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

趙主父語出驚人,衆人皆驚。

肥義最先從震驚之中,恢復過來,忙道:“臣,不贊成趙主父孤身入秦。”

趙王何也道:“孩兒附和相邦之言。”

李兌情緒激動道:“秦國囚禁楚王在前,截殺靖郭君再後。秦國失信諸侯,臭名昭著。趙主父,豈能親自入秦。”

樓緩也道:“秦王敢囚禁楚王,也敢囚禁趙主父。趙主父是國家支柱,也是凝聚趙人和胡人的精神領袖。虎狼之地,又失信天下。趙主父豈能親身犯險。”

趙主父早就料到臣子會阻撓自己,但沒想全部的人都反對。趙主父看着衆人,也不生氣,反問道:“諸侯對戰秦國,孤,如何抉擇。是合縱諸侯伐秦,還是助秦。”

“秦國爲何會被諸侯合縱討伐?”李兌有意停頓,加重語調,又道:“秦國之舉,令天下諸侯震怒。秦國被諸侯討伐,實乃咎由自取。我們理應加入諸侯,攻伐秦國。誅暴秦,匡正義,以安天下秩序。”

公孫璞也道:“聯軍勢大,秦國勢弱,加入諸侯伐秦。我們和秦國之間的新仇舊恨,一併了結。”

“秦國與我們結盟,其目的昭然若揭。秦國是想將禍水北引,讓諸侯攻我趙國。”李兌又道:“我們助秦,便會得罪諸侯。諸侯必會聯合起來,征伐我國。主父,我們不能上了秦國的當。”

肥義見趙主父神色寧靜,勸道:“秦國欺詐楚國,扣押楚王,失信天下。截殺靖郭君,更是臭名昭著。趙主父這個時候入秦,豈不是羊入虎口。”

趙王何道:“諸侯向來鄙視秦國,也不願與秦爲伍。我們縱使不合縱諸侯攻秦,也不能助秦。”

肥義道:“臣認爲,我們應該將攻伐秦國的重任交給諸侯。趙主父心繫趙國的安危,請趙主父以大局爲重,萬萬不可入秦。”

“齊、韓、魏三國聯盟三伐楚國,我們既不助三國攻楚,也不助楚抗衡三國。三國擊楚,楚國國力大敗,一蹶不振。三國雖獲勝,但也傷了元氣。我們藉着中原大亂之際,方能數伐中山,破林胡,擊三胡,塵定北疆,開拓數千裡山河。趙主父之功業,遠超齊恆、晉文。”李兌頓了頓,又道:“我們不如讓三國伐秦國,一舉蕩平腹心之患中山國,穩固北疆。”

趙主父面向衆人,語調平靜地問道:“諸位一定認爲,寡人入秦,是糊塗了。”

衆人齊聲道:“臣,不敢。”

趙主父問道:“此戰,誰將獲勝?”

趙王何道:“齊國以匡章爲聯軍統帥,齊、韓、魏聯軍勢大,獲勝者,自然是諸侯。”

大臣附和道:“諸侯勝,秦敗。”

趙主父問道:“肥義,你也是這個意思。”

肥義思忖少許,答道:“秦國國勢大衰,遠不及秦惠王、秦武王時代。秦國無名將,豈能對戰身經百戰,而不落敗的匡章。”

趙王何道:“諾達的楚國就被齊、韓、魏三國打得四分五裂,一蹶不振。秦國國力比不上楚國,豈是三國對手。”

肥義厲聲道:“臣認爲,三國必勝,秦國必敗。”

趙主父又道:“李兌也是這個意思。”

李兌道:“三國伐秦,秦國危矣。臣也認爲,三國勝,楚國敗。”

趙主父道:“樓緩也是這個意思。”

樓緩沉默少許,答道:“臣奉主父之令,出使秦國,參與扶持公子稷爲王。公子稷雖爲秦王,但政令出自羋八子。這幾年,秦國王黨和後黨離心離德,明爭暗鬥,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孤,不想聽這些。”

“秦王先送涇陽君去齊爲質,又邀請靖郭君入秦爲相,就是爲了打壓羋八子等外戚勢力。靖郭君是聰明人,雖身居高位,爲秦相一年,卻選擇無爲而治。趙主父,靖郭君是糊塗嗎?”

趙主父答道:“靖郭君之事,孤,素有耳聞。靖郭君出生被齊相田罌遺棄,後被田罌選爲繼承人,足以見得靖郭君之名,並非徒有虛名。”

樓緩道:“靖郭君之名,早已傳遍諸侯。秦王纔想着倚靠靖郭君打壓羋八子等外戚勢力。靖郭君曾爲魏相,又爲秦相,離秦歸齊,便成爲齊相。靖郭君成爲齊相第一件事就是號召諸侯攻秦,這是爲何?”

李兌答道:“秦人羞辱了靖郭君,靖郭君自然要伐秦雪恨。齊、韓、魏三國伐秦,不過是齊、秦兩國私人恩怨。”

“秦王截殺靖郭君,靖郭君狼狽歸國,自然對秦國心懷怨恨。”趙王何又道:“靖郭君身居秦相一年之久,自然瞭解秦國。靖郭君見伐秦可成,便號召諸侯伐秦。此舉,既是爲公,也是爲己泄恨。”

“王上所言不錯。臣相信靖郭君的判斷,秦國可伐。”樓緩又道:“秦國諸公子之亂將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三代帝王積累地將才內耗殆盡。如今的秦國,已無嚴君、張儀之流;又無嬴華、甘茂之輩。司馬錯雖能打,但也在巴蜀。秦無名將,豈能迎戰諸侯。此戰,秦必敗。”

“十幾年,犀首號召諸侯伐秦,五國聲勢浩大兵臨函谷。結果如何,孤,莫敢忘。”趙主父問道:“諸位所言不虛,秦無名將,難以迎戰諸侯。但秦國號稱四塞之地,函谷關又是秦國第一道險關,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五國聯軍伐秦,就是因爲攻不破此關,才無功而返。三國聯軍之勢,是否能破了函谷。”

肥義也是親身經歷了五國伐秦之事,想了想答道:“主父說的不錯。秦有函谷關天險,縱使三國聯軍勢大,也大不過五國之勢。三國聯軍想要亡秦,也非容易之事。”

諸臣也是一片沉默。五國之勢,拿不下函谷關。三國之勢,能攻下函谷關?

趙主父見衆人陷入沉默,眸色寧靜地問道:“十幾年前,楚、韓、趙、魏、燕五國合縱伐秦,兵發函谷不克。五國爲何拿不下函谷。”

肥義答道:“其一,諸侯離心離德;其二,秦國面對國難,上下一心;其三,就是因爲函谷關天險。”

趙主父點了點頭道:“秦國爲何敢肆無忌憚攻伐諸侯,就是仗着函谷關天險。秦國佔據函谷,進可攻,退可守。五國攻秦不克,也導致趙國與秦國征戰不休。諸位莫非忘了修魚之戰、觀澤之戰、中都、西陽之戰、藺城、離石之戰,我們傷亡了多少將士乎?”

衆人見趙主父提起趙國不堪回首的歲月,悲憤道:“趙國戰敗諸侯,此乃國恥。臣等,不敢忘。”

趙主父問道:“寡人用了十幾年,才讓趙國擺脫內外交困,取得現在這個局面。我們合縱諸侯,拿不下函谷關,又會如何。”

趙主父見衆人不答,又道:“我們就和秦國交惡。齊國吞燕,得而復失,皆因孤輔助燕質子職所致。我們數伐中山,齊國想法設法干涉中山國內政,也一直想將這一箭之仇,還給孤。孤,沒有給齊國這個機會。一旦,我們合縱諸侯伐秦無果,東邊有齊,西邊有秦。趙國就會被齊、秦東西夾擊,又該如何。”

肥義見趙主父思慮深遠,忙道:“主父之言甚是。福禍相依,豈能忘之。戰場之勢,瞬息萬變。三國伐秦,不一定會贏。秦國也不見得一定會輸。”

趙主父又問道:“此戰,將會持續多久。”

肥義想了想答道:“齊、秦相隔千里。少則一年,多則數年。”

“秦國有劣勢,也有優勢。面對國難,羋八子和秦王也會放下個人恩怨,團結一致。秦人誓死守住函谷關,聯軍想要攻破,亡秦,也非易事。”趙主父緩了口氣,又道:“你們看到了聯軍伐秦的優勢,但也要考慮聯軍的劣勢。聯軍取勝,再與速戰速決。齊國千里西征秦國,這是兵家大忌。聯軍久攻不下秦國,糧草損耗巨大。戰事陷入僵持,又會如何。”

樓緩答道:“函谷關久攻不克,聯軍士氣受挫,必會離心離德。秦國見聯軍士氣低靡,反戈一擊。戰事會如何,的確不好預料。”

“秦國能夠想到聯合趙、燕制衡齊、韓、魏三國。”趙主父道:“足以見得,秦國並沒有因爲聯軍之勢,舉國恐慌,自亂陣腳。”

“主父之言,讓我想起了秦國使臣。”肥義回憶片刻,續道:“秦使沒有因爲聯軍之勢,犧牲秦國的尊嚴,求助我們。”

樓緩也道:“臣離開咸陽之時,曾和魏冉有過對話。此人,有謀略,又善征伐,精通外交。羋八子能夠在內亂之中,脫穎而出,成爲大贏家,皆是魏冉等人之功。”

趙主父琢磨少許答道:“秦國若亂,魏冉理應在秦國。魏冉來我邯鄲,足以說明,秦國的局勢,並非我們想要的那般糟糕。”

李兌道:“如主父所言,三國伐秦,勝負難料。秦人邀樓緩入秦爲相,必是包藏禍心。我們不能上秦國的當。”

“秦人之謀,孤,豈看不破。”趙主父含笑道:“這點小把戲,豈能矇蔽,孤的雙眼。”

趙王何問道:“主父看破了秦人之謀,爲何還要入秦。”

趙主父淡笑道:“秦國向趙國出招,孤,豈能不接。孤,將計就計,以此爲機,親自入秦,瞭解秦國。”

趙王何問道:“主父爲何要冒風險入秦。”

“秦可伐,則伐。秦不可伐,則與之結盟。孤,不能一戰滅了秦國,一戰讓秦國數十年不敢與趙爭鋒。孤,就不能輕易和秦國開戰,也不能與秦國交惡。”

肥義道:“所以,主父要親自入秦。”

“不錯。秦國究竟如何,孤,要親自去了解,心中才會有數。”趙主父眸色深沉,又道:“中原諸侯征伐秦國,孤利用這個機會了解秦國。”

肥義見主父心意已決,難以挽回,問道:“主父以何名義入秦。”

趙主父指了指樓緩,笑道:“孤以使者的身份,送樓緩去秦國爲名,以探秦國虛實。”

趙王何敬佩趙主父的孤膽雄心,但神情不安地問道:“秦國扣押楚王,截殺靖郭君,失信天下。主父若去,被秦人…”

趙主父知道孩兒沒有說出口的那幾個字,淡淡一笑道:“孤,征戰疆場大半生,豈會被秦國困住。秦國雖是虎狼,孤,何懼。縱使孤的身份被秦國識破,秦人也不敢囚禁孤。秦人囚禁孤,就代表和趙宣戰。秦國又會多一個敵人。”

李兌道:“世事難料,主父被秦所困又該如何。”

“孤,若深陷秦國,不能歸。”趙主父看着趙王何,叮囑道:“王兒,勿要以孤爲念。”

趙王何厲聲道:“秦國膽敢囚禁主父。孩兒必會傾國之兵,亡秦雪恥,以迎主父。”

“有王兒這句話,孤,深感欣慰。”趙主父用慈祥地目光看着趙王何,“孤,將江山交給你,可以放心入秦。”

肥義見趙主父分析局勢以及對戰局的預判,比任何人都要看得遠。趙主父說入秦,並不是意氣用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做出的決定。趙主父爲了趙國,不惜身犯險地,此等孤膽豪氣,諸侯莫敢與之相比。

肥義行禮,擲地有聲道:“主父深陷秦國,臣定會舉兵伐秦雪恥,以迎主父。”

衆人也齊聲道:“臣等亦會如此。”

“江山有爾等,趙國之幸。孤將何兒和趙國的江山拜託給諸位了。”趙主父眸色盪漾,心道:“秦國,孤,又來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六章 賭國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
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七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六章 賭國運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長城,下東垣第十七章 秦風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六十章 朝局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兩百一十章 胡服(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十七章 秦風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中山王尚第一百四十二章 燕國質子公子職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齊、中山破燕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五十三章 今朝有酒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心不改,誓滅中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伐中山開始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二十九章 趙國五使入諸侯第二百三十八章 中山王姿獻城求和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十六章 折衝樽俎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趙國反擊第三百五十九章 九原、雲中、雁門伐秦之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零三章 齊、楚、越混戰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零四章 秦國稱臣,公孫衍再掀合縱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五十六章 均分天下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