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

“爹爹。”看着紛紛落下的細雪,韓岡叫住了韓千六,“今年棉田的收成怎麼樣?”

“總共才一頃地,一畝產棉不過七八十斤。收上來後,又要去籽,又要梳理,比起繅絲要麻煩許多。絲綿三四兩就能填滿衣服,棉花至少一斤。”

“……慢慢來吧。”韓岡搖了搖頭,果然還不到時候。

棉花種植在通遠軍還是第一年,自從去年韓岡讓來往西域河西的商人們蒐集棉種,轉過年來便是一包包棉籽堆滿了半間倉庫。韓岡沒想到自己輕飄飄的一句話,能讓那些商人們忙不迭趕來奉承。

既然種籽足夠,韓岡本意是先種個幾畝做實驗的打算便放棄了,一口氣種了百畝之多。他這也是擔着風險,幸好韓千六有本事。韓岡不知收成多少算是合格,城中也沒人知道,七八十斤的產量是多是少,只能讓商人們再去打聽。

不過通遠軍這裡不適合養鴨養鵝,不然大規模的製作羽絨服也省事。韓岡自己就有一件,裡面用的是雁絨。如今市面上也有用大雁腹部絨毛做的斗篷,數量不少,但價格很高。來源不穩定,並不適合普及。真正合用的,還是能夠規模化養殖的蠶和棉花。如果侷限於河西,就只有棉花。

“慢慢來吧……”又嘆了一聲,韓岡與父親抵達了衙門前。

進了衙門,韓岡去正廳聽候命令,韓千六則是自去自家的官廳。

蔡延慶正在正廳中,王韶、高遵裕打橫陪話,轉運判官蔡曚也在。

“玉昆,你來得正好!”見到韓岡進來,蔡延慶連忙叫着他。

韓岡先躬身向他們行禮,然後不緊不慢地問道,“不知運使有何指教?”

“防寒的衣料,還有行軍用的雨具,準備得如何?”蔡延慶急急問着,竟也是問着關於下雪後的應對。一場雪後,天氣只會越來越冷,若是沒有預備,軍中就會多上許多無謂的損傷。

“擋雨的斗笠和蓑衣,韓岡已經事先預備好了。”韓岡回答着,氣定神閒,“配發給將校軍官的油布斗篷,也都在好端端地放在倉庫裡,前幾日韓岡是再三地檢查過,都沒有問題。無論是隸屬於通遠的軍隊,還是來自於外面的援軍,就算趕過來時沒有帶上這兩樣裝具,下官也能爲他們配齊——只要領頭的軍校簽字畫押,能讓下官報賬就行。”

韓岡的回答體現了他做事的周全,蔡延慶點點頭,而王韶、高遵裕也都笑了一笑,韓岡的最後一句,算是在半開玩笑。

“那冬衣呢?”蔡曚卻是冷着臉問着。

“冬衣的問題不好辦!”韓岡先搖着頭,他感覺着蔡曚的態度有些不對勁。心中有些疑惑,不過回答時沒有一點拖延,“照舊年規矩,孟冬十月才下發絲綿。現在才九月中,今年的冬料還要半個月才能到。韓岡這裡想要問一下運使和運判,能不能把參戰的外路援軍的配發絲綿和冬衣,不送到他們原本的駐泊之地,而是直接發到通遠來?”

“不可能!”蔡延慶尚在考慮,蔡曚就已經一口否決,“漕司行事自有軌範,若是事事從權,事情就要亂了套!”

“既然如此,那也就罷了。”韓岡輕描淡寫的口吻,就像是看到學生寫錯了一個字的先生,很是不在意。他衝着蔡曚微微一笑:“其實在徵調各路援軍時,詔書中已是通知了他們攜帶冬衣。據韓岡所知,絕大多數都攜帶了冬衣。只是韓岡覺得,若是能再有一兩套冬衣,或是更多的絲綿,參戰的將士過得更好一點。”

這幾天,兩路援軍到來時,韓岡並不僅僅是點算人數,以便計點糧草。同時還小心地檢查着十幾支隊伍的兵械和裝具情況。他是緣邊安撫司機宜,不僅僅是出謀劃策,處理庶務,也有義務要爲王韶判斷出各軍的強弱和堪用與否。韓岡和王厚辛苦了幾天,基本上心中都有了底,比如冬衣、雨具,合格的將領不可能不帶。

韓岡方纔的提議,只不過想試探一下蔡延慶和蔡曚兩人的態度。現在一看,至少有一半清楚了。韓岡看了看,王韶沒什麼反應,而高遵裕則衝他露出了一個讚許的微笑。

蔡延慶的私德很好。當蔡延慶來秦鳳路任職時,韓岡就已經從高遵裕那裡聽說過。

蔡延慶是前朝宰相蔡齊的侄子,因爲蔡齊一開始沒有兒子,他便被過繼到蔡齊的膝下。後來過了十幾二十年,蔡齊終於晚年得子,蔡延慶便主動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家裡,並把自己的家產全數留給了他的那個年幼的堂弟,不論是自己掙得,還是蔡齊曾經給的,一點都沒有留下。他這等不愛財帛的義舉,在萊州鄉中頗受好評。

只是蔡齊的女婿劉庠,就是前些日子跟蔡確爭庭參禮的開封知府。劉庠是鐵打的舊黨,韓岡不知道蔡延慶的政治偏向,但好歹跟劉庠也算是親戚,可能也差之不遠。即便蔡延慶對自己看起來有結交的意思,但許多話韓岡也不敢多說。總要提個心眼,有機會便要出言試探。

但這番試探,由於蔡曚搶着出頭,蔡延慶的態度仍無法確定。反倒是蔡曚的這番舉動,則讓韓岡確認了他的派別——又是一箇舊黨!要不然,說話至少也會婉轉一點,“不可能”三個字,未免強硬過頭了,也不符合官場上正常的處事習慣。也只有有人想表明自己的立場,纔會有如此激烈的言辭。

由於蔡曚和韓岡隱晦的交鋒,使得氣氛有些冷場。

蔡延慶出頭緩和氣氛,他問着韓岡,“玉昆,今次的隨軍轉運由你負責,不知你有何想法?”

韓岡想了想,答道:“今次出戰,不能指望因糧於敵。通遠軍的動靜這麼大,木徵只要稍有頭腦,都不會正面拮抗。反而要擔心他命其弟瞎吳叱堅壁清野,然後繞道我軍背後,威脅糧道的安全。”

“也就是說,你沒把握運糧到軍中?”蔡曚冷淡地問着。

韓岡權當沒聽出蔡曚話中的刺,答道:“從隴西到渭源的這條路並不需要擔心。青唐部、納芝臨佔部,還有沿途村寨中的保甲,都能護住。就是過了鳥鼠山後,直至臨洮,那一段行在山谷間,很是危險。”

韓岡如此說,王韶便接口道:“到時會安排人手護衛,別的都不怕,就是糧道一定要保護好。”

只是在正廳中稍作商談,衙門外的鐘鼓樓上,鼓聲響起,出兵的時間也已經到了。

苗授、王舜臣先到,一身介冑結束整齊,頭盔上的紅纓鮮亮如血,在王韶的案前,他們單膝拜倒。苗授雙手上舉,接過了王韶擲下來的令箭。

而後又有劉昌祚和姚兕領頭,二十幾名將校分左右羅列,整齊地站着,聽候王韶的指派。

此外,包順【俞龍珂】、包約【瞎藥】還有張香兒也來了。今次王韶並沒有下令讓他們出兵,可欲擒故縱的態度,反而讓他們主動送上門來。這也是逼不得已,王韶手上也沒有多餘的錢糧,既然他們主動上門,正好可以讓他們自備乾糧。

從這一天開始,先是苗授、王舜臣誓師出軍,緊接着中軍、後軍便是次第而行。

趙隆領着先行挑選出的選鋒,跟着王韶居於中軍。劉昌祚於後軍坐鎮。來援的諸路兵馬都安排妥當。用了一頭黑牛恤鼓祭旗,王韶的帥旗揚起,浩蕩大軍一路向西,向着洮水兩岸,直撲而去。

……

蘭州。

夜深了,禹臧家族長的主帳中的燈火,依然亮着。瞎吳叱的信使砰砰地磕過頭,卑躬屈膝地出去了,臉上帶着如釋重負的笑意。

禹臧花麻看着他倒退着出帳,年輕的臉上帶着一絲玩味的笑意。寒風從掀開的帳簾處捲進來,帶着帳內火光一陣跳動。

“花麻你要出兵!?”忍耐了半天的一個長老終於叫了起來,“上次……”

“出什麼兵?”禹臧花麻的反問打斷了長老的叫喊。

老頭愣了神,被禹臧花麻瞪大眼睛望着。腦中糊塗起來,吃吃道:“援救瞎吳叱啊……”

“爲什麼?”禹臧花麻又半眯起眼,把瞎吳叱送來的一段錦綢舉起來對着光看着,說話漫不經心。

長老完全糊塗了,“……花麻你不是收了瞎吳叱的禮物,答應要出兵嗎?!”

“說歸說,做歸做。”背信棄義的話,禹臧花麻說得理直氣壯,毫無半點愧色。他把錦綢丟到一邊,又拿起一隻銀酒壺,又對着燈光照着。良工打造的純銀酒壺,在燈火下,反射着溫潤的光輝。“瞎吳叱還真是大方。”他讚歎着。

“那就不去救瞎吳叱?”長老問着,雖然禹臧花麻收錢不辦事有些說不過去,但這個選擇,讓他放心許多。

禹臧花麻拍了拍手,叫來了幾個親衛:“去,傳令各部,讓他們整頓兵馬、做好準備。”

“花麻?!”

長老驚叫着站起,他根本弄不清年輕的族長到底在想些什麼,反反覆覆的腦中都成了一團糨糊。

禹臧花麻把送來的禮物丟到一邊,悠悠然地看着帳外,“不是沒機會的。”

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
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一)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九十一章 塵囂(二十二)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六)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