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釘子

bookmark

走進屋內,一股熱氣就撲面而來,讓手腳冰涼的魏延一行人,爽得差點叫出聲音來。

開門的動靜,驚擾了正在工作的工匠,但他們只是擡頭看了一眼,發現來人是魏延後,便不再關注,低頭繼續處理手中的活計。

魏延也不惱,讓親衛們將曲轅犁放在一旁,然後叫他們去一旁烤火,不得胡亂走動,以防打擾工匠的工作,自己則穿梭於其中,左瞧瞧右看看。

也許覺着晾着魏延不太好,更或許覺着他走來走去太煩了,負責改良曲轅犁的大匠宋星,放下了手中的活計走了上來。

“鎮長,不知來匠作坊所謂何事,難道又有什麼想法不成?”

宋星的話,讓屋內的工匠們的耳朵都豎了起來,雖然有點煩魏延平時指手畫腳的,但不得不說,他的建議是真的香。

“沒什麼,我就隨便轉轉,這次來的主要目的,還是想看看曲轅犁的情況如何了”

魏延思考了片刻說道,他是有其他的想法,但在曲轅犁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和工匠們探討也不遲。

“鎮長,我們按照你的想法,將轅縮短一半,並且改成曲轅,同時去掉犁盤增加犁壁,再減輕犁架的重量,使用鐵製犁鏵,使得重量僅爲以前的一半。

在幾次實驗中,耕作效率遠超之前,僅一頭牛再配合三人,一天即可開荒十餘畝土地,是直轅犁所不能比擬的”

一說起曲轅犁,宋星就來了精神,從魏延提出曲轅犁開始,所有人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作爲底層出身的他們,當然知道曲轅犁的出現,對於農民意味着什麼。

“鎮長請看,現在我們正在對犁鏵進行改進,在多次實驗中,要麼翻土過淺,達不到鎮長的要求,要麼翻土過深,導致耕牛不一會兒便力竭。

目前我們已經掌握到要領,相信經過這次捶打以後,應該就能符合耕地深度一尺半的要求”

宋星將魏延帶到冶鐵爐前,指着被工匠捶打的鐵片說道。

耕地深度一尺半,即三十公分左右,這是魏延總結在以前在農村種地的經驗,提出的翻地深度。

就目前而言,很難有作物的根系能長達二十公分,所以三十公分之下的土地,肥力深厚,非常適合耕種。

“宋老先生不愧爲襄陽有名的大匠,將此重任交於你手,是我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但我觀曲轅犁仍有許多不足,特別是在重量與結構上,同我所想相差甚遠。

不知宋老先生,當初我給你畫的草圖,如今在何方?”

魏延先肯定宋星以及工匠們的成果,然後纔將曲轅犁的不足說了出來。

“鎮長給的草圖,老朽一直貼身存放,只是草圖之上的犁,太難複製了”

宋星掏出一張蔡侯紙,看着上面極其簡略的曲轅犁,心裡有些慼慼然,這樣的結構,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太難太難了,脆弱的連接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折斷,毫無實際用處。

而魏延所畫,乃是一千多年後已經臻至大成的單人曲轅犁,犁只有三部分組成,犁架、犁轅、犁主體。

犁架,是由一根略微彎曲的木頭,以及兩頭繫着的繩子組成,主要作用於牛與犁的連接。

犁轅不必多說,就是一根縮短而彎曲木料,鏈接犁架與犁主體部分。

犁主體,是以一根彎曲的木料爲主體,前端鑲嵌犁鏵、犁壁,至於犁箭、犁平等結構統統取消,最末端便是扶手。

這樣簡單的結構用起來十分輕便省力,一旦牛兒開始耕地,後面的人只需一手掌握方向,一手驅趕牛兒前進,實現一人一牛一天可耕十餘畝土地。

“可是因爲三個主體部分的連接問題?”

“正是”

“那就不成問題,宋老先生,不知鑲嵌在犁鏵上的鐵錐在何處,可否拿來給我一觀”

魏延自信的笑到,研發製造的過程中不怕有問題,就怕找不到問題。

宋星不知他哪來的信心,隨即搖搖頭,嘴裡嘟囔了幾句,轉身將約摸兩寸長,一釐米見方的鐵錐拿了過來。

“宋老先生,你說我們將鐵錐給捶打細緻一些,然後在將其釘入木料中,是否可替代卯榫,會不會讓各結構的連接,變得更加牢固”

魏延自信的說道,只要將釘子成功造出,經過無數次改良的曲轅犁就將面世,在配合精耕細作,會讓治下的糧食產出,呈幾何倍數增長。

然而,宋星接下來的話,將魏延的自信,打擊得體無完膚。

“鎮長,你說的是這個麼”

宋星一臉詭異之色,從袖口裡掏出幾枚鐵條,這分明是鐵釘,只是這些要麼鏽跡斑斑,要麼彎折斷裂,總之沒有一個完好的。

魏延有點難以置信,現在才東漢末年,公元210年啊,竟然會出現釘子,雖然從規格看,明顯是手工打造,但對他而言也十分離譜。

“鎮長,就在上個月我們也爲卯榫結構不牢靠而苦惱,最後從鐵錐上得到啓發,打造二十枚鐵釘,用於曲轅犁的製造。

但是,這種鐵釘過於脆弱,部分鐵釘還沒釘入松木,就被彎折或者折斷,根本無法全部釘入,起不了固定的作用。

而且,曲轅犁這類工具,時常要在水田裡作業,久而久之,鐵釘長時間保持溼潤,極易生鏽,一用力就會被折斷,就像這樣”

宋星一邊說着,一邊將魏延帶到一個角落,在一堆木料中翻翻臉撿,然後將一根木棍杵在眼前。

魏延接過木棍,翻看片刻後在它的最末端,發現一個紅黑色的小孔,不用想,這是鐵釘氧化後留下痕跡。

對於氧化問題,魏延也沒辦法解決,他倒是知道可以用鉻鹽技術來防氧化,但在缺少化學基礎的東漢末年,連個燒杯都沒有,還想搞化學試劑,醒醒吧。

“宋老先生,我們有鑌鐵麼”

魏延突然想到了什麼,隨口一問。

宋星聽聞一臉震驚,隨後直勾勾盯着魏延,無聲的說着:你倒是把鑌鐵拿來啊。

爲此,魏延只得尷尬一笑,來緩解尷尬,沒辦法,鑌鐵實在太少見了。

第七章 釘子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四章 歸劉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十章 安排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十章 安排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九十章 鬥將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九十章 鬥將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一章 魏延第二章 入獄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五十章 成都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五十六 綿竹第四章 歸劉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
第七章 釘子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四章 歸劉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十章 安排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十章 安排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三十一章 入公安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九十章 鬥將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七十章 殺雞駭猴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九十章 鬥將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一章 魏延第二章 入獄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五十章 成都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五十六 綿竹第四章 歸劉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十五章 大火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