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興辦教育

“哦?將軍還要考校卑職一番啊,我可不是你肚子裡面的蛔蟲,猜不到你的想法。”陳永華連猜都不願意猜。

項玉還不放棄,說道:“軍師才智過人,我這小小的心事根本瞞不過你,你便是一猜就準了,所以這纔不願意猜,是怕我爲曹操爾楊修吧!”

陳永華頗爲無奈,只好試探着說道:“將軍直接從戰場上面下來,又是如此高興,只怕是在戰場上面想到了某事,依我猜想,戰事的進展肯定是出奇的順利,不僅出乎列位將軍的意料,甚至是出乎將軍您自己的意料,這才使您有感而發,這才急衝衝的找到我這裡來。”

“不錯,不錯,你說的全都對了,戰局的發展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不知是我軍太強還是敵軍太弱,敵我剛一接觸敵軍就已經敗下陣來,所以我纔想到了一個問題。”

“嗯,以我猜想,將軍定然是對於我軍目前裝備的武器的威力感到吃驚,所以這纔來找到我,是不是想要擴大軍械所的研究院的規模,使得更多的有用的新武器能夠被研發出來,裝備我軍之中去?”不得不說陳永華確實很厲害,他的猜想幾乎就是項玉心中所想的事情。

“我的想法可不止這些,我想在基隆城裡面辦學校!讓城裡面的小孩都能夠上學,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決定國運,我們不能夠再耽擱了,這件事情必須馬上籌辦。”項玉斬釘截鐵,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辦學校?你是說像太祖立朝之初時創辦的國子監這樣的太學?”陳永華有點點驚訝。

項玉知道明朝的國子監,朱元璋立朝之初在南京創建了國子監,爲朝廷培養人才,以供各地選用,但是項玉想創辦學校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們接受教育,接受新的知識,並不全是一定是爲政府部門提供人才,還可以爲社會爲企業提供優秀的人才,其出發點是要比朱元璋更高一籌的。

“嗯,其實區別不大,但是我辦得這些學校不單單是隻教他們治國平天下的學問,而是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和理念,學以致用,使得我們的整體的科學水平得到提升,爲以後的發展提供巨大的知識人才。”

項玉的這些話在陳永華聽來是十分詫異的,這個時候中國可以說是世界唯一的大國,西方洋人在他們眼中只是蠻夷,完全不能入眼,雖然明朝後期從洋人手中購買了一部分的紅衣大炮,但是這種看法仍然沒有改變。陳永華雖然比較開明,但是也只是對於洋人不是那麼反感而已,他切身接觸過洋人的先進武器,確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要說西方有什麼先進的知識和理念,這一點他是不贊成的。

“將軍準備如何開班學校,我的意思是將軍準備讓誰來教導這些學生呢?”陳永華沒有直接反對,不過他的問題顯然是要潑項玉的涼水,基隆城裡面並沒有洋人,既然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那麼這些老師該又誰擔任,上哪裡去找呢?

項玉看起來早有準備,他微微思考了一會說道:“這件事情其實也不難,我們先讓孩子們上學識字,等他們年紀稍微大一點再交給他們一些更加複雜的知識,我準備親自編寫一部分的教材,然後單獨培訓一部分的老師,讓他們代爲將這些知識傳播下去。”項玉自信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在這個時代是絕對夠用了。

陳永華雖然還是有些將信將疑,但是見項玉這麼堅決而且自信滿滿的樣子,似乎確實是有很大把握的,因此也沒有在反對。

“所以將軍來我這裡來找我是想讓我編寫新書的教材了?”陳永華笑着問道。

“這件事情肯定是非你莫屬了,原先朝廷的那一套什麼四書五經,八股文什麼的我都不認可,這些東西交出來的學生各個看上去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其實肚子裡面並沒有什麼真材實料,滿腹經綸到頭來治理的國家是滿目瘡痍烽煙四起,這樣的教材我項玉是真心看不上眼。”項玉的這番話說的有點以偏概全,但是明朝的科舉制度中的只重八股輕才華也確實存在,而且後期確實是顯示出了它的弊端,所以陳永華也沒有反駁。

“那將軍你準備讓我怎麼編寫教材呢?我是說四書五經都不要,學生們也不考八股文,那麼他們學什麼?”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根據他們的年齡的不同將教材分類,年幼的編一些簡單的漢字供他們學識,其中編排一些童話故事以吸引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在往上則增加一些簡單的文章,比如歷代出現的英雄人物及他們的時機,編成故事模式,引導他們的志向······”項玉將自己心中的想法意義說出,其實他是參照了後世天朝的教育課本的,但是裡面有很多改變,並不像天朝課本那樣紅果果的宣傳什麼什麼好,而是通過宣揚中華的傳統優良文化,使得這批學生能夠從小就樹立起愛國的思想,未來也能夠投身到位國家的建設中去。

項玉和陳永華兩人一直商討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最終確定下來了創辦學校和編寫教材的一些列方案,這時基隆的安全局勢比較穩固,所以項玉決定親自來做這件事情。

首先就是要統計一下基隆城裡面目前的學齡兒童的數量,這一點好在之前難民們遷徙過來的時候都有過登記,這種登記和後世的戶籍政策很像,將一家人的全部詳細資料登記在冊,又有點像是後世的檔案一樣。

經過統計之後發現城中大約有三千五百名年齡在五歲之十五歲的兒童,年齡高於十五歲的這個時候基本上都入廠區幫活或者下地去種田了,沒有時間再回來讀書,五歲一下的兒童又顯得年齡太小,所以就取了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這個範圍。學校分爲九個年級,並不是像後世的那麼長時間的教育,項玉將小學六年級分爲三個年級,中學高中分爲四個年級,大學則分爲兩個年級,升學的制度和後世一樣,是擇優錄取,但是並不是單單隻看成績,還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實踐能力,聯想能力,思維開拓等方面的因素。

三千五百名適齡兒童,這個數字有點龐大,項玉想根據基隆城的特點,在南北城區分別開設兩個學校,以方便學生們就近讀書,畢竟這個時候住在城外面的人口也有不少,兩個學校之後也可以以相互之間進行比較競爭,有壓力纔會有動力,這一點項玉也考慮在內。

既然分成兩個學校,那麼平均下來兩個學校的學生數量在一千七百人左右,實際上基隆城南邊有大量的農民、工廠和工人,因此南邊學校的人數肯定是要比北邊學校的多一些,所以兩個學校的實際規模會有一些差別。

這個時候還沒有後世那樣的鋼筋混領土,房屋也不能夠建的太高,所以學校的佔地面積就得很大,南邊還好解決,之前明軍在城南有一處校場,可以將這個校場騰出來留給學校做地基,北邊只能在居民區後面的大片空地上面重現搭建,所以北邊的學生上學的路程可能要比南邊的學生更加遠一點。

初步規劃是每所學校佔地面積約三百畝,大約將耗時半年的時間才能建成投入使用,而這半年的時間裡面項玉和陳永華則要將教材編寫出來,並且交到印刷廠印刷出來,而且那些需要上學的兒童則必須挨個通知到家,學校是不收取費用的,學生施行走讀制,每天吃了早飯之後來學校是,上午九點開課,上午有三堂課,中午的時候由學校免費提供午飯。項玉並不是強迫每一名兒童都要上學,畢竟有些兒童在家裡面也是一個勞動力,加上各個家庭之間對於教育的看法也不一樣,所以預計會有一部分的適齡兒童並不會前往學校讀書。

爲了籌備這項工作,項玉在原來的軍部和行政部之下,另外創立了一個部門——教育部,前期面向社會招募一批人才,項玉將從他們中間挑選一些頭腦靈活,接受知識能力比較快的人進行培訓,將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識先交給他們,再由他們交給低年資的學生。剩餘的一部分人則負責將上面的政策挨家挨戶宣傳到家,使得每戶人家都知道,讓那些有想法要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們也都做好準備。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百年大計,項玉一點都不敢馬虎,全身心的撲上去了,將自己前世所學到的知識詳詳細細的全部編寫出來,並且按照學齡的不同從易到難,由淺入深,主要包括數學、化學、物理和生物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其中最難的就是化學書的編寫了,由於缺乏必要的設施及工具,很多東西都不能夠視線,化學中的很多重要的實驗、樣本等到都沒辦法得到,項玉對此也沒有辦法,他於是將元素週期表詳細的編寫出來,並且將每一樣元素的顏色形狀等等外觀特徵描寫出來,至少要先讓學生們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免得之後遇到了都不知道這是什麼。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53章 拜訪漁村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227章 攻城戰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87章 新式子彈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334章 同意出資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10章 臨危受命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95章 百年海軍第356章 對峙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27章 攻城戰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55章 金門海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63章 臺中對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94章 安置俘虜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294章 騷亂第281章 趙開第55章 金門海戰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86章 籌備貨幣第54章 金門敗軍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99章 項玉成親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75章 日本公主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58章 風雲突變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136章 圍困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274章 難題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296章 意外收穫
第53章 拜訪漁村第386章 平西王亡第227章 攻城戰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02章 西班牙人遇襲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87章 新式子彈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八十五 湖邊郊遊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334章 同意出資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10章 臨危受命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95章 百年海軍第356章 對峙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27章 攻城戰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55章 金門海戰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63章 臺中對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355章 國之隱患第94章 安置俘虜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294章 騷亂第281章 趙開第55章 金門海戰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86章 籌備貨幣第54章 金門敗軍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99章 項玉成親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103章 恐怖的臼炮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75章 日本公主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385章 黃雀在後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58章 風雲突變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136章 圍困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137章 南下方針第2章 穿越的苦惱第43章 廈門風雲(二)第130章 陸上阻擊第274章 難題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296章 意外收穫