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刺客者何

“夏侯先生?”司莽吃驚道。

仲嶽道:“若無刺客事,司時當入圃田。夏侯先生引車乘出小城,乃至圃田助司運糧。”

司莽道:“刺客之事,將軍盡知乎?”

仲嶽道:“下臣已知,君上豈有不知!”

司莽道:“既知刺客之事,猶欲圃田催糧乎?”

仲嶽道:“刺客者,家事耳;催糧者,公事也。君上不敢因私而廢公。”

司莽道:“如此,臣誤大事,罪在不赦!”

仲嶽道:“司猝遇大事,處置得法,何罪之有!時不過午,催糧之事,何誤之有!”

司莽道:“臣請即往圃田,以盡使命。”

仲嶽道:“夏侯先生將至,何妨稍候。夏侯先生必有妙策。……司勘察現地,必有以教予。”

司莽道:“刺客選地精當。此地正當小城與長城之間,兩城哨卒均少注目。地狹小,可設機關。一側有水塘,可以埋伏。”

仲嶽道:“絆倒車乘,非比尋常。一索而絆三乘,尤爲難能。”

司莽道:“先生所言是也。一索而絆三乘,必三乘前後左右不近不遠,且車馳甚速。先生察之,從坡至塘,寬不過二十步,正有一彎。刺客將絆索設於彎後,三乘轉向,正將馳未馳之間。故一絆而三乘倒。馬復驚,車乘四散。先以跌僕,後則或踐或輾,諸公子重傷。刺客此時行刺,一擊致命。”

仲嶽道:“設意如此周密,司意何人所爲?”

司莽道:“選地如此精當,非知詳情者不辦;所刃爲手戟,非尋常人所有。此人必盡知公子所出之時、之地。”

仲嶽道:“最可疑者,中營武卒也。”

司莽驚道:“非也。莽司中營,必無其人。”

仲嶽道:“司莽勿驚。汝司中營,君上稱能,必能掌握所屬,定無所出。”

司莽道:“臣日出檢點,營卒均在,無出營者。”

仲嶽道:“各卒、伴、什、伍,必無隱瞞者乎?”

司莽道:“如有隱瞞,必正軍令!”

仲嶽盯着司莽看了一會兒,嘆道:“其次可疑者,在朝堂之中。”

司莽正被盯得渾身不自在,猛聞此言,復又驚道:“此非微臣所能知,所敢知也!”

仲嶽看了司莽良久,道:“司不必驚懼。樹雖欲靜,其奈風何!諸先生勘察已畢,且往聽之。”

司莽道:“臣請即往圃田催糧,必不誤軍情。”

仲嶽道:“且請稍待夏侯先生。生亦有疑欲就教於司,幸勿辭。”

司莽道:“臣怎敢。”臉上驚懼之色猶存。

幾名門客走到仲嶽面前。仲嶽道:“請諸先生各敘其所見。”

一名先生道:“遇害公子身邊均有二人足跡,分在頭邊左右。足跡從塘邊而起,約二十人,分二處蹲伏於堤下。公子等跌僕而出,此衆一擁而上,兩人相配,一擊致命。不數息,諸公子盡遇害。”

仲嶽道:“先生可知刺客所著之履?”

先生道:“或着履或無履,履則或草或革。明顯的足跡均在堤下,衆人踩踏,難辨其詳。上堤即草地,足跡不顯。”

仲嶽道:“此衆歸於何處?”

先生道:“四散而去,未歸於一道。”

仲嶽又道:“或別有所見乎?”

另一名先生道:“察諸公子所傷者,頸上均只一創。頭面、四肢有跌僕所傷,數人身上有馬踏車軋痕跡,一名公子額頭凹陷,顯係爲馬所踢。”

仲嶽忽道:“車馬若何?”

一名門客道:“三乘四散,馬則不知所之。”隨指點道:“首車爲索所絆,車傾人出;次車斜馳,於人身上踏軋而過,馬驚車傾;三車撞在前車上,亦馬驚車傾。首車馬亦驚,起後隨前馬而去。”

仲嶽道:“先生明鑑,如親眼目睹。馬往何處而去?”

門客道:“羣馬俱往東南而去。尚有屎尿遺留。”

仲嶽道:“驚馬不會走遠,請先生跟蹤而去,將馬找回。諸先生其助之!”

幾名門客應承下來,一起沿着馬蹄印向前探尋。

仲嶽這才走到毀車人亡的現場,見司莽心神不寧地跟在身後,便道:“司前所勘察,囿於時勢,難盡難全。現事態寧靜,司其細勘乎!”邊說邊在最近的屍體前彎下腰。司莽也只得跟着彎下腰,邊查看邊說道:“此屍最後,距塘最近。閉目,面有擦傷,項上一創,深至骨,喉斷;衣整,有血跡……”

待九具屍體快要檢畢時,在後方警戒的武卒帶着夏侯先生來了。仲嶽停下手裡的工作,站起身來,與夏侯先生見禮,並引薦了司莽,兩人見禮。夏侯先生道:“司莽尚未入城,臣之使命奈何?”

仲嶽道:“正要待夏侯先生商議。”

夏侯先生道:“臣一介馬伕,有何商議!”

仲嶽道:“夏侯先生,君之太僕,正要商議。”

夏侯先生道:“依吾之言,司莽仍盡使命。如仲嶽先生人手不足,臣留兩人相助。”

仲嶽道:“如此……只得依先生。”隨轉向司莽道:“司引舊屬,仍盡使命。司於諸公子遇刺事中,勞心盡力,臣當稟於將軍,晉汝之功。”

司莽道:“臣怎敢。臣舊領五人,就此帶走。”在仲嶽的默許下,司莽一聲呼喚,草叢中站起三人,與此前派出的兩名軍使,六人一起繼續往長城而去。

在司莽整隊時,夏侯先生先辭去,說引薦兩人過來。直到司莽離開,夏侯先生果然引着三人過來,向仲嶽引薦道:“城主大夫,舊識;唐先生引,駕輜車從滎陽至軍;二黑,大梁門衛。現下稍閒,吾等且觀諸公子若何。……城主似有所察……”

城主面色煞白,汗出如豆,顫聲道:“臣知何人所爲……城左近,有匪賊數夥,劫掠商旅。諸公子之行必爲其所查知,而中道劫掠。”

仲嶽道:“城主何以知之?”

城主道:“敝邑久居此地,多聞見遭劫商旅,故知之。”

仲嶽道:“匪人劫掠財物,殺人乎?”

城主道:“或殺或不殺,難必也。”

仲嶽道:“似此一擊致命,可得聞乎?”

城主道:“……或有所聞……”

夏侯道:“城主不必有疑。但言其實,必無災也。”

城主道:“臣雖久居此,實與俠道少有往來,實不知也。”

夏侯道:“但有幾夥賊人,可得聞乎?”

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30章 司勝第155章 共其利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6章 定奪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321章 管令第126章 傭車第103章 危機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89章 壯行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9章 降服(三)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31章 麻太公第285章 見陳公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57章 交糧第42章 失機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04章 夜訪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4章 調兵第152章 賈匏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9章 降服(三)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60章 議連衡第356章 訪圃田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72章 節鉞第113章 計糧第52章 私議第263章 密議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34章 旦夕評第31章 陷城(二)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48章 管仲明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84章 侯嬴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69章 誘供第二章 戰警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5章 夜行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52章 賈匏第6章 囿中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06章 洗塵第243章 伐兵第124章 華陽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02章 報喪第105章 夜談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64章 戒備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47章 尉氏第131章 麻太公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99章 歸華陽第56章 計謀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63章 商賈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56章 訪圃田第85章 軍市第297章 會魏齊第240章 蓋聶第43章 等待第243章 伐兵第60章 餱糧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18章 謀襲啓封
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30章 司勝第155章 共其利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6章 定奪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321章 管令第126章 傭車第103章 危機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89章 壯行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9章 降服(三)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131章 麻太公第285章 見陳公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57章 交糧第42章 失機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04章 夜訪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4章 調兵第152章 賈匏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57章 樑尉公子第29章 降服(三)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60章 議連衡第356章 訪圃田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72章 節鉞第113章 計糧第52章 私議第263章 密議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34章 旦夕評第31章 陷城(二)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48章 管仲明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84章 侯嬴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69章 誘供第二章 戰警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5章 夜行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52章 賈匏第6章 囿中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06章 洗塵第243章 伐兵第124章 華陽城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02章 報喪第105章 夜談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64章 戒備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47章 尉氏第131章 麻太公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99章 歸華陽第56章 計謀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63章 商賈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356章 訪圃田第85章 軍市第297章 會魏齊第240章 蓋聶第43章 等待第243章 伐兵第60章 餱糧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218章 謀襲啓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