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下)

韓府家廟前,韓岡向西而立,身着緋羅袍,頭頂貂蟬冠,穿戴一如大朝會,只是沒有笏板。

新郎韓鉦也同樣是一身朝服,朱衣朱裳,這是他結婚的禮服。世風重官,平民百姓結婚,也會借件官服穿一穿,何況韓鉦是貨真價實的官人。

先依照禮儀,在家廟中祭拜過先人,韓鉦來到韓岡的面前,跪伏於地。

“往迎爾相,承我宗事,隆率以敬,若則有常。”

“諾,唯恐不堪,不敢忘命。”

父與子一對一答,韓鉦再拜而起,對韓岡道,“大人,兒子走了。”

十七八的少年郎英俊挺拔,看到他,就彷彿看見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韓岡欣慰地微笑着,“快去吧,別耽擱了吉時。”

……

冠軍馬會。

三十多位會員難得到得整齊。

尋常時,即使是正旦大賽,也就能聚起三分之二的樣子,而且還要三請四邀。畢竟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十分敏感,爲避人言,他們也不能隨性行事,免得招來無妄之災。

但今天卻只用了一份請帖,除了兩人因病重實在無法前來,其餘會員,無一例外都趕來參加這一次特別會議。

不過在這會議上,大多數人都三緘其口,只有寥寥幾人顯得過於活躍。

“太后是中毒,這是今天太醫局給太后開的藥方。已經讓人看過了,這是解鉤吻之毒的方子。”

“鉤吻?”

“在沈樞密的《筆談》中,是叫做斷腸草的。”

几案被人重重一捶,巨響隨着暴喝而起,“弒父弒母,這孽畜!”

人人皆知,大內之中,只有皇帝和太妃有理由給太后下毒。

“天子無道,吾等宗親,安能屈膝事獨夫?”

“但韓三相公還是要保天子。幾名醫官都看出來了,只是給他壓下去了,還說是心力耗竭?又哪個心力耗竭要睡上一整天還不醒。”

“弒父他要保,弒母他還要保。那畜牲是他生的嗎?!”

三四人你一言我一語,聲調提得越來越高,彷彿不這樣,不足以表現出他們對天子的憤怒。但其他人還是沉默着,他們在評判着,也在等待着。

終於,有人跳上了獨角戲的舞臺,放棄了觀衆的身份。

“沂侯,廿七觀察,還請息怒。”一個徐緩的聲音響起。

說話人坐在角落,蒼老,瘦削。眼皮半垂半擡,看不出是睡還是醒。右手握着一串墨玉手串,說話時,手指還在撥弄着一顆顆念珠。

“不知尤公有何見教?”

“不敢當,只是老朽想問一下,方纔沂侯所言太后中了鉤吻之毒可是確實?”

“當然確實。”

“但老朽聽到的消息與沂侯之言卻是有所參差。”

“……不知尤公聽到什麼?”

“老朽聽說,昨夜太后暴病似乎不是中毒,而是被官家氣的。”

“尤公從何而知?!”

老邁的聲音中多了點笑意:“睦親東宅十七房。”

中毒,被氣病,這完全是沒有任何共同點的原因——不,共同點還是有兩個,那就是肇事者和被害者的身份。

到底孰對孰錯,又或是兩個都錯,沒有人關心。

現在,廳中的每個人都明白,關鍵之處並不在這裡。

一家好女兩家爭,是搶生意的來了。

……

送走了兒子,下人們上來收拾家廟,韓岡也進屋更衣。

家裡面的儀式算是結束了,等韓鉦將新娘迎回,除了宴席上見客,接下來也沒他的事了。

韓府之中,熙熙攘攘,時近黃昏,男女賓客紛至沓來。

儘管太后暴病,國事堪憂,但韓岡聲勢烜赫,卻也不可能因爲太后的病,而陡然間變得人厭鬼憎。

外面有掌事主持,裡面還有王旖,韓岡先回到小書房,稍事休息。

儘管只能睡上一個小時,但韓岡在政事堂中值夜的時候,雖說是睡了,可睡得很淺,隨時都提着心,根本就沒睡好,也算是補覺了。

韓岡一向精力旺盛,連着多日,每天只睡兩個時辰都沒關係。再睏倦,休息一兩刻鐘,也能振奮起精神。現在歇息一下,待會兒晚上待客時,就不會讓人看出萎靡不振了。

“官人,可還睡了?”周南問了一句,輕盈地走進房來,還帶了一個食盒。

“是什麼?”韓岡自躺椅上一下坐起。

周南笑道:“知道官人午飯沒吃,讓廚房裡面做的湯餅。”

韓岡方纔回到家中,匆匆換了朝服,便帶着兒子去了家廟。水沒喝一口,飯也沒來得及吃。周南送來的湯餅正好,吃完正好安睡。

“後面忙不忙?”

“有姐姐在主持,官人不用擔心,官人還是先歇息一下。”周南將碗筷從食盒中拿出來,“倒是官人讓姐姐擔心了。之前官人還沒回來的時候,姐姐三五分鐘就派人去問一次,急得連臉都白了。”

“幸好平章府離得近,不然還真會誤了吉時。”韓岡嘆道。

……

密室中,只有聊聊數人相聚。

微弱的燭火沒能照亮狹小的房間,只在牆壁上投射出幾個張牙舞爪的背影。

“外面已經有人在傳,太后是被下毒才病倒。”

“怎麼我聽到的消息是說:太后是被天子氣病的?”

“還有人跟我說,給太后下毒的不是天子,是太妃。又說太妃下毒,爲人子,見生母弒嫡母而不能止,天子不能無過。”

“此輩心思歹毒!”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以不實之罪,加諸天子之身。弒父逆母,天子安能穩居帝位?此輩着實可恨!”

“章、韓二賊處心居慮多年,不正是爲了今日?”

君臣之爭早已潛伏多年,天子與宰相們之間的裂痕,已被朝臣們所深悉。兩者之間的爭鬥,縱使沒有發生在眼下,也會發生在未來,這是有識之士所公認。

“但從宮中傳出來的消息,太醫確診太后是勞累過度,而且還是在韓、章二賊面前確診,我等不必擔心二賊利用謠言圖謀天子。”

“空穴來風,豈會無因?謠言蜂起,若非出於章韓,則必與宗室有關。”

“此輩不足懼,可慮者,唯有章韓二賊。”

“可惜我等沒早做準備,太后的病又發得突兀了一點,否則趁韓家子今日成婚,黨羽盡在一堂的時機,只要進宮請來一封聖旨,調集兵馬,韓岡舉手可滅。到時候章惇孤掌難鳴,只能等死。”

“只可惜來不及請聖旨了……韓賊之子的婚事要是再遲半月就好了。”

“一個月後,韓府嫁女……”

……

早間韓岡與衆宰輔一同入宮探問太后病情,太后依然昏睡未醒,不過氣色已經有了好轉。

趙煦蓬頭垢面,侍奉在太后牀前,整夜未眠。見到宰輔們齊至,也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在聽到蘇頌稟報已經頒文通知朝堂,自今日起輟朝五日的消息時,臉上纔有了些變化。

蘇、章、韓三人都視若無睹,其他輔臣也沒一個出來指責三人。只要還沒能確認太后的病情,已經身居高位的宰執們,沒人會壓上自己的身家去搏一把。

從禁中出來,韓岡就把所有的事交給章惇等人,趕着回家,不過還是遲了一點,差點就耽誤了兒子迎親的吉時。

韓岡痛痛快快地吃着湯餅——也就是後世的麪條——周南聽見外面有人說話,出去了一下後,返身進來對韓岡道,“李家二伯遣人來了,官人,要不要招他進來?”

韓岡低頭喝了口熱湯,也不管孔夫子“食不語,寢不言”的箴言,“如果是問今晚要不要值守,就讓他回去說,安心來赴宴便是。”

“奴家知道了。”

周南出去傳話,再進來時,韓岡已經把遲來的午飯吃完,拿着手巾擦了擦嘴,揚眉問道:“不擔心?”

周南偎依進韓岡的懷裡,低聲道:“當年官人連進士還不是,就把奴家迎回家了,如今都已是宰相,奴家還要擔心什麼?”

“說得對,沒必要擔心。”韓岡手緊了緊,將這具溫暖香軟的嬌軀用力地摟在了懷裡。

“皇帝要是聰明,就不會貿然行事,耐下性子等,等太后上仙,等順理成章地親政。最多也就爲夫下點絆子,讓世人能想起他的身份。”

……

還是之前的密室,但密室中的人只剩下兩人。

“學士,方纔所議大不妥,我等何必如此行險?”

“哦,爲何?”

“只要太后病重不能理事,天子聽政就名正言順。稍待時日,只要有一人上書敦請太后撤簾歸政,朝堂之上必定聞風而影從。”

“那要等到何時?”

“仁宗皇帝不就等到了嗎?定君臣之分,足以弱權臣之勢。弱權臣之勢,便能定君臣之分。太祖當年杯酒釋兵權,何曾用強過?既然章韓二賊都承認了太后只是勞累過度,那他們就不敢貿然行王莽、董卓之事,天子如何不能等?”

“……須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今蘇章韓三人以堂札輟朝,已是投石問路,稍待時日,其氣焰更盛時,未必不敢廢立天子。”

“學士,今日時機正好。若是陛下能夠下口諭,賜寶於韓岡之子,讓韓岡跪上一跪,何愁壓不下他的氣焰?”

……

明月高懸,自黃昏開始的婚禮將及尾聲,將一對新人送入洞房,韓岡出面對男賓敬酒。

高朋滿座,朝堂上高官顯宦中,竟有大半雲集於此。但原本是人聲鼎沸的場面,此時竟變得鴉雀無聲。

攜天子口諭而來,楊戩在韓岡面前瑟瑟發抖,顫聲道,“相……相公……這……”

他甚至都不敢看韓岡的臉色,低下頭去,看着擺滿了韓家庭院,來自大內的種種賜物。

越過太后,向臣子賜物,雖是小事,卻是問政之始。

韓岡沒有猶豫太久,也不覺得爲此而行禮會有傷顏面,趙煦的表現的確有幾分超出預料,但還不至於動搖到他的聲威。

“臣韓岡,躬謝天恩。”

韓岡領着全家一拜一起,面上的淡淡微笑,讓楊戩不寒而慄。

他是太后身邊人,前日還被韓岡點名,拿着醫案出宮。現在就被天子盯上,派他來給宰相難堪。

開罪了韓岡,回去又依然不能見容於天子,待太后醒來,更不會再留用於身邊。

楊戩明白,天子這是要置他於死地。既然如此,還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楊戩咬了咬牙,隨即又堆上了滿面歡容,當着韓府上下,以及內外賓客,他高聲宣佈,“小人還有一件喜事要稟報相公,幸得祖宗庇佑,太后方纔醒了一下,喝了藥後又睡了下去。”

滿堂譁然,韓岡終於驚訝地揚起眉,看着楊戩,這還真是出人意料。

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
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變故(十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一百零二章 微雨(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八)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三十章 虛實(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一)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