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兵貴神速(四)

長也火了,大喊一聲:“給劉志文燒他狗孃養的器立刻就把暗堡燒成一片火海。

火焰噴射器的歷史要遠早於火槍和火炮,早在公元七世紀,拜占庭人就在與阿拉伯人的海戰中,使用了一種叫做“希臘火”的液體燃燒劑。這種燃燒劑平時封裝在木桶裡,使用時用手搖泵從通過一根喉管將之噴向敵戰船。“希臘火”的液體燃燒劑配方特殊,遇空氣便自燃,阿拉伯人的木質戰艦艦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其進攻君士坦丁堡的計劃也告失敗。

現代意義上的火焰噴射器,其發明者被公認爲德國人理查德.勒,他於一九一年造出了一個火焰噴射器樣品供德軍評估。費德勒的裝置已經基本上具備了現代火焰噴射器的一切特徵,該裝置爲人力攜帶,配有一個周長爲1.下半部爲壓縮空氣瓶,上半部爲燃燒劑瓶。當射手壓下燃料筒上的節流閥手柄時,壓縮空氣將液體燃燒劑經一個橡皮管從鋼質的發射管口噴出,發射管口有一個簡單的點火裝置,液體燃燒劑被點燃後,形成一束狀的火球噴向目標。這個裝備的射程是十八米,能夠持續噴射兩分鐘,但點火信管是一次性使用的,每次發射都必須換用新的。費德勒的裝置直到十年後,也就是一九零一年才被德**方採納,德軍組建了一個有十二個連的特別團。裝備了現代歷史上第一種火焰噴射器。不過又過了四年,火焰噴射器纔在戰場上顯示了它駭人地威力。

一九零五年二月。法國人在凡爾登率先嚐到了德國人的烈焰,兩個月後,一九零五年七月三十日,英國人在弗蘭德地區霍格〕地戰壕裡也嚐到了這種混合着汽油、橡膠和硫磺的地域之火的味道,兩天的戰鬥中,英軍共損失了三十一名軍官和七百五十一名士兵。霍格戰鬥結束後,火焰噴射器巨大的近距離殺傷力也第一次被寫進了作戰報告。

吃了苦頭的法國人也開始研製自己的火焰噴射器。法國人比較現實,他們地設計基本上仿造德國人的,並在一九零三~一九零四年間投入了使用。而英國人則過於異想天開,他們造的火焰噴射器是重達兩噸的龐然大物。在索姆河地區,英國人部署了四門這種怪物,固定安裝於距德軍前沿五十五米的防禦工事內,其前方就是雙方對峙的無人區。這四臺大型火焰噴射器爲索姆河戰役專用,射程八十米,用於在步兵衝鋒前清掃德軍的第一道防線。一九零四年七月一日。索姆河戰役一打響,德軍的反擊炮火就摧毀了這四門火焰噴射器中的兩門,另兩門在拿下德軍第一道防線後也失去了作用。

德軍在霍格取得了成功之後,更加重視火焰噴射器地作用。他們將火焰噴射器兵編成六人小組。每組三具火焰噴射器,分散配置在整個前沿,主要任務是當德軍發動攻勢時清掃協約**隊的前沿防線。一九零七年,德軍對裝備的火焰噴射器進行了改良。減輕了重量,並使用可多次點火的信管,使得火焰噴射器地機動性和射擊頻率大大增高。儘管如此,由於法**隊對德軍火焰噴射器已有了警覺,當德軍的火焰噴射器手設計時,法**隊便集中火力向其射擊,一旦俘虜德軍火焰噴射器手。立刻就地槍決。再加上這種武器無法提供遠距離寬正面的持續火力,這種優秀的戰壕戰武器再也沒有發揮象在霍格戰役中那樣地決定性作用。整個一戰中,德軍一共進行了超過六百五十次的火焰噴射器進攻,而法**隊的同類攻勢幾乎爲零。

的確,火焰噴射器在這次戰爭中給雙方帶來的傷亡遠比不上機關槍和重炮,但在近乎肉搏的戰壕戰中,德國人的火焰噴射器無疑給在泥水中瑟瑟發抖地協約國士兵的心理上帶來了巨大的震撼。這種兵器被中國兵器製造所看重,經過10年的發展,最新的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水準。

一六型衝鋒火焰噴射器外號“火拳”,是一種很有意思的設計。其是爲空降兵和進攻部隊設計的,一次性使用。其外形類似爆破筒,長五百毫米,直徑七十毫米,壁厚一毫米的管狀燃劑罐內存有1.劑。燃劑罐前部

毫米長的噴管,與燃劑罐的接口平時用橡皮塞塞住,一個噴射劑腔。“火拳”通過一個摩擦點火器點火,按下摩擦點火器的斷裂槓桿,噴射劑腔破裂,燃劑被噴出,點火器同時點火。全重3.公斤,射程爲三十米,噴射時間爲0.

作爲近戰武器,火焰噴射器的使用在二戰戰場上與一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主要還是用於對建築物、碉堡和工事的攻堅以及對殘敵的清剿。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二戰時,步兵的火焰噴射器還經常被用作近距離反裝甲武器。火焰噴射器噴射的火焰並不能燒穿絕大多數坦克的裝甲,尤其是後期蘇軍的坦克,但火焰噴射器噴出的流態火焰射流卻能從裝甲目標表面的一些開口處,比如坦克發動機艙的頂蓋,流入車體內部,引燃其燃油或彈藥,從而使裝甲目標失能或完全被摧毀。部隊的作戰報告顯示,火焰噴射器對使用汽油機的車輛以及美軍4坦克的破壞效果明顯,但對使用柴油機的蘇聯坦克的破壞效果卻有限。

下面的場面,劉志文一輩子忘不了:火海里一片絕望的慘叫,印度兵一個接一個從暗堡衝出來,個個身上冒着煙帶着火,嚎叫着,一邊開槍,一邊不顧一切地向劉志文們衝過來。鬧半天暗堡很大,裡面藏着上百印軍。劉志文端起槍,不停地扣扳機,身邊身後幾百支手也在不停地扣扳機。好像一眨眼的工夫,所有印度兵都被打倒在地上。

事後回憶,發現人在戰火中,恐怕什麼都來不及想,來不及想對錯,來不及同情,甚至也來不及害怕,腦子裡只有仇恨,仇恨都集中在槍口上……

第四天清晨,天還沒亮,劉志文翻過一座山,終於看到山腳下般登的***。一路上,除了那座暗堡,沒有再遭遇印軍,可見印方對這條小路並不重視。就在這時,先頭部隊報告:嚮導不見了

門巴族老鄉八成是看到暗堡那一幕,嚇壞了,不知到達般登後又會是什麼情景,所以錢也不要了。他地形熟,別說找條岔路跑掉,就是隨便躲進山溝山洞甚至樹叢裡,劉志文們上哪去找?

離開向導,劉志文們才發現小道找不到了。腳下處處是懸崖峭壁,般登近在咫尺,部隊卻沒法下去。

早上6點鐘,般登方向槍炮聲響成一片。顯然是正面部隊準時發起總攻。可劉志文們師這兩萬人還在山腰上打轉轉。這時,不知誰想起從獨立旅繳來的尼龍繩,趕緊命令戰士們交出來,集中到一起,點火燒,接長,幾股細繩紐成粗繩,找崖矮些坡緩些的地方,一根根垂下去,戰士們抓着繩子往下滑。大約8種,劉志文們師總算在般登後面打響了。

說實話,般登戰役究竟多麼激烈,劉志文並未親眼看見。在半山腰只聽見雨點般密集的槍聲和震天動地的炮聲,看見劉志文們的迫擊炮彈帶着硝煙飛向城中。等劉志文們滑下山坡隨着部隊進城,炮聲已經停止,槍聲也變得零零星星。顯然,戰鬥已經結束,印軍很快被打垮了。

劉志文是翻譯,參加審問俘虜,這才知道,印軍研究過劉志文軍的戰術戰例,知道劉志文們在大規模進攻前通常會派小股部隊穿插滲透,搞“奇襲白虎團”,所以預先做了準備,可惜他們過於迷信喜馬拉雅山天險不可逾越,設想劉志文軍可能會事先派小股部隊滲透潛伏,人數不可能太多,更不可能攜帶重武器,所以只留一個營隨時待命。劉志文們的部隊剛從後面打響,那個營就撲了過來。他們萬萬料不到,從後面包抄過來的竟是一支兩萬人的整師。

前面說過,那次反擊戰,軍委制定的指導思想是:斬頭斷尾,中心開花。般登正好是印軍防線的中心。這裡被切斷,印軍全線首尾不能相顧,防線立時崩潰。更重要的是:劉志文軍實施大規模長途迂迴穿插,部隊彷彿“從天而降”,把印軍的“膽”嚇破了。他們不知道中**隊是從哪出現的,更不知中**隊還將從哪出現,於是就出現了人們廣爲傳說的那種場面:槍聲一響,印度軍隊撒腿就跑,追都追不上。

第50節 北極熊的哀鳴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 未完第13節 日本竹槓敲得響第24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第7節 血腥執法第32節 四個火槍手第7章 德國統治下的歐洲(二)第102章 原子彈(上)第9節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0節 坦克-戰神第37節 水庫三日談(一)第16節 文字獄第55章 第一次經濟危機第41節 血戰(八)第36節 最長的一天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25節 北洋閱兵(中)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7章 德國統治下的歐洲(二)第60章 新政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29節 升龍戰爭---奇襲海參崴要塞第39節 談和第8節 突襲(三)第10節 突襲(五)第36章 鐵板燒(中)第4節 烈日要塞(下)第7節 因禍得福(下)第52節 血戰(二十)第29節 傾心第20節 巡檢做天子(四)第24節 戰爭中的男女第13節 激戰定西第16節 文字獄第9節 M國人都是活雷峰第26節 戰列艦的威力第70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二)第6節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9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中)第1節 破空而至第54節 火炮之內皆我國土第64節 鐵流(三)第5節 運籌千里(五)第12節 出口僱傭兵到美國第21節 北疆坦克之海(二)第22節 閃電戰(中)第45節 宿命對決(三)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第104章 原子彈(下)第26節 北疆鏖戰(七)第9節 大敗西班牙第11節 真理不辯不明(上)第6節 男兒心如鐵第107章 分贓第16節 豔遇第43節 宿命對決(一)第58節 進退兩難(二)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26節 偵緝營的未來(下)第52節 授勳凌煙閣第90節 逆鱗(下)第12節 大戰前夜第28節 北疆鏖戰(九)第45節 特戰雄兵(十二)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67節 鐵流(六)第28節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第48節 勝第40節 奇襲?(上)第3節 霸王別姬第42節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第13節 以假亂真第32節 拼將熱血灑山河第63節 鐵流(二)第85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六)第38節 水庫三日談(二)第65節 孟買慘案第50章 火線 帕勞島!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54節 血戰(二十二)第11節 突襲(六)第11節 西班牙的逆襲第67節 鐵流(六)第54節 克拉運河(二)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71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三)第36節 特戰雄兵(三)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15節 危機第29節 金榜題名第22節 我給美國一悶棍第20節 兩手都要硬(上)第14節 空襲(上)第48章 刺馬(上)第8節 天水易手第32節 掌握制高點第50章 火線 帕勞島!第2節 瘟疫退散第37章 鐵板燒(下)
第50節 北極熊的哀鳴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下 未完第13節 日本竹槓敲得響第24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第7節 血腥執法第32節 四個火槍手第7章 德國統治下的歐洲(二)第102章 原子彈(上)第9節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20節 坦克-戰神第37節 水庫三日談(一)第16節 文字獄第55章 第一次經濟危機第41節 血戰(八)第36節 最長的一天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25節 北洋閱兵(中)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7章 德國統治下的歐洲(二)第60章 新政第12節 歸燕迴翔(中)第29節 升龍戰爭---奇襲海參崴要塞第39節 談和第8節 突襲(三)第10節 突襲(五)第36章 鐵板燒(中)第4節 烈日要塞(下)第7節 因禍得福(下)第52節 血戰(二十)第29節 傾心第20節 巡檢做天子(四)第24節 戰爭中的男女第13節 激戰定西第16節 文字獄第9節 M國人都是活雷峰第26節 戰列艦的威力第70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二)第6節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9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中)第1節 破空而至第54節 火炮之內皆我國土第64節 鐵流(三)第5節 運籌千里(五)第12節 出口僱傭兵到美國第21節 北疆坦克之海(二)第22節 閃電戰(中)第45節 宿命對決(三)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第104章 原子彈(下)第26節 北疆鏖戰(七)第9節 大敗西班牙第11節 真理不辯不明(上)第6節 男兒心如鐵第107章 分贓第16節 豔遇第43節 宿命對決(一)第58節 進退兩難(二)第53節 克拉運河(一)第26節 偵緝營的未來(下)第52節 授勳凌煙閣第90節 逆鱗(下)第12節 大戰前夜第28節 北疆鏖戰(九)第45節 特戰雄兵(十二)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67節 鐵流(六)第28節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第48節 勝第40節 奇襲?(上)第3節 霸王別姬第42節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第13節 以假亂真第32節 拼將熱血灑山河第63節 鐵流(二)第85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六)第38節 水庫三日談(二)第65節 孟買慘案第50章 火線 帕勞島!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54節 血戰(二十二)第11節 突襲(六)第11節 西班牙的逆襲第67節 鐵流(六)第54節 克拉運河(二)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71節 半癱山姆鬥野鶴(三)第36節 特戰雄兵(三)第14節 絕處逢生(下)第15節 危機第29節 金榜題名第22節 我給美國一悶棍第20節 兩手都要硬(上)第14節 空襲(上)第48章 刺馬(上)第8節 天水易手第32節 掌握制高點第50章 火線 帕勞島!第2節 瘟疫退散第37章 鐵板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