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誰主浮沉

紫禁城御花園的池塘,裡面的水已經排幹了一天,烈日暴曬了一天池底的淤泥依然沒有乾透。池底,破破爛爛的龍袍附着在一幅骷髏上顯的是那麼刺眼,白玉的五爪龍紋佩告訴圍觀的衆人這幅骷髏的身份。

正副總理大人、八部尚書、兩局局長,還有皇室秘書長就這麼楞楞的看着池底的骷髏一言不發,靜靜的聽着寇連材講述剛剛發生在這裡的事情。

“也就是說,當初我們從池子裡撈出來的不是光緒皇帝,真正的光緒皇上其實當時就跌時池子裡淹死了。我們撈上來的只是一個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出現在池子裡的陌生人而已,而這個陌生人後來就成了皇上,也就是早上諸位大人還見着的那個皇上。事實就是這樣,奴才自知是死罪,是殺是剮諸位大人看着辦就是了。”寇連材說完卻是一幅無所謂的樣子,上前攙扶着已經站不太穩的宰相大人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了下來。

寇連材已經閉嘴很長時間了,現場還是一個人說話都沒有。與其說大家在思考這件事是怎麼回事,還不是說是大家還沒搞清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真皇上十二年前就死了,大家就奉着個假皇上一奉就是十二年。這十二年裡,就連假皇上也不知道自己是假的。十二年後,真皇上的遺骸出現了,假皇上也終於知道自己是假皇上了。於是假皇上脫了龍袍帶着家小跑了。把國朝留給只剩一具骷髏的真皇上?!

這事情好像有點亂,搞的好像寫玄幻小說一樣,但事情好像就是這麼回事。只是。就憑這麼一具骷髏就能確認這就是真皇上?雖現剛剛跑路的是假皇上,可在這十二年裡好像乾的也不錯。如今假皇上這麼一跑,大清國豈不是一下就沒了皇上?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是無君,沒了皇上怎麼辦?我們到哪裡找一個皇上來?不對不對,事情想亂了,要重要思考一遍。事情是這樣的。十二年前真皇上落水死了,侍衛們救了個假皇上回來。結果假皇上一干就是十二年,乾的還不錯。然後真皇上的遺骸出現了,假皇上見事情暴露,於是跑路了。於是大清國就沒了皇上……這tmd不是一樣嘛。哎n媽,怎麼這麼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北京的夏天天黑都晚,晚上七點太陽還在天上掛着。現場所有人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也沒什麼可說的。真皇上已經死了,假皇上已經跑了,事都到這個份上了還怎麼說?

不知道是李鴻章聽到的最早所以也最早回過神來,還是因爲長年執政國朝中樞神經強大,總之在太陽落下山的那一刻漸終於緩過神來了。李鴻章在叩連材的攙扶下巍巍顫顫的站了起來:“老夫已經老了,已經沒有精力來考慮這些事情了。諸位大人商量的辦吧。”說完就朝宮外走去。當走出宮門的那一刻,李鴻章看了眼天上的太陽。夕陽的光輝依然美麗,只是近黃昏罷了。

李鴻章走了。其它人也沒有再留在這裡的理由,於是都默默的走了。作爲刑部尚書的禮親王世鐸,走出宮門後看着西北方向。那是兩宮太后的榮養之地,今天突然這麼大事件要是直接告訴兩宮太后,這兩宮太后能接受的了嗎?要是兩宮太后聽要這消息一口氣沒喘上來,這大清就真的完了呀。看着陸陸續續從身邊經過的全是漢臣。世鐸第一次感到了恐懼,原來漢臣們已經手握天下大權了。世鐸想了想今天還是不要去見太后告之此事。他需要先聯繫在京的滿人,爲滿人重奪江山做好鋪墊。

“什麼?如今的皇上不是真的光緒皇帝,而是被人假冒的?”李府書房內,李菊藕聽到這個消息大吃好多驚,這事跟本沒辦法去想呀。

李鴻章嘆了口氣,點了點頭。這些年來,每當李鴻章拿不定主意之時,總愛問問這個女兒的意見。這也是李菊藕嫁了人卻住在李府的原因。李菊藕一屁股跌坐在椅子裡,一時半會兒的也不知說什麼好。

都說當局者迷當旁觀者清,出現這個差異的原因其實是兩個人的思考方式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同所導致的。作爲執政宰相的李鴻章考慮的是如何穩定朝局,平穩過度到新皇繼位,國朝正在實施和即將實施工作和計劃如何平穩的繼續推進。而李菊藕想的卻是,如果換了個新皇帝,對李家來說有着什麼樣的變化。自己的張家已經和李家捆綁死了,李家倒黴,張家一定完蛋。所以在將來朝局中如何保存李家,這纔是李菊藕在考慮的問題。

李菊藕突然出去吩咐了幾句後,就在偏廳裡一直等着剛剛出門的僕役回來。良久後,僕役都回來了,每個人都向大小姐小聲的回報事情。然後大小姐又低聲吩咐幾句後又匆匆離開。

不一會兒李菊藕回到書房說道:“父親,女兒剛剛派家將四處查訪。刑部尚書的禮親王世鐸竟然沒有直接去頤和園向兩宮太后奏明皇上一事,反到是在家召集了不少滿臣和在京滿人。看樣子他們正在密謀什麼事情,一定他們做出的決定就會立刻奏明兩宮太后,估計就是明天一早。”

“世鐸竟然沒去頤和園到是出乎老夫意外,看來這麼些年的朝中歷練也是有些長進。”

“孫大人和翁大人去了史部,打探的消息說二位大人正連夜調閱各地官員名錄。不知是何意思?”

“還能是什麼意思。只要是官員就總會有出身派系的差別,孫翁二人查閱官員名錄,就是從中找到自己一系官員的詳細位置。同時仔細分析其它官員可拉籠的可能性。說到底。就是在爲自己安排後路。”

“那父親,咱們家該如何?”

“爲父爲官多年,這事都記在腦子裡了。回家路上爲父已經安排下去了。現在想必大沽口的船支已經準備好了。”

“父親還是這麼老謀深算。”

李鴻章突然奸笑幾聲:“朝廷波詭雲抉,哪能不留條後路呀。張之洞現在在幹什麼?”

“張中堂到是一幅氣定神閒,在家中並無異常舉動。”

“嗯。這也就是張之洞從來不爭權奪利,這樣的人不會威脅到別人,也不會有什麼人去拉攏。”

“恐怕讓父親想不到的是。父親一手舉薦的嚴復與唐、林、王、楊、歐陽幾位大人以及冷局長、周局長一起去了參謀本部。看樣子,真假皇上一事必然會讓整個軍隊體系全部知道。這些人掌握着大清的財權和兵權,他們纔是能左右整個朝局的力量。父親。這些人您不拉攏一下嗎?”

“拉攏,怎麼拉攏?這些人都是在這十二年裡起來的後起之秀。可以說這些人才是當今這個皇上最核心的嫡系和班底,他們與當今皇上可以說是捆綁在一起的。別看老夫身爲宰相龍寵不斷,實則老夫等人不過只是皇上用來暫時穩定朝局的棋子,只要這些人起來之後。必將取待老夫等人的位置,嚴復就是其中之一。可當今皇上今天這麼一去,最擔心出變故就是這些人。因爲不管新皇是誰,都必將要削去這些人的權職。而這些人卻偏偏掌握着整個國家的財力與武力,這是一股能決定天下歸屬的力量,所以這些人才是要注意的呀。”

“女兒已派家臣在參謀本部周圍觀察,只是咱們家的人還進出不了參謀本部,不知道他們會說些什麼。但四周進出要地已經被嚴密監視,一但有人進出。他們會立刻來報。”

“即使家將們將整個參謀本部團團圍起來也沒用。他們都是將軍,他們最有保密意識的一羣人,他們真要做什麼哪裡走大門大路。老夫就知道參謀本部有不少於五條可以直接聯通外面的密道。那連老夫都不知道的呢?所以要監視參謀本部就要分析他們會怎麼做。”

“整個京師周邊的兵力有豐臺大營的第一師和西山大營的偵察團,以及城東的軍校。而且當前國朝主力全部集中有北方,他們也一定會派大將回去把持兵權。女兒知道怎麼做了。”

“你還是不明白呀。今晚參謀本部外面一定不止咱們一家的家將,你能想到的他們也能想到。你漏了一個地――明十三陵鎮。”

“那裡只是一個精密加工中心呀?”

“既然是精密加工中心,能沒有守衛機密的軍卒嗎?雖然都是些退下來的軍卒,但都是功勳赫赫老兵。這些人打起仗來纔是真正的精兵呀。如今是拼硬實力的時候,孫翁張幾人無力左右朝局。不用去管他們。留下少部分人監視世鐸就可以了,其它人全部撒在參謀本部周邊。”

“是,女兒這就去安排。”說完,李菊藕匆匆出了書房。這次很快,不一會兒就回來。此時的李菊藕卻皺着眉頭說道:“女兒方纔想起一件事來。皇上在南海南門邊上成立了一個習俗調查辦公室,皇后曾跟女兒這麼說過一回。有一次習俗調查辦公室的少年進主樓內向皇上呈報事務時,用的卻是漢禮。父親,這麼些年您不一直在把漢臣向朝中安插嗎?女兒覺得這次是個機會,不如……”

咳咳咳咳……不等李菊藕說完,李鴻章突然咳嗽起來:“北進計劃已經到了關鍵時期,各軍武器補給已經全部到位,如今皇上離去皇位懸空,但凡軍中有人動些心思,都是有機會的。歷朝歷代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不說了,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這夜是熬不住了。你幾個兄弟都是些沒用的,晚上就勞你盯着點了。”

李菊藕也笑了起來:“父親就安心去休息,但有要事女兒定報於父親知道。”

李鴻章熄燈睡下了,此時的參謀本部內依然燈火通明。

“事情就是這樣。現在皇上走了,朝中無人主持大局,我等何去何從。就請諸位各抒己見吧。”說完嚴復就坐下,端起茶碗喝起茶來。

“真皇上十二年前就死了?這些年坐在朝堂上的居然是假皇上?這這這……實在太不可思異了。”

“何止是不可思異,天方夜譚都不帶這麼說的。”

“皇上說沒就沒了。那北進計劃還要不要進行?”

“準備了這麼多年,等什麼都準備好了卻出了這麼檔子事。要是不打,這麼多年的功夫不就白花了嗎?”

“打,怎麼打?現在連皇上都沒了,拿什麼打?”

“怕不是拿什麼打的問題,怕的是還能不能打的起來的問題。皇上這一去,朝廷必定要新選一個皇帝。新皇帝到時還讓不讓打都是一個問題。”

“……”

爲了北進計劃能順利進行,各地軍事主官全部回京參加最後一次軍事協調會議。等什麼都確認了卻碰到了這麼一件無法理解之事。一人說一句。整個參謀本部就像菜市場一樣喧鬧。王士珍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都安靜下來:“李相曾明說過,一但北事大定他將告老還鄉,到進接替李相之職的就是你嚴復。到時朝堂就以你嚴復爲尊,我就當着所有將官們的面問一問嚴相。不管將來朝堂有何變故。這北進計劃還要不要進行,準備了五年多的仗還要不要打。”

“打,當然要打。”嚴復很肯定的說道:“這戰不是爲政爭,這戰是爲國家爲民族之戰。我嚴復今日就託個大,無論朝堂有何變故,本相決不容許有任何破壞此戰計劃。”

“既然有嚴相此話,參謀本部就知道該如何去做。”王士珍示意諸將都到近前來:“只要軍隊不亂,朝堂再亂也亂不出北京城去。壽山、樑華殿、聶士成、劉盛休,諸位將軍立刻帶親兵出京迴歸本部。注意軍中傳言並適當彈壓。諸位將軍此刻麾下更是集中的是我大清逾一半的兵力,幾位將軍回本部後不但要控制好部隊,還要依原計劃着手北進計劃。吳德仁也立刻回旅順坐鎮太平洋艦隊。林永升回廣州坐鎮南洋艦隊,任鵬飛回哈爾濱空軍基地。左將軍坐鎮軍校,馮國璋坐鎮豐臺大營,楊東子回西山大營,段祺瑞去十三陵鎮待命。”

“那京城呢?京城的中央警備旅誰去接手?”

“中央警備旅雖說是軍隊編制,但實際控制權一直是由皇上親自掌握。如果此時兵部直接插手中央警備旅容易讓人誤會是咱們要搞兵變。如今朝堂動向不明。此時不易接管中央警備旅。老夫回兵部坐鎮大堂,只要有老夫在。中央警備旅就不敢擅動。”歐陽振華出面說道。

“沒錯,我們已將京城周邊所有兵力控制在手,但凡京中有變我們可以隨時大軍合圍,一箇中央警備旅還翻不了天。只是咱們都是皇上一手提拔上來的,在外人眼裡咱們就是皇上的心腹,一但新皇登基,難免會對我等起戒心,這點不可不防呀。”程誠一番話讓在場衆來無不長嘆一口氣。新皇有登基必然會謀求對軍隊的控制,這是所有帝王上臺第一件要乾的事,眼前這位皇上不也一樣嗎?

程誠這裡存了個小心思。新皇登基之初不會動軍隊,但時間一長肯定會找機會下手。陸軍就分佈在京城周邊,海軍中也不會先動這些掌握兵權的將領,那麼自己這個海外派的海軍總參謀長一定會是第一調整的。要先做準備呀。

“m的,皇上這一跑搞出這麼大事來。要是他不跑就好了。”說話的是吳德仁。吳德仁嘴上好像是在抱怨,其實心裡也是打着鼓的。他媳婦可是皇后的貼身侍女,這皇上倒臺皇后就完了。等人家開始清算假皇上,他家能跑的了?

“真皇上的骸骨都找出來了,他這個假皇上不跑留在京城裡等着砍頭呀。”林啓兆也是唉聲嘆氣。他掌握着的是國家的財權,可無論盛懷宣還是席立功都有接手的機會呀。這新皇上臺後,他的位置也是岌岌可危的。

一時間,整個參謀本部全是哀鴻一片,哪個人能沒點自己的小心思。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句空話,這是用無數臣子的血換來的教訓呀。

久未說話的唐紹儀站了出來:“這裡都是漢臣,我也明人不說暗話。如今我們掌握着財權和兵權,諸位同僚就沒覺得這滿清統治我大漢江山的時間久了點麼?”

“唐兄慎言。如今朝廷還掌握着大義的名份,而治權在手的李相也是太后的人。不說別的,就算諸將強行發動北進計劃,只要李相不配合,地方上官員把補給拖延這麼幾天,這仗就沒法打了。”嚴復垂頭喪氣的說道:“說到底,還是我們底氣不足,最後還是要看李相的意思呀。”

參謀本部哀鴻遍野,禮親王府就是哭聲遍地了。這些滿臣和在京滿人哪裡能想的到,在大清皇位上坐的是個假皇上,還讓他做了十二年之久。難怪他會重用漢臣排擠滿臣,這原本他就是奸細呀。皇上說沒就沒了,這大清的天下還怎麼辦呀?

“王爺,如今大清的皇上說沒就沒了。咱滿人除了太后就是以王爺您爲尊長了,這今後的日子要怎麼過就請王爺爲我等做主了。”

“諸位切莫哭泣,今日請諸位來就是來商議上事。本王以爲,爲今之計只有儘快另立新皇才能穩定局面,延續我滿人天下。”世鐸抱拳道:“本王明日就奏明太后,諸位回家後就召集家丁僕役以備萬一。只等太后旨意一下,我等立刻迎接新皇登基,到時候還請諸位把場面搞的宏大一些,以震宵小之輩。”

“王爺放心,只待太后旨意傳下來,我等定奉旨行事。”

此刻在南下的火車上,棗兒帶着兩個孩子已經睡了,光緒卻坐在窗邊望着窗外的黑夜出神。真是事事無常,誰能想的到當了十二年的皇帝才發現自己原來就是個假貨。十二年,讓一個普通的機械工程師成了一國帝王,但這十二年沒白過,總算爲國家民族爭取一個最好的局面。不過就憑着自己這麼些年的功績,也不是沒有機會重回京城的可能。十二年的佈置,十二年的心血,到底結果如何,就看大臣們如何看待他這位當了十二年的假皇帝了。想想寇連材告訴自己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就想笑,腳先出世這條不說,一個閃電把自己劈來也就算了,竟然是頭朝下。好在那是爛泥塘,要是硬地還不得當場腦袋開瓢呀。這恐怕是最離奇的穿越方式吧。

呵呵,說到底,謀事在人,成事卻在天呀。(未完待續)

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54章 驚喜連連第187章 旗餉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57章 態度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375章 分歧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1章 主心骨第283章 離別第40章 回京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4章 視察第46章 成軍儀式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52章 國家爲重第80章 紛亂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22章 都是難題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177章 寒流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44章 皇宮內外第77章 國家尊嚴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79章 各自退讓第172章 震驚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64章 我是誰?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82章 演習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362章 備戰第49章 登徒子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章 低調做人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418章 亂戰第99章 宣戰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55章 變天了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21章 不拋棄
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96章 借力打力第294章 祖宗成法第54章 驚喜連連第187章 旗餉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157章 態度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375章 分歧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1章 主心骨第283章 離別第40章 回京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4章 視察第46章 成軍儀式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148章 潮起潮落第52章 國家爲重第80章 紛亂第406章 戰鬥的意志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22章 都是難題第300章 四十五章 美西戰爭第177章 寒流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422章 決戰前夕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44章 皇宮內外第77章 國家尊嚴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79章 各自退讓第172章 震驚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105章 旗正飄飄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364章 我是誰?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82章 演習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362章 備戰第49章 登徒子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420章 奪橋之戰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00章 二十六章 存亡之道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章 低調做人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9章 初見琅威理第267章 被羞辱的英國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418章 亂戰第99章 宣戰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427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95章 瘋狂的尼古拉二世第155章 變天了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15章 增援奉天第397章 不安份的中國人第121章 不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