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

夜色沉沉。

王安石此時早已無心於詩詞,雖然元日所寫的詩句已經傳遍了東京內外,但當日躊躇滿志的心情,如今已經不復存在。

他靜坐在書房中,沒有點燈,無星無月的夜晚,大宋參知政事的書房裡,是一團不見一絲光亮的深黯。所有來拜訪他的屬官都給他拒之門外,呂惠卿、曾布、章惇、謝景溫這些在變法上得力的助手都一樣被拒之門外。

王安石只想靜靜地好好想一想,以求能想出一個對策。

就在今天,來自大名府的一封奏章,亂了天子趙頊的心,也讓剛剛展開的變法大業的根基徹底動搖。

判大名府,河北安撫使,魏國公。

韓琦。

相三帝扶二主的韓琦韓稚圭上書天子,奏言地方推行青苗貸不守條令,有故意調高利息的,也有把青苗貸貸給城中的坊廓戶的,種種不端,累及百姓,而且青苗貸本說是賑濟百姓而爲,現在卻收取利息,是與當初抑兼併、賑貧困的初衷相悖,且官府逐利有失朝廷臉面,請求廢棄青苗法。至於朝堂入不敷出,就請天子“躬行節儉以先天下,自然國用不乏”。

英宗朝留下來的宰執官中,富弼反對變法、文彥博反對變法,張方平反對變法,歐陽修反對變法,到如今地位最高,聲望最隆的韓琦終於明確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韓琦的反對,讓趙頊猶豫了。他起用王安石變法,是爲了平定西北二虜,是爲了一掃百年積弊,不是爲了與朝臣爲敵,更不是爲了禍害百姓。

王安石很無奈。

青苗貸的本質難道他沒跟趙頊說清楚?早早地便說明白了!

就是爲了充實國庫,以便整頓軍備。摧抑兼併的口號只是對外說的。但解生民困厄,“不使兼併者乘其急以邀倍利”,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效果。比起民間高利貸百分之百的年利,官府的青苗貸一期才兩成,一年不過四分的利息,算是很低很低了。

若說地方官員在推行青苗貸時不守法令,該懲治的懲治,該斥責的斥責,又有哪裡難做?若是青苗法本身有什麼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施行中加以修正,難道還做不到?至於給坊廓戶貸錢,只要有保人,只要能還得起,借給他又何妨?青苗只是個名字,不是說只能借給農人,城市裡的坊廓戶照樣是大宋子民,讓他們不受高利貸之苦,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可韓琦就是反對!

韓琦什麼想法?王安石不知道,但韓家在相州的事,王安石卻是知道的。

韓家在相州世代豪族,權勢熏天。相州的土地一多半都姓韓,相州百姓又有多少家不欠韓家的高利貸?韓家家業大,要用錢的地方多,每年的收入,田地的租佃是一塊,而高利貸的利錢也是一塊。但青苗貸一施行,每年十幾二十萬貫的高利貸利錢都會被官府取了去。韓家難道要喝西北風不成?

韓琦說青苗貸是爲了扶貧濟困,抑制兼併,不該收取利息,這樣才能讓百姓受惠。而與韓琦一樣,執這樣說法的反對者有很多。他們其實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看起來是爲百姓說話,但實際上對朝廷毫無收益的法令怎麼可能持續下去,真的按照他們說的來,怕是又有人會跳出來說是虛耗財稅,懇請罷去。多少與國有益的法令就是這麼被阻止的。

但這事王安石不能明白地指出來,韓琦的地位不同。英宗皇帝是他扶植上去的,就憑英宗不肯出席仁宗大奠之大不孝,若沒有韓琦居中調解,如今的曹太皇說不定已經把英宗給廢掉了。而今上登基時,韓琦又是以宰相身份,依遺詔輔趙頊坐上御榻。

相三帝扶二主,韓琦的功勞,不比前朝的郭子儀稍小,實實在在的定策元勳。韓稚圭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朝野內外無人可比。王安石也自知不能相提並論,單是資歷、人望和權威就差得太多。儘管就是因爲這些功績、人望、權威,使得韓琦不得不避忌出外,但只要他遠遠地說一句,東京城照樣得抖上幾抖。

如今在天子周圍,還有誰不反對新法的?好不容易安排了呂惠卿爲崇文院校書,在天子近前以備諮詢。但據說呂惠卿的父親最近身體並不好,可能過段時間他的第一號助手,便要丁憂歸鄉。

均輸法得罪了京城裡的豪商們,因爲他們通常與宗室聯姻最多,所以一併得罪了宗室。青苗法得罪了以高利貸爲生的地方上的世家大族。農田利害條約還好一點,不過是鼓勵地方修造水利,多多開闢荒田,可說不定在實行過程中,地方官員會攤派勞役和費用,還是會惹到一批地方世族。

太急了!王安石視線漫無目標在黑暗中游走,心中嘆着,實在是太急了!一次過便捅了幾個馬蜂窩,如何不會朝野騷動。

可若不是年輕的皇帝心急,他又何必接二連三推出各項變法條令?一年頒佈一條,有個緩衝的餘地,方纔是正理。

變法之要,首在得人。他王介甫仕宦三十年,沉浮官場,縱然不願同流合污,卻如何不知循序漸進的道理?讓提拔起來的人才在歷練中分出高下,辨明賢愚,這纔是正道。但天子等不得,國庫等不得,均輸法、青苗法,農田利害條約,一樁樁法案頒行得如此倉促,不都是因爲趙頊想快點看到成果,所以要儘速充實國庫嗎?

可現在好了,因爲韓琦的一封奏章,趙頊便變了顏色。

王安石悠悠長嘆,若天子不能堅持,他入朝兩年來一番心血又是何苦?

如此下去,一切都要打回原形,就像仁宗慶曆年間的那次新政,起得轟轟烈烈,去的悄無聲息。範文正當時的人望並不在自己之下,意欲革新的意志尤其堅定,他一筆一勾地劃去不合格的官員,連“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話都說出來,歐陽永叔又拋出了《朋黨論》,以對抗呂文靖【呂夷簡】一派的指責,爲了推行新政,他們得罪多少人?但最後,仁宗皇帝退縮了,還是一切成灰,出京的出京,貶職的貶職,煙消雲散,彷彿一場噩夢。

說起來,如今變法的危局,其實就是慶曆新政的翻版。如果不能度過這道難關,二十年前范仲淹的失敗和落寞,便是日後他王安石和他的一衆助手的下場。

王安石絕不甘心!

他等了幾十年,好不容易纔等到一個實現心中抱負的機會,哪能就這麼化爲泡影?

但局勢危急如此,以韓琦爲主的反變法派已經磨刀霍霍,要想鬥敗他們,只有破釜沉舟一途!

擡手從書架上抽來一片紙,王安石提起了筆,開始草擬起自己的請郡出外的辭章。

他要辭去參知政事之位,到地方上去——如果趙頊不能給他一個滿意的交代。這是以退爲進,也算是給天子的最後通牒。

沒有猶豫不決的餘地,王安石必須讓皇帝從他和韓琦之間做出一個選擇。就讓天子自己衡量一下好了,究竟是繼續推行變法,以求富國強兵,還是按照韓琦這些老臣的想法,狗苟蠅營地拖下去。

這就是王安石的性格,言不苟志,行不苟合。一如他早年在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所言——“時然而然,衆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

世人說他是集天下人望三十年。這不過是因爲他屢次拒絕入京擔任天子近前的侍從官,而留在地方上的緣故。不愛名位,性格清介,儒生們都在誇讚這樣做的王安石。

不愛名位?

錯了,他王安石愛名位!只有擁有了名位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不愛名位的種種表現,只是過去的三十年一直沒有得到一個一展才華的機會。只有天子支持,他纔會堅持。

辛辛苦苦寫了萬言書,天子也不給個回覆。所以當王安石看到仁宗皇帝無法堅持變革朝政,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自擔任過度支判官後,他便拒絕再擔任修起居注一職。

修起居注的任命,是記錄天子的言行,天天都能面聖,是晉身的快車道。平常官員照規矩推辭個兩三次便會接任,司馬光也只辭了五次。可他王安石硬是辭了九次,甚至爲了躲避傳詔的內臣而避身到廁所裡,這不是待價而沽,不是欲擒故縱,因爲他實實在在地不想做。雖然最後還是接了下來,卻是因爲可以轉任知制誥的緣故。跟在天子身邊記錄言行,王安石實無興趣,但能夠成爲爲天子草詔的知制誥,可以封還詞頭,拒絕草擬錯誤的詔令,直接參與朝政,這樣的職位王安石不會拒絕。

但無論是接下來的知制誥,還是後來再次轉任的糾察在京刑獄,他都沒有作出什麼建樹。仁宗末年官場上的死氣沉沉,讓王安石覺得窒息。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高官厚祿又有什麼意義?趁了母喪離開京師。尋常官員回鄉守制,都盼着能奪情起復,沒幾個甘願守滿三年。而他硬是在金陵住了四年還多,其間授徒講學,就是不出來復任。

可在內心裡,王安石始終還是想着一展抱負,希望能在更大的舞臺施展才華。

所以當新天子登基後,表現出富國強兵的心願後,他便不再拒絕任用。趙頊用他爲知江寧府,繼而找他入京爲翰林學士,他王安石便一次也沒有拒絕過,並沒有按照官場上的慣常規矩,推拒幾次,表示自己的清高和不愛權勢。

不能實現心中所願,百辭而不應,若能有一展才華的空間,他王安石便能一招即至。

對於此,有人失望,有人冷笑,但王安石的本心如一。

始終不變!

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
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