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

君太后和君後韓姬瑤甍逝,並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君太后年事已高,神智也不清晰。早在一年前,這位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足不出殿,靠藥物維持生命。

君後韓姬瑤,自從產後,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她能夠熬過這些年,完全是靠毅力和上天爭取時間。她想看着孩兒長大,更想聽見孩兒喊她一聲母后。至於,太子章成婚大典、兒孫繞膝,對她來說是一件奢侈之事。

君後、君太后兩人相隔數日,相繼過逝。君太后、君後葬禮尚未結束,相邦趙豹也甍逝。讓司禮忙得不可開交。好在,司禮早就事先做過一些有關葬禮的準備,忙是忙了點,但不至於顯得慌亂。

大喪音敲過之後,趙國邯鄲進入了國喪期。

依照禮制,趙君雍守靈二十日,宗室隨祭,大臣盡禮。守靈期滿,君太后、君後一同葬入王陵。相邦趙豹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後也享受殊榮葬在趙肅侯墓側,以拱衛先君。

出殯之後,第二日,趙雍復朝。國不可一日無君,但也不能一日無相。

趙雍神色悲憫道:“陽文君(趙豹死後,追封爲陽文君)甍逝是趙國的損失,也是寡人的損失。諸位,隨寡人再次緬懷陽文君。”

衆人行禮,表達哀悼之情。

禮儀結束,趙雍穩了穩心神,問道:“陽文君走後,寡人應該以何人爲相。”

趙雍這句話,也是諸位大臣最關心的。趙雍話語剛落,這些大臣齊刷刷地將目光放在了公子成身上。

中尉趙襄爲了博好公子成,倡議道:“大司寇德高望重,理應爲相。”

衆人跟着附和道:“臣等附議。”

趙雍注視着殿內的一舉一動。殿內很多宗室大臣,心向公子成。趙雍見狀,腦海深處涌現出趙豹臨走前說的那些話:“大司寇位高權重,身份地位顯赫。君上以他爲相,必會助長其野心。君上想要趙國朝局穩定,平衡宗室的勢力,就不能以大司寇爲相。”

公子成見宗室爲他請命,趙雍久久未做出答覆,已然琢磨出君上根本就沒有以他爲相的心思,主動謝絕道:“我資歷淺薄、德行不夠,不足以爲相。請君上另擇賢明。”

趙襄本想討好公子成,忽見公子成推脫相位,誤以爲對方是以進爲退,“大司寇德行不足,試問何人可以堪當大任。”

趙襄此言一出,趙文、趙炤、趙俊等宗室之人,也齊聲道:“大司寇莫要推遲。”

趙襄、趙文、趙俊等人之言,顯然是沒有把君上放在眼中。公子成見這些人推舉他相,有點逼宮的意思,心裡暗自叫苦。

這些人釋放的好意,殊不知是把他往火山推。宗室越擁護公子成,趙君對公子成不滿的情緒越加高漲。

趙雍注視着公子成,問道:“叔父爲相,衆望所歸。寡人…”

“不可。”公子成嚴詞拒絕道:“臣的德行,爲大司寇則已,豈能居相邦之位。請君上以社稷爲重,另擇賢能。”

趙雍問道:“叔父不願意爲相,寡人應該倚靠何人。”

趙成侯甍,趙肅候繼位。公子範、公子桀犯上作亂被誅,而他能夠躲過一劫,不被牽連。公子成自然懂得爲君之道。君上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要反覆琢磨。趙雍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包藏的意思太多。

“君上,臣的資質淺薄,不足以堪當大任。”公子成拜道:“臣,推舉一人。”

趙雍問道:“叔父打算推舉何人給我。”

公子成從容不迫地答道:“大司馬肥義。”

“陽文君臨走前向寡人推舉大司馬。今日,叔父也向寡人舉薦大司馬。大司馬能夠同時得到兩位的賞識、推薦,必有過人之處。”趙雍順勢道:“叔父不願意爲相,寡人依了叔父之言,以大司馬爲相。”

公子成聞言,恍然明白,原來君上心目中早已經有了人選。君上說這些話除了試探自己和諸臣的態度,就是給肥義爲相做鋪墊。

公子成看了看趙君,猛然發現,眼前這個人,早已經不是那個年少氣盛之人。

趙君不以公子成爲相,也不以宗室人爲相,選擇以肥義爲相。此言一出,不僅衆人瞠口結舌,就連肥義本人也感到極度意外。以至於趙雍開口很久,肥義沒有做任何答覆。

趙雍耐着性子聽大臣之語,隨後看了一眼肥義。令趙雍感到驚訝的是,他不曾從肥義那張臉上看出半點喜色。尋常人聽到這個消息,怎麼也會露出激動之情,叩謝君上恩德。

肥義的表情就像是在考慮是否應該接受相邦之位。

肥義不是宗室之人,亦非華夏之人。肥義身上留有戎狄的血液。趙雍以他爲相,不僅是因爲趙豹、公子成二人的推舉。更是因爲,他想讓趙地的戎狄和華夏不分你我,融爲一體。

趙雍冒着風險以肥義爲相,肥義的表情令他有些失望。頓時,趙雍心中不悅,問道:“肥義,你怕受苦嗎?”

肥義左右看了看,答道:“臣…不怕。”

“寡人看你就是怕受苦。”趙雍盯着他的雙眼,問道:“你怕擔任相邦之後,寡人將所有的政務交給你。”

“臣不敢言苦。”肥義拜了三拜,“君上以臣爲相。如此殊榮,臣倍感驚訝。只是…”

趙雍見他欲言又止,質問道:“只是什麼。”

肥義答道:“臣擔任相邦,怕辜負了君上的期望。”

趙雍忙道:“你怕辜負寡人,就做出對得起寡人之事,爲寡人分憂。”

肥義遲疑了一下,穩了穩心神,沉聲道:“臣願爲君上分憂。今後必當恪盡職守,做好相邦的本分,不辜負國家,不負君上。”

趙雍以擁有戎狄背景,身上流淌着胡人血液的肥義爲相。鼻子敏銳地大臣,似乎聞到了趙國朝局將會發生翻天覆地地變化。

肥義也清楚認識到了這一點。無論,趙國的路會多難走,他也會一路走下去。哪怕要付出他的生命,他也義不容辭。

一個月後,趙君在肥義等人的輔佐上,趙國國內恢復生機,百姓安居樂業,商業旺盛,絲毫瞧不見中原大戰之後的餘波。

這日,趙雍正在龍臺,以觀天下。

肥義急匆匆而來,“君上,韓王病危。”

“韓王病危,韓國朝政必將動盪。”趙雍琢磨片刻,言道:“我們和韓國是兄弟友邦,應該幫助韓國渡過危機。”

“臣也是這個意思。”

“太子倉身在何處。”

“正在秦國爲質。”

“幾年前,也是這個地方。魏太子嗣、韓太子倉,我們三人站在龍臺立誓。他日繼承大統,韓、趙、魏三國結爲兄弟之國。終其一生,絕不相爭,兵戈相向。我們要學先祖,攜手共進。一起重拾先祖的輝煌。”趙雍回想起那日豪情壯語,雙眸綻放出光芒,“太子倉該回國了。韓國的天下交給他,寡人才放心。”

肥義忙道:“君上,我們應該聯合魏王,一起向秦國施壓,助韓太子倉歸國。”

趙雍點了點頭,示意肥義去辦。

趙國以富丁爲使,出使魏國。以仇液爲使,出使韓國。富丁來到魏國大梁,進入宮中面見魏王嗣。

魏王嗣翻開國書,只見國書上寫着:龍臺一別,已有數年。龍臺誓言,不知君可記得。

魏王嗣回想起龍臺昔日的諾言,也是熱淚盈眶。魏王嗣穩了穩情緒,問道:“大使,趙王可好。”

富丁提醒道:“趙君,下達罪己詔,昭告諸侯,終其一生不稱王,稱之爲君。王上稱趙君爲王,是否...”

“趙君也好,趙王也罷。那個男人是在龍臺和寡人立下誓言之人。三晉的江山,由三晉說了算。大使回去告訴趙君,寡人也會主張迎回韓太子,擁他爲王。”

富丁行禮道:“外使這就回去,轉達王上的話。”

魏王嗣道:“大使請。”

仇液出使韓國,來到新鄭。魏國以公孫喜爲使,出使韓國。韓相得知,趙、魏兩國助韓國迎回韓太子倉,不勝感激。連忙帶着仇液、公孫喜進入宮中,面見韓王康。

楚國欺韓,韓國岸門被秦打敗。韓王康氣急攻心,大病一場。大病之後,韓王康整個人蒼老了許多,身子也更加單薄。

第二次中原大戰,韓王康加入秦國對付楚國,就是爲了報楚王欺韓之恥。韓、魏聯軍,攻楚南陽,大敗楚軍。隨後,秦、韓、魏聯軍北上,在濮水之邊,擊敗齊人。

第二次中原大戰結束,韓王康徹底倒下。

韓王康每一次閉上雙眼,他害怕就看不到第二日的晨陽,更害怕再也見不到遠在秦國的兒子。韓國向秦國多次發出國書,要求秦國送回太子倉。

秦國總是以各種理由拖延。趙、魏聯合向秦國施壓,韓王康無論身體多麼不好,也要親自向趙、魏兩國表達感激之情。

韓、趙、魏三國使者來到咸陽,面見秦王。藍田一戰,秦王駟一病不起。太子蕩負責監國。

太子蕩得知三國使者的來意,屏退了三位使者,召大庶長嬴疾、秦相張儀、魏章、甘茂等人入宮。

太子蕩問道:“韓太子身在秦國,可有此事。”

嬴疾點了點頭道:“韓太子的確在秦國。”

太子蕩問道:“韓王病重,爲何不讓他回去。”

嬴疾道:“韓太子主張反對秦國,讓他回到韓國。韓國就會敵對秦國。韓太子是猛虎,我們不能縱虎歸山。”

張儀也道:“大庶長言之有理。我們不能讓他回國。”

“韓、趙、魏三國大使就在秦國,我們不讓韓太子回去。三國是不答應的。”太子蕩問道:“叔父是打算和三晉開戰嗎?”

“臣不想。”

“藍田一役,我國國力大損。此時和三晉開戰,對我國不利。韓國助我們攻楚,這些事,你們也忘了。召韓太子入宮,我打算讓他回國。”

嬴疾、張儀齊聲道:“王上...”

太子蕩截斷道:“父王將秦國交給了我。一切由我說了算。父王日後追究責任,我一人承擔。”

修魚一戰,三晉敗給了秦國。韓太子倉爲了進一步瞭解敵人,主動請纓來到秦國爲質。轉眼間,韓太子來秦已有數年。

這日,韓倉正在整理有關秦國的資料,侍者韓琮道:“太子,我們在秦國呆了五年。秦國沒有半點讓我們歸國的意思。太子不想辦法回國,卻有心情看這些。”

韓倉笑道:“既來之,則安之。”

“我們離開韓國朝堂已久,太子就不着急嗎?”

“急有什麼用。秦國也不會讓我回去。”韓倉胸有成竹地說道:“魏、趙兩國使者來到咸陽,不出五日,我們便可以回國。回國之前,我要好好了解一下秦國。”

“太子來秦五年,瞭解還不夠。”

“畢竟再這裡呆了五年。”

不多時,甘茂來到驛館道:“請太子入宮。”

韓倉問道:“秦王打算送我回國。”

甘茂道:“不是秦王。”

韓倉疑惑道:“不是秦王,那會是誰。”

甘茂答道:“秦國太子。”

韓倉跟隨甘茂進入宮中。太子蕩見了,笑道:“你就是韓國太子。看上去比我老多了。”

秦王蕩才十八歲,竟然用老字,也太打擊人了。韓倉也沒想到眼前這個少年,竟然這般有趣,嘆息道:“我比你年長,當然要老上幾歲。”

太子蕩也沒覺得眼前之人有何不同,淡淡道:“你自由了。我放你回去。”

韓太子問道:“太子放我回去,就不怕我敵對秦國。”

太子蕩少年心性,也不服軟,笑道:“你不服秦國,日後我們在較量。”

韓太子見太子蕩比秦王坦蕩多了,笑道:“太子說的話,我記下了。”

“我是秦國的太子,你是韓國的太子。你我都是太子,太有趣了。”太子蕩又笑道:“我放你歸國,也不要你感激。你回去後,好好練兵。我會親自率軍檢驗,韓國的戰鬥力。你可不要讓我失望。”

太子蕩之言,完全沒有將韓國和他放在眼中。韓倉不悅道:“太子如此輕視韓國。”

太子蕩看着對方,眸色露出殺死,“韓國以前不也是這樣輕視秦國的嗎?”

韓太子倉和秦太子蕩兩道鋒利的眼神碰撞在一起,誰也不肯退讓,誰也不肯認輸。

太子蕩打破沉默道:“你馬上回國,現在就走。我怕突然反悔殺了你。希望你可以成爲我稱職的對手。”

韓太子大笑道:“我回國後,厲兵秣馬。等待着你來檢驗韓國的實力。”

“痛快,痛快。”太子蕩興奮道:“我期待着這一天。”

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十章 《管子》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四章 破局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
第三百二十二章 孩兒願跟隨君父,征戰疆場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二十五章 胸中之志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百七十五章 以圍代誅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一百三十二章 秦將嬴疾攻趙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九十三章 與君初相識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屈原被貶漢北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踏靈壽,踏平中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三十四章 怪物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三百二十三章 趙雍退位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三百七十二章 沙丘宮變(上)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攻趙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恥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百三十九章 楚 國,不能一日無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公孫衍豈不大丈夫哉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百五十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七十九章 韓王有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王蕩和韓王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王,你可把我當兄弟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一百零九章 秦楚交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國盟誓攻秦,張儀獻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趙鐵騎對戰中山大力士第二十六章 整頓吏治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丘宮變(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一百九十一百章 破宜陽,定三川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十章 《管子》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六十九章 楚太子入秦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秦可滅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四章 破局第五十二章 代相第兩百一十三章 知恥而後勇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