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焦山攪局

平時做事情拖拖拉拉的高臨兵,今天當機立斷,如同玩遊戲一樣果斷,招呼幾個隨從水手,趕快,把船拖下水,不能擱淺在這裡。

水淺得可以看見江底,幾個幾個隨從水手噗通噗通跳到水裡,把船推到深水,又跳上船,小船划向南岸的石公山。

長江南岸靠近石公山的一段江岸很陡峭,岸邊水流湍急,高臨兵乘坐的小船如果要靠岸有些難度,幾騎蒙古人的巡邏警戒的騎兵,看到有小船靠近,騎馬向着這邊奔來,嘴裡吆喝着什麼,高臨兵聽不懂蒙古話,也估計到是一些“生人勿近”的警告。

對個把蒙古人,高臨兵也不理不睬,繼續自己的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公開進行的“刺殺行動”。

石公山是座小山,相對高度不高,山勢倒是比較陡峻,從高臨兵這裡到石公山山頂的距離,高臨兵估計是300米到500米,ak47的有效射程勉強夠得到,高臨兵端起自己的那支ak47衝鋒槍,瞄準了一下。

當初李正石不知道從哪裡蒐羅來的槍支都沒有瞄準鏡,高臨兵的眼睛由於長年累月玩遊戲,視力也不是很好,高臨兵這個人和所有遊戲宅男一樣,都不愛運動,上肢的力量和穩定性也不是太好。

以前黑龍寨組織的軍訓打靶,他都是矇混過關,槍法練得馬馬虎虎,在300米以外用AK47射擊,就是打一頭大象,也達不到百分之七十的命中率。

,今天的情況,說不得要蒙一下了,高臨兵把AK47的保險扳到連發,告誡身邊的隨從水手穩住小船,自己端起槍瞄準了石公山山頂的一小堆模模糊糊的人影,扣動扳機。

噠噠噠……槍身抖動,槍口上跳,一梭子子彈全部掃了出去。高臨兵來不及看自己的戰果,就感覺身上一震“丁”的一聲,一支蒙古邏騎的狼牙箭射在他的身上,被他穿着的藤甲彈落在船艙裡。

再看看岸上,一小隊巡邏警戒的騎兵催着戰馬飛快的向這邊奔馳過來手裡都舉着弓箭,明顯是發現了自己要對山上的蒙古貴人不利過來驅逐射殺這些“刺客”。

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禞,在遠距離上,蒙古邏騎的弓箭威力有限,高臨兵身上穿着的藤甲是黑龍寨臨高基地的正版貨,防護力很強,蒙古邏騎的蒙古邏騎的弓箭根本射不動。

高臨兵一驚趕忙吆喝幾個隨從水手,趕快把船划走,幾個駕船的水手都是身強力壯精通水性善於操舟的從許浦水寨宋軍裡收編過來的老水手,把小船劃得飛快,逃離開去。

等高臨兵驚魂已定,再用望遠鏡去看石公山山頂的時候,已經看不到什麼人了,高臨兵很惱火,大好機會這樣錯過實在可惜。

高臨兵還不知道,他剛纔那懵着打出去的一梭子子彈,還真有一發瞎貓碰到個死老鼠,打中了蒙古大將阿塔海的胳膊。

也是該着阿塔海倒黴,今天陪着主帥阿術來看地形,沒有穿鎧甲,一衆將領指點江山研究打仗的時候,莫名其妙自己胳膊上就捱了一下也是他孔武有力,胳膊上肌肉夠多,沒有傷到骨頭。高臨兵射擊的距離又遠子彈的動能也已經衰減的差不多了,子彈只把阿塔海的胳膊上掀掉一大塊皮肉,阿塔海一生身經百戰受傷無數次,這點傷不算什麼。

不過今天高臨兵的偷襲讓阿塔海受傷,參加焦山之戰的元軍大將就少了一個。原本佈置周詳的作戰計劃就出現了破綻。

高臨兵的小船回到自己船隊停泊的沙洲,集合各戰鬥單位幹部開會,要求個部分做好戰鬥準備,明天趁着宋元交戰尋找機會突圍出去,返回許浦。

想不到的是,一些大宋本土出身的指揮員竟然要求參加戰鬥,幫助宋軍一方,和元軍打一仗,看來是黑龍寨長期以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妖魔化蒙古人的策略起了作用。沒有受過蒙古人荼毒禍害的嶺南漢人也開始“愛大宋”痛恨蒙古人了。

高臨兵知道,軍心不可違,如果失了軍心,以後黑龍寨和蒙古人打仗,這些大宋本土出身的指戰員,就會和大宋官軍那些長跑健將一樣,遇到打仗就想逃跑了,無奈之下,就和這些大宋本土出身的指揮員討論了一番自己對戰場形勢的觀察結果。

看起來,焦山之戰宋元雙方佈置已定,明天早上兩軍就會進入戰場,展開一場慘烈的大戰。

自己雖然知道歷史的走向,瞭解元軍的策略和佈置。可是對如何逆轉戰局沒有辦法,只能見機行事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一夜,高臨兵都是在胡思亂想中渡過的。第二天天剛亮,高臨兵通知船隊啓碇,向長江南岸的宋軍連舫戰船陣勢駛去。

宋軍在鐵索連舫陣勢外圍佈置了防護的小船船隊,看到一隊打着宋軍旗號來歷不明的船隊駛近,就派出船隻攔截,詢問來船用意。

高臨兵也不在意,他早已經打定了主意,就讓部下回話說自己是“大宋沿江制置副使高臨兵“,前來助戰,要求見大宋主持連舫戰船陣勢的主將。大宋主持連舫戰船陣勢的主將劉師勇雖然不知道“大宋沿江制置副使高臨兵”是何許人也,但知道是大宋一邊的人還是個官,前來助戰的,就很客氣地接待了高臨兵。

大宋主持連舫戰船陣勢的主將劉師勇。高臨兵知道,在歷史上劉師勇是宋末爲數不多的一直堅持抗敵的宋軍將領。在常州被元軍統帥伯顏重重包圍的時候劉師勇和守將姚訔(yín)、陳炤、王安節、劉師勇等力戰固守,直至城破,劉師勇乘亂突圍,僅帶數騎逃往平江宋廷投降,他逃亡,從益、廣二王至海上,憂憤而卒,是個忠良。

高臨兵看到劉師勇的時候,劉師勇正在那裡團團亂轉,破口大罵孫虎臣張世傑出了個連舫戰船的餿主意。把戰船用鐵索相連看似牢固平穩,其實操作不靈,在這樣廣闊的江面上用十艘船連成一舫,和人打仗,明擺着是捆住自己的手腳給人當靶子打。

這個劉師勇官職比孫虎臣張世傑低,手下的部隊也少,沒分派到好的任務,來當了炮灰,很是不痛快。

現在大戰就要開始,就算是想把鐵鏈斷開,一時半會兒也沒有辦法斬斷鐵索了。

高臨兵見到劉師勇,冒充大宋援軍將官,直接說明來意,提出斷開鐵索的建議,劉師勇就說是孫虎臣張世傑兩個人下命令用鐵索釘住戰船,鐵索連舟以後把隨船的鐵匠都帶走了,自己沒有辦法斷開鐵索。這個張世傑還下令,沒有啓碇的命令擅自啓碇者斬!擺明了是拿人當炮灰送死。

高臨兵聞言,哈哈大笑,命令身邊的傳令兵取手榴彈來,用手榴彈炸開鐵索,果然,這些朽爛不堪的鐵索是一炸就斷,不一會,這些鐵索連舫就被打開不少。

高臨兵建議,先打開連舫外層戰船的鐵索。連舫被打開以後戰船先不要散開仍舊保持連舫的表象,待元軍進攻,再一起散開攻擊,打元軍一個措手不及。

劉師勇依言而行。命各舫虛連鐵索,等待元軍進攻時一起斷索出擊。

果然在天亮以後,元軍張弘範自上游順風急進,循焦山北麓向宋軍猛攻。元軍小型戰船密密麻麻如同蝗蟲一般撲來,向宋軍發動進攻,這些小型戰船機動靈活,馳突衝撞,箭如雨下,宋軍殊死奮戰,但仍然有一些戰艦艦大連舟難以行動,兩翼包抄的元軍交射火箭,一些沒有解開鐵索行動不靈的大宋戰船帆蓬俱焚,煙焰蔽江。一些被焚戰船上的軍士被火燒烤,不堪忍受,多跳入水中避火。

劉師勇見勢命令那些被解開鐵索的大船斷索出擊,一時間殺聲震天,元軍小船被撞翻許多,元軍也紛紛落水,像下餃子一樣和落水宋軍混在一起。

宋軍多是南人,熟悉水性,落水也不會淹死,韃子都是北人,旱鴨子不會水,落水了就只能被淹死餵魚了。

但蒙古韃子軍紀森嚴,雖然遭到逆襲損失部分船隻,其餘船隻還是死戰不退,繼續攻擊宋軍大船,兩軍陷入僵持混戰。

奈何,被解開鐵鏈的大船數量還是不多,雖然殺傷很多元軍擊沉了一些元軍戰船,要一舉擊潰元軍還是不能。

元軍派了一部分戰船和解開鐵鏈的大船鏖戰,其餘船隻飛撲被鐵鏈串連在一起的船陣放火箭攻擊。

激戰半日,那些被鐵鏈串連在一起的船,沒有啓碇的命令,又不敢啓碇參戰,只能被動挨打,偶爾發箭還擊。戰船被連在一起,是一燃俱燃,就這樣,只要是一隻船上落下火箭,不多久整個船陣就煙火瀰漫,烈焰騰空,成了一片火海。

宋軍大亂,逃跑的、跳水的亂成一片,看到前軍戰敗,後軍見勢爭相逃遁,潰不成軍。

在陸地上,元軍萬戶劉琛、元將懷都和張世傑孫虎臣也展開了混戰。

見水軍潰散,駐紮南岸的張世傑孫虎臣的陸軍步兵不敢再戰也開始轉進。原計劃包抄宋軍的阿塔海因爲受傷,沒有包抄到位,被張世傑孫虎臣殺出條血路逃了出去。

一時間只留下劉師勇的大船隊和高臨兵的小船隊兩支部隊還能戰鬥。高臨兵的小船隊混在劉師勇的大船隊裡也已經被元軍的海量小船密密層層包圍在廣闊的江面上。

高臨兵看到這樣的情況,知道,今天要逆轉戰局是不可能了,就對劉師勇提議,衝破元軍包圍,收攏敗軍,整軍再戰。

如今宋軍大勢已去,劉師勇也是一代名將久在軍中知道今日一戰大勢已去,無奈同意了高臨兵的提議,決定突圍。

當下,劉師勇的大船開道,衝破元軍包圍,向焦山方向殺去,高臨兵的小船隊跟着劉師勇的大隊一路開槍開炮,渾水摸魚也跟着衝了出去。

焦山地處江蘇丹徒縣的東面,雄偉地聳峙在長江中寬闊的江面上,碧波滾滾,浪涌翻騰。焦山對岸,也聳立着一座高山那是“金山”,也是一座巍峨的大山。

這對峙的兩座大山,恰像兩隻鐵鉗,要牢牢鉗住那勢如脫繮之馬的長江。

這焦山靠近元軍主力所在地的建康、揚州,也是元軍進軍臨安的必經之路,如要阻擊元軍東進,在這裡擺下戰陣,迎擊元軍,也是個好戰場。

奈何宋軍的戰略戰術太低劣,不求殲敵只一味要阻攔元軍東進臨安。居然想出來鐵索連舟這樣愚蠢的戰法,結果招致大敗。

劉師勇和高臨兵一路衝殺突圍一路收攏被殺散的宋軍戰船,打撈落水宋軍,漸漸突出了重圍。

此時聚攏在劉師勇和高臨兵周圍的宋軍大小船隻已經有幾百艘數萬人。

高臨兵和劉師勇提議,大隊宋軍突圍,元軍統帥阿術必然派兵追擊,若兩個人的部隊一起逃,慌亂中,認不清楚水路航道,必然會有船隻觸礁擱淺。

在水戰中船隻觸礁擱淺就只有被俘一條路,被元軍俘虜是奇恥大辱。無論如何不能忍受,不如兩個人分兵,一個人留後掩護,一個人領兵先退。

高臨兵厚着臉皮擺出一副義薄雲天的樣子,說道:“我斷後,你先撤!”

最後,高臨兵還不懷好意建議劉師勇突圍以後不妨去許浦水寨暫住,休整以後,再回師和元軍交戰。象劉師勇這樣有勇氣和韃子真刀真槍打仗的將領正是黑龍寨一直以來都要團結爭取的對象,如今有了這個接觸的機會,高臨兵不會放過。

本來焦山一戰,元軍大獲全勝盡殲大宋精銳,不想被高臨兵誤打誤撞攪了局,參戰的宋軍主要將領和部隊主力都躲過了滅頂之災。

雖然焦山戰敗,宋軍攔截元軍兵進臨安的計劃失敗,但宋軍主力沒有覆滅,還有能力和元軍再打,若能屢敗屢戰,一直打下去的話,得不到增援的元軍最後的下場也只有失敗。

第62章 最後禮物第11章 襄陽危機第一o一章 迴歸大結局第13章 野豬皮你會剝嗎第31章 事情沒完第7章 離開深圳去旅遊第53章 海上航行第35章 殘酷真相第18章 問題解決第87章 驚聞噩耗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51章 泉州一日遊第40章 手榴彈第24章 襄陽血戰第21章 籌建水庫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10章 初到大宋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6章 爲什麼富人也麻煩不斷第83章 佈局第66章 開發臺灣島第1章 讓人尷尬的蟲洞第58章 蒙古人的追擊第82章 焦山解圍第96章 兵進潮州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30章 焦化廠第5章 學習與物資採購第77章 逆流第72章 兵臨許浦第88章 大宋敗亡第82章 焦山解圍第83章 佈局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25章 準備打仗第47章 開花炮彈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39章 兩種新產品第1章 讓人尷尬的蟲洞第8章 咱回家了第36章 修路開礦第17章 約會第24章 襄陽血戰第92章 江西變局第38章 鍊鋼和連鑄第61章 韓小六的遭遇(二)第11章 襄陽危機第一o一章 迴歸大結局第16章 溝通第88章 大宋敗亡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26章 大破陳家寨第83章 佈局第52章 泉州一夜第52章 泉州一夜第21章 籌建水庫第95章 追擊逃敵第8章 咱回家了第75章 章招親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41章 打仗練兵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6章 爲什麼富人也麻煩不斷第25章 準備打仗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43章 火槍威力第11章 襄陽危機第11章 襄陽危機第11章 襄陽危機第15章 那一夜第78章 高調撞騙第35章 殘酷真相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90章 兄弟分道第53章 海上航行第3章 咱是宋瓷倒爺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27章 善後工作第15章 那一夜第15章 那一夜第74章 進據淮西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9章 ,發生意外了第95章 追擊逃敵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41章 打仗練兵第46章 風帆戰艦第5章 學習與物資採購第72章 兵臨許浦第30章 焦化廠第38章 鍊鋼和連鑄第37章 高爐鍊鐵第86章 許浦水戰第29章 造蒸汽機
第62章 最後禮物第11章 襄陽危機第一o一章 迴歸大結局第13章 野豬皮你會剝嗎第31章 事情沒完第7章 離開深圳去旅遊第53章 海上航行第35章 殘酷真相第18章 問題解決第87章 驚聞噩耗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51章 泉州一日遊第40章 手榴彈第24章 襄陽血戰第21章 籌建水庫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10章 初到大宋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6章 爲什麼富人也麻煩不斷第83章 佈局第66章 開發臺灣島第1章 讓人尷尬的蟲洞第58章 蒙古人的追擊第82章 焦山解圍第96章 兵進潮州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30章 焦化廠第5章 學習與物資採購第77章 逆流第72章 兵臨許浦第88章 大宋敗亡第82章 焦山解圍第83章 佈局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25章 準備打仗第47章 開花炮彈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39章 兩種新產品第1章 讓人尷尬的蟲洞第8章 咱回家了第36章 修路開礦第17章 約會第24章 襄陽血戰第92章 江西變局第38章 鍊鋼和連鑄第61章 韓小六的遭遇(二)第11章 襄陽危機第一o一章 迴歸大結局第16章 溝通第88章 大宋敗亡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26章 大破陳家寨第83章 佈局第52章 泉州一夜第52章 泉州一夜第21章 籌建水庫第95章 追擊逃敵第8章 咱回家了第75章 章招親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41章 打仗練兵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6章 爲什麼富人也麻煩不斷第25章 準備打仗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19章 惡性自殘事件第43章 火槍威力第11章 襄陽危機第11章 襄陽危機第11章 襄陽危機第15章 那一夜第78章 高調撞騙第35章 殘酷真相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90章 兄弟分道第53章 海上航行第3章 咱是宋瓷倒爺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27章 善後工作第15章 那一夜第15章 那一夜第74章 進據淮西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9章 ,發生意外了第95章 追擊逃敵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41章 打仗練兵第46章 風帆戰艦第5章 學習與物資採購第72章 兵臨許浦第30章 焦化廠第38章 鍊鋼和連鑄第37章 高爐鍊鐵第86章 許浦水戰第29章 造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