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

秦王稷本以爲兵不血刃,就可以得到楚國的黔中、巫兩郡。然,楚王在大義面前,寧死也不願分疆裂土。秦王稷也沒有想到眼前這個衣衫襤褸、披頭散髮,要多狼狽,有多狼狽的老楚王,竟然會有錚錚傲骨。

秦王稷不甘心地問道:“楚王,不怕死嗎?”

楚王恢復王者之儀態,大義凜然地吟道:“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二者不可的兼,捨生取義。”

“好一句,捨生取義。楚王,寡人小看你了。”秦王雙手一邊送出歡快地掌聲,另一邊喝問道:“如此說來,楚王寧死,也不會割黔中、巫兩郡給秦國。”

楚王用平靜地眼神注視着秦王,鏗鏘有力拋出兩個字,“正是。”

秦王稷從楚王那道寧靜地眼神已然得知,用武力逼迫,楚王是不會屈服。秦王稷沉吟少許道:“楚王不割裂疆土給秦國,寡人是不會放你歸楚。”

“寡人死都不怕,豈會怕徒留秦國。”

“楚王不用這麼快回絕寡人。寡人給你時間冷靜。”秦王稷不在過分進逼,以免弄巧成拙。楚王正在氣頭上,無論他說什麼,都會遭到楚王嚴詞抵制。秦王稷看了看楚王,不再說話,轉身離開大殿。

秦王走出殿門,大門重新關閉。

楚王往前走了幾步,失聲痛哭道:“寡人辱沒先祖的威名。豈能苟活於世。”

楚王一頭撞在木柱上,以死明志。但由於這幾天沒有進食,腳步虛浮,踉蹌地跌倒在地。這一摔,到讓楚王清醒不少,尋死的意念,也沒有先前那般剛烈。

楚王轉念又想了想,喃喃自語道:“寡人不能就這樣死去。寡人要親眼目睹秦國背信棄義的下場。”

庶長奐見秦王臉色陰沉,惴惴不安地問道:“王上,楚王不割裂疆土。我們所做的努力,豈不是白費。”

秦王稷停下腳步,望着遠處的雲層,“寡人本以爲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楚國黔中、巫兩郡。寡人卻沒想到垂垂老矣的楚王,竟然還有錚錚傲骨。”

庶長奐問道:“王上,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楚王正在氣頭上,我們說再多也沒有意義。寡人就和楚王比耐心。”秦王稷冷聲道:“楚王心中怒氣消散。權衡利弊,就會答應寡人的要求。”

“楚王會答應王上的要求?”

“楚國坐擁數千裡山河,區區黔中、巫兩郡,與楚王性命想比,誰更重要。”

庶長奐見楚王反應激烈,顯然是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庶長奐雖不願意打擊秦王,但還是忍不住道,“王上,楚王不答應,又該如何。”

這個問題,秦王稷也沒有仔細想過。楚王雖老了,但脾氣執拗。楚王不割裂疆土,秦王稷就會面臨一個難題,如何處置楚王,是放,還是不放。

秦王稷費盡千辛萬苦纔將楚王扣押,就這樣放他回去。不僅辱沒秦國國格,還會讓秦王名譽掃地。秦王沒有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豈會甘心就這樣放楚王回去。

如果不放,扣押楚王,不僅在道義上說不過去,還會導致秦、楚交惡,甚至會被諸侯借題發揮。此時,秦王覺得楚王是一根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秦王稷沉默良久,神情凝重道:“楚王一日不開口割讓疆土,寡人一日不放他歸國。”

庶長奐又道:“楚王不堪受辱,死在秦國,又該如何。”

楚王死在秦國,秦王稷不僅不能得到楚國的疆土,還會令秦、楚成爲世仇。秦王費盡心血所做的一切,瞬間化爲灰燼。秦王還會留下一生的罵名。想到此處,秦王稷呼吸急促,“決不能讓楚王,死在秦國。”

庶長奐面有難色,“楚王年老,性格又剛烈。我們欺詐楚王再前,扣押楚王再後,又囚禁楚王於章臺。楚王不能忍受恥辱就會尋死,那該如何。”

秦王稷撫摸下顎,琢磨良久,問道:“楚王如何不死。”

庶長奐道:“想要一個人不死,那就要給他活着的希望。”

壽燭見王上歸來,忙道:“王上,楚王答應將黔中、巫兩郡,割給秦國?”

“寡人小看了楚王。”秦王稷自嘲道:“楚王拒絕割裂疆土不說,還將寡人狠狠地臭罵了一頓。今日,寡人才發現楚王也是有錚錚傲骨之人。”

壽燭忙道:“楚王生性懦弱,豈會有錚錚傲骨。楚王不願割裂疆土,是怕留下千古罵名。”

秦王稷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楚王愛惜自己的名節?”

“在這個大爭之世,楚王也是傲視諸侯,睥睨天下的風流人物。我們以欺詐之術,扣押楚王。讓楚王英明,毀於一旦。”壽燭見秦王聽得仔細,又道:“楚王豈會割裂疆土,敗壞自己的名聲。”

秦王稷想了想,問道:“楚王答應寡人的條件,寡人就放他歸國。楚國坐擁數千裡山河,區區黔中、巫兩郡之地,豈會有楚王的性命重要。”

壽燭見王上太注重利益得失,卻看不到身爲一國之君,維護山河一統的信念,肅道,“楚王答應王上的條件,是可以迴歸楚國。楚王若割裂疆土,就不配成爲楚國的王。縱使楚王回到楚國,楚人也不會擁護他。愧對於先祖、愧對於臣民的事,身爲國君萬萬不能做。”

秦王稷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壽燭沉重道:“王上,豈不知割裂疆土之舉,不僅會遺臭萬年。百年之後,也無臉面對先祖。”

“寡人聞你之言,總算想明白了,楚王爲何寧願死,也不願割裂疆土。”秦王稷若有所思地答道:“楚王如此愛惜自己的名節,那就不會主動尋死。寡人,無憂了。”

壽燭有些糊塗道:“王上之言,臣聽不明白。”

“你有所不知。”秦王稷頓了頓道:“寡人擔心楚王不能受辱,主動尋死。楚王若死,秦、楚兩國不僅會世代交惡,寡人還會背上一生的罵名。若諸侯以此爲契機,聯合起來攻伐秦國。秦國危矣。楚王不死,秦國和楚國還有緩和的餘地。寡人還能要挾楚國,爲秦國得到更多的利益。”

壽燭領悟到秦王話中的意思,恭維道:“王上所言甚是。”

“楚王不死,秦國無憂。”秦王稷化解了心中所憂,眼神之中透露出狠辣,“寡人和楚王的較量,才正式開始。”

……

肥義急色匆匆來到別宮,行禮道:“主父,楚王被秦國扣押。”

“你說什麼。”趙雍聞言,倍感驚訝,“楚王怎會被秦國扣押。”

“諸侯在垂沙擊敗楚國,楚將唐昧戰死,其部將或起義,或遠走。諾達的楚國陷入四分五裂。楚國與秦國交戰,三次慘敗。進一步加劇了楚國國內局勢動盪。”肥義道:“秦國先用武力擊敗楚國,後又向楚國拋出橄欖枝,以結盟爲誘。楚王爲了走出困局,答應秦國會盟的請求,卻被扣押。”

“楚王是大國之君,開疆破土,建立萬世功勳,也是英雄人物,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太可憐了。”

趙雍沉重道:“可憐人,必有可敬之處。”

“秦國屢次欺詐楚王,楚王不長記性。”肥義輕哼一聲道:“楚王太蠢,怪得了誰。”

“楚王不是蠢。”趙雍道:“楚王是太過自大。”

“楚王自大?”肥義糊塗道:“主父之言,臣有些聽不明白。”

“楚國地大,甲兵衆多,諸侯之力,不能及。楚王滅越,更加增長了他飲馬黃河,兼併天下之志。楚王太過自大,輕視諸侯之力,才落得慘敗。”趙雍語調之中充滿同情,“楚王小看秦國,纔會被欺。楚王與秦國會盟,怎麼也沒想到秦國會扣押他。”

“主父所言,合情合理。”

趙雍淡笑道:“楚王落得如此悲劇,此乃自大所造成的。人啊!永遠不要輕視你的對手,尤其是看上去比你弱小的人。”

“主父”肥義問道:“秦國扣押楚王,就不怕兩國交惡?”

“扣押楚王之謀,你認爲是何人所爲。”

“秦國朝政被羋八子等人掌控。此謀,應該是羋八子所爲。”

“非也。”趙雍答道:“以欺詐之術,扣押他國國君。此舉乃小兒之態。”

“主父的意思是說,此謀,乃秦王所爲。”

“秦國朝政由羋八子說了算。秦王在秦國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趙雍眸色對秦王充滿同情道:“秦王扣押楚王就是太想證明自己。”

“秦王身邊沒有大才之人,怎會想到此謀。”

“你難道忘了。齊人靖郭君在秦爲相。”

“扣押他國國君,不僅會導致兩國交惡,一生還會背上無信義的罵名。秦王扣押楚王,難道沒有想到會引發的惡果。”

“秦王涉世不深,爲政經驗不足,豈會想到會引發的惡果。”

“秦王不是糊塗之人,怎會信了齊人的話。”

“齊人以扣押楚王,索要楚國疆土。楚王爲了活命,自然會滿足秦國獅子大開口。秦王兵不血刃得到楚國疆土,即可在秦國樹立威信,又能削弱羋八子等人的影響力。”趙雍淡淡一笑道:“秦王急於在秦國立威,也就顧不了許多。”

“齊人爲何要慫恿秦王,以欺詐之術扣押楚王。”肥義問道:“齊人,意欲何爲。”

趙雍拋出兩個字,“攻秦。”

“齊人在秦爲相,爲何要攻秦。”

“齊人雖在秦國爲相,但行事處處掣肘,還受秦臣侮辱。齊人向來心高氣傲,豈能堪受大辱。秦國扣押楚王,秦、楚交惡。如此,秦國孤立無援。齊人振臂一呼攻秦,諸侯必會響應。”

“齊人會有如此計謀。”

“秦國聯合韓魏,攻伐齊國。齊國濮水慘敗諸侯,也導致燕地得而復失。攻秦雪恥,是齊宣王的夙願,也是每個齊國男兒的使命。”趙雍又道:“齊國要攻秦雪恥,就要離間秦、楚之盟。齊國遠征秦國,楚國出兵偷襲齊國。齊國兩面受敵,必敗無疑。齊國先戰勝楚國,後又戰勝秦國。天下事將會由齊國說了。”

“主父的意思是說天下又要戰火四起。”

趙雍語調沉重道:“大爭之世,何來太平。”

“楚王答應了秦國的條件。齊人的計謀,不就是落空了嗎?”

“秦國扣押楚王,這是國恥。什麼都可以商量,唯有國恥,需要用武力才能洗清。”

“主父之言是否太誇大。”肥義道:“劍老無光,人老無剛。楚王垂垂老矣,早已不再是意氣風發之人。楚王爲了保住性命,就會答應秦國的條件。”

“楚國男兒,錚錚傲骨,向來都不會屈服武力。楚王爲了活命,割裂疆土,便會千古留下罵名。”趙雍語調堅定道:“楚王是絕不會讓自己的名節再次蒙羞。”

“楚王不答應秦國的條件,秦國也不會放楚王歸國。秦、楚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肥義問道:“主父,天下風雲將起,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們只需靜觀其變。”趙雍看着用泥土堆積的堪輿圖,語調之中充滿擔憂,“北胡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我們出兵攻伐,損耗巨大。孤,決定築長城,防備北胡。”

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章 趙國殤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
第七章 韓候康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九章 揚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二百八十二章 踏平靈壽,盪滌中山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沙丘宮變(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百金之士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四十章 北疆告急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八十四章 期許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三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胡謀趙第一百九十九章 秦國諸公子之亂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五國兵發函谷,齊國坐收漁利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一百五十九章 關雎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戰開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零四章 他若不走,我心難安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兩百一十一章 胡服(下)第四十四章 代郡第一章 趙國殤第三百三十六章 雞鳴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九十九章 靜心殿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恭迎壯士回家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