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承認失敗

滄州大捷之後,日本所有的攻勢全部化爲烏有。山東被困,遼東被困,榮城灣日本海軍全軍覆沒。再也沒有什麼能威脅泱泱大清,曾經的天朝上國依然還是那個天朝上國,泱泱大清豈是區區小小日本所能打敗的!

曾經惶恐不安的官員們又嚮往常一樣邁着官步,緩緩踱步而行。言語中盡是對日本的不懈,別看日本人開始打的兇,那也是大清還沒做好準備。這不,皇上帶着新軍一上前線,這不就大捷了嗎?就那羣東洋矮子,還不是被揍的老老實實的。

就連那些曾經憂國憂民的旗人老爺們,也再次提着鳥籠,出入各個酒樓茶館。這會他們變成了會未卜先知的半仙,開戰前他們曾經說過的,“那些日本人給咱旗人端水倒茶都還嫌尺寸不夠,真要打起來,他夠得着嗎?”。的話,這下子讓衆多旗人老爺們就深受同感。一時間,在旗人老爺們中的自吹自擂之聲絡繹不絕。

東暖閣,這個大清朝的決策核心之地,自皇上親征以來,就少有人來過。每日上朝不過只是應應景、籤簽到而已。但是今天,太后讓人傳下懿旨。召見六部九卿、文武百官在東暖閣議事。

相比一片喜氣洋洋的京城來說,慈禧眉頭緊鎖,曾經她給予厚望的甘軍提督董福祥,他所統帥的七萬軍隊連個二萬不到的日軍都收拾不了。被打的四下潰散。反到是皇上那不到一萬人的第一師卻把日軍打的找不着北。真按戰力來算,那豈不是說皇上的一個師就能收拾掉她所掌握的整整十萬兵馬。如今皇上的手下可不只有兩個師,遼東各部也將被皇上收於麾下。那等皇上回京而來,這朝廷看樣子只能還給光緒了。

只聽見李蓮英那公鴨般噪子叫道:“太后駕到——”

大殿中擺着的是隻有皇帝才能坐的龍椅,就算是權掌天下的太后,也是不能坐的。否則。這天下的文人士子還不得把她給罵死。既便如此,女人也是不能走在臺前的。所以只能在龍椅後面掛張簾子,學着女皇帝武則天的模樣垂簾聽政。

慈禧皺着眉頭進來,在簾子後面坐後。面對滿堂高呼的“太后吉祥”,慈禧只是輕輕的擡了擡手。

“啓稟太后,按照太后的懿旨,軍機處已經擬定了表彰前線有功將士的摺子,請太后聖裁。”領班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手捧着摺子,出班奏道。

李蓮英上前接過摺子。遞給慈禧。

沒想慈禧看都不看,只是隨手將摺子放在案上:“又是些個賜穿黃馬褂,敕號巴圖魯這些個虛的東西吧。咱大清能打贏這場仗,那都是前線將士用命拼出來的,只給些虛的東西豈不是寒了前線將士的心?”

世鐸其實很無奈。太后的意思他明白。皇上在前線與將士們並肩作戰且勝仗連連,此舉盡收三軍之心。太后自然會感覺到皇上對於她權利地位的威脅。所在要這個時候趕在皇上之前。以朝廷的名義表彰前線作戰有功之將士,其實就是讓衆將士們感到朝廷的恩典,要讓將士們都明白,這份恩典是朝廷是太后給的。

可是,在前線。凡是打了勝仗的,哪個又不是皇上的心腹。這恩典重了又過於實惠。那不跟本就是在加強帝黨一系的權利嗎?如此一來,本已是精兵在手的帝黨一系,又加上朝廷封賞的高位實權。將來後黨一系肯定是被死死的壓在下面。施恩輕了沒有實惠,又顯不出太后施恩的效果。當真正是左右爲難啊。衆位軍機位百般權衡之後,纔拿出這麼份摺子。結果,還是太后她老人家還是不滿意。

世鐸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一旁的孫毓汶說話了:“回稟太后,以微臣愚見,此仗勝之不易,田莊臺一戰更是勝得艱險萬分,朝廷當破格施恩,重賞前線將士,方能讓前線將士感念朝廷的恩典。微臣以爲,此次清日之戰,新軍統帥歐陽振華所率一部,無一敗仗。其人深通兵事、才具卓然,更是滄州一戰棄防反攻,僅半日全線擊潰日軍其膽識過人。微臣向朝廷建議,當破格授歐陽振華兵部尚書銜……”

“微臣以爲不妥。”徐桐站了出來:“雖然歐陽振華未敗一仗,然他僅指揮一部二萬餘人。而兵部尚書乃統馭全國之兵,其人怕是不能勝代任了吧。”說完還詫異的看了眼孫毓汶。

徐桐的話帶表了很多大臣的心思,說道底還是權利之爭。皇上已經三軍在握,你孫毓汶還要加封歐陽振華全國統兵之權,你孫毓汶可是太后身邊的親信,你這到是幫誰說話呢?

雖有慈禧明白過來。只聽孫毓汶繼續說:“劉盛休僅憑數百殘兵就可突破日軍封鎖,第一個救援田莊臺,其人膽識與才情不在歐陽振華之下。微臣還以爲,可讓劉盛休接任其新軍統帥之職。劉盛休曾與皇上並肩作戰,相必皇上也不會反對。另有,段祺瑞、雷震春、孟恩遠等人,其手下兵勇更是有以一當十之功。可委任各地總兵,以他們之才華,當可爲朝廷再練就精兵。馮國璋長途進攻收復平壤,可委任其總督朝鮮戰事。至於其他的有功之人,朝廷該當提拔的,該重賞的重賞。尤其是二師新軍,此戰是居功至偉。此戰,北洋淮軍處處戰敗已不當大用。微臣以爲,當調新軍鎮守遼東山東各處要害之地,以顯我朝廷重用有功將士之決心。”

其實不用待孫毓汶說完,在場的這哪個不是在朝局之中久經歷練的老人了,這下都明白孫毓汶的意思。其實就是高高掛起,別看歐陽振華當個兵部尚書。上面有孫毓汶壓着,下面有榮祿頂着,他一兵一卒也是調動不了,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也施展不出來。更甚着,將皇上軍中大將調至地方,官銜雖大。可在地方上一無人情事故。二無助力可援,也只能在政務中慢慢老去。而且還讓劉盛休、聶士成這些原北洋系的人去帶皇上的新軍自然也是上下制肘。如此一來,一切又都在太后他老人家的掌握之中。

“聽聽,你們都聽聽,萊山這話纔是真正的老成謀國啊。”慈禧的嘴角露出一絲淺笑。在這場戰爭中,我慈禧是輸了一局,就算把這朝廷還給你光緒又如何,這朝廷這天下,到頭來還是我慈禧的。

在衆人的一片讚譽聲中,翁同龢知道自己改變不了什麼。只能回去趕忙將消息發給皇上。

比起清國紫禁城中的勾心鬥角。此刻的日本大本營卻是一片死氣沉沉。

日本大本營內還在爲大阪、和歌山而爭吵。孰不知,在大本營內部的房間內,卻陷入了死一般的寧靜。

曾被伊藤博文譽爲帝國最後曙光的第二師團,在剛剛獲得滄州之戰勝利的半天后,又再次全面潰敗。誰能想得到。就在第二師團氣勢洶洶的殺向天津的同時,清軍第一師卻一反常態的放棄了多日才建設好的陣地。選擇了全面反擊。而在追擊過程中的第二師團。還來不及收攏部隊就被清軍第一師擊潰。第二師團本部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直到全軍覆沒也沒能改變第二師團的命運,也丟掉了改變帝國命運的最後機會。

隨後,清軍發動了全面的追擊戰,那些在滄州被帝國打敗的清國潰兵們,在清軍第一師的組織下。變成了一支支由索命惡魔組成的部隊。開始漫山遍野的追殺着帝國的勇士。包括師團長、參謀官在內的所有高級軍官無一生還,兩個聯隊長也全部戰死。唯有最後一個受了傷的大隊長收攏了殘兵,退到了黃河出海口那狹小的半島上,等待着清國人最後的審判。而散落在四處的帝國勇士。不是被殺死,就是被俘虜,最後送到了由帝國叛徒野津道貫在錦州爲清國人建立的建設兵團中,去爲帝國的敵人的建設添磚加瓦。

曙光還是沒能驅散陰霾,中國這個壓在帝國頭頂千年的陰霾經過這次戰爭,不僅沒有變的薄弱的跡象,反而似乎越來越濃厚。遼東慘敗、山東慘敗,帝國陸軍全軍覆沒。榮城灣慘敗,帝國海軍全軍覆沒。這場日清之間的戰爭,對於帝國而言已經結束了,但對於清國而言卻纔剛剛開始。

從清國傳回的情報,在旅順、在大沽、在威海,受損的北洋艦隊開始緊急修復,大量的火車裝載着物資往來於各地。在廣州,清國南洋艦隊已經開出港口向北而來。而近在咫尺的太平洋艦隊在日復一日在帝國的海岸線燒殺搶掠。軍事上的失利就已經導致了帝國近在眼前的恥辱,將來的政治談判帝國還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想到這,伊藤博文不由痛苦的搖了搖頭。

黑板上,參謀官已經寫下了帝國最後的力量。海軍,僅剩下東京灣內的十艘魚雷艇和六艘臨時用貨船改裝而來的炮艦。這已經是帝國目前可以拿出來最後的海軍力量了。僅存的艦船名單,讓會議室內每一位手握重權的大人物們臉上紛紛流露出了絕望的表情。雖然帝國還能武裝起幾十萬的陸軍,並且已經在實施。且不說還有沒有這麼多的武器彈藥,單是失去海軍這個兵種,空有幾十萬的陸軍也只能望洋興嘆。

北海道因爲敵人的封鎖已經中斷了聯繫,而遠在南方的沖繩早已與帝國失去了聯繫。

雖然在遼東、在山東,帝國已經失敗。不過,帝國也並非一無所獲。在遼東,還有兩萬帝國勇士。在山東,也有六千殘兵。他們都等着帝國接回來,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在朝鮮,英勇的帝國勇士在漢江邊上擊退了進犯的清軍,如今日清兩軍就在漢江兩岸對峙。也許是目前的清軍力量不足,一但清軍將遼東山東的帝國軍隊徹底消滅,那樣清軍就可以再無顧慮的進攻朝鮮,那樣朝鮮也將不保。只要能保住半個朝鮮,帝國的未來就還有希望。

“清國提要求了嗎?”。說話的是伊藤博文,作爲當前的政府首相,目前的局勢他責無旁貸。

“我們目前還沒有收到任何清國方面的官方消息,只有太平洋艦隊讓人帶話回來。要求帝國賠償戰爭損失並且割讓領土。但沒有提具體的要求。”少佐回答到。

怎麼辦?所有人心裡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有棲川宮熾仁親王低着頭,作爲帝國陸海軍總參謀長,他內心在煎熬。終於他擡起頭:“在英國,兩艘戰列艦已經鋪下了龍骨!天皇陛下,也已經做好了再次購買軍艦的準備。帝國雖然輸了眼前這場戰爭,但爲了帝國的未來,爲了帝國數十年來奮鬥的夢想,結束這場戰爭吧。保住帝國在清國最後的勇士,就是爲帝國保留一份元氣,爲帝國的未來去爭取一個更有利的局面。”

“難道就只能這樣放棄了嗎?難道帝國就這樣向那個弱懦的清國投降了嗎?”。北白川能久用不甘和痛苦的聲音叫道:“不,我們沒有失敗。帝國不會失敗!我們還有數十萬最精銳的陸軍戰士!”

可誰都知道,清國不會傻到進攻帝國本土。對於一個連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的島國,有一支無敵的海軍艦隊就足夠了。

“不,我們不會投降,帝國也永遠不能投降。只要清國一天不進攻帝國本島,帝國就還沒有輸掉這場戰爭!”伊藤博文握緊拳頭用力的一揮,那是他對帝國未來的期待:“諸君不要忘記了,清國眼前雖然還是老大帝國,但是他們衰弱而腐朽。他們國內各個階層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重重,官僚腐敗、國民愚昧,經濟一片混亂。既使他們的皇帝想要變革國家,僅僅靠極少數人,就想推行一場改革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因爲他們的皇帝還要應付來自他們太后那些保守黨的制肘。他們的洋務運動就是先例。但是帝國卻不一樣。帝國雖然很小,但是帝國卻是很乾淨純粹。帝國的每一個子民都在爲帝國輝煌的未來在努力。帝國已經走在前面了,完善的工業體系,高效的政府。五年,最多十年,只要等帝國充實了國力,回覆了元氣。那就將是我們再次踏上清國的土地,那也將是帝國最輝煌的時刻……”

伊藤博文的話無疑是有鼓動力的,在他的話後,所有人都低頭去面對現實。

“山本君,帶上你的部隊,封鎖浦賀水道吧。”有棲川宮熾仁親王承認失敗:“陸奧君,請你立即聯繫英美等國大使,代表天皇和帝國,請他們出面和談吧。”

陸奧宗光點了點頭,伊藤博文卻又問道:“親王閣下,那麼朝鮮那邊怎麼處理?”

“絕不能放棄朝鮮!那片大陸,是帝國崛起的基石。”有棲川宮熾仁親王深深的嘆了口氣:“去吧。”

所有人都慢慢的走了出內室,唯有伊藤博文默默的望向在寒風中搖曳的樹木。(未完待續……)

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60章 麼蛾子第357章 競爭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01章 遠東的**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45章 海軍準備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121章 不拋棄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49章 登徒子第27章 紛亂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75章 分歧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407章 追擊第50章 插曲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109章 去死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9章 差事第127章 交換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2章 水師議事第264章 回國第109章 去死第276章 公審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74章 回京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95章 雲涌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134章 偷襲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127章 交換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283章 **的哀怨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375章 分歧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60章 麼蛾子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78章 方子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
第167章 第三把火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60章 麼蛾子第357章 競爭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227章 對日政策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201章 遠東的**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45章 海軍準備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121章 不拋棄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49章 登徒子第27章 紛亂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206章 時不我待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75章 分歧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407章 追擊第50章 插曲第269章 光緒的憂慮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109章 去死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29章 無怨無悔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05章 瘋狂的計劃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275章 深夜茶話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9章 差事第127章 交換第291章 相對無言第32章 水師議事第264章 回國第109章 去死第276章 公審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65章 新年快樂第374章 回京第138章 最後的電臺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368章 亡清序曲第220章 決斷奉天第95章 雲涌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134章 偷襲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189章 蠢蠢欲動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56章 錢的來源第268章 你們的中國心第126章 急轉直下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168章 掠奪計劃第127章 交換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283章 **的哀怨第300章 一十一章 夏威夷的決心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375章 分歧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60章 麼蛾子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178章 方子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