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石差不多有一年沒有見到孫二伯了,忙着開荒修水庫也沒有時間去拜訪這位熱心的前輩。前一段時間聽孫家兄弟說是孫二伯外出訪友最近方歸。
這一次接到一封用箭射來的書信,心知是和附近豪強有關,也未拆看,便先去尋孫二伯討個消息。
孫二伯果然在家,滿面春風神采奕奕的,倒象年輕了幾歲的樣子。見李正石來了,忙拉了李正石進堂屋坐了,如往常一樣招呼兒子端出米酒待客,也不問李正石來意,興高采烈和李正石聊起天來。
卻聽孫二伯說:
自那回聽賢侄說起我大宋襄陽被蒙古人圍困,我老漢心中牽掛襄陽,卻是放心不下,把賢侄所贈的紅薯種了些看看收穫,果然如賢侄所言,高產甘甜易活能頂得糧食充飢,便去尋了箇舊日軍中夥伴一起上路,帶了一袋紅薯欲送到襄陽去,備他日之急。
我二人一路曉行夜宿飢餐渴飲,倒得兩湖,卻是得知襄陽如今已經被蒙古大軍團團圍困,已是入不得了。
卻是數年前,忽必烈繼承了蒙古汗位,穩固了地位,立國號爲元,改元中統。自稱天命在元。做好了進攻大宋的輿論準備,北地漢人漢奸和色目人紛紛歸附投奔蒙元,準備追隨蒙古人南下進攻大宋。襄陽大戰在即。
朝廷任命了呂文煥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總領襄陽防務。次年入冬,爲打破蒙軍鹿門、白河之圍,呂文煥命襄陽守軍進攻蒙軍,不想蒙古軍多,我宋軍反被蒙古軍隊逆襲,吃了敗仗,我宋軍頗多折損。
轉年三月,我大宋樊城守將張世傑率軍與包圍樊城的蒙軍作戰,又不能取勝。
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貴率軍救援襄陽,遭到蒙古軍與蒙古漢軍的聯合伏擊,兵敗虎尾洲,損失兩千餘人,戰艦五十艘。也是敗退下去。
這蒙古漢軍俱都是無惡不作的漢奸賣國賊,乃是蒙古人招募北地漢人成軍,爲虎作倀一心爲蒙古人賣命。領軍的卻是大漢奸張弘範、李庭兩個。
今年春天,呂文煥出兵襄陽,攻打萬山堡鹿門山白水溝,蒙古人敗退,這一次卻是一舉破敵!痛快!
呂文煥雖然得勝卻不得外圍大軍接應,大宋軍士氣又復衰退,敵將張弘範、李庭乘勢反撲,呂文煥只得領宋軍又退守襄陽城。
九月,我大宋殿前副都指揮使范文虎率水軍增援襄陽,蒙軍水陸兩軍迎戰,又是大敗我宋軍,范文虎逃歸。
我大宋軍兵英勇殺敵,前仆後繼,殺傷蒙元軍馬無數,奈何蒙元傾盡全國軍力而來,襄陽之圍終不能解,襄陽城被圍數年,外援斷絕,城中雖有糧食,但缺乏鹽,布帛。很是困苦。
爲解襄陽城之困,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陽府郢州等地義勇民兵三千餘人,派總管張順、路分鈐轄張貴率領救援襄陽。
我老漢得了消息和夥伴一起背了紅薯也加入義勇,打算跟着大隊一起殺進襄陽城去。
這總管張順號“竹園張”,路分鈐轄張貴號“矮張”,本是襄陽府郢州本地豪強,爲人慷慨,急公好義,在民間素有威望。
聞得襄陽告急朝廷招募義勇,就招募了一些襄陽府郢州等地義勇來投李庭芝爲國效力。李庭芝就表奏朝廷,舉薦張順張貴爲官,統領義勇。
李庭芝得知襄陽西北有清泥河,發源於均、房州,可入漢水進襄陽,遂募集戰船聯三舟爲一舫,裝載貨物,以義勇首領張順,張貴兄弟爲都統,率三千民兵,伏於襄陽西北的團山下。準備冒死突破元軍防線支援襄陽。這是極大的冒險,去者九死一生,但三千民兵,人人感奮。
五月二十日,宋軍船上帶上火槍,火炮,勁弩和燃燒着的柴炭,半夜出發,臨行前張順激勵士卒說:
“這次救援襄陽的行動,任務十分艱鉅,每個人都要有必死的決心和鬥志,若你們當中的有些人並非出於自願,那就趕快離去,不要影響這次救援大事。”
三千義勇羣情振奮,鬥志昂揚,願追隨張順完成任務。
救援戰鬥開始,二張在高頭港集結船隊,把船連成方陣,每隻船都安裝火槍、火炮,準備強弓勁弩,張貴在前,張順在後,突入元軍重圍。
船隊到達磨洪灘,前面被蒙軍以鐵鎖封江,後面被佈滿水面的蒙軍船艦阻住,無法通過。
張貴率軍強攻,衆將士一鼓作氣,先用強弩射向敵艦,然後用大斧短兵相接,衝破重重封鎖,用燃燒着的炭燒紅鐵鏈,再用大斧斬斷,元軍被殺溺而死者不計其數,到得天亮我宋軍勝利抵達襄陽城中。
我大宋戰士轉戰120餘里,天黎明時到達襄陽城下,城中軍民見張貴到來,踊躍歡喜,勇氣倍增。
一時不見張順,數日後見其屍體浮出,身中四劍六箭,仍手執弓矢。原來張順已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當時襄陽被困已有數年之久,二張入援成功,極大的鼓舞了城中軍民的鬥志。
隨後,張貴派二人潛水到郢州與守將范文虎相約夾擊元軍,約定南北夾擊,會師龍尾洲。,打通襄陽外圍交通線。
計劃范文虎率精兵五千駐龍尾洲接應,誰知范文虎早於兩日前就率軍後退三十里,元軍從逃兵那裡得知這一情況,便事先駐軍龍尾洲,以逸待勞。
張貴聯絡郢州的殿帥范文虎張貴率軍和范文虎會師。張貴按約定日期辭別呂文煥,率兵三千順漢水而下。
臨行前檢點士兵,發現少了一名因犯軍令而被鞭笞的親兵,張貴大驚,對士兵們說:“我們的計劃已經泄露,只有迅速出擊,敵人或許還來不及得到消息。”
他果斷地改變了計劃秘密行動,乘夜放炮開船,殺出重圍。
元軍自叛徒嘴裡得知張貴突圍,派數萬人阻截,把江面堵死。
張貴邊戰邊行,接近龍尾洲,在燈火中遠遠望見龍尾洲方向戰艦如雲,旌旗招展,以爲是范文虎接應部隊,舉火曉示,對方船隻見燈火便迎面駛來。
等到近前,才發現來船全是元軍,他們先佔領了龍尾洲,以逸待勞。宋元兩軍在龍尾洲展開一場遭遇戰,張貴見事不好,便令我等義勇先自突圍,自己帶了人斷後。
後來聽說宋軍因極其疲憊,戰鬥中傷亡過大,張貴力不能支,受傷被元軍俘獲,不屈被害。
我等得張貴仗義斷後倒是逃出一條性命出來。慚愧啊。
孫二伯情緒激動,一番話說的顛三倒四,卻是慷慨激昂,催人淚下。
李正石聽得感動,一時間倒忘了此行的目的。
孫二伯唏噓良久,纔想起來問李正石:賢侄此來,何爲?
李正石這纔想起來此行的目的目的,把那封信取出來,對孫二伯說:
今天早上,自我黑龍寨寨門上取下,卻是用箭釘上去的,老伯且看看。
孫二伯和李正石一起把信看了,這封信內容卻是說李正石的黑龍寨修水庫淹沒了他家的“祖宗墳山”,要李正石限期拆毀水庫,謝罪道歉,搬遷他處否則就要“盡起兵馬”殺黑龍寨一個“雞犬不留”。落款是“陳家寨大寨主陳三槍”。
黑龍寨修水庫之前對水庫所在地進行過詳細全面的測繪,別說什麼祖宗墳山,就是一點人類活動的痕跡都沒有,完全是一片荒山野嶺。當然不會相信什麼淹沒了他家的“祖宗墳山”的鬼話。就問孫二伯:“老伯可知道這陳家寨大寨主陳三槍。是何許人也?
孫二伯哼了一聲,說:
陳三槍本名不是陳三槍,只因武藝好,使得一手好槍法,凡人和他交手在他手下只三槍便要落敗,故在江湖上得了個綽號叫陳三槍,落得好大的名聲,本名反不爲人知。
這個陳家寨大寨主陳三槍本是福建南平人,家室豪富,卻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平日修橋鋪路行善積德,私下裡糾集亡命,做得是好大的私鹽生意。爲人好生遮奢。平日喜歡騎白馬穿白袍,江湖上人稱“白馬陳三槍”。
李正石聞言明白了,這個陳家寨大寨主陳三槍原來是個私鹽販子。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販賣私鹽都是違法行爲。在古時私鹽違法主要目的是控制鹽業的稅收中國古代私鹽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食鹽專賣制度的直接產物,有鹽業專賣就必然有私鹽,鹽業專賣越嚴,私鹽越好賣,利潤越高。這是一個客觀規律。
私鹽氾濫首先是利潤奇高,據私鹽研究專家估算,鹽的零售價格要高於產地價格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鹽價奇高的原因之一是沉重的鹽稅負擔。到宋代,隨着食鹽專賣制度的進一步強化,違禁制販私鹽的活動無論其規模還是其嚴重程度都發展到一個空前階段,遠非唐末、五代所能及,給宋代政治、經濟以巨大影響。
宋代參與制販私鹽者不僅成份複雜,且人數衆多,遍及各地。在福建路西部的上四州地區(建、劍、汀州及邵武軍),“地險山僻,民以私販(鹽)爲業者,十率五、六”,即當地居民的百分之五、六十常年以販私爲生。
江西、兩廣一帶也有類似的情形,有時甚至整個村落的人都外出往返興販。史載:“贛、廣間,(民)常以歲杪(年底)空聚落往返,號鹽子。”北宋時,毗連西夏邊境地帶,邊民“多闌出塞販青白鹽”入境,“雖嚴禁所不能止”。
而河北代州寶興軍的民戶也常“私市契丹骨堆渡及桃山鹽”以食。
四川地區由於井鹽的熬製成本較高,情況較特殊,有關私鹽的材料記載不多,但這不等於該地區就不存在私鹽問題。事實上,還在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曾出現過“蜀鹽私販者衆,禁不能止”的情勢。至南宋時,隨着趙開鹽法的推行,川鹽販私問題也很嚴重了。
爲了對抗官軍的緝捕,私鹽販子往往結夥而行,除了幾人、幾十人、上百人一夥聚衆販鹽外,好些地方動輒就是千百爲羣,持械販私,如江西、福建等路的徽、嚴、衢、婺、建、劍、虔、吉諸州民戶“動以千百爲羣,盜販茶鹽”。
這還僅是陸路的情形,再看水路。南宋初年,浙江溫州常有“私鹽百餘艦往來江中,殺掠商賈”。而在廣南沿海,自北宋以來就常有大棹船往來海上,興販私鹽,迄南宋不衰。
宋高宗紹興四年二月八日,監察御使廣南宣諭明橐言:“臣自人廣東界,聞大棹船危害不細。其大船至三十棹,小船不下十餘棹,器杖鑼鼓皆備。其始起於販鬻私鹽。力勢既盛,遂至行劫。”宋代私鹽之盛,不僅表現在廣大鄉村和一般州縣城鎮,到南宋時,就連行在臨安(今杭州)城內外也是“私鹽盛行”了。
南宋後期,大宋朝廷偏安一隅還要應付連續對外用兵的經費,財政極度緊張,鹽茶稅收入佔了男生政府收入的近半數,關係國計,故而朝廷對私鹽的打擊力度極大,一些私鹽販子就逃入深山隱蔽活動,和官府對抗繼續販賣私鹽。
按照後世某些官方“歷史”的記載,這個陳三槍是“鬆校梓山農民起義軍領袖”。“率領無法生存的農民以鬆梓山爲根據地舉行起義”
現在看來“歷史”這個東東還真是靠不住啊。
甭管你是什麼人,凡是和前朝統治者做對的都是正義的。
這個陳三槍哪裡是個農民啊,
國難當前不思報國反倒偷稅漏稅犯上作亂挖國家牆腳,分明就是個亂民嗎?
都是一樣的地方豪強,一樣的國難當前,人家張貴張順招募義勇投身軍旅殺敵報國,你陳三槍反倒偷稅漏稅犯上作亂挖國家牆腳,
做人的差距怎麼差得這樣大啊?!
按照孫二伯知道的情況,陳家寨的位置應該在寧江上游某處。想必李正石的黑龍寨修水庫是擋了陳家寨販賣私鹽的路。故而發信來恐嚇,這也無賴豪強慣用的手段。
李正石的黑龍寨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按照陳家寨陳三槍的要求搬遷他處的,黑龍寨修水庫和前期建設幾乎投入了半數的穿越物資,如果搬遷他處,穿越者還怎麼在這個時空立足?
和陳三槍談判合作販運私鹽一起發財也是行不通的,大宋本就風雨飄搖,如果鹽稅收入遭受破壞,沒有軍費,軍隊不能打仗,讓蒙古人長驅直入,黑龍寨和穿越者還不是一樣完蛋?
看來黑龍寨和穿越者與這個陳家寨大寨主陳三槍”只能是鬥個不死不休了。
李正石就問孫二伯:這個陳家寨有多少人丁,老伯可曾知曉?
孫二伯看到李正石咬牙瞪眼,打聽陳家寨的實力,心下已然明白,就呵呵大笑,
對李正石說道:
賢侄,這個陳家寨不大,也有五六千人丁,這個陳家寨大寨主陳三槍佔據一處山寨,就不時派手下到各處販賣私鹽,還時不時把誤入陳家寨附近打獵砍柴的鄉民抓上山去,剪短頭髮,紋了面,強留在山上幹活。
這五六千人丁倒大半是被這陳三槍抓上山去的鄉民,我孫家寨也不時有人口進山失蹤的,說起來,這個陳家寨也算是附近一害。
我孫家寨被抓去的人口也有逃回來的,故此知道他陳家寨虛實。
我也曾幾次向陳家寨索要失蹤人口他陳三槍斷斷否認,我孫家寨男丁也只五六千人丁,只和陳家寨人數相當,陳家寨寨柵險固,這個陳三槍又驍勇,我自家一時不得幫手,一時間倒奈何他陳家寨陳三槍不得。官府忙於北面戰事也沒有多餘兵力進山剿匪;我亦只能約束孫家寨人口莫去陳家寨附近打獵砍柴便是。
孫二伯停了下又說:賢侄,我聽說你黑龍寨最近廣收莊客,也聚了些人丁,不若,你我兩家合兵一起,把這陳家寨端了。如何?
李正石大喜:老伯所言正合我意!
當下。兩個人又商量了一下計劃,約定了發兵日期各自出兵人數,戰利品的分配等事項,李正石才告辭回去,整頓隊伍,準備到了約定的發兵日期,就兩家合兵一起打陳家寨去。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推薦本書上一章目 錄下一章加入書籤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推薦小說:武動乾坤神印王座傲世九重天吞噬星空聖王求魔官家遮天殺神天才相師錦衣夜行官道無疆醫道官途長生不死將夜仙府之緣最終進化造神天才醫生重要聲明:小說蒸汽大宋所有的文字及蒸汽大宋最新章節均由書友發表上傳或來自網絡,希望您能喜歡蒸汽大宋小說。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蒸汽大宋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書頁Copyright ? 2012讀客吧武動乾坤All Rights Reserved.粵ICP備1306230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