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鄭安平

今天的河南開封市,在2300年前叫大梁,是魏國國都。

中國人的姓通常表示他的故鄉所在,或祖先的職業。比如鄭安平姓鄭,這表示他的故鄉是鄭國,或者他的祖上幹過與祭奠用酒(鄭)相關的工作。

鄭安平是魏國的武卒。

鄭安平看來是家中的支庶。按當時的規矩,只有(嫡)長子有資格繼承家產,被稱爲“大子”——後世皇帝的接班人稱“太子”就是從這兒來的。其他的兒子,不管是大老婆生的,還是小老婆生的,統統都要離家謀生。他們被統稱爲“庶子”,意思是“其他的兒子”。到後世,庶子只用來稱呼小老婆生的兒子,與大老婆生的“嫡子”相區別。但那已經是鄭安平之後很久的事了。

於是庶子鄭安平離開了自己在鄭國的家,來到臨近的魏國國都大梁找工作。

鄭國在今天的河南新鄭,離開封不過二百里,在當時也就三五天的路,背上乾糧就能到。鄭國人到大梁找工作是很平常的。

當時佔據鄭國的已經不是鄭國人,而是韓國人。鄭國人是周的同宗,是清清楚楚的王親;而韓國人祖上則是晉國的家臣,幾百年在晉國不溫不火,後來靠着暗護“趙氏孤兒”一舉成爲晉的大族。三家分晉後,韓國滅掉鄭國,鳩佔鵲巢。

鄭安平的祖上大約也曾經是鄭國的公子吧——不然他不會姓鄭。哦,錯了,正確地說,鄭安平是鄭氏,如果他的確是鄭國公子的後代,他應該姓姬。不過這已經無關緊要:鄭安平出生時,離鄭國滅亡已近百年,他對自己的出身已經很淡漠了,他也從來沒有提過自己究竟姓什麼。姓什麼關係到找媳婦:古人講究“同姓不婚”,如果鄭安平真的姓姬,那他一定不能娶姬姓的姑娘,無論鄭姬、衛姬、燕姬,還是蔡姬,都不行。他只能娶齊國的某姜,或宋國的某子;秦國的某嬴或楚國的某羋當然也可以,但那是蠻夷,一般人不敢娶:那感覺有點像今天娶個“洋媳婦”。

武卒制度誕生於魏文侯時代,是軍事家吳起精兵思想的具體體現。一個人,只要滿足一定的選拔標準,就可以成爲武卒;而他一旦成爲武卒,社會地位立即發生改變:國家免除他家的全部賦稅;如果無家無業的,還分給土地和家產。當武卒,曾經是很體面和風光的事。

歲月是把殺豬刀。任何好事經過時間的沖刷,總會褪去美麗的色彩,留下本色。等鄭安平到大梁的時候,武卒已經變成一項比較普通的職業,而且還不那麼熱門——畢竟謀生的手段千千萬,把腦袋別在腰帶上混飯吃?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吧。

鄭安平倒也長得身材魁偉,孔武有力。按照規定,他穿上三層皮坎肩(皮甲),手中提着戟,右腰勁弩,左腰兩壺100支箭,再背上個三五斤糧食,並不覺得有什麼吃力。半天跑一百里,雖然有點出汗氣喘,但也只算得熱身。一試即過。

但現在,鄭安平可不是在接受測試,他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大梁飛奔。他只披了一層皮甲,也沒帶弩箭,只在手上拎着一支半人高的戟,這被稱爲“手戟”,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後世的佩刀,屬於一種自衛性的武器,而更多的,這是一種表明自己是在執行公務的符號。

由於身上沒有負重,鄭安平跑得比測試時快得多,臉上一副焦急的神情。道上偶而路過的人都趕快閃到一旁,爲他讓開路:雖然鄭安平沒有披掛,但他手中的手戟和飛奔的步伐,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衆人,他有緊急軍務。這時,最好誰都別找倒黴。

當鄭安平已經跑得眼前幾乎要發黑時,大梁城終於在望了。

一般我們總說,大梁就是今天的開封,從大的方面沒錯,但細究起來還是有講兒。

今天開封這個地方,在魏國沒有建都之前是一片荒涼之地,附近只有一個小村,叫啓封,是鄭國建的一座糧站。到漢朝以後,人們把啓封這個地名給了大梁,又爲了避漢景帝劉啓的諱,改名“開封”;而那個真正的開封,幾經改名,今天稱爲“朱仙鎮”。最著名的故事大概要算《岳飛傳》中“八大錘大鬧朱仙鎮”了,很不幸,那是虛構的。

不知爲什麼,三家分晉後,分肥最多、國力最強的魏國看上了這個地方,花大力氣在河邊的平原荒地上建起高大的城池;還從濟水引水穿城而過,方便水路交通;又從黃河引水成圃,灌溉了城外大片土地,讓大梁成爲良田萬頃、交通便利的大都市。這是不到九十年前的事。從那時起,開封雖然一再被埋入黃河泥下,卻一再原址重建,直到今天還是中原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據歷史學家考證,今天的開封,城市佈局和二千多年前的大梁並沒有什麼不同。從金明大道至鐵塔公園,大致就是大梁城的範圍,而今天開封故城大致是樑王王宮。大梁城周圍最好的田是圃田,在今天鄭州,地名還叫圃田。在圃田外,魏國修建起長長的河堤,平時防水,戰時可充當防禦工事。

從長堤到大梁城大約九十里,中間是魏王打獵的囿中,就是今天的中牟縣;從囿中到大梁路途還遠,中間設有一個驛站。鄭安平就在這個驛站裡當差,稱爲“驛卒”。

驛卒是個不大不小的差事。大凡迎來送往、上情下達、公文傳遞,……一干雜事都要做。不過古代地廣人稀,事情少,當驛卒還是清閒的時候多。

驛站一般配五人,與軍中一伍相當,其中一人爲驛吏,即站長,其他四人爲驛卒,輪流當差。今天當值的是鄭安平。

他還記得,從囿中接力的那名武卒跑進驛站時,喘得上氣不接下氣。他一面掏出一段由竹片刻劃而成的符節,一面喘着粗氣,話說不成句:“傳…,芒卯…將軍…戰敗,秦軍…秦軍將至!”

驛吏接過符節,粗一查驗,認爲無誤。即示意鄭安平準備出發。鄭安平匆匆穿上草鞋,披上皮甲,挎上水瓠(葫蘆),抄起手戟,從驛吏手中接過符節,即向大梁西門跑去。

從驛站到大梁西門大約有三十里,鄭安平必須在一個時辰內跑完這段距離。

應該說,自從鄭安平當上驛卒以來,已經有日子沒這麼跑了。但自從去年新君即位,好像就有些不順。去年傳來消息,秦將白起攻打魏邊縣,他這麼跑着傳遞過文書。但秦軍並未進到大梁城附近,軍情也沒有這麼緊急,不過是幾個城池被打破,有些損失一類。但這一次不同。魏將軍芒卯已經戰敗,秦軍幾乎馬上就要出現在大梁城下了。

“秦軍還有多遠?什麼時候會到?會攻打大梁嗎?還是把大梁周圍掃蕩一空?我會不會也要和秦軍幹上一仗?”鄭安平一邊跑,腦子裡忍不住胡思亂想,一個個問題自己冒出來,弄得他自己都好笑,也很煩。特別是當他想到有可能要親自和秦軍交手,就有說不出的焦躁。

“孺子!你是武卒,秦兵不過是農夫,有什麼可怕的!”鄭安平在心裡安慰自己,但這並不能壓抑下自己對秦軍的畏懼。傳說中的秦軍,個個不怕死,打仗按所砍下的人頭計功,勇猛的,一個人身上可能掛好幾個人頭,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戰。他在心裡想象着,一羣不要命的人一擁而上,以自己的武藝能夠擋住幾下。

“不管能擋幾下,最後要死就是了。”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悲觀的。然後他看到了高大的城牆。

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88章 武卒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88章 武卒第25章 仲嶽第48章 真心第193章 將相和第333章 積竹柲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42章 失機第308章 救暴鳶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66章 寧治第303章 韓襲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21章 豪強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26章 傭車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320章 封賞第16章 巡哨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58章 藍田玉第209章 乘其隙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72章 巴姊第81章 換防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2章 爭武卒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4章 調兵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52章 私議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50章 陳筮第27章 降服第202章 倉城第33章 出城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09章 乘其隙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58章 夜聚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62章 離啓封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46章 入國第74章 將相和第120章 俠士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48章 真心第169章 誘供第41章 備戰第303章 韓襲第74章 將相和第49章 庭議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34章 旦夕評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96章 張祿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45章 回朝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162章 離啓封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58章 藍田玉第20章 行刺第302章 報喪第43章 等待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24章 華陽城第34章 又見屍身第88章 武卒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34章 旦夕評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2章 疑雲第25章 仲嶽
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88章 武卒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88章 武卒第25章 仲嶽第48章 真心第193章 將相和第333章 積竹柲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42章 失機第308章 救暴鳶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66章 寧治第303章 韓襲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21章 豪強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26章 傭車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320章 封賞第16章 巡哨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58章 藍田玉第209章 乘其隙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72章 巴姊第81章 換防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2章 爭武卒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4章 調兵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52章 私議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50章 陳筮第27章 降服第202章 倉城第33章 出城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09章 乘其隙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358章 夜聚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62章 離啓封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46章 入國第74章 將相和第120章 俠士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48章 真心第169章 誘供第41章 備戰第303章 韓襲第74章 將相和第49章 庭議第98章 敵乎友乎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34章 旦夕評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96章 張祿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45章 回朝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162章 離啓封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58章 藍田玉第20章 行刺第302章 報喪第43章 等待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24章 華陽城第34章 又見屍身第88章 武卒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34章 旦夕評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2章 疑雲第25章 仲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