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

燕易後正在宮中,爲燕王職縫製新衣。一名婢女上前道:“易後,王上來了。”

燕王職走了進來,見母后又在爲他縫製新衣,調皮道:“母后,職兒的衣服多得都穿不完了。你還一月給我縫製四件衣服。”

燕易後呵責道:“怎麼,職兒嫌棄母后縫製的衣服不好看。”

“母后,職兒不是這個意思。”燕王職笑道,“孩兒能穿母后親自縫製的衣服,心中洋溢着滿滿的幸福。”

燕易後聽了心裡很高興,但用眼神瞪了燕王職一眼,“那你還嫌我一個月縫製四件衣服。”

“職兒,那會嫌棄母后。”燕王職撿着好話說道:“職兒是心痛母后這雙手,也怕把母后累着。這種粗活就讓他們去做。職兒是燕國的王上,母后就應該好好享福。”

燕易後露出甜美的笑容,答道:“還算王兒有良心。”

燕王職皺了皺鼻子,問道:“好香啊!”

一名宮女答道:“易後知道王上要來,親自燉了美味的魚湯。”

“母后最疼愛職兒。”燕王職挽起衣袖,端起一碗魚湯,喝了起來,神情享受無比,稱讚道:“母后做的魚湯真好喝。”

燕易後見他喝得太急,忙道:“慢點。這兒又沒有人跟你搶。”

“能夠喝到母后做的魚湯,穿母后縫製的衣服。這是職兒最快樂的事。”燕王職口齒不清地說道:“給寡人再來一碗。”

燕王職見母后沒有說話,問道:“母后,職兒惹你不高興了。”

燕易後搖了搖頭,答道:“母后就想這樣靜靜地看着你。”

燕王職淘氣道:“母后願意看,孩兒整日陪在你的身邊。”

燕易後用手敲了一下燕王職的額頭,佯裝生氣,訓斥道:“你說什麼胡話。職兒是燕國的王上,怎能一直在母后的身邊。你要記着,你身上擁有嬴姓和姬姓雙重血液。齊國給燕國施加的恥辱,你難道忘了嗎?”

燕王職眸色之中,綻放出光芒,語調堅定道:“燕國之恥,寡人莫不敢忘。”

燕易後點了點頭道:“這纔是燕國的王。”

燕王職又喝了一碗湯,放下碗筷,從宮女手中接過乾淨的帕子,擦了擦手。燕易後問道:“職兒,你還有什麼話就說吧!”

燕王職嘻嘻笑道:“母后怎麼知道職兒有事要說。”

燕易後笑道:“俗話說知子莫若母。”

燕王職故作神秘地問道:“母后,職兒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燕易後看了他一眼,問道:“職兒,有什麼好消息要告訴母后。”

燕王職咳嗽一聲,清理喉間的污濁之氣,“母后,職兒答應了趙國的請求,護送舅舅回國。”

燕易後怔了半響,才緩過神來,“你說什麼。你要護送公子稷回去。”

燕王職就知道母后會有這種反應,“母后沒有聽錯,孩兒要送舅舅回去。”

燕易後平穩紊亂地氣息,問道:“公子稷在燕國好好的,爲什麼要送他回去。”

燕王職答道:“秦王蕩死了。”

燕易後詫異道:“你說什麼,秦王蕩死了。”

燕王職沒想到母后聽到這個消息會是這種反應,“秦王蕩在三年前就已經死了。職兒害怕勾起母后的傷心事,故而沒敢告訴母后。”

燕易後雙眸流露出濃濃哀傷,語調悽然地說道:“秦王蕩身體壯如牛。他還那般年輕,怎麼就死了。”

“秦王蕩繼位,年僅十九歲。破五國、平巴蜀、伐義渠、驅逐張儀,伐宜陽,定三川,車通周室,以觀九鼎。秦王蕩雖繼位只有三年,也是赫赫功業。孩兒自覺不如他。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燕王職安慰道:“母后,請節哀。”

燕易後平復自己的心境,問道:“他是被誰害死的。”

燕王職見母后的反應太過激烈,答道:“他不是被人害死。秦王蕩是舉周鼎而死。”

“舉鼎乃莽夫所爲。秦王蕩乃一國之君,怎會親自去舉鼎。”燕易後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聽到自己弟弟去世的這個消息,她還是難以接受。

燕易後雖身在燕國,但也關注秦國,尤其是他們兄弟姊妹之間的事情。她雖是長姐,但沒有盡到長姐該有的責任。爲了秦國,她被迫遠嫁燕國。孟嬴離開秦國的時候。秦王蕩尚未出生。對其他的兄弟知之甚少。

孟嬴出嫁幾年後,燕易王告訴他,秦惠王得了一個孩子,很是喜愛,給那個孩子取名爲蕩。

這幾年,秦王蕩的赫赫功業,在諸侯國流傳,也傳到了燕國,更傳到了孟嬴的耳朵裡。孟嬴見這個未見面的弟弟,沒有辜負父王的期望,振興秦國。時常也勸燕王職效仿秦王蕩。燕易後沒想到秦國英氣逼人,傲視天下的少年君王,竟然會舉鼎而死。

燕王職知道母后很傷心,既然話題已經說破,也該讓她知道詳情,“秦王蕩舉的不是鼎,而是舉的天下。他不是因鼎而死,是爲了天下而死。”

燕易後也覺得王兒的這個說法比較貼切,她也認爲秦王蕩是爲了天下而死,雖死猶榮。

燕易後不在悲傷,脣角勾起一抹微笑,“秦國被中原鄙視了數百年。秦王蕩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周室天下。這是嬴姓子孫的個性。秦王蕩雖死,但他舉九鼎,奪天下的大志,必會被嬴姓子孫繼承。母后也爲秦王蕩感到自豪。”

周室孱弱,早已經朝不保夕。周室是天子,享有共主的虛名。周室雖弱,但諸侯不敢滅之,以免引起天下諸侯共同討伐。

然,秦王蕩一個年僅二十出頭的少年君王,親自舉鼎,謀取周室的天下。他敢做諸侯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秦國的少年君王,竟敢挑戰天下諸侯。秦王蕩這份謀略和膽量,天下諸侯不敢比之。

燕王職也在想一個問題,秦王蕩不死。秦國將會如何,天下又會如何。

燕王職見母后不在陷入悲傷,也平復心境答道:“秦王蕩死後,秦國無主,陷入內亂。秦惠後和羋八子相爭,嬴姓宗室和諸公子歷經浩劫。孩兒身上也有嬴姓的血脈,所以不想秦國繼續亂下去。故而響應趙國的號召,護送公子稷回國,繼任王位,匡扶秦國的天下。”

燕易後怒罵道:“羋八子身份低賤,豈能與秦惠後相爭。”

燕王職惋惜道:“羋八子不僅爭了,還爭贏了。嬴姓宗室、先王諸公子也都被誅殺。”

“你說什麼。羋八子殺了先王諸公子和嬴姓宗室之人。”燕易後聞言,胸膛劇烈起伏,怒道:“我沒想到這個女人如此心狠,爲了王位,連先王的諸公子都不放過。”

“母后曾告訴職兒,王族的血是冷的。”燕王職道:“嬴姓宗室和先王諸公子擁護秦惠後的政令,以公子壯爲王。羋八子要扶持公子芾爲王。秦惠後和羋八子就要展開殊死爭鬥。羋八子獲勝,秦國宗室就會歷經前所未有的浩劫。”

燕易後留下了幾滴眼淚,“父王英明一世,竟然落得子嗣被人屠戮,還是一個卑賤的楚女。父王在天有靈,死不瞑目啊!”

燕王職安慰道:“事情已經發生了,還請母后看開些。”

“羋八子,屠戮先王諸公子,其心惡毒。秦國之事,我們絕對不能置之不理。羋八子想要擁立公子芾爲王,我們絕不能讓她稱心如意。”

燕王職道:“如果在羋八子三個兒子中選擇,我寧願擁護公子稷。”

“公子稷雖是羋八子的長子,但他年幼就被送到燕國爲質子。公子稷和羋八子沒有太多的親情。”燕易後道:“王兒擁護公子稷就會令羋八子不痛快。母后也贊成王兒這個決定。”

燕王職擔憂道:“當公子稷得知自己母親犯下的罪惡,他是否有勇氣去面對和承受。”

忽然,門外進來一名宮女道:“王上,易後,公子稷求見。”

燕王職道:“寡人和趙國都擁立公子稷。公子稷是來向母后辭別。”

燕易後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公子稷進入宮內,行禮道:“參見王上、易後。”

燕易後擡手道:“稷弟,還是叫我姐姐吧!”

燕王職也道:“小舅舅,沒有外人在場,你務須多禮。”

公子稷行禮道:“姐姐,稷弟即將回國,特來辭別。”

燕易後笑道:“稷弟臨走前,還想着姐姐。姐姐心裡着實高興。”

公子稷道:“我只身一人來到燕國,若不是姐姐和王上關照。我豈能有今日。姐姐和王上之恩,我永世難忘。姐姐、王上受我一拜。”

“我是你姐姐,照顧你是應該的。”燕易後又道:“我們是一家人,同氣連枝,理應相扶相持。你說這些話太見外了。”

燕王職忙道:“小舅舅,你站着幹嘛?還不快落座。”

燕易後笑道:“坐吧!站着挺累了。”

公子稷道:“謝王上、謝姐姐。”

燕易後輕聲細語地說道:“稷弟,姐姐不想讓你回去。”

公子稷問道:“爲何。”

“王族的血是冷的。”燕易後神色哀傷地說道:“爲了王位,爲了權利。他們沒有親情、仁愛。姐姐不想你回去,就是不願讓你捲入宮廷的爭鬥之中。姐姐的心意,你可明白。”

“姐姐的好意,我自然懂。”公子稷眸色盪漾,“我也知道姐姐是爲了我好。但,我是贏姓趙氏子孫,我一心向往父兄的偉業。我自然要爲秦國獻出一份力。縱使王道這條路血淋淋的,我也誓死不悔。”

“你已經決定好自己的路。姐姐也不在說什麼。”燕易後用柔和地眼神看着公子稷道:“王位是冰冷的,坐上去,人的心和血也會變冷。臨走前,姐姐就送你一個字...忍。”

“王上這條路是最不好走的。既要對國負責,也要對家負責。國與家自然不能同時兼顧,只能舍家爲國。”燕王職也道:“臨別前,我也送小舅舅一句話。”

“王上請說。”

“在自己羽翼尚未豐滿之時,不可輕易彰顯自己的實力。若不能給對手致命一擊,你就要學會忍。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事,不能忍之人。”

“多謝姐姐和王上賜教。我會銘記於心。”公子稷道:“王上,你我做個約定如何。”

燕王職問道:“什麼約定。”

“我回秦國繼任王位。燕、秦兩國保持友好,結爲兄弟之邦。終我一生,皆不相鬥。”公子稷許下諾言,“他日若有機會,我們聯合起來,攻破齊國,血洗齊國給燕國帶來的國恥。”

“好。”燕王職起誓道:“燕、秦兩國結爲兄弟之邦,終我們一生,絕不相鬥。寡人等待着、也期待着。燕、秦聯合攻伐齊國之日。”

“這幾年,多謝姐姐和燕王照顧。你們的恩情,我永生不忘。”公子稷起身辭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姐姐、燕王,告辭。”

燕易後和燕王道:“保重。”

公子稷走出大殿,凝視着天邊變幻多端的雲彩,心道:“秦國,寡人回來了。”

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八章 分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章 佈局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
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兩百零五章 趙國鐵騎揚威中山國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一百七十章 悲夫張儀第二百五十七章 寡人要整個中山國的疆土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八章 分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三章 佈局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三百三十三章 孟嘗君請辭歸國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晉撤軍,義渠再起風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九十六章 秦王甍,天下亂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一百六十二章 韓倉繼位,秦王教子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一十三章 秦國破義渠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十一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三百二十章 禪位避禍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五十九章 中山不滅,趙國不興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二十章 《管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四十章 楚太子橫歸楚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姬職復燕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守住三晉的江山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七十章 公孫衍離魏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