不要臉了。

“就不知是打算怎麼籌劃了。”

“籌備什麼?就是籌劃一下,準備一下,怎麼才能讓相公們能夠順利地控制天下!”文彥博哼哼的,“大議會這東西,不就是爲了名正言順四個字嗎?”

文及甫沒搭腔,對這件事,他心中可是有許多抱怨。

如果之前父親能夠配合一下,就沒有這所謂的籌備會了,文家還能佔到大便宜,可惜的是,他的父親不僅老糊塗了,性子卻犟得很,把兩府都惹怒了,又不像王安石那般有個翁婿的情分在,沒撿到便宜,反而將老本都蝕出去了。

文彥博發了一通火,脾氣也算消了一點,找了自己的椅子坐下來,戴上眼鏡,拿起了一本書,擺手示意文及甫出門去,“沒事了,你先出去吧。”

“這是什麼書。”文及甫本要走,但看到文彥博手中的書時,卻不由得停了下來。

只能看見封面上的書名《竹書輯錄》,以及作者的姓名呂升卿——這纔是關鍵。

“剛剛送來的。”文彥博說道,“是呂惠卿託了人送過來的。”

“呂惠卿?!”文及甫吃驚得就像看到了太陽從西邊出來一樣。

“是啊,就是呂惠卿,還讓爲父斧正。”正面反面地翻看了兩下,文彥博冷笑着,“老夫有什麼可以指點新學的?”

說是如此說,卻是沒有就手丟到一邊去,反而是坐下來拿着看。

自從呂惠卿參與變法之後,文彥博對呂惠卿的態度是幾十年如一日,呂升卿之輩更不被他放在眼裡了。現在呂惠卿藉着曲裡拐彎的渠道,把呂升卿的著作送到了他手邊,不用多想,肯定是爲了他們共同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文彥博不知道這句話,也不覺得自己會與呂惠卿兄弟成爲朋友,但做一個盟友,呂惠卿還是夠資格的。

“福建子巴巴地把這部書送來,肯定有什麼玄機,爲父要好好看一看。”文彥博再一次將兒子往外敢,“你先出去吧,準備一下,再去臺獄看一看,天太熱,臺獄毒氣又重,多送點解暑排毒的湯飲子。”

文及甫點頭應下,兩個兄弟還在臺獄中,爲了日後兄弟情分着想,他肯定是要多往臺獄跑動,幫還陷在獄中的兩位兄弟一點。

擡腳出門,文彥博從後面又丟了一句話過來,“順便打聽一下,王安石有什麼動靜。”

……

楚國公府上現在有着大動靜。

外姓沒有在生前封王的舊例,功如趙普,也是死後方追晉真定郡王,再十幾年,封韓王。

但外戚,尤其是皇后、太后的直系父祖,肯定是要追封爲王爵的。曹、高,包括現在的向氏,都封了王。

王安石死後肯定會封王爵,即使坐上皇位的不是他的親曾外孫,而是過繼來的宗室子,也必須尊崇這位名義上的曾外祖父。

但身爲祖父,又懷着對熙宗皇帝的忠心,王安石怎麼會不盼着他的孫女能誕下皇子,而承襲了熙宗血脈的這個皇子又能順利即位。

所以韓岡就在家門前,迎來了氣勢洶洶的楚國公。

“岳父誤會了,小婿並非是打算做下那等大逆不道之事——小婿還是挺在乎自己名聲的。”韓岡笑着,對王安石的怒氣毫不在意,“如果越娘誕下皇子,那就順理成章地即位。如果無法生育,這邊也有準備。不論哪一種情況,小婿面臨的局面都差不多,難道是太祖之後承襲大統,就會老老實實在中書擬定的詔書上蓋章,其他什麼事都不管嗎?”

哪個皇帝都不可能容忍得了臣子把持朝政,而自己就是隻管點頭的木雕土偶。

日後即使是太祖之後登基,也肯定要跟宰輔們鬥上三百回合,如果宰輔這一方輸了,韓岡難道還指望那個皇帝會留份人情嗎?

反過來說,即使是熙宗皇帝后人登基,只要宰輔們牢牢控制住朝堂,他就是恨得咬牙切齒,也是無濟於事,只能安心做一個傀儡。

所以韓岡根本就不在乎——當然,這是韓岡自己說的。

王安石連其中一半都不信,“如玉昆你所言,並不在意誰人登基,那你又何必這麼着急。兩三年後,還沒有消息,再選老實穩重又孝順的宗室子入宮,難道不是更順理成章,也更能避免廟堂內外的紛紛非議。”

“給皇帝找點事做啊,宮內有事要多操心,就能少給宮外添麻煩了。”韓岡輕描淡寫地說着。

就像是個棋手,只要稍稍撥弄一兩顆棋子,就能讓棋盤上的形勢爲之大變。

身不由己地處在棋局中,手無半點權柄的皇帝,也沒辦法與抱成團的大臣們爲敵。只能隨波逐流,等待着命運帶來的判決。

王安石陰着臉,卻也沒再多說,更沒駁斥。

韓岡本就是這種喜歡先下手爲強的人,害怕對手找麻煩,就先給對手添麻煩,早在第一次會面,韓岡可就出過同類的計策了。

“敢問岳父,可是放心了。”

“放心?你讓我如何放心?”

不論韓岡說得如何在情在理,如何天花亂墜,作爲祖父,作爲忠臣,王安石能將信心放在韓岡身上嗎?怎麼也不可能。

“這話說的,小婿這輩子在岳父面前說過半句謊話嗎?”

若是朝不保夕,尋求自保的情況下,韓岡不會介意說上一兩句謊。可眼下他牢牢佔據着優勢,又有什麼不敢對人說的呢?

只是王安石並不信。他都不明白,韓岡的這麼多心思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但他清楚,韓岡的決定,宰輔們的決定,已經無可更改。

而且他也清楚,皇帝能有皇子的機率有多低。

章惇那邊還有一層保險的事,他並不知道,但世間早就在傳了,皇帝的身子骨太弱,先天元氣不足,就是強用補藥,最後也能落一個外強內弱。雖有名醫調養,但皇帝卻不自愛。

趙煦的身體情況有多糟,也是王安石親眼見到的。

從眼下的情況上看,皇后爲皇帝生下皇子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太祖之後做皇帝,他的身份,先天性地就讓他很難坐穩那張座椅。

想要聚合起能對付宰輔的實力,太祖之後,和正牌子的皇子,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太祖之後會失敗的事,熙宗皇帝的親孫子卻很有可能成功。

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王安石當朝元老,又是人老成精,當然也清楚這一點,可他還能怎麼辦?

他心口堵着的氣,像皮球泄氣一般癟了下去,“無論如何,越娘可是老夫的嫡親孫女兒。”

“越娘是岳父你的孫女,難道不是小婿夫婦的侄女?”“不論出了什麼事,小婿保證,都不會傷到越孃的。”

王安石氣勢洶洶而來,最後還是無奈而返。

具體交談的內容沒外人知道,但王安石行動的結果,世人都看在眼中。

仍有着各種心思的人,現在能夠選擇的道路,也只有一條了。

……

該送的送了,該看的看了,該打聽的也打聽了,文及甫回到家中。

文彥博的書房內,黑洞洞的,一盞燈都沒有點,只有月上清輝,透過玻璃窗,灑了進來。

文彥博半靠半坐在躺椅上,右手壓着一本書放在膝蓋上,靜靜的,什麼聲音都沒有。

“大人?”文及甫試探道。

“這本書不錯,福建子也會動腦筋了。”

雖說作者是呂升卿,但秉承何人之意,這就不用多猜了。

“那……”

文及甫想,是要聯絡呂惠卿嗎?

“然而有個屁用!”文彥博陡然爆發,卻立刻就平復了下來,“眼下這情況,能爭一爭的地方,就只有大議會了。”

“幸好,我們這些人,還有些老底子在……”

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七章 君臣(上)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
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一)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七章 君臣(上)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七)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二百三十章 變故(二十七)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