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

中山王姿調遣左使季辛,率軍南下。並讓他總領南疆軍務,不惜一切代價,阻截趙軍。中山王姿甚至想要季辛反攻趙國,攻破邯鄲。

季辛領命,率大軍剛南下。

一騎快馬,後背插着黑色旗幟,進入中山城,高呼道:“北疆告急。”

中山王姿見南疆兵患未平,北疆戰事又起,怒道:“可惡。”

張登驚道:“王上,燕國趁着趙國北上攻我,也率軍南下?”

南邊的趙國已經夠讓他們頭疼了,現在燕國也出兵。南趙、北燕都是萬乘之國,中山國如何能抵擋。

中山王姿將手中文書仍在地上,說道:“不是燕國,是趙國。”

張登拾起地上的文書,不看則已,一看神情嚴峻,驚呼道:“王上,這不可能。”

中山王姿問道:“有什麼不可能。”

“趙國在南邊集結十五萬大軍。趙國怎麼還會有多餘的軍力,攻我北疆。”

“緊急軍情。”突然,又一道高呼聲,劃破天際,傳入中山宮。中山王姿聽見這道聲音,怒道:“又怎麼了。”

一名士卒進入大殿,厲聲道:“王上,趙國出井陘,攻打我們。”

中山王姿納悶道:“趙國動用了多少軍力來攻打我們。”

中山大臣不敢迎視王上那道叱責的目光,紛紛垂首不語。中山王姿見着這些大臣平時指點江山、滔滔不絕,面對國難卻一言不發,叱罵道:“你們平時不是挺能說?遇見國家大事就閉口不言。”

衆臣依舊不語。

中山王姿喊道:“司馬喜。”

司馬喜恭敬地答道:“臣不知,請王上恕罪。”

中山王姿又點了幾名大臣,衆人都說不知。中山王姿氣得暴跳如雷,大罵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寡人要你們何用。”

張登愁苦道:“我國南疆、北疆、西疆同時遭到攻擊,大後方還有敵軍的身影。王上,趙國至少動用了近三十萬兵力。”

“三十萬。”中山王姿臉色狐疑,質問道:“趙國有那麼多軍力。”

“當今天下有五國最強...東齊、西秦、南楚、北趙、中魏。東齊聯合中魏攻打南楚。西秦內亂,自顧不暇。趙國是萬乘之國,甲兵數十萬。趙國有實力集中三十萬軍力,分南、北、西三個方向同時攻打我們。”張登也顧不得王上臉色僵硬,又道:“趙國出兵三十萬,來者不善!”

司馬子期臉色慘白道:“趙國出動三十萬軍力攻我,我們應該如何是好。”

中山王姿喝問道:“趙國有三十萬軍力,我們能夠組織多少軍力。”

大司馬爰騫答道:“我國能夠組織軍力,最多三十萬。”

中山王姿又問道:“能夠作戰的人員,有多少。”

“我們同時向南、北、西三個方向迎戰趙國。作戰軍力,不足十萬。”

“不足十萬。”中山王姿用冰冷地眼神往大殿內掃去,問道:“趙國來犯,寡人是戰,還是和。”

大殿內一片沉默,誰也不想成爲第一個發言。

中山王姿冷笑道:“文臣主和、武將主戰,怎麼沒有一個人說話。”

司馬喜見王上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戰戰兢兢地說道:“趙國和中山國相比,誰強誰弱。不用我說,大家心裡明白。趙國出動三十萬,顯然是未雨綢繆。我們匆忙迎戰,只會折損更多的將士。臣認爲宜和,不宜戰。”

司馬子期也道:“臣也主張與趙國議和。”

中山王姿不答,又問道:“張登。”

張登沉吟片刻,答道:“我們不是趙國的對手,不宜和趙國全面開戰。我們最好利用諸侯之間的矛盾來制衡趙國。王上,我們一邊迎戰趙國;一邊派出大使,攜帶重金,前往諸侯,尋求援助。”

“當今天下,哪國諸侯願意來援助我們。”司馬喜問道:“我國位於齊、燕、趙三國之間。齊國全面迎戰楚國,自然不會爲了我們,得罪趙國。我們攻伐燕國,破其城,掠奪其財,遷移其祭祀之器。燕國對我們恨之入骨。你們覺得燕國會爲了我們,與趙國開戰。”

司馬子期也道:“齊國和燕國都被我們得罪了。他們纔不會管我們的生與死。向諸侯求援,這個計策註定行不通。打,我們又打不贏趙國。爲今之計,唯有與趙國割地議和。”

張登想了想也道:“中山國夾存在齊、燕、趙大國之間。我們本可以利用三國之間的矛盾,制衡他們,圖存圖強。我國稱王,得罪齊國在前,攻燕率先撤兵在後。齊國不應對南楚,也不會支援我們對抗趙國。”

張登嘆了一口氣,又道:“我們破燕,燕國對我們恨之入骨。他們斷然不會放下恩怨,救我們得罪趙國。燕王也是趙君扶持,自然願意和趙國保持友好。燕王是聰慧、有野心之人,他的一門心思在復興燕國,是不願意過早捲入中原紛爭。趙國攻我,沒有諸侯救援。王上,我們不如求和。”

中山王姿吸了一口冷氣,張登這般說,情況對中山國的確不利。戰,又打不贏。不戰,求和,他又不甘心。中山王姿冰冷的眼神往大殿每一位大臣看去,問道:“你們都是這個意思。”

又有幾名大臣,站住來道:“臣附議,主和。”

中山王姿感到無助,國難當前竟然沒人挺身而出。這羣大臣之中,他最信任、最倚重的人就是大司馬爰騫。

中山王姿問道:“大司馬是什麼意思。”

“王上,臣有句話不吐不快。”爰騫挺身出列,看了一眼主和的大臣,怒斥道:“趙國雖強,我國也不弱。趙國是萬乘之國,我們也擁有九千乘,豈能不戰而降。這件事,傳了出去,天下人會怎麼看待我們。”

司馬子期問道:“大司馬是想和趙國開戰。”

爰騫也不理他,痛心疾首道:“臣可以降,衆大臣也可以降,唯獨王上不能降。王上乃一國之君,降了上對不起祖宗的英靈,下對不起百姓的期望。”

大司寇公子尚道:“王上,大司馬言之有理。我們不戰而降,辱沒了祖宗的英明。我們可以議和,絕不能降。趙國大兵壓境,我們去議和,趙國也不會答應。我們只有全力和趙國一戰,纔有議和的資本和底氣。”

中山王姿聽了爰騫、公子尚之語,一掃心中低靡,揚聲道:“諸侯從來都是不可信的。國家要想圖存、圖強,還要靠自己。”

司馬子期道:“王上,我們國力不如趙國,也打不贏趙國。”

“兩年前,我們以一國之力,對戰燕、趙兩國而不敗。趙國起兵三十萬攻我,我們就傾國之力與之相爭。”中山王姿見趙君對自己動真格,自己不還擊,只會被人恥笑。想到此處,中山王姿的眸色漸漸明亮,發佈詔令道:“樂右使,你負責北疆戰事。”

樂舉道:“喏。”

中山王姿又道:“車騎將軍樂烷,你負責阻截西邊的趙軍。”

樂烷道:“喏。”

“大司馬、大司寇,你們二人調動一切可以作戰的力量,做好保衛國都的準備。趙國願戰,我們迎戰。趙君想要滅了中山國,簡直是做夢。縱使寡人落敗,也要趙國付出慘重的代價。”中山王姿喝道:“我們要號召全部的力量與趙國決戰。膽敢言和動搖軍心者,斬。”

……

趙君雍出動晉陽、邯鄲和代三郡三十萬的兵力,分南、北、西三個方向同時攻打中山國。一是爲了讓中山國自顧不暇,從而被趙國各個擊破。二是趙君雍出動如此大的陣勢就是志在必得。

這一次對中山用兵,不是像前兩次那樣見好就收,而是對中山國動真格。

趙君雍的意圖不僅是想一戰消滅中山國有生力量,從而達到中山國無力在組織兵力反攻趙國。趙君雍要中山國聽到趙國這兩個字就顫抖,徹底擊碎中山人的反抗精神。

趙雍要解決腹心之患,就要攻破中山國,佔其疆土,得其民。要中山之衆爲自己所用,就必須用武力打敗他們,迫使他們臣服。再用恩德感化他們。

西渡大河,北擊林胡,令趙雍信心大增。此戰,他要徹底解除中山國的隱患。爲了取得勝利,此次行軍路線、攻打的目標是經過反覆琢磨、推敲、演練,最終落定。

這一次趙國進攻的方向十分明確。中山國北部要塞…鴻上塞。西部出入太行門戶,國都靈壽的屏障…石邑。滹沱河南岸軍事重鎮…東垣。這三個地方掌握在趙國手中,趙劍就可以直插中山國國都的心臟…靈壽。

趙雍率領南路左、中、又三軍,聲勢浩大逼近中山國南部重鎮高邑。高邑地勢險阻,又有長城爲依託。不利於趙國大軍展開攻伐。

長城和高邑守軍有一萬多人。高邑守將張拓、張若,也是中山國赫赫有名的大將。趙國想要攻下高邑,突破長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山國連續擊退了趙軍數次進攻。張拓見着趙軍攻不破自己的防線,輕蔑道:“皆說趙氏能征善戰,今日交戰,不過如此。”

張若也是志得意滿,不屑道:“趙軍想要攻破我們守護的防線,簡直是癡人說夢。”

張拓將長劍插在地上,喝道:“我們就好好讓趙人見識一下中山國的軍威。”

趙雍見高邑和長城久攻不下,召集肥義、田不禮、司馬望族和樂毅等將領商議,問道:“我們如何作戰,才能攻破高邑、突破長城。從而最大限度保存我們的實力。”

田不禮手一揚,厲聲道:“高邑和長城守軍加起來一萬人。我們用三倍的軍力攻打,必能獲勝。”

肥義搖了搖頭,答道:“中山軍雖只有一萬兵力,但他們利用高邑和長城地勢險阻,我們用五倍的兵力強攻,恐怕也攻不下。即便我們攻下了,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司馬望族也道:“張拓、張若二人,治軍嚴謹,勇猛善戰。我們採用強攻,定會損失慘重。”

衆人都在發言,涌於獻計。然,樂毅卻躲在一邊,不發一言。趙雍心裡感到有些奇怪,問道:“樂毅,你爲何不說話。”

樂毅見躲不過去,言道:“中山國以樂氏爲將。臣,思前想後,選擇主動迴避。”

趙雍沒想到樂毅連這層意思都考慮進去。樂氏一族在中山國爲將,樂毅獻計,的確會引起很多人猜忌。趙雍突然明白,當他下達出征中山國命令時,樂毅爲何在朝堂上一言不發。

趙雍用欣賞地眼神看着對方,笑道:“寡人記得,你先祖樂羊領魏軍攻伐中山時。樂羊之子樂舒在中山國爲將。很多人都說樂羊攻伐中山通敵賣國。中山君也怕樂舒通敵賣國,殺了樂舒,製成肉羹,以擾亂樂羊心志。樂羊以食子肉,證明自己效忠魏國。你們樂氏,效忠了誰,就會忠於誰。”

樂毅問道:“趙君就不怕我勾結中山國,壞了趙國的大事。”

趙雍眸色自信地說道:“寡人向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魏文候尚且不顧衆人之言,相信你的先祖。寡人雖沒有魏文候的賢明,但寡人相信樂氏的風骨,更相信你。寡人有什麼好怕的。”

樂毅問道:“趙君爲何要信我。”

“寡人不相信,一個不倚靠先祖名義,求取功名的人,會是沒有忠信之人。”趙雍笑道:“寡人信你就信了,何需原因。樂毅,你可有破敵之策。”

樂毅見趙君沒有絲毫懷疑自己的意思,也被趙君的胸襟所感染,答道:“君上想要攻破高邑和長城,我們就要改變以往的戰術。”

“改變戰術?”

“先祖攻破中山國用了三年,就是採用了平推、圍城,穩紮穩打的戰術。雖然攻破了中山,但也折損了不少兵力。”

趙雍問道:“你可有好的計策。”

樂毅指着堪輿圖,言道:“先祖攻破中山國,之所以用平推、圍城的戰術,是因爲先祖擅長車戰和步戰。君上擁有鐵騎,爲何不發揮鐵騎的作用。”

“鐵騎?”

“我們有十五萬大軍,在高邑和長城四周發揮不出兵力的優勢。我們可以將大軍分成三路,從三個方向攻打中山國。”

趙雍聞言,覺得這個計策不錯,忙道:“你繼續說。”

樂毅指着堪輿圖,答道:“君上用左路軍攻打寧邑、趙邑、晉邑、下曲陽、肥等地。用右路軍攻打房子、上原、石城、寧葭等地。用中路軍不戰和車陣正面攻打高邑、長城守軍,牽制敵國兵力。我們用騎兵迂迴攻擊其背後。內、外夾攻長城和高邑的中山守軍。長城、高邑的中山軍必敗。”

“我們趁勢北上攻打元、封龍。南路三軍匯合於東垣;北路大軍匯合於曲陽;西路軍兵出井陘。三軍圍攻靈壽,踏平中山,指日可待。”

趙雍被他一點撥,擊掌道:“寡人爲何沒有想到。”

肥義也道:“我們利用騎兵的優勢,改變平推、圍城的戰術。全面開戰,中山國定會露出破綻。我們攻破一方就打亂了中山國的防線。樂毅,你有這麼好的計策,爲何不說。”

“這不怪他,他也是有苦衷。”趙雍正色道:“樂毅,寡人將中軍的一萬鐵騎交給你了。”

司馬望族見他猶豫,想必是在意自己的看法,忙道:“騎兵交給你指揮,我放心。”

樂毅推辭不過,只好領命。

肥義笑道:“中山國命苦啊!先有樂羊,後有樂毅。中山王姿該頭痛了。”

“中山王不頭疼,就該寡人頭疼了。魏有樂羊,而破中山。寡人有樂毅,安能不破中山。先有樂羊,後有樂毅,此乃中山國的劫數。”

樂毅不敢託大,忙道:“魏有文候,先祖才能攻破中山。趙有君上,我們方能攻滅中山。”

樂毅將趙君和魏文侯相提並論,令趙雍心裡着實舒適。

趙雍指着中山國靈壽道:“我們就一起攻滅中山。”

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章 趙國殤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十二章 屠彝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
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一章 趙國殤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一章 趙國殤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六十五章 中山國的天子夢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三百三十八章 趙築內、外長城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七十九章 杯羹亡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四十九章 決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三百六十五章 寂寞沙丘冷(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我不想和你交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百七十一章 攘外安內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子兵法之美人計第十二章 屠彝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章 刺殺孟姚,以亂趙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晉之兵素悍勇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三百零三章 我這樣的人,豈能葬入王陵第二百二十三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五十五章 中山君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