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章招親

張銀鐺攻克廬州以後清點了一下收穫,就鬱悶得很。糧食物資的繳獲沒有多少,俘虜卻是很多,兩三萬俘虜殺不得又放不得,只能是收編了,這樣一來,他手下的兵力就有近十萬人了,南人北人都有,養活七八萬兵馬,人吃馬嚼,需要的糧食是個驚人的數字,在正陽作戰繳獲的那點糧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頂不了多長時間的消耗。

戰爭是最能消耗糧食的人類活動,蒙元大將博羅歡在淮北駐紮,塔出已經兵進淮東,以後還有可能打仗,十萬新收編沒有戰鬥力的軍隊,是壓在張銀鐺肩膀上的一副重擔。

雖然如此,張銀鐺可並不打算放棄這樣的一大塊資源。宋末,由於蒙古人的種族滅絕的習慣,每戰勝一個地方,就把對方男子全部屠殺,把女子和幼兒掠奪爲自己的奴隸。導致中原地區人口稀少,強壯的勞動力成爲緊缺的資源,更不用說能打仗的士兵了。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完成部隊整編,十萬人不算個小數目,就是在現代時空也已經可以成立一個軍了,張銀鐺就打電報給黑龍寨主基地,要求把部隊擴編爲一個軍,十萬人,希望黑龍寨主基地能提供相應的武器裝備糧食給養。

黑龍寨主基地一邊,開足馬力生產,一年的武器產量也不過就是三萬支燧發火槍、一百門佛郎機火炮,要一下子提供十萬人的武器裝備,明顯超過了黑龍寨目前的供應能力。

結果,黑龍寨主基地給張銀鐺的回覆是,當年只能提供一萬隻火槍,五十門佛郎機火炮,和少量糧食供應。槍彈炮彈可以供應一部分,至於火藥,消耗量太大,黑龍寨工業組也沒有辦法足量提供,班委會和軍事組的提議是讓張銀鐺堆肥集硝自己想辦法解決工業硫磺黑龍寨倒是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木炭自己製備。

第一批補充到位的物資只有一萬隻火槍,五十門佛郎機火炮,五百噸糧食,還有就是紅薯、玉米和一些雜糧的糧種。

張銀鐺心裡也明白,黑龍寨最近一段時間擴張迅速,物資緊缺,自己一下子弄出十萬軍隊來,糧食和火藥之類的大宗消耗還是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纔是正道。

部隊整編倒也不困難,把收編過來的蒙元軍隊裡的漢人和大宋軍隊打散重新按照三三制的編制原則,編製成班排連營團,最後一共編了一千多個連隊,近三百個營,一百個團。十萬人馬算是初步整編完畢。

整編完畢的部隊,張銀鐺也不費心思起名字,就按照地域叫“淮軍”了,雖然和後世李鴻章那個淮軍同名,也管不太多了。

部隊整編的關鍵是缺軍官,張銀鐺手下的特種團的老兵,在黑龍寨的時候都是按照軍官的標準招募培養的,張銀鐺當初和部隊一起摸爬滾打,對特種團的老兵還是很熟悉的,現在分出去一部分合適的人去當軍官帶兵就是,一些收編過來的大宋下級軍官經過考察也可以量才錄用,原則上老兵新任軍官都是從排長做起,根據表現和戰功慢慢提拔就是。

部隊完成整編,黑龍寨主基地供應的武器和農具也陸續到位,各個連隊領取武器農具口糧和糧種,就分赴淮西各地屯田。

宋末戰亂,兩淮是主要戰場之一,經過長期的戰爭,淮西地區十室九空,人民流離失所,原大宋崇寧年間兩淮一百三十萬人口逃亡殆盡只餘三五十萬,土地大多拋荒。沒有人耕種的土地很多,屯田的淮軍有黑龍寨提供的農具糧種,復墾土地,也不是很難的事情。紅薯蕎麥一類的雜糧對土地的要求不高,生長期也都很短,只要熬過幾個月有了收穫,部隊吃飽了,就能訓練打仗了。

部隊的武器裝備,黑龍寨主基地只提供了一萬多支火槍,八十門佛郎機火炮,張銀鐺也不覺得少,想當年美國獨立戰爭時候,北美的所謂大陸軍也不過就是這個規模嗎,還不照樣打出來一個合衆國出來?有一萬多全火器的核心戰力,再練七八萬冷兵器部隊,據守兩淮應該足夠了。

當初黑龍寨草創的時候,沒有火槍,最早的一批莊客團也是用冷兵器打仗的,那些鋼弩和三棱長矛如果裝備給新編練的淮軍,訓練好了照樣打得過那些裝備和訓練水平低下的蒙元軍隊的,在張銀鐺看來,一支軍隊能不能打仗武器裝備是一方面,重要的還要靠訓練水平和組織度,張銀鐺不認爲那些蒙古將領是什麼天才的軍事家戰略戰術高手。我二十世紀人民解放軍的組織模式打不過你蒙古人十進制編制的半原始的軍隊,還像話嗎?

對淮西地方的管理,張銀鐺就讓各地屯田的部隊實行特殊時期的軍管,民政就是救濟幫助百姓爭取民心,司法也不用麻煩,就是當初漢高祖那句“殺人及盜抵罪,傷人者刑”嚴懲殺人殺人搶劫這樣的惡性犯罪,其餘就不用多管了,什麼強姦婦女啊?現在的淮西,不用說女人,雌性動物都不多了。

還要剿匪,宋末混亂,淮西地方處於無政府狀態,被擊潰的蒙元軍隊、大宋的散兵遊勇恃強橫行,一些強梁盜寇也四處作惡,張銀鐺下令給各處屯田的部隊,這些散兵遊勇強梁盜寇能收編的收編改造,不能收編改造的一律殲滅!部隊很快就要離開淮西轉戰天下,不給後方留任何後患。自己這個冒牌的大宋淮西宣慰置制使也不能是白當的!

把淮西地方安頓好部隊編練完畢,張銀鐺就積極準備兵出淮東殲滅現在盤踞在真州一帶的蒙元山東都元帥塔出和屯駐楚州的博羅歡的蒙古軍

現在,攻宋蒙元軍隊的主力都在長江沿線和大宋交戰,這兩支落單的蒙古軍,自己如果不吃掉的話,等攻宋蒙元軍隊的主力滅了大宋和兩淮元軍會師,就算自己這十萬淮軍都裝備上火槍火炮,要收拾他們也要費一番手腳了。

淮東是大宋揚州刺史兼淮東宣慰置制使李庭芝的防區。

據傳,李庭芝出生時,李家的屋樑上忽然生出一朵靈芝,鄉人聚觀,連連稱奇,認爲是生男的祥兆,庭芝由是命名。少年時,他就表現出了超常的天分,“日能誦數千言,幣智識恆出長老之上。

出仕以後李庭芝先後在孟珙和賈似道手下任職,頗有建樹,受到朝廷的提拔,命他移鎮兩淮。兩淮爲南宋防禦的重點,李庭芝爲了加強防務,就與賈似道商議在清河五河口設置柵欄,在淮南增設烽火臺120處。接着,李庭芝出任亳州知州,又在荊山築城以保衛淮南,積極籌備對元作戰,並先後出任峽州知州,荊湖置制使等對元作戰的關鍵職位。

襄樊之役失敗後,李庭芝遭貶,後又在兩淮遭受蒙元進攻時被啓用鎮守淮東揚州。

李庭芝初到揚州時,這裡剛剛遭受戰火之災,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凋敝。揚州是以盛產食鹽出名的,人們也大都依賴產鹽來獲利。但由於接連不斷的戰爭,人們根本無法安定,許多鹽戶都逃到境外。

這樣,揚州鹽業逐漸蕭條。面對此種情形,爲了儘快恢復經濟,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揚州百姓所欠的賦稅,同時借錢款給當地老百姓重建家園,待百姓居舍建成後,又免除其貸款。

這樣,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當地百姓與官兵都有了生計。不久,李庭芝又下令開鑿河道40裡,溝通金沙、餘慶鹽場,以省車運。同時,他還派民夫疏浚了其他幾條運河,減免亭戶所欠的官鹽200餘萬斤,亭戶沒有了車運的勞苦,又能夠免除債務,因此紛紛歸來,鹽利也逐漸興旺起來,漸漸地,揚州城的面貌煥然一新。

起初,揚州城外有個子山堂,在上面可以俯瞰州城,一覽無餘,如果蒙古軍隊一到,就會在乎山堂上構築望樓,架設車弩向城中射擊。爲了克服此弊,李庭芝派人修築大城包圍平山堂,招募汴河以南的2萬流民補充軍隊防衛揚州城。朝廷下詔將這批流民命名爲“武稅軍”。

此外,李庭芝爲教化城民,又大興學校,讓城民學習《詩》、《書》,祭祀聖哲,並與士子一道學習射禮,鼓勵揚州軍民演習軍事,選舉精壯之士與官軍一起訓練,積極備戰,準備保衛揚州。

張銀鐺在一支精銳部隊護衛下,來到揚州以大宋淮西宣慰置制史的名義求見李庭芝,李庭芝雖然知道大宋“淮西宣慰置制史”是夏貴而不是什麼張銀鐺,也還是接見了這個來路不明的大宋“淮西宣慰置制史”張銀鐺。

兩個宣慰置制史見面一番交談,張銀鐺也不僞裝,直接承認自己這個“淮西宣慰置制史”是自封的。但也不忘了說明自己現在是淮西的實際控制人。手下雄兵十萬,願意和李庭芝密切合作擊退蒙元對大宋兩淮的進攻。

在張銀鐺講述了自己的來歷(當然還是那套遼東墨門秘傳弟子的鬼話)之後,把自己兵進淮西奪取正陽收復廬州壽州安豐的經過也一五一十和李庭芝詳細說了。

李庭芝早就得到消息,聽說有大宋官軍收復淮西各地,還搞不清楚具體的情況,如今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確認淮西各地收復心中也是高興,李庭芝不是個迂腐的人,對什麼人以什麼名義收復淮西倒不是很在意糾纏,對大宋文武相疑,不能團結一致抗敵導致的一系列失敗倒是有過沉痛的經驗教訓,現在大敵當前,難得有一支武裝力量擔負起抗元重任豈能不重視?

如今李庭芝有心籠絡張銀鐺,和張銀鐺探討了一番宋元交戰形勢,對宋元交戰的發展交換了看法,置酒設宴招待張銀鐺,

在酒席宴上一番觥籌交錯你來我網敬酒回敬,兩個人關係大爲親密,李庭芝就問張銀鐺年庚幾何可曾婚娶,張銀鐺就回答我今年二十五,沒成親呢。

李庭芝就哈哈大笑,說:我有一妹妹,今年也二十五,嫁了個大宋軍官,去年不幸戰死,現在孀居在家,也薄有姿容。你可願意娶了舍妹嗎?

張銀鐺這個人對女人是無論熟女人妻寡婦來者不拒的,聽說李庭芝的妹妹薄有姿容,想必李庭芝也不會隨便忽悠自己,當下答應了。

李庭芝大喜,亂世之中也不用過分拘於禮法,搞什麼六禮,立刻就給張銀鐺操辦婚禮,拜堂成親,請了揚州城裡一大票官商士紳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來觀禮,一場婚事雖然辦的匆忙倒很是熱鬧。

這個李庭芝的妹妹偏偏生有一段姿色,肌膚勝雪,嫵媚生香。豈是用薄有姿容可以形容,簡直活脫脫就是個潘金蓮,生性也和潘金蓮一般風流,她丈夫戰死以後守寡,不甘寂寞,揚州城裡的官紳士子和她有過特殊關係的也不知道有多少,竟是豔名遠播,沒有人敢娶她了,

李庭芝家書香門第,門風忠信節義,如今有了這樣一個妹妹,臉上無光,自己這個妹妹又是年少守寡孤苦可憐,也不忍心斥責,只是急着找個主把她嫁出去,正好來了個張銀鐺,有兵有人有靠山(黑龍寨),不知道自家妹妹底細,貿貿然把她娶了,也算了卻一樁心事。

再說張銀鐺洞房花燭見到新娘,果然美貌,不由得大喜欲狂,心想自己果然是主角命啊,隨便拜訪個大宋官員都能讓他把有着花容月貌的妹妹主動嫁給我。

在一夜一對新人,是浪女遇到色狼,乾柴烈火,如膠似漆當,顛鸞倒鳳大戰三百回合才罷休。

張銀鐺新婚燕而倒也不忘正事,和李庭芝約定好了日後合作抗元的事宜,領着新娘高高興興回淮西去了。

第10章 初到大宋第一o一章 迴歸大結局第72章 兵臨許浦第22章 水庫修建第25章 準備打仗第51章 泉州一日遊第21章 籌建水庫第47章 開花炮彈第42章 燧發火槍第93章 韶州基地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53章 海上航行第83章 佈局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78章 高調撞騙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29章 造蒸汽機第20章 開始種田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24章 襄陽血戰第58章 蒙古人的追擊第13章 野豬皮你會剝嗎第47章 開花炮彈第89章 獨鬆關大捷第16章 溝通第22章 水庫修建第37章 高爐鍊鐵第40章 手榴彈第53章 海上航行第74章 進據淮西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8章 咱回家了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93章 韶州基地第24章 襄陽血戰第40章 手榴彈第89章 獨鬆關大捷第32章 掃蕩鹽場第76章 守淮第92章 江西變局第78章 高調撞騙第76章 守淮第7章 離開深圳去旅遊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36章 修路開礦第28章 開發煤礦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76章 守淮第20章 開始種田第51章 泉州一日遊第88章 大宋敗亡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12章 襄陽的難題無解嗎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73章 得勝第39章 兩種新產品第77章 逆流第7章 離開深圳去旅遊第47章 開花炮彈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98章 封王第77章 逆流第93章 韶州基地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3章 咱是宋瓷倒爺第22章 水庫修建第72章 兵臨許浦第29章 造蒸汽機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42章 燧發火槍第28章 開發煤礦第60章 韓小六的遭遇(一)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6章 爲什麼富人也麻煩不斷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90章 兄弟分道完本宣示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48章 泉州蒲家第82章 焦山解圍第90章 兄弟分道第62章 最後禮物第24章 襄陽血戰第50章 大宋泉州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完本宣示第48章 泉州蒲家第28章 開發煤礦第54章 旗開得勝第53章 海上航行第41章 打仗練兵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16章 溝通第15章 那一夜第64章 兵取膠州灣第55章 司天道中邪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11章 襄陽危機第46章 風帆戰艦
第10章 初到大宋第一o一章 迴歸大結局第72章 兵臨許浦第22章 水庫修建第25章 準備打仗第51章 泉州一日遊第21章 籌建水庫第47章 開花炮彈第42章 燧發火槍第93章 韶州基地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53章 海上航行第83章 佈局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78章 高調撞騙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29章 造蒸汽機第20章 開始種田第56章 登陸大直沽第24章 襄陽血戰第58章 蒙古人的追擊第13章 野豬皮你會剝嗎第47章 開花炮彈第89章 獨鬆關大捷第16章 溝通第22章 水庫修建第37章 高爐鍊鐵第40章 手榴彈第53章 海上航行第74章 進據淮西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8章 咱回家了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93章 韶州基地第24章 襄陽血戰第40章 手榴彈第89章 獨鬆關大捷第32章 掃蕩鹽場第76章 守淮第92章 江西變局第78章 高調撞騙第76章 守淮第7章 離開深圳去旅遊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36章 修路開礦第28章 開發煤礦第45章 佛郎機火炮第76章 守淮第20章 開始種田第51章 泉州一日遊第88章 大宋敗亡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12章 襄陽的難題無解嗎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73章 得勝第39章 兩種新產品第77章 逆流第7章 離開深圳去旅遊第47章 開花炮彈第71章 司天道的婚事三第98章 封王第77章 逆流第93章 韶州基地第100章 驅逐韃虜肅清流毒第3章 咱是宋瓷倒爺第22章 水庫修建第72章 兵臨許浦第29章 造蒸汽機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第42章 燧發火槍第28章 開發煤礦第60章 韓小六的遭遇(一)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6章 爲什麼富人也麻煩不斷第97章 拯救文丞相第90章 兄弟分道完本宣示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48章 泉州蒲家第82章 焦山解圍第90章 兄弟分道第62章 最後禮物第24章 襄陽血戰第50章 大宋泉州第99章 崖山以後中華依舊完本宣示第48章 泉州蒲家第28章 開發煤礦第54章 旗開得勝第53章 海上航行第41章 打仗練兵第49章 泉州蒲家二第16章 溝通第15章 那一夜第64章 兵取膠州灣第55章 司天道中邪第59章 忽必烈親征第11章 襄陽危機第46章 風帆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