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

搖頭揮去滿心雜念,韓岡將自己從失落和混亂中拔了出來。長時間默不作聲的行軍,讓隊伍裡的空氣變得充滿了壓抑,連自己這樣意志堅定的性格都受了影響,其他人的情況恐怕更是不妙。

如果在行軍中說說話,唱唱歌,這種沉鬱的氣氛應該很容易就能打破。但行進在危機四伏的谷地中,兩側的山谷中不知隱藏了多少殺機,韓岡和王舜臣的神經都繃到了極點。帶隊首領的緊張理所當然的感染到了全隊身上,讓所有人都提心吊膽。

腳下的官道轉過了一個角度,原本擋在視線前的山壁退了開去。一條星河在前方的地平線上浮現,突兀的映入衆人眼簾。星河黯淡,搖晃着似有似無,唯有一點最爲炫目。韓岡不禁眯起眼睛,定睛再看,才發現那不是星辰,而是一座城寨上亮起的火光。

深深地吸氣,將接近冰點的空氣吸入肺中。從體內泛出的冰寒讓韓岡精神振奮,悲觀剎那間讓位於現實。

那是甘谷城!

數百支火炬將城牆的上緣從黑暗中勾勒出來,星星點點的光明無法照亮夜空,卻照入了韓岡一衆的心中。就算甘谷城告急的烽火是燃於城頭上的星光中最爲燦爛的一顆,他們也沒放在心上,那至少還代表着甘谷城依然在宋人的手中。

“是甘谷城!”隊列中響起了一陣低低的歡呼聲。“終於到了!終於到了!”

雖然至少還有近十里的距離,但目標就在視線範圍內的感覺,讓人人興奮不已。不待韓岡催促,個個揮鞭駕騾,將車子趕得更快了三分。

“不對!”王舜臣忽然靠了過來,聲音裡透着緊張:“三哥,情形不對啊。”

“怎麼了?”在韓岡的記憶裡,一向大膽的王舜臣很少有聲音發顫的時候,一股不祥的預感出現在心中,“出了什麼……見鬼!”

韓岡話到一半突然就停住了,改而爆出一聲咒罵。就在官道左側的山坡上,隱隱約約地能看到一團團黑影如同幽魂一般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無數碎亂的腳步聲,在幾個呼吸間就連成了一片。

山坡上影影綽綽,細細碎碎的聲音不斷從上面傳來。不知聚集了多少蕃人,多少弓刀槍劍。坡上的黃土被千百隻腳反覆踩過,崩塌的土石嘩啦嘩啦的落了官道滿地。

“是心波三族的蕃狗!”王舜臣厲聲喝叫,充滿了怒意。

對,只會是心波三族的蕃人!如果能跟着党項人一起殺入富庶的秦州,他們也能過上個肥年。心波三族不是小部族,不需要擔心會被拿去當雞殺給猴兒看。他們匯合起來的總兵力超過四千,足以讓秦鳳經略司投鼠忌器。他們的行事,也便一貫地肆無忌憚,只有在甘谷築城後,方纔消停下來。對心波三族來說,甘谷城就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鎖,如果能打破,必定是樂見其成。

甘谷城頭的烽火依舊熊熊燃燒,但在韓岡一行的心目中,那已不再是即將抵達目的地的信號。烽火所傳達的真意,他們已經用切身體會明白了過來。

“三哥,快點把火炬都熄掉!”王舜臣急急叫道。既然能直接看到甘谷城,前面的路就不會太曲折。就算沒有亮光,小心點也是能走的。下方忽然一團黑暗,山坡上的賊人應該不敢下來。

韓岡沒有聽從王舜臣的勸告,反而反道而行,他喝令全隊:“大張火炬!每人都給我拿上兩支,車子上也給我插上去!越多越好!”

“三哥,人太少,嚇不住的!”王舜臣的聲音更爲焦急,總共才三十多人啊。青蛙再怎麼鼓氣,也鼓不到牛那樣的大小。

“誰耐煩嚇他們?”韓岡厲聲喝道:“我是要讓甘谷城看見!”

心波三族沒有反叛,否則他們現在就應該攻打甘谷城去了!他們仍然是在觀望!韓岡很確信這一點。只要甘谷城還沒丟,這些蕃賊就得顧忌着日後。他讓所有人多多點起火炬,就是要讓甘谷城的守軍知道有人從伏羌城那邊過來了。

甘谷城會不會援軍出來接應?能不能在援軍接應前解決這隻膽大包天的車隊?心波三族的主事者想得越多,就越不敢下來搏上一搏。而他們越是猶豫,車隊離就越近;等到他們下定決心,說不定自己的一行車隊已經走到甘谷城門下了。

官道上,原本才三十多支稀稀落落的火炬,轉眼間就變成了上百具。拉成長條的隊列,看起來很有一番聲勢。正如韓岡所料,山坡上的蕃賊果然沒有下來,他們在觀望着,盤算着。而輜重車隊卻在他們的猶豫中不斷向前。

一步步地走着,韓岡荒謬地想起了過去看過的電影。在許多無聊的電影中,都能看到主角從交叉的刀槍組成的通道中走過的情節。他現在就是感覺自己彷彿成了無聊電影中的主角,頂着頭上的雪亮刀光往前走去。不過在那些電影中,主角都是順順利利地通過了刀槍陣,只不知自家今次能不能如此順利。

“秀才公……”朱中湊了過來,爲斬首的死囚縫腦袋的裁縫學徒也承受不了眼下虎狼環繞的壓力,聲音發着顫。他也不知要問些什麼,說些什麼。就只想聽到韓岡說句話,好給自己和同伴帶來一點勇氣。

“走!看着前面!繼續往前走!他們不敢下來!”

韓岡的意志毫不動搖,聲音堅定如鋼。此時只能進不能退,狼羣在外窺伺,只要稍稍露怯,它們就會撲將上來,將自己撕成碎片。

瞄着遠處甘谷城的燈火,刻意不去理會身邊的賊人,韓岡領着他的隊伍深一步淺一步地向前移動。甘谷城的烽火火焰沖霄,告急的黃色火光卻成了輜重車隊在猛獸環伺的黑夜中最爲溫暖的救贖。

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下一刻,那團最爲濃烈的火焰在幾下短促的閃動之後,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若不是在人們的視網膜上還留下了一點印跡,甘谷城報急的烽火就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烽火熄滅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勝利,一個是淪陷。究竟是哪一個?韓岡給不出答案,但山坡上的蕃賊自己已得出了結論。

一瞬間,山坡上的暗影中一齊鼓譟了起來。無數身影一陣搖晃,一個兩個接二連三地向下方移動。

嘩啦啦的落石讓車隊中一片慌亂,數只拉車的騾子仰脖嘶鳴。

“不要慌!”韓岡一聲怒吼,沒有時間再考慮甘谷城中的命運,“所有人都圍過來!張開弓,聽我的號令!”

韓岡令行禁止,聚在一處後,民夫們都半開着弓,豎起耳朵靜待他的號令。但下一刻,傳入他們耳中的不是開戰的命令,而一陣雄壯豪放,遠遠地彷彿是從天際飄來的歌聲:

丈夫氣力全,一個擬當千。

猛氣衝心出,視死亦如眠。

如同在和應,數裡外的城寨中,一陣歡呼聲同時響起。千百人的歡聲,驚動了天地。而歡呼聲中,讓人熟悉的旋律交織纏繞。

“是得勝歌!”

“是張都監回來了!”

這是關西男兒得勝歸來的歌聲。多少年來,匈奴、西羌、突厥、吐蕃,一代代的關西男兒爲了抵禦層出不窮的韃虜蠻夷的侵襲,高唱着軍歌走上戰場。而後又提着敵人的首級,踏着月色,高唱凱歌得勝歸來。

“丈夫氣力全,一個擬當千。猛氣衝心出,視死亦如眠。”

得勝歌聲出自於千百人之口,越過數裡的距離,飄揚自天際,其中的興奮,韓岡一衆聽得分明。

“率率不離手,恆日在陣前。”

數千人的合唱聲震天地,直入雲霄。

“譬如鶻打雁。左右悉皆穿!”

不知何時,王舜臣也加入了合唱的行列。他高聲唱着,吼着。擡起手,張開弓,一支響箭直躥山壁之上。黑暗中傳來一聲短促的慘叫,轉眼便被歌聲淹沒。

面對小小的一支輜重隊的挑釁,心懷悖逆的蕃人也許並不甘心,但在得勝歸來的大軍眼前,他們終究還是沒有那個膽子,終於選擇了退卻。僵持了一陣後,淅淅索索的聲音再次響起,只是越來越小,重重黑影復又隱入黑暗之中,很快便一點不剩。

一切恢復了一刻鐘前的狀態,只多了反覆唱響的嘹亮歌聲環繞着空中,充斥在谷地:

丈夫氣力全,一個擬當千。

猛氣衝心出,視死亦如眠。

率率不離手,恆日在陣前。

譬如鶻打雁,左右悉皆穿!【注1】

歌聲中,韓岡放聲大笑,多時的緊張、滿腔的心緒化作一聲長嘯傾瀉而出,他大吼:“走!去甘谷!”

用詞一如早前,心情已然不同。

注1:按照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西軍得勝後都會高唱凱歌而還,所以寫了這一段。但因爲找不到合適的軍歌,沈括此時也還沒到關西來任官,只能用敦煌曲子詞來湊數,建議大家可以去找來聽一聽。

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
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下)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